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些冒险,但西域之事若是不尽快解,一但辽国这边开战,西域的僵局必定会经年累月的拖下去,这会给大宋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呵呵,抛开大宋的利益不管,丝绸之路长久被隔断,对咱们家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我这人自私自利贯了,为了咱们家能多赚点钱,拿国家的利益去做赌注是平常事。”

    琴操轻嗔他一眼说道:“杨郎又胡说,咱们家才不缺那点钱呢,杨郎先天下之忧而忧…”

    “停!琴儿千万别拿这样的话来寒碜我。”

    琴操的话让杨逸不禁起了那句‘先落水之忧而忧,后落水之乐而乐’,老脸有些挂不停,那讪然的样子,让琴操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总之,奴奴为杨郎感到骄傲。”

    “琴儿很骄傲吗?我瞧瞧。”杨逸说着将她抱到怀里来,在她的香腮上轻吻了一口。

    “杨郎………你莫使坏儿…….”

    杨逸沿着黄河一路东去,沿途走走看看,这次除了沿河两岸加筑主堤、副堤、遥堤、格堤外,还有一点令杨逸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在下游增设了大量的泄洪区。

    如梁山泺、望渔泺,东凌湖,白沙湖、白洋淀等等,除了这些原有的天然湖泊外,更把许多低洼地带的百姓迁走,圈出的大片大片的洼地,作为汛期泄洪之用。

    这无疑会占去大量耕地,要迁走大量百姓,但从长远来讲,这绝对是好事,河北河南这些地方人口密集,过度的开垦便得这里的生态破坏很严重;

    就象唐朝初期,关中还是沃野千里,但随着人口的暴增,过度开垦,关中水土流失严重,如今关中凋弊,再难恢复唐朝初期那种繁盛之象了。

    河南河北也一样,人口密度过大导致过度的开垦,树林湖泊的大量消失,使黄河下游的生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偏偏目前荆湖及岭南一带人口稀少,大量的沃土无人开垦,后世有荆湖熟,天下足之称,而现在的荆湖大多数地方还是一片蛮荒,着实是可惜。

    所以把大量的低洼地带设为泄洪区,把百姓迁往荆湖一带,对黄河下游的生态平衡,对荆湖的开发利用,都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这些天然湖泊的联通,以及大量的低洼地带被划为泄洪区,就象一个个巨大的水肺,汛期时吸纳进大量的洪水,减小黄河堤坝的压力,旱季时则可为周边的农耕区提供水源,甚至反脯黄河,为枯水期的黄河注入水源。

    治河工程花费巨大,最终必将超过三亿贯,这其中至少有一亿贯是用在迁民上。

    另外就是联通五丈河、泗水、济水、汴水、大清河等河流,根据原来黄河决堤时冲出来的河道,掘出泄洪渠道,设置排洪水口,这些排洪口平时关闭,确保黄河水流量,以达到以水攻沙的目的;

    一但汛期洪峰来临,水位上涨到排洪口的高度,就会自然从这些排洪口泄入大清河这些分流河道,避免黄河主堤承受不住巨大的洪峰压力决堤。

    汉武帝在位时,也发动几十万役夫大治过一次黄河,这使得整个两汉都为之受益,很少有决堤的情况发生。

    自汉武之后,只有隋唐对黄河进行了治理,但力度都有所不及。

    现在大宋进行的这次治河工程,工程量超过汉武时期数倍,筑堤、泄洪、分流,样样配套齐全,为黄河下游赢取百年平宁应该不成问题。
------------

第537章 人到德州

    现在的德州并非后世那个德州,它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在后世的陵县,而后世所说的那个德州目前叫将陵军,两者距离大概将近百里。

    德州一带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而黄河的河道也正是跟着这个地势走的,所以这段河道治理起来便能少费些力气。

    杨逸轻车简从来到德州,不惊动地方官府,就是沈清直也不得而知;直到杨逸走进都水监设在德州的公事衙门,沈清青还在和一群水利专家在商讨施工遇到的问题。

    衙门里人来人往,个个神色匆匆,朝廷一再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使得都水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施工质量要保证,人手又无法增加;而且进入二月后,自去年十月招募来的十多万劳力也要返乡春耕了,如何确保五月前完成整个治河工程,这就成了沈清直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杨逸突然出现在衙门里,沈清直第一眼看到他后,还转头去和手下吏员说了几句,接着才霍然惊醒,连忙再抬头望来,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

    “大人,您怎么来了?”

