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员品级的不同,冠的梁数与装饰材料有异,进贤冠从宋初的五梁、三梁、二梁三等发展至元丰及政和后分七、六、五、四、三、二等六等。
第一等是七梁加貂蝉笼巾,第二等是六梁不加巾,以此类推,梁数越少,官职越小。冠上饰金、银、玳瑁、玉等,不同材料装饰的官品不同。
二是锦绶的花纹不同。锦绶是锦织而垂之于腰旁的装饰,花纹有天下乐晕、杂花晕、方胜官男、翠毛、簇四盘雕、黄狮子、方胜练鹊及御史所用的青荷莲等。朝服之锦绶共有19种之多,用作官品的区别。
同时衣带也是一种区别,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规定: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五品、六品服银镀金带,七品以上未参官及内职武官服银带,八品、九品以上服里银带,余官服里银方团及犀牛角带,贡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铁角带,恩赐者不在此例。
官员上朝时还有簪白笔与持笏板的规定。簪白笔之制即在冠上簪以白笔,竹为笔干,裹以绯罗,用丝作毫,拓以银缕叶而插于冠后。
最初簪笔是为奏不法官吏之用,见到有不法者可以立即着笔奏告,到宋代已演变成七品以上文官的身份象征了。
笏板也是如此。绯袍高官用象牙笏,着绿袍的低级官员用槐木做笏板。笏板之形,宋初短而厚,至皇年间变得极大而薄,其形也由直而向后微曲。
还有就是鱼袋,鱼袋是在袋上用金、银饰为鱼形而佩在公服上,系挂在革带间而垂之于后,用以分别贵贱。
杨逸好歹立了不少功劳,因此也得赐金鱼袋。杨逸不把这些当一回事,李湘弦却是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朝服一下,她便找来熨斗,重新把朝服熨平整。
这时候的熨斗是铜做的,象个水瓢,里面放上燃烧的木炭,便可拿来熨衣裳了,杨逸见李湘弦操作娴熟,不禁好奇地问道:“仙儿,你竟也学过这个不成?”
李湘弦却是头也不敢抬,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只听她答道:“杨郎别打岔,你先歇着喝口茶,等妾身把衣裳熨好再说。”
杨逸呵呵一笑道:“仙儿,你也摆起谱来了?小心我打你屁股。”
李湘弦无奈,只得停下手解释道:“杨郎有所不知,这朝服是丝绸所制,稍一不小心就会烫坏了。”
杨逸看了看,那铜制的熨斗上加了火炭,温度过高,用于熨丝绸布料确如李湘弦所说,稍不小心就会把丝绸布料灼伤了。
他心思一动说道:“仙儿,这有何难,我跟你说,让人去定做个陶瓷熨斗,材质薄一点,上面开个小口,往里面注上热水,用这种熨斗来熨丝绸面料的衣裳,你便再也不用担心灼伤衣料了。”
李湘弦一点即通,欣喜地连连点头,还不忘跟他打趣道:“还是杨郎有办法,杨郎,难不成你也学过熨衣裳?”
杨逸高深莫测地笑道:“许多事情并不一定你去亲历,我曾经梦到过一位仙人,他告诉过我一句话。”
“什么话?”李湘弦好奇地问道。
“仙人说:拥有苦难的人很多,但他们很少有人能使苦难具有价值,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苦难据为己有,然后放到一个高度上去升华,你要记住,关键并不在于你是否亲历,而在于你是否用心体验。”
“杨郎……”听了杨逸这翻话,李湘弦震动很大,愕然难语。
“这熨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我虽然没有亲自熨过衣裳,但我用心去体会了熨衣裳的艰难,我改进熨斗,这就是我用心体验之后的一种升华;哈哈哈,或许这将成为嘉德元年最伟大的发明,今后全大宋的女子都会感谢我,甚至很多人激动之下以身相许也说不定。”
杨大官人越吹越离谱,李湘弦从思索中回过神来,不禁俏生生地翻了个白眼。这时门外传来了十三娘的声音:“官人,谁又要对你以身相许啊?”
