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都是背着杨氏才敢干的,现在铁蛋衙内把这事捅出来,十三娘可就惨了,肯定要被杨氏数落几天。

    好哩,你掐我,这回有你好看!杨逸向她眨眨眼,满是兴灾乐祸。

    好在这时铁蛋衙内已经开始背书,杨氏一时没找她算账。

    大厅里,铁蛋衙内用他那清脆的童声背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

    背到这儿,铁蛋衙内便背不下去了,他“子”了半天,就是接不下去,小脸憋得微红,小心翼翼地偷看了十三娘一眼,见十三娘盯着他,连忙把小脑袋低下去。

    杨逸以前也背过三字经,这三字经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却包含天文地理,教育历史,伦理道德,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而又朗朗上口,是极佳的儿童启蒙读物。

    考虑到儿子的启蒙教育问题,去年杨逸便提前将这三字经弄出来了,虽然某些地方记忆有些模糊了,但修修改改,大致走样不大,而且还加进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

    儿子还不到两岁半,能连贯背出这么多已经不错了,这回杨逸没有扮严父,这么久不见,总得给儿子一个亲近的机会。

    但十三娘显然不满意,或者是刚才的气未消,她绷着脸儿说道:“教过你的还有五六句呢,才一天就忘光了?”

    “娘,我这就去背!”

    小家伙显然有些怕娘,低着脑袋一副做错了事的样子。

    杨逸好笑的同时,也放心了,他一直担心十三娘她们对儿子过度溺爱,疏于管教。

    现在看来,十三娘没让人失望,这就好,这就好啊!

    “好了,今天爹爹刚回来,就放你一天假吧,记不牢的明天要补上。”

    “娘,孩儿知道了。”

    杨逸沐浴过后,一家人用过饭,聚在一起细说别后光景。

    李湘弦梳了个惊鹄髻,这种发式形如鸟振双翼状。在汉末三国时就有,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描述道:“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

    由于这种发髻能把女子形貌衬得更为典雅美丽,历经两晋、隋唐,至大宋东京城内仍流行这种发式。

    李湘弦人本就美,惊鹄髻配上绣金紫罗衣,更是人比花娇,艳丽动人;她上前盈盈一拜,喜色满脸地说道:“杨郎,今年正月太后下旨了,准在封丘门内建摩尼寺,宣扬光明神的教义,杨郎,太后真的下旨了!”

    李湘弦神情极为激动,不顾琴操她们在场,扑进杨逸怀里,笑中带泪,一声一诉,似梦似幻。

    杨逸搂住她的纤腰笑道:“仙儿,这下该相信我了吧?”

    “嗯,妾身什么时候不相信杨郎了。”

    “哈哈哈,你急不可耐的来告诉我这件事,是想找我募捐建寺的经费吧,那你可找错人了,本学士为官清廉,两袖清风,那点俸禄养这一大家子都不够,可没钱捐给你,你呀,应该去找韩大财主,她如今可是天下第一富婆,吐出的口沫星子都是金灿灿的……”

    边上的韩碧儿一听这话,忍不住啐了他一口,笑得如狐妖降世。

    李湘弦也不禁展颜轻笑,她搂着杨逸的脖子,故意嗔道:“杨郎真吝啬,家里谁都捐过了,连大咱们家大郎都把压岁钱捐了出来,就你一毛不拔,哼!吝啬鬼。”

    杨逸大惊:“难怪,难怪啊!我说咱们家铁蛋衙内怎么整个脑袋光溜溜的,就剩下顶前一蕞毛了,感情是被仙儿你拔光了啊!这……这也太过分了,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不行,本官这就进宫去,让太后收回旨意,严禁摩尼教……”

    不等他说完,包括性子最恬淡的琴操在内,几个女人无不笑得花枝乱颤,红霞满脸。

    最是湘弦,乍嗔还笑,手儿软,腰儿酥,不断轻捶着他,这个家,有他在,才会真正舒心的畅笑啊!.

