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臀上传来的酥麻让黎芳不禁轻咬了一下樱唇,花靥上又平添了几分娇色,得了杨逸应允后,她连忙问道:“爷,奴是想问一下,我爹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放心吧,你爹归顺得早,后来为稳定战后的交趾局势又作出的不小的成绩,朝廷将他调到荆湖南路岳州任知州,这可是实缺,将来若是再有些政绩,还是有可能调进京的。”

    “真的吗?”黎家姐妹顿时喜色满脸。

    作为一个亡国降臣,能有个四品知州的实缺,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因为阮志顺入侵岭南时,杀伤了数万大宋百姓,所以这次大宋对交趾皇族及官员是很严厉的。

    大部份被押进京的交趾大臣际遇都很惨淡,连大公主和许多嫔妃都被充进了教坊司,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什么真的假的,爷还骗你们不成,朝廷的调令早就下了,只是路途遥远,你爹爹没这么快赴任而已,等他到任了,必然会有书信寄给你们的,到时候真假便知。”

    “谢谢爷,谢谢爷!”姐妹两连忙拜倒,差点喜极而泣。

    “光嘴上说谢可不行,等下我要看实际行动哦。”杨逸笑得一脸诡异。

    姐妹俩对望一眼,含差带怯地答道:“奴奴姐妹二人任凭爷……任凭爷吩咐……”

    杨逸哈哈一笑,回头对膝上的木婉灵问道:“灵儿有什么要问的吗?爷今晚心情好,有问必答。”

    杨逸以为木婉灵也想问问大理的事情,谁知木婉灵却摇头说道:“爷,奴奴说过了,从爷答应帮段家那天起,奴奴心愿已了,从今往后,奴就是爷的人了,其它的与奴奴再没有关系。”

    杨逸在她花靥上轻啄一口笑道:“你能这么想最好,但爷知道有些东西一时总是难以完全割舍掉的,告诉你吧,你表哥在京里过得很好,岭南那边的进展也很顺利,一但时机成熟,便可行动了。”

    “谢谢爷,奴……奴真的不想知道了,奴今后生是杨家人,死是杨家鬼,只要爷福禄安康,奴别无他求。”

    杨逸审神着她,她脸上的表情很认真,更象是在向自己宣誓一种决心,这让杨逸颇为感动。

    “爷今晚要好好疼你。”

    杨逸笑着将她那娇小玲珑的身子抱起,向内间的罗榻走去,黎家姐妹不用吩咐,便簇拥左右一同进入了里间。

    第二天一早,木婉灵拥着罗衾躺在罗床上,浑身绵软无力,那慵懒的神态就象只贪睡的猫儿,脸上还带着一抹嫣红。

    黎家姐妹情形比她好些,虽然也是手腿发软,但总算能支撑起来帮着他梳洗穿戴。

    神清气爽的杨大学士哼着小曲儿去上朝,路过前厢时,发现早起的苏家小五竟不象往常一样在诵读诗书,房里灯火未息,可见是一夜没睡,只听房间里传出他梦呓一般的喃喃自语:

    “还有一贯钱呢?”

    “还有一贯钱哪里去了呢?”

    “借岳父50贯,借岳母50贯,买砚台用去97贯,还岳父一贯,还岳母一贯,自己留下一贯。”

    “欠父母49贯,欠岳母49贯,加上自己留下的一贯,99贯。”

    “还有一贯钱呢?”

    “见鬼了,还有一贯钱怎么就不见了呢?”

    杨逸听到房里这番动静,不禁大乐;

    苏家小五学识还过得去,找了一夜竟没找到这一贯钱,差点没让他笑死。

    其实这是一道偷换概念题,自己留下的那一贯钱根本不应该加到那98贯欠款里去,这样的话你永远算不出来。

    实际上自己留下的那一贯钱应该加到用来买砚台的97贯里面去,你留下了,不管你接下来拿去买什么,也等于是你消费了,消费总额等于欠款总额,这才是正确的。

    不管了,先折磨他两天,哈哈哈!

