黄昏时分,首相府的水榭之上,杨逸、章惇、蔡京三人对酌亭中。
“任之的意思是最终把募兵制改为征兵制?”章惇放下酒杯,静静地望着杨逸问道。
杨逸没有立即正面回答,而是笑道:“我朝赋税比历朝都重,岁入超过万万缗,这是历朝难以比拟的,但因为实行募兵制,光军费就耗费了岁入的七八成,再刨去官员俸禄,真正落到国计民生上的款项,每年恐怕不到三百万贯,相公您试想一下,若是我朝每年能节省下两三千万贯投到民生上,大宋将会是何等的景象?”
章惇并不答话,而是平静地思索着,募兵制固然有不少好处,它让军人从繁重的农耕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理论上这样可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但从宋军的作战水平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宋军并不比实行府兵制的唐军战力强多少,这其中固然有大宋以文御武,分拆军权等原因在内,但大宋募兵制本身的缺陷也不能忽略。
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从军的年限,百姓应募为兵后,就要到六十岁才能退役;其真正有作战能力的年龄,是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而余下的二十年就成了老弱残兵,他们不但失去了作战能力,而且会成为军队沉重的负担。
杨逸当初在易水与萧达林作战,五万军队中,能挑选出来的精锐不过两万人。若是把五万军队都带上阵,不但不会增加战力,反而会让猛虎变成病猫。
蔡京是户部尚书,他看问题的角度也多从钱袋子出发,只听他说道:“从仁宗年间,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等通计,一岁约费钱五十贯;厢军一兵之费,岁约三十贯。
到如今因物价上涨,禁军一兵之费,一岁已高达六十贯,厢兵也接近四十贯。按百万人计,每岁光是军费支出就接近六千万贯;这还只是正常支出,其它特别支出尚未计算在内。若是连武器研制、军资转运、军属安置一并算在内,岁支将接近八千万贯;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计每人每年要负责两贯军贯支出,一些贫困之家,连日常生计都难以维持,却仍要承担如此沉重的军费支出,千古未有啊!”
听了蔡京细算这笔账,连杨逸都不禁暗暗心惊,根据金、银、粮三样综合比算,现在的一贯钱大概相当于后世的300元左右,也就是说大宋百姓每人每年要承担600元的军费开支,这是什么概念?
后世的中国养两百多万军队,还包括海军、空军这些昂贵的兵种,开支是六千亿左右,分摊到十三亿人头上,每人每年承担的军费支出也只有四百多元。
现在大宋光是养百万陆军,每人每年就要承担600元军费支出。
在后世一个国家的军费占去总税收的一成已经是非常高了;现在大宋的军费支出,竟要占去总税收的六到七成。因此,兵制改革已到了必须施行的时候了。
章惇目光如炬,扫了杨逸一眼,说道:“任之还有什么详细方略,便请道来吧!”
杨逸这才接着说道:“保甲法重施近三年以,如今共得保甲和乡兵二百二十多万,虽然离熙宁顶盛时的七百二十万还有些差距,但已经足够了;从去年的考核来看,保甲的战力已经不下于内地禁军,这次裁军之后,为弥补地方守备军的不足,需要之时,可从保甲中就近征调善战者参与守备地方……”
这一点与唐朝的府兵制有些近似,保甲平时并不脱产,只有战时才征调,平时郡县之中似乎没有一兵一卒,但官府一声令下,就能聚集起相应的兵力。
当初王安石施行保甲法,是不是为废除募兵制做准备,这个谁也不知道,但保甲法却确确实实给施行征兵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咱们就不得不说说保甲法的具体内容了:
一,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同保不到五家的,归到地保。有从外入保的,就收为同保,等十家才另设置为保。
二,每保设置保长一人,每大保设置大保长一人,让主户有能力的人充当。每都设置都保正一人,副都保正一人,让众人心服的人充任。凡任保正的正副保长,都要通过选举。
三,每户有两个男子以上的,先由一个人为保丁,附保两个男子以上,有其他的男子而且健壮英勇的也附在其中。
四,凡不在禁止范围内的兵器都许保丁使用。
五,每一大保,每夜轮五人防盗,凡是抓捕所缴获,赏给抓捕者。
六,凡是同保中有犯强盗,杀人,放火,强奸,抢夺人口,参与妖教,制造存放毒药等罪的,知情不报的罚,但不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不能告发。
七,有窝藏强盗三人以上,经过三日以上的,邻保即便不知情,也要给予失查之罪名。
(未完待续)
------------
第284章 兵制(下)
熙宁年间有关训练保甲方乡兵的情况大致如下:
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开始设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用王中正,狄谘提举府办教保甲大保长;总合二十二县建设教场十一所,大保长共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学习一种武艺,设教头一名。
总共禁军教头二百七十名,都教头三十名。使臣十名。弓按八斗,九斗,一石分为三等,弩按二石四斗,二石七斗,三石分成三等;骑马射击按九斗,八斗分为二等,那些勇力超群的人作为超等。
熙宁三年,大保长武艺学成,便建立团教法,以大保长为教头,教练保丁,凡是一都保相近的分成五个团,靠近该团都副保正所住的空地集合训练他们。
