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不调兵,到时种建中真的全军覆没的话,瓜沙等州无兵把守,阿克莫尔乘胜而来,攻下瓜沙两州就如探囊取物,再容易不过。

    杨逸心里不禁诅咒起这时代落后的通信来,东京离玉门头遥遥万里,种建中到底怎么样了,根本无从得知,所有传回来的消息都是十天半个月以前的。

    这十天又发生了什么,鬼也不知道,这简直让人抓狂。

    “许枢密的顾虑不无道理,那就有劳许枢密了。”

    河西确实不容有失,杨逸只得支持许将的这些决定。

    随后杨逸告辞出了枢密院,回学士院的路上不断思量着对策,下台阶时还差点摔了一跤。

    回到自己的签押房不久,马汉卿便尾随了过来。

    “大人……”马汉卿有些担心地望向杨逸。

    他是杨逸的护卫出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杨逸的嫡系,杨逸倒台的话,他马汉卿更没有第二句话可讲,别人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就能将他踢到天涯海角去。

    所以说杨逸此刻承受的压力,他是感同身受。

    杨逸却突然露出爽朗的笑容来,整个人仿佛刚刚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在尽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身心,看得马汉卿好生诧异。

    “大人可是有了妥善的对策?”马汉卿连忙问道。

    “没有。”杨逸答得非常干脆,干脆得仿佛什么事都和他没关系似的,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既然没有对策,大人您怎么………”满带希望的马汉卿不由得一垮。

    “我为什么就不能放开心怀呢,西域的事,我现能赶过去收拾残局吗?”

    “不能。”

    “我能让耶律延禧别胡搞,赶紧班师回上京吗?”

    “不能。”

    “那不就结了,我再发愁,再纠结,目前也只能坐等消息,种建中败了又怎么样?耶律延禧全军覆没了又怎么样?天塌不下来!就算你我都被免职了又怎么样?

    职方馆、李一忠、包毅、谢东升、刘老虎、种朴…….算了,不用细数,反正这一大沓人一样还是老子的人,我就不信有谁能把他们都动了,现在老子就算一官半职都不沾身,也一样左右许多事。”

    “属下想来,那倒不至于,大人身上有灭两国之大功,有改革赋税等大功在身,就算种建中真的全军覆没了,大人最多是降职罚俸,还不至于到罢官夺爵的地步。”

    “这就行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只要老子还没死,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人生在世,谁能不受点挫折,摔倒了再爬起来就是;现在把自己愁死了,那才真是可笑呢,再者,种建中现在不是还没有全军覆没吗?

    美丽的种家,诡异的种家、凶狠的种家,哈哈哈哈…….只要种建中没传来全军覆没的确凿消息,我就对他还有信心,或许,他只是比我想的象的更狠而已。”

    杨逸是真的放下了,他好歹混了多年,培植起了不少的人脉,又有一箩筐功劳在身,就算不靠刘清菁那层关系,他也自信能淌过去。

    以前的功劳你们都功过相抵了也不要紧,大不了老子再去灭他三两国,重新捞回来就是。

    马汉卿见他笑向爽朗,紧绷的心弦也不由得松了下来,微笑着说道:“大人,这个咱们总该做些什么吧,这般坐等着,也不是个事。”

    “汉卿这回你可就说错了,如今一动不如一静,在种建那边没有确切消息之前,做得越多,很可能错得越多;至于许枢密建议抽调甘、肃两州的兵力增援玉门关,此事就由他们去安排吧,无须我多插手;沈清直那边重新计算出工程进度后,立即就会上表报功,此表一到,相信章相公他们都会暗舒一口大气的;呵呵,我算是想明白了,外面打生打死现在都可以不管,关键还是治河;只要治河工程结束,他占了瓜州,老子就敢说去踏平他的八刺沙衮;他打到太原,老子就能把他撵到北冰洋去。”

    “大人,北冰洋是何所在?”

    “呃,我也不知道,反正谁给我添堵,我就把他撵到谁不知道的鬼地去喂熊,哈哈哈…….对了,段和誉到哪儿了?事情安排得怎么样?”

    “大人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段和誉此刻大概快到长沙了,属下已经让人假扮成大理高家的人,在衡阳等着,等把人劫下来后,便将他往大理带,这样拖的时间还不够的话,进了大理国境,再让人另扮成山匪,再劫他一回,把他往山洞里扔一两个月。”

    听了马汉卿的话,杨逸再次笑了,马汉卿的安排非常周全,特别是进了大理国境再安排人扮成山匪劫道,段和誉就算再聪明,到时恐怕也想不到是大宋所为了。

    很好,这说明马汉卿成才了,可以独挡一面了。

    “好了,等下我身体可能要有所不适了,得请几天假养病才行,有什么事你及时通知我就行,其他的,任他风浪如何急,你都无须理会,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

    “是,大人。”

    杨逸还真是说病就病,百官的弹劾奏章还没飞来之前,他已经因旅途劳累,迅速染了风寒,然后请假回家养病去了。

    而且他嫌城里空气不新鲜,回家后带着清娘几人,跑城外自家庄子上去了。

    打吧,打吧,满世界的打吧,谁还能打到东京来不成?

    老子只管督促沈清直抓紧干活,别的都是浮云!

    老子先拿根钓竿去钓几尾肥鱼,一饱口福再说。

    不出意外,第二天朝堂上确实有大批的官员弹劾杨逸,要求追究杨逸的责任。

    刘太后等百官弹劾完了,平静地说了一句:“种建中若是全军覆没,杨逸的责定将追究,但如今西域战事尚未有最后的结果,此时便追究杨逸的责任,是不是为时过早了?”

    百官傻眼了,很显然,刘太后这是有意维护杨逸,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太后这番话让人没法反驳。

    这胜败乃兵家常事,各部兵力是损失不少,种建中的情况也非常不妙,但不是还没有全军覆没嘛。

    只要大军还没有崩溃,那就还有反戈一击、反败为胜的可能,历史上这样的战例比比皆是。

    也就是说,事情还没有最终定论,现在就去追究杨逸的责任,这确实说不过去。

    章惇在此事上,一直没有表态,虽然当初并不是他建议出兵西域,但作为首相,此事最后也是经过他点头的,真要细究起来,他同样有责任在内。

    而且他这次虽然没有全力支持杨逸,也还没到落井下石的地步。

    百官无话可说,章惇却不能再沉默:“太后,种建中二万大军虽然尚未有太大的折损,但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为防万一,老臣以为必须尽快向沙州增兵,以弥补目前沙州兵力空虚的窘境。”

    刘太后问道:“对此各位大臣有何意见?”

    能有什么意见?现在谁敢出来反对向沙州增兵?否则到时沙州丢了,岂不是要背上这失土之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4016 34017 34018 34019 34020 34021 34022 34023 34024 34025 34026 34027 34028 34029 34030 34031 34032 34033 34034 34035 34036 34037 34038 34039 34040 34041 34042 34043 34044 34045 34046 34047 34048 34049 34050 34051 34052 34053 34054 34055 34056 34057 34058 34059 34060 34061 34062 34063 34064 34065 34066 34067 34068 34069 34070 34071 34072 34073 34074 34075 34076 34077 34078 34079 34080 34081 34082 34083 34084 34085 34086 34087 34088 34089 34090 34091 34092 34093 34094 34095 34096 34097 34098 34099 34100 34101 34102 34103 34104 34105 34106 34107 34108 34109 34110 34111 34112 34113 34114 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