    通往宣德门的街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天上的雪花还在斜斜地交织着,一夜之间,东京城变得银妆素裹;这雪给东京城换上美丽的新妆,同时,也给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车流走得极为缓慢,好在一出明坊就到皇城了,杨逸倒无须在路上耽搁多久。

    升龙门的一间侧殿作为官员等候上朝的临时歇息场所,虽没有明文规定,但通常只能从三品以上的重臣才会进来歇息;这也很好理解,若是一个七品芝麻官混到一屋子的宰相中间,要打多少揖,陪多少小心啊,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所以那些品级低的官员宁愿在廊下吹冷风,也不愿进殿来的。大概只有杨逸除外,当初他还是六品集院编修时,就不时进侧殿歇着了。

    今天侧殿里的气氛显得很轻松,因为殿外的白雪,大家都知道辽国的战事应该要被寒流往后拖延了,即便是西北,一到冬季也不再适合大军作战,这下大宋就可以从容多了。

    等到上朝的钟声响起,百官鱼贯进入金銮大殿。

    户部尚书蔡京先提出了加发第二批两千万贯纸币的议题,此事一早就计划好了,现在抛出这个议题,不过是看看是否需要根据第一批纸币发行的情况作什么调整而已,事情很快议定。

    接下来兵部侍郎李克史提出暂缓向河北、河东囤积军事物资,他刚一提出就遭到了杨逸强烈的反以,东京下雪了,并不等于全世界都下雪,就算下雪,若是不大,一样不妨碍契丹和阻卜部作战,现在就暂停向北面囤积战争物资不明智。

    等大事都议过,杨逸最后才站出来说道:“东京人烟稠密,街道狭窄,加上多是木架结构的建筑,引生了诸多的问题,比如火灾频发,交通拥堵等等,之前有洪御使提出扩建外城,臣觉得这个非常有必要,只是如今时机未到,目前还不适合进行扩建工程,不过,可以针对一些问题先作些调整,比如交通拥堵,可以通过拟定交通规则来改善,目前街上车马行人杂乱不分,相互抢道,毫无秩序,这极其容易发生伤人事故,同时也是发生拥堵的主要原因。”

    杨逸接着把后世那套比较成熟的交通规则摘要搬出一部份。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看来很正常的事,却遭到了大部分官员的抵制。

    比如行人靠右走,这不行,俺们都是当官的,当然要走中间,靠一边走成何体统?这有失官体,有失朝廷威仪。

    比如十字路口依照红绿灯的放行模式,这更不行,你让一个五城兵马司的小卒,在路口中间的交通台上指挥交通,俺堂堂一品宰相,你做个手势我车驾就得停下,这算那门子回事?

    皇帝对待俺们还不敢这么嚣张呢,你这小卒岂不是比皇帝还大?简直是岂有此理。

    最后竟有人说杨逸搞这套是法家的东西,与儒家的尊卑之序、礼仪伦常背道而驰,还为此弹劾起他来。

    杨逸做梦也没想到,他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竟被别人反对得这么振振有词,还给差点把他打成了儒家叛徒。

    杨大学士怒了!

    他娘的,老子不管了,不就是谁的官大谁横吗?

    论官威,在这东京城里没几个压了得老子,老子也足够横着走了。

    你们以后都给我小心点,哪个家伙让路不及,看我不把你撞到臭水沟里去!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396 58397 58398 58399 58400 58401 58402 58403 58404 58405 58406 58407 58408 58409 58410 58411 58412 58413 58414 58415 58416 58417 58418 58419 58420 58421 58422 58423 58424 58425 58426 58427 58428 58429 58430 58431 58432 58433 58434 58435 58436 58437 58438 58439 58440 58441 58442 58443 58444 58445 58446 58447 58448 58449 58450 58451 58452 58453 58454 58455 58456 58457 58458 58459 58460 58461 58462 58463 58464 58465 58466 58467 58468 58469 58470 58471 58472 58473 58474 58475 58476 58477 58478 58479 58480 58481 58482 58483 58484 58485 58486 58487 58488 58489 58490 58491 58492 58493 58494 5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