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个都头大概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出来喝斥道:“你们俩找死吗?不好好守门在干嘛?”
“头,没什么,没什么,刚来了一个不长眼的野和尚,被我们打发了。”
那都头看看倒在地上挣扎难起的大德和尚,哼道:“一个臭和尚而已,你俩少他娘的折腾,大帅正的州衙里大发雷霆呢,我警告你们少找事,否则触了霉头,谁也救不了你们。”
“不会吧?头,贵州不是刚刚传来捷报吗?大帅还有什么火好发的?”
“你们懂个屁,军中有半数兄弟都染瘴疬躺下了,如今天降大雨,粮草又运不进来,大帅本想移师贵州,就近等待粮草,可这么多兄弟染病躺着,走又走不了,大帅能不光火吗?”
“不对呀,头儿,不是说只有两三百人染上瘴疬而已吗?”
“嘘!大帅怕被敌人得知以及军心动摇,一直对外瞒着此事,你们嘴巴可得严实点,泄漏出去那可是死罪一条。”
“是是是,多谢头儿提醒,我们一定把好嘴门。”
几人正说到这,州衙突然冲出一群人,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三品官服,脸色阴沉得象天上的乌云,在一群侍卫的保护下,跃上战马冒雨向城北冲去,碗大的铁蹄敲打在石板道上,溅起一片片的水花。
等那队人马去远,门前的三个人又不禁聊起来。
“头儿,大帅这是去干嘛?”
“没瞧见往城北去吗?还能干嘛?”
“哦,听说大帅医术高明,但愿大帅能想出办法把兄弟们治好吧。”
“废话,能想办法大帅早就想了。”
……大德和尚是一路呻吟爬着离开的,一直爬过了街角,他才慢慢站起来,腰肋还阵阵地抽痛,让他不禁暗骂了声娘,这两个挨千刀的出脚可真狠啊!
***门外雨幕苍茫,让人突然感觉到一丝初秋的微凉,檐水如线,滴滴嗒嗒。
黄庭坚一身官袍,穿戴得一丝不苟,盘坐在小案前,丝毫不为门外的雨声所扰,在砚台里兑好了水细细地研起墨来。
他本在和经略使程节闲话,突然有侍卫前去召唤,说是杨逸让他来写份军报,黄庭坚这便来了,作为军中书记官,写军报算是他的分内之事。
他也想看看这分军报杨逸待如何写,如今开封带来的三万大军听说染瘴疬病倒了一半,军中更是缺粮少食,连他们这些随军的文官,每天的饮食都是限量供应,只能吃个半饱。
这老天爷又不开眼,连日大雨,外面的粮草根本运不进来,贵州虽然取得了歼敌共计三万的大捷,但自己也付出了伤亡七千的代价,照眼下病患满营,粮草不继的情形来看,杨逸恐怕这两天就得撤军,这大概是上表请求朝廷恩准了吧?
黄庭坚一边磨墨,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从一开始接触杨逸,他就不看好此次南征,杨逸对广南的实情缺少了解,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这种人领军,一但遇到些突发情况,往往就会陷入困境,固因准备不足也!
杨逸刚从外面回来,官服被雨水打湿了,换上了一身儒衫,负手在厅中徐行,深思许久之后,对黄庭坚说道:“用你最擅长的行体写,一定要好,字写大些,我怎么念你怎么写。”
字写大些?黄庭坚愕然,难不成向朝廷诉苦时、字写得越大越管用?
不管了,这种人还是别惹的好,他怎么说咱就怎么做吧。
“听好了!”
杨逸望着门前的雨幕,徐徐吟道: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又值金戈惊晓梦,披甲临门天微酡,扬蹄踏破山千阙,万缕相思归来说。
杨逸吟完,见黄庭坚还傻愣着,不禁催促道:“快写啊,赶紧写,写好些,这是军令。”
军令都下了,黄庭坚还能说什么,赶紧写吧,不过这军报还挺有诗意的。
等他写完,杨逸走上去仔细观看,不时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自己拿过一支笔,沾好墨,小心翼翼地用蝇头小字在下面加了一行字:晴儿、清娘、仙儿、琴儿同阅,夫于广南宾州。文昌二年七月初四。
黄庭坚看完这行字,彻底被擂昏了!
这都什么人啊这是?写家书要别人代笔也就罢了,还非要说是军报,遍烂史记,也找不出这样的军报来。
杨逸得了“军报”,仿佛又当黄庭坚不存在了,等墨迹干了之后,他小心地将那份“军报”卷好,放入一个特大号的竹筒,用蜡封好,那竹筒外面漆有桐油,绝对防水。
嘿嘿,苏黄米蔡现在就差一个“米”了,清娘一定高兴,这丫头,不知在家里可好,杨逸还真有些思念清娘她们了。
“好了,没事了,黄通判可以去忙你自己的事了。”
黄庭坚起身刚要行个揖礼,然后告退,杨逸已经随意地摆摆手说道:“不必多礼,这天气凉热交替,最容易染上风寒,黄通判刚刚病愈不久,还须多多注意。”
黄庭坚不为所动,看了杨逸这份“军报”,他对杨逸更是失望透顶,甚至有些鄙视,军情恶劣如此,他竟然还有心思惦念着家中娇妻美妾,说什么扬蹄踏破山千阙,万缕相思归来说。照此下去,能不能“归”还两说呢。
“杨总管是南征主帅,如今天降大雨,军中疫病流行,粮草短缺,不知杨总管对此有何打算?”
这回轮到杨逸愕然了,黄庭坚随军以来,一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除了吩咐他的事情,别的绝不多问,今天突然听到他说出这么严谨,这么认真、这么负责的话来,杨逸硬是半天回不了神。
“杨总管无话可说了是吗?陛下将南征大任托于杨总管一身,如今情势岌岌可危,杨总管只顾着思妻恋妾,敢问杨总管,你就是这样为陛下尽忠,为朝廷尽责的吗?”黄庭坚一脸严肃,大有舍身死谏的气势。
杨逸两腮直抽抽,终于忍住没笑出来,他突然想戏弄一下这个可爱的人,于是一脸凝重地答道:“黄通判有所不知,本官白天为陛下尽忠,晚上才思念一下自己的妻妾,这不该算有罪吧?”
“你!”黄庭坚脸上的怒色显露无遗,竟拂袖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呵呵!”杨逸不怒反笑,笑得非常开心。
黄庭坚这句话是魏晋大贤阮籍凭吊广武山时发出的感叹,广武山是刘邦、项羽争霸的主战场之一,若是这句话中的竖子指的是刘邦,哪怕阮籍是怀古伤今指司马昭为竖子,杨逸觉得也无妨,无论是刘邦还是司马昭,黄庭坚将自己与此二人相比,杨逸都不觉得折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奸臣!
他呵呵地笑道:“黄通判放心吧,本官运气一向很好,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快官居三品,相信这次也不例外,好运一定会来临的,黄通判大可拭目以待。”
黄庭坚没有答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