    沈清直连忙起身行礼,衙门里的官吏虽然大多不认得他,但见他一身三品官服,也纷纷起身行礼,让场面显得零乱起来。

    杨逸摆摆手说道:“沈大人不必多礼,各位都免礼,正事要紧,不必管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沈清直如今已经成为杨逸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以他的治河大功,只要顺利完工,一个侍郎之职是少不了的。

    对他这种实干型的人才,杨逸也非常看好,虽然沈清直不是正途出身,将来想要入阁很难,但多熬十年八年,再做出些成绩来,熬到一部尚书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沈清直对手下的吏员吩咐几句,将杨逸引进自己的签押房。

    “大人来此,大概是希望加快治河进度吧?”

    “不错,辽国的局势不容乐观,西域又已开战,若不能尽快结束治河工程,朝廷定将难以应对。而且你也应该清楚,西域开战是我一力促成的。”对于沈清直,杨逸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沈清直蹙着双眉答道:“大人恐怕要失望了,我了解大人的难处,在工程进度方面,我已经尽力了,鉴于德州以下河道自古从未决堤过,我组织能工巧匠实地查看过后,遥堤的修筑高度已尽量放低,以减少工程量,但以目前看来,最快也得到五月下旬才能结束。”

    杨逸点点头,沈清直是他嫡系中的嫡系,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杨逸相信他真的是尽力了。

    “你可抽得出时间?”

    “大人意欲何为,尽管吩咐下来。”

    “你若脱得开身,就随我一同上堤看看去吧。”

    “是,大人,我出去交待几句,便可同大人一起上堤,请大人稍侯。”

    德州下游的两岸河堤上,汇聚了近三十万劳力,还在十多万的驴马,从高坡上望下去,人如蝼蚁,铺天盖地,一直绵延出去数十里;各种号子声,驴马叫声,爆炸声、锛土声,汇聚在一起,如同滚滚的巨浪拍击着岩石,一浪高过一浪,无边无际。

    工程用料如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等等堆积如山,望都望不到边。

    目前整个东流河道还处于截流状态,河床中积水极少,一些地段勉强能行一些小型的平底船,而这些平底船也无不是用来运送沙石的。

    河道里又是泥又是水,一脚踩下去淤泥便没到小腿上,人们刨去一层淤泥,人踩马踏之下,很快双踩出一层来,拔足都难,更不用说挑担了;便是那些驴马,也经常滑倒,人马身上都沾满了泥浆,看上去就象无数的泥人在干活。

    许多地方只能铺上木板竹垫,方能行走,但这样一来,便人挤人,大大地延误了工作进度。

    杨逸带着萧忆,琴操也换上了一身男装,坚持跟到了堤上,沈清直也带了几个水利专家,德州知州卢旺达听说杨逸驾临德州,也匆匆赶了过来,跟在左右奉承着。

    一行近二十人顺着主堤走走看看。

    看到挑土的劳力位双脚陷在泥泞里,步履蹒跚,行动艰难,杨逸蹙眉思索一会儿后,立即大声喊道:“来人啊,找条最小的平底船过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561 48562 48563 48564 48565 48566 48567 48568 48569 48570 48571 48572 48573 48574 48575 48576 48577 48578 48579 48580 48581 48582 48583 48584 48585 48586 48587 48588 48589 48590 48591 48592 48593 48594 48595 48596 48597 48598 48599 48600 48601 48602 48603 48604 48605 48606 48607 48608 48609 48610 48611 48612 48613 48614 48615 48616 48617 48618 48619 48620 48621 48622 48623 48624 48625 48626 48627 48628 48629 48630 48631 48632 48633 48634 48635 48636 48637 48638 48639 48640 48641 48642 48643 48644 48645 48646 48647 48648 48649 48650 48651 48652 48653 48654 48655 48656 48657 48658 48659 4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