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我说,除了书画之外,随他任选,什么玩意,竟敢在杨大学士面前大放厥词,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什么蚍蜉撼树,我看他是赖蛤蟆想吞天,哈哈哈!”
一郡啦啦队越说越难听,投向米友仁的目光充满了鄙视,米友仁哪里还呆得下去,顾不上赵佶,自己一甩大袖,先个落荒而逃了。
杨逸看这架势,不由感叹,若是某家在朝堂之上也有这么多“啦啦队”,那该多好啊!
他两手向下一压,止住鼓噪声,谦逊地说道:“感谢各位同窗的爱护和提携,影响了各位学习,实在抱歉,在此向位同窗赔罪了。”
“杨大学士太客气。”
“就是就是,那家伙平时都是总是鼻孔朝天,咱们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这回竟敢惹到杨大学士头上,活该他倒霉。”
……眼看又没完没了,杨逸连忙说道:“各位同窗,这儿毕竟是画院,咱们还是多用些时间研习画作为好。”
在杨逸的劝说下,那群“啦啦队”才象打了胜仗一样,兴奋的离去。
杨逸又跟张择端学了一个时辰,这才离开画院。
回家的半道上,杨逸顺路去界身巷逛了一趟,朝廷已经正式推出奢侈品消费税,税率为商品总价的百分之五十,这使得玉石、象牙、珍珠、珊瑚、玛瑙、猫眼石等被列入奢侈品的物品价格上涨了不少。
但从界身巷的交易情况来看,交易量不能没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很大,至少没有达到杨逸心中的期盼值。
东京城的勋贵富豪之家过惯了奢侈的生活,一下子让他们改变是不可能的,平时他们花一千贯买块玉石跟玩儿似的,你现在涨到一千五百贯,他们最多报怨两句,甚至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全当去丰乐楼吃饭多点了个菜,对他们的消费**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实在的,这虽然能给朝廷带来丰厚的税收,却不是杨逸希望看到的。
奢侈品消费税首先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消费税,改变大宋一直盛行的奢侈浪费之风,便社会资源少消耗一些。
但从东京城的情况来,第一点是做到了,但想通过消费税引导富豪之家奢侈消费的习惯很难。
看来还得朝廷多倡导,皇室多以身作则才行啊!
以前,朝廷举办一次郊祭大礼,花六七百万贯是平常事,这在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楚王好细腰,宫娥半饿死。
皇家以及朝廷的这种奢侈之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民间,导致整个社会整体趋向奢糜。
比如嫁娶,公主出嫁,皇帝要停朝一天,请文武大臣专门去观看公主的嫁妆,以显示皇家的气派。
而高官显贵之家的彩礼和嫁妆,也都动辄十数万贯。
富豪之家如此,贫寒之家也难免受此风影响,嫁女娶妇倾尽家中所有不说,还要四处借债,这分明就是打胖脸充胖子,成亲之后,家里立即就欠一屁股的债,还十年也还不完。
哪家没有儿女?这种风气若是得不到改变,对整个社会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想到这些,杨逸决定回家立即写份奏章…….
(未完待续)
------------
第379章 琴瑟和谐
****四月初夏,南方进入了梅雨季节,东京一带却正值融和天气,阳光明媚,风清气爽。
书房的后窗上爬上一根水瓜藤,淡黄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尽情地舒展着初夏的时光,引来两只彩蝶在花门翩翩起舞,双双飞来飞去。
看着花间飞舞的这双彩蝶,杨逸不由得想起理查德?克莱德曼指尖下流淌出来的那一曲《梁祝》来,那种随风翩跹舞动,如流云随山岚起伏的飘逸,不沾一点凡尘的明净,让人的灵魂远飘千山万水,交融于大自然之中,随花起舞,随叶婆娑,随风飘扬、随水流淌,无拘无束……杨逸的手指轻轻地点着桌面,闭着眼睛“叮……叮叮!”地轻哼着,一副神游天外,物我两忘之态。
琴操穿着曳地长裙,娉婷站于书架前,高高的书架让她掂起了脚尖,才能摸到上面的书籍,这使得她那纤腰微微露出一小截来,那肌肤细腻如脂,润泽如玉。
她本在帮杨逸查找资料,此时点着书目的手指却不禁停了下来,脚跟也慢慢的落下,仿佛生怕惊起一丝浮尘。
随着杨逸无意的低哼,她那对黛眉如被春风拂过柳叶,柔柔地舒展着;长睫微微一颤,那如水的眸光缓缓合上,如同清澈的秋波隐没于轻烟之后。
琴操是一个为音乐而生的人,那颗心对天地间的每一个音符都敏感无比,杨逸哼出的这一曲《梁祝》,不经意间就把她的灵魂带离了身体,飘出窗外,飘向亭台池阁,飘过高高的院墙,一直飘,直到大地的另一面……“琴儿,还没找着吗?”
直到杨逸轻唤一声,琴操才从神魂出窍的状态中惊醒过来,她抑下心中的激动,从新帮着杨逸查找资料。
从琴操找出的资料来看,朝廷对为抑制百姓嫁娶中的奢侈行为,确实做过不少努力,比如出台过一些政策,把百姓之家划分等第,规定聘礼的数额:
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
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
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
但这些规矩出台之后,根本起不到一丝作用,首先皇家与高官贵戚就先把这些法规破坏殆尽了,且不论公主出嫁是何等的豪奢,那些高官显贵之家,嫁娶时花个十来二十万贯不过平常事。
自己出台的法规,自己先带头破坏,你让市井百姓如何去遵守?
大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唐朝以前那种森严的等第制度也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开始向钱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偏向于实利。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在民间,为下聘财损资破产,乃至嫁娶失时、不能成礼的比比皆是。
而因嫁娶导致家中债台高筑的,更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风气的形成,和五代的战乱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那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城头上大王旗变幻不定,而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会迫使许多人不得不做出生与死的选择。
要保持气节,不愿低头的人都死了,他们的鲜血很快渗入黄尘,随着又波的变乱的到来,都淹没在了世间的沧桑巨变中,他们的名字很快被人遗忘,他们的气节很快随着鲜血风干。
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失去气节,苟且偷生的人,整个社会的人性扭曲了,原来的价值观念崩塌了;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再以朝秦暮楚、背主求荣为耻,象冯道那样的不倒翁,竟然成了人们钦佩的偶象。
这种由上而下的扭曲了的社会价值观,使人们整体趋向实利,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欧阳修这些文坛领袖曾努力想改变这种观念,大力提倡尊王攘夷,恢复上古的纲理伦常和道德观念,撰文把冯道那种寡廉鲜耻的行为批判得体无完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60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13766
13767
13768
13769
13770
13771
13772
13773
13774
13775
13776
13777
13778
13779
13780
13781
13782
13783
13784
13785
13786
13787
13788
13789
13790
13791
13792
13793
13794
13795
13796
13797
13798
13799
13800
13801
13802
13803
13804
13805
13806
13807
13808
13809
13810
13811
13812
13813
13814
13815
13816
13817
13818
13819
13820
13821
13822
13823
13824
13825
13826
13827
13828
13829
13830
13831
13832
13833
13834
13835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13840
13841
13842
13843
13844
13845
13846
13847
13848
13849
13850
13851
13852
13853
13854
13855
13856
13857
13858
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