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杨逸有李逸之前的功底,不怕他们;

    而论这些自然科学,眼下杨逸完全可自封学术泰斗,更不用担心理屈词穷。

    在杨逸刻意引导下,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天,涉及医学、地理、物理、民生、治河、航海等方面,可谓是别开生面;

    这些学生都还年轻,一些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杨逸都有些怀疑,当初自己没有去太学授课是不是个错误。

    黄昏回到家时,十三娘让人烧制的秧盘样品也出来了,她正在院子里比划,一见杨逸回来,十三娘立即说道:“官人,你快来看,这样没问题吧。”

    更精美的瓷器都能做出来,工匠们做这种粗陶秧盘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杨逸看了看,这秧盘长宽大约各一尺,按这个尺寸,一亩地大概需要七八十个秧盘也就够了。

    拿起来掂掂,每块秧盘重约三斤,勉强可以接受,毕竟播秧在村边地头就可以进行,不用拿得太远,搬运时不太费事。

    “娘子,制作一块秧盘需要多少钱?”成本才是关键啊!

    十三娘含笑答道:“官人放心,烧制一个秧盘也就一两文钱,工匠们制作好模型后,把搅好的沾土往模型里一压,再入窑烧制便行了,跟烧瓦差不多。”

    “炼制成本两文钱,真到市面上出售时少就要三四文,一亩地按八十个秧盘算,百姓要花三百文左右,要是小心些用,至少也能用几年,多则十年,那么一年的成本也就三十文左右,嗯!可以了!粮子又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可喜可贺!”

    十三娘俏生生地白了他一眼,懒得跟他计较这些,念念有词地说道:“咱们家在杭州有田五百亩,若是全部采用抛秧,需要一百五十贯秧盘钱,量大了,能优惠一些,大概一百三十贯也就行了。官人,咱们是不是马上让人去烧制?”

    十三娘有些迫不及待,很想亲眼看看抛秧的效果。

    “当然,娘子如此伟大的发明怎能埋没,烧,多烧点!用不完发给左邻右舍,全当是过节送礼。”

    “官人净胡说,你送了别人也不敢用。”

    “好吧,哪咱们夫妻俩就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了!”

    十三娘安排人去瓷窑订货后,和杨逸双双回后院,开春了,天气也变得暖和一些,阁楼之上,琴操正在和清娘探讨琴技,不时传出一串美妙的琴声。

    正式进了杨家门之后,琴操终于肯换下种素谈的衣饰,头插一支凤头玉钗,销金紫貂裘上衣衬得她更加婉丽妍美,如同水仙一般绰约多姿。

    十三娘挽着杨逸的手臂,望了望阁楼上琴操说道:“官人不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琴儿进咱们家这么多天,官人为何却夜夜让人家独守空房呢?”

    “这个……”杨逸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一下十三娘的表情,很温婉,“那个嘛!娘子……”

    “什么这个那个的?官人也别装模作样的了,人都已经娶回来了,妾身还能把你怎么着?”

    天啊,当初可是你主动让我把人接回来的,听这口气,唉!女人!呃……能这样也不错了。

    (未完待续)
------------

第305章 在商言商

    轩厅里十个美人一字排开,或环肥、或燕瘦,或娇小、或高挑,每一个走到街上去,都能赢得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这些美人中,有高丽的、有日本的、有辽国的、有占城的、甚至还有大食的。

    有的肌肤细白如玉,有的呈小麦色,有的呈咖啡色,站在一起,就象是在进行一场世界小姐选美大赛。

    而现在,只要杨大学士点点头,这些美人就直接送到他床上去了。

    算了吧,家里的琴操还没解决呢。

    杭州商会会长林如海五十岁上下,身体发福得很利害,脸形圆嘟嘟的,因为胡须稀疏,显得很白净,一双眼睛时常给人半闭的感觉,但只要留意,便能看到不时有精明的光泽闪现;

    他身上的貂皮上衣一看就知道价抵千金,不用怀疑,能成为杭州商会的会长,必定是家财亿万。

    嗯,这名字似乎和林黛玉他爹一样,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儿了。

    林如海对杨逸做过很详细的了解,包括他未曾出仕以前的事情,都一一打听过;

    当初杨逸在杭州时,是有名的青楼浪子,即便进京之后,也时常和京中的花魁娘子传出风流韵事,于是他才搜集这十个异域美人作为大礼;

    本以为杨逸一定会喜欢,可如今才发现,自己犯了个经验主义的错误。

    覃老爷子,就是覃子桂他爹在一旁打哈哈道:“林老弟啊,我就说嘛,杨贤侄是什么,岂会瞧得上你这几个庸脂俗粉,还不快让人带下去,免得丢人现眼。”

    林如海起身连连作揖:“是是是,林某思虑不周,还望杨学士恕罪,林某这就让人把这些庸脂俗粉带走,以免污了杨学士尊目。”

    杨大学士脸上一片淡然,心里却暗暗苦笑,看来自己风流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了。

    本来他并不想接见林如海,倒不是他看不起商人,而是觉得和此人没什么交集,而像他这种大商人,来的目的往往又不单纯;

    但覃老爷子把人领上门来了,又不好地驳了覃老爷子的情面,只好把人请进府来了。

    那些莺莺燕燕被带下去后,林如海又重新作揖赔礼道:“林某粗鄙之人,失礼之外,还望杨学士多多海涵。”

    杨逸客气地答道:“咱们乡里乡亲的,林员外不必多礼,林员外乐善好施之名我早有耳闻,前几年林员外给州学捐钱捐米,说来本官还受过林员外之惠呢。”

    “不敢,不敢,杨学士说笑了,施惠之说林某实在不敢当,不过是尽些自己应尽的本份而已。”

    双方客套了许久,性子急的人或许会厌烦。

    但中国人的交往却就是这样,在客套之中慢慢了解对方,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等气氛融洽、话语投机之后才会谈及正事;

    若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往往就要坏事。

    谁若是不遵循这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在社会上必定时常碰壁,古往今来皆如此。

    杨逸好歹也在官场混了几年,这种套路他岂会毫无所知,因此他有足够的耐心。

    这种客套持续了一柱香时间,覃老爷子才含笑问道:“杨贤侄啊,老朽听说你要烧制一批秧盘,用于播秧,这可是利国利民之大好事啊!若是可行,咱们倒可以少雇些佃农耕作了。老朽和林老弟决定,也跟着杨贤侄一起干,也好为其他人起个带头的榜样。”

    杨逸呵呵一笑,回头再踢覃子桂好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713 17714 17715 17716 17717 17718 17719 17720 17721 17722 17723 17724 17725 17726 17727 17728 17729 17730 17731 17732 17733 17734 17735 17736 17737 17738 17739 17740 17741 17742 17743 17744 17745 17746 17747 17748 17749 17750 17751 17752 17753 17754 17755 17756 17757 17758 17759 17760 17761 17762 17763 17764 17765 17766 17767 17768 17769 17770 17771 17772 17773 17774 17775 17776 17777 17778 17779 17780 17781 17782 17783 17784 17785 17786 17787 17788 17789 17790 17791 17792 17793 17794 17795 17796 17797 17798 17799 17800 17801 17802 17803 17804 17805 17806 17807 17808 17809 17810 17811 1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