用大保长中武艺学成的十人连续教练,五天轮一遍。将他们的壮丁分成五部分,用其中之一作为骑兵,二部分是弓,三部分是弩。
府界法修成,便推广到三路,各设文武官员一名提举;河北就是狄谘,刘之至;陕西就是张山甫;河东就是黄廉,王崇拯。
用储备库藏豢养义勇保甲的钱粮供给他们的费用,这年,引导府界武艺演成的保甲,由神宗皇帝亲自检阅,录用能干的人,其余的赏赐钱帛。
熙宁四年,将五路义勇改成保甲,那年,府界,河北,河东,陕西路联合考核保甲,都保共三千二六十六人;正长,壮丁共六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五人;每年比过去费用节省缗钱一百六十六万一千四百八十三,每年耗费缗钱三十一万三千一百六十六,而集中训练的赏赐钱一百多万不算在内。
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义勇,保甲以及民兵共有七百一十八万二千零二十八人。
王安石施行保甲法,成效显著,开始时将保甲用做巡警,而盗贼都没有了,之前在京城周围的群盗,抢劫杀掠,每年动不动就有两三百起,到这时就一个也没有了;仅长野一县,捕获到京城附近被保甲赶出来的大贼,就有三十人。
接着是用他们做民兵,才开始训练时,人们的议论沸腾,当教授的技艺学成后,竟能超过正规军队,奖赏所需要的钱,都是从往年的财政结余以及禁军缺额所节省出的钱中支出的,没有费户部一点钱;司农卿亲自参与这事,督察检查极为精细,县令有人强迫保甲买服装的,都予以处分,因此保甲法施行情况还算是可以的,奖励既然丰厚,而且经过武试以后,武艺高强者可以升官,或免除部分税役。
另外保甲们去参加训练,也没有白去,每月供应钱三千,平均每天得钱百文,东京城里打散工的苦力,每日的报酬最多也只是百文钱。
而且每日提供保甲粮食,官府给予兵器,战袍,又准备好银碟,浊酒作为犒赏。仕宦和有人力的家庭,子弟们都高高兴兴的前去了。
训练时间是按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是每年的冬季到来年春耕前的农闲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朝廷有了可战之兵,百姓农闲时也有了额外的收入。
王安石的保甲法实行了十多年,元祐年间虽然被司马光废除了,但基本的根基仍在,所以到绍圣元年重新施行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当然,保甲法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生活,而且它实行的是严密的户籍管理,和连坐责任制,这会让整个农村社会变得比较封闭,百姓生活在一种严密的体制里面,人们的精神无形中处在一种压力之中。
因此杨逸并不支持全面推广保甲法,目前在河北、河东、陕西这些边境地区,施行勉强算是利大于弊,但作为一个过度阶段,保甲法是有必要在上述地区施行的,这些意见他都一一和章惇、蔡京阐明。
他最终的目标,是施行义务兵制度,在义务兵制度之上适当加入募兵制度。
内地的驻防部队,一率由义务兵来担当,从十八到二十二周岁的青壮中征招,服役期四年,服役期间免除家庭部分税赋,开设文化课,教士兵识文算数、传授相应的技术、技能。退役时朝廷给予相应的补尝。
服役满四年的义务兵,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一部分募为雇佣兵,雇佣兵最高受雇年限为三十七岁,除非能晋升为军官将校,否则年满三十七岁必须辞退。
京城的防御和对外作战,主要就由这部分募兵承担。兵力保持在三十万左右,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保证宋军的整体战力。
若能把这套方案实施下去,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就能压缩在两千万贯左右,节省下来的几千万贯可投到国计民生上去。
要想顺利实施义务兵制,这很难,但当初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同样非常难,反对的声浪从未断过,但王安石却做成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732
63733
63734
63735
63736
63737
63738
63739
63740
63741
63742
63743
63744
63745
63746
63747
63748
63749
63750
63751
63752
63753
63754
63755
63756
63757
63758
63759
63760
63761
63762
63763
63764
63765
63766
63767
63768
63769
63770
63771
63772
63773
63774
63775
63776
63777
63778
63779
63780
63781
63782
63783
63784
63785
63786
63787
63788
63789
63790
63791
63792
63793
63794
63795
63796
63797
63798
63799
63800
63801
63802
63803
63804
63805
63806
63807
63808
63809
63810
63811
63812
63813
63814
63815
63816
63817
63818
63819
63820
63821
63822
63823
63824
63825
63826
63827
63828
63829
63830
6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