    (未完待续)
------------

第367章 天外飞仙

    宏伟巍峨的金銮大殿,玉阶盘龙,廊壁飞凤,祥云绕顶,紫气盈光。

    金瓜甲士傲然而立,气势雄壮如山,还有那高大的飞檐边迎风招展的旗帜,处处彰显着这个民族的恢宏大气,坐拥四海八荒的豪迈。

    杨逸头戴梁冠,腰缠玉带,脚踏黑色官靴,一身三品绯服,大袖飘然,朗朗英姿不失儒雅,双手捧着一个镂花匣子,一步步走进金銮殿。

    殿中百官早已翘首以盼,大家弹劾了近两个月,正主儿一直称病躲在杭州,那感觉就象一群配角在台上卖力地唱戏,唱来唱去,就是不见主角出场,观众感觉无趣,自己也尴尬。

    现在好了,主角终于出场了,独角戏终于可以变成打戏了!

    主角功力深厚,这是众所周知的,否则人家怎么能成为主角呢?

    要想打倒主角,得使出吃奶的劲才行,许多“配角”在杨逸走进金銮殿时,不禁提了提腰间的玉抱肚,抖擞起精神准备群殴。

    杨逸回朝,刘清菁既喜又忧,为什么喜不必细说,忧的是案头压着如山的弹劾奏章,这次该如何处置?

    杨逸倒是教过她一招:凡事难决,即用拖字诀。

    拖延一下,大部分事情往往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又能给解决问题提供切入口,而且不会因仓促决定导致失误。

    问题是这一招已经用过了,到现在已经拖了近两个月,她依然找不到圆满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不忧?

    总不能真把这个冤家贬出朝堂吧!

    杨逸入殿行过礼,刘清菁立即说道:“杨卿,我大宋正值闹钱荒,你不畏艰险,远渡重洋,寻回金银亿万,为大宋解决钱荒,改善国计民生立此大功,此功当赏。”

    刘太后本想先表明自己的态度,为解决问题定下一个基调,奈何大宋的官员都不是“善类”,他们喷完真宗喷仁宗,喷过神宗喷哲宗,现在刘太后一个“妙龄女子”,岂在话下?

    刘太后话音刚落,御使丘重岳立即出班,高举笏板,朗声驳道:“太后此言差唉!我华夏由来,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大宋继承华夏道统,坐拥四海,德披天下,此泱泱上国、礼仪之邦,岂能因小小困厄,而行强掠蛮抢之事?

    杨逸身为我大宋翰林大学士,本应持身自正,行君子之道,导天下谦谦之风,此番却罔顾礼仪廉耻,恃强凌弱,为一些阿堵物,尽丧我华夏美名,损我大宋国体,因此,杨逸不但无功,理应治罪!”

    听到“阿堵物”这三个字,杨逸笑了,司马光之流的君子之风重回大宋,把大宋吹得一片圣洁,可喜可贺啊!

    随着丘重岳第一个发难,一些御使及馆阁官员,包括给事中刘拯在内,也都纷纷出班,炮轰杨逸,而立论大致与丘重岳相同,都是弹劾他有损国体,败坏大宋圣洁而光辉的形象。

    众人枪口一致,步调合拍,声若惊涛,口水漫漫,掀起了一片“倒杨”的巨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463 74464 74465 74466 74467 74468 74469 74470 74471 74472 74473 74474 74475 74476 74477 74478 74479 74480 74481 74482 74483 74484 74485 74486 74487 74488 74489 74490 74491 74492 74493 74494 74495 74496 74497 74498 74499 74500 74501 74502 74503 74504 74505 74506 74507 74508 74509 74510 74511 74512 74513 74514 74515 74516 74517 74518 74519 74520 74521 74522 74523 74524 74525 74526 74527 74528 74529 74530 74531 74532 74533 74534 74535 74536 74537 74538 74539 74540 74541 74542 74543 74544 74545 74546 74547 74548 74549 74550 74551 74552 74553 74554 74555 74556 74557 74558 74559 74560 74561 7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