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逸对此也极为重视,虽然还处于休假期间,还是特意跑了一趟军器监,看看进展如何。

    朱时增亲自陪他来到研制枪炮的作坊,这里防守森严,就算是院里的一般工匠,也不能乱进。

    直到进了枪炮作坊,杨逸才问道:“朱大人,燧发枪与火炮研制得怎么样了?”

    朱时增答道:“杨学士放心,本官组织了大量工匠进行研制,开始并不顺利,枪管极易炸膛,后来经过工匠反复试验,加入了南安军附近大庾岭出产的一种重石,很好地解决了枪管容易炸膛的问题。”

    “重石?”杨逸很是疑惑,没听过这名称啊。

    “杨学士请看,这就是重石。”朱进增带他来到锻造作坊里,拿出一块精钢似的物体给杨逸看。

    杨逸接过仔细观察了一下,不禁大喜,他大致可以肯定,这块所谓的重石就是钨;钨是稀有高溶点金属,在常温状态下,任何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对钨都不起作用,即便在高温时,其化学性质也很稳定。

    在后世,钨是优质钢、硬质钢、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切削金属的刀片、钻头、超硬模具等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钨国,钨矿分布广,产量大。

    大宋的冶炼业极为发达,钢铁产量非常大,有庞大的冶炼行业作支撑,工匠们找到钨矿这一点倒不奇怪。

    而他们能想到用钨矿混合钢铁来打造枪管,这倒大出杨逸的意料之外。

    杨逸爱不释手地说道:“朱大人,这重石可是好东西,一定要加大开采力度。”

    朱时增呵呵地笑道:“不劳杨学士费,自从工匠发现加入重石可增加钢铁硬度和韧性后,本官已经上奏朝廷,加大了开采力度,虽然重石冶炼困难,但保证军器监用量应该不成问题。”

    “好好好!”

    杨逸连道了三声好,游目四顾,巨大的作坊里热火朝天,治炼炉里散发着浓烈的煤炭味,工匠们光着膀子轮着大锤子煅打钢铁,发出阵阵的乒乓声,而各个流程井然有序,枪管打造好之后,交到下一个工序进行拉膛线。

    膛线的作用是让子弹可以旋转,提高子弹的射程、稳定性、穿透力。

    开膛线其实不算难,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

    工匠们按杨逸所述,制作了一种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床,早期的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是采用这种手动木质机械,以钩刀拉削方法,自己制作膛线的。

    这种钩刀拉削方法,是把钩状的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一点,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拉一条阴膛线要拉削几十次,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枪管的膛线制作好之后,再到下一个工序进得各构件的组装,最终形成一支燧发枪。

    杨逸拿着一支组装完成后的燧发枪,看得心花怒放,在手上掂了掂,整枪重八斤左右,枪管长两尺多,口径大概17毫米这样。

    “子弹呢?子弹制作得如何?”杨逸已经忍不住要开几枪试试了。

    “杨学士请随我来!”朱进增在前面引路,把他带到专门制作子弹的作坊。

    就算没有燧发枪,目前大宋的武器也领先全世界,因此燧发枪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杨逸自然是让他们研制目前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枪弹。

    滑膛枪的,不要!

    要造就造线膛枪。

    子弹要研制自然也是研制前装弹中最好的米尼弹。

    杨逸对枪械熟悉无比,后膛击针枪射速更快,威力更大,他不是不想搞,但后膛枪有一个关键的技术现在不没有突破,那就是雷汞,有雷汞才能做火帽。

    雷汞的制作方法杨逸大到也懂,就是将汞溶在硝酸中,生成硝酸汞,在有过量硝酸存在下,与乙醇作用而生成雷汞。

    问题是硝酸和乙醇在后世可以直接弄到,但在大宋要弄出这两样东西却又不简单了,他也只能把方法告诉军器监,让工匠们慢慢去试验,什么时候能弄出来,鬼才知道。

    因此他现在只能制作前装燧发枪,采用米尼弹。

    这两样是前装步枪的极致,有这样的武器,大宋已经足够横扫全世界了。

    米尼弹是一种圆头柱壳铅弹,这种子弹比步枪口径略小,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大大提高了射速,解决了前装步枪装弹时,由于子弹过大导致塞不进枪管、或堵塞枪管的难道。

    米尼弹弹体周围在螺纹以配合膛线,子弹底部有一个圆锥形的空洞,用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木塞,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子弹底部迅速膨胀,紧贴膛线,封闭弹头与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的压迫下高速旋转,提高子弹的射程和精准度。

    原来的历史上,米尼弹出现之前,滑膛枪是实用的武器,而线膛枪只是一种实验性武器,线膛枪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刻有膛线,前装子弹很难保持枪膛闭气性,威力大打折扣。

    为了取得良好的闭气性,线膛枪子弹往往做的口径与枪口径持平或略大,因此装弹时极其费劲;往往需要用锤子来捶打推弹杆,才能将枪弹推进到位,结果这往往导致更危险的枪膛破裂。

    有了米尼弹,这一切都不再成问题。

    杨逸看了看,工匠们制作米尼弹头的方法是注好钢模,钢模分上下两片,每个钢模上有一排计二十个弹头模孔,铅本身就比较软,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更软,可以直接压入弹模中,做成弹头的模样,掀起钢模上片,取出成形的子弹,然后再用人工加装弹头底部的木塞。

    这样制作虽然繁琐一些,但在手工制作的时代,这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杨逸拿了十发制作好的子弹,和朱时增以及主管枪炮作坊的工匠来到试验场,他亲自撕破纸壳,装药、装弹,用推弹杆压实。

    米尼弹比枪膛略小,但塞入枪膛时要有一种凝滞感才行,若是因制作不规模,导致弹头塞入枪膛时过松,就需要再把纸壳塞入压实,防止子弹在瞄准时掉出来。

    好在军器监聚集了大宋最好的工匠,杨逸压入弹头时感觉不松也不紧,刚才,这就无须再压纸壳了。

    试验场上,五百步、六百步、七百步各置有一个木靶,杨逸先试五百步的木靶;瞄准。

    扣引扳机。

    夹有燧古的击锤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呯!

    枪口冒出一股硝烟的同时,远处的木靶上传来轻微的撞击声!

    再来,杨逸连放了三枪,分别命中远近不同的三个木靶,而时间大概还不到一分钟。

    也就是说这种燧发枪射速至少可以达到每分钟分四发,对此杨逸已经非常满意了。

    以这样的射速,再加上三段射击法,完全可以形成一道不止息的火力网,这将成为骑兵的恶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2878 42879 42880 42881 42882 42883 42884 42885 42886 42887 42888 42889 42890 42891 42892 42893 42894 42895 42896 42897 42898 42899 42900 42901 42902 42903 42904 42905 42906 42907 42908 42909 42910 42911 42912 42913 42914 42915 42916 42917 42918 42919 42920 42921 42922 42923 42924 42925 42926 42927 42928 42929 42930 42931 42932 42933 42934 42935 42936 42937 42938 42939 42940 42941 42942 42943 42944 42945 42946 42947 42948 42949 42950 42951 42952 42953 42954 42955 42956 42957 42958 42959 42960 42961 42962 42963 42964 42965 42966 42967 42968 42969 42970 42971 42972 42973 42974 42975 42976 4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