杨大官人唬了一跳,连忙上去扶她落坐,陪着笑脸说道:“娘子请坐,娘子您听错了,没人以身相许,绝对没有,官人我刚才正在和仙儿讨论熨斗的事情,仙儿才思泉涌,突然想到了用陶瓷来做熨斗,里面注上热水用来熨丝绸衣裳,便不会灼伤衣料,娘子你不是最喜欢这些吗,你先和仙儿探讨着,官人我还有事。”
杨大官人刚想趁机开溜,便听十三娘喊道:“官人慢着,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反了!反了!竟敢对俺用这种命令的语气,我非……留下不可。
杨大官人魂魄在向外飞奔,探出门槛的脚尖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收了回来。他非常确定自己探出的是左脚,他恨这左脚,怎么就跟不上魂魄的速度呢?
“不知娘子大人有何吩咐?”
十三娘也向他翻个白眼儿,不理他,转头去和李湘弦探讨熨斗去了。
太嚣张了!太嚣张了!杨大官人决定……老实等着。
俩位娇滴滴的美人儿就熨斗的改进,召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接着又召开了一个茶话会,其间还杂着服饰展示会,选美大赛什么的,看得杨大官人决定等下立即去研究老花眼镜。
终于,美丽的、妖邪的、骄傲的十三娘开始跟他说正事了。
“官人,婆婆今天跟妾身提起,说今年想回老家杭州过年,官人您看……”
“娘子大人您的意思呢?”
其实杭州那边杨家没什么亲戚朋友,如今一家人都在京城,回不回老家过年杨逸倒不太在意。
“妾身能有什么意思?自然是一切听凭婆婆安排,妾身这么问,不过是想知道官人你能否抽身一同回去,官人你若是脱不开身,就由妾身陪婆婆回去也行。”
“那不行,大过年的,一家分两地不好,我也没什么特别的事,陪娘亲回趟杭州不成问题。”
老人家思念故乡,这是人之常情,杨逸没有多想,便决定趁年假之时陪杨氏回一趟杭州。
(未完待续)
------------
第299章 河上谈治河
五艘船儿自东京城出发,过了陈留,沿着汴河顺风向东南驶去;杨逸出仕数年,这是第一次回乡,除了韩碧儿和青叶外,家里的人都一同回杭州过年。
前面一艘船供下人和护卫乘坐。
第二艘坐的是杨氏、十三娘、林缥缈,杨家的铁蛋衙内自然也在那艘船上。
第三艘是覃子桂家两口子。
第四艘是沈清直加萧忆。
后面一艘便是杨大官人、李湘弦加清娘了。
五艘船一字排开,整一个探亲团,颇有声势,但和汴河上那些漕运船队一比,又成就巫见大巫了。
船舱很宽敞,厚厚的帘子挡住了江上吹来的寒风,里面垫上厚厚的貂裘,四角再放上几个火盆,让舱内显得暖融融的;杨大官人拥衾而坐,看李湘弦轻歌曼舞,她身材高挑,跳起舞来极具美感,一旁的清娘轻挑曼抹,琴声悠悠,李湘弦且舞且歌,清声委婉:
山无情,水无情,杨柳飞花春雨晴,征衫长短亭。
拟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几程,江南山渐青。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897
33898
33899
33900
33901
33902
33903
33904
33905
33906
33907
33908
33909
33910
33911
33912
33913
33914
33915
33916
33917
33918
33919
33920
33921
33922
33923
33924
33925
33926
33927
33928
33929
33930
33931
33932
33933
33934
33935
33936
33937
33938
33939
33940
33941
33942
33943
33944
33945
33946
33947
33948
33949
33950
33951
33952
33953
33954
33955
33956
33957
33958
33959
33960
33961
33962
33963
33964
33965
33966
33967
33968
33969
33970
33971
33972
33973
33974
33975
33976
33977
33978
33979
33980
33981
33982
33983
33984
33985
33986
33987
33988
33989
33990
33991
33992
33993
33994
33995
3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