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向杨逸的目光不由得有些复杂;毕竟不是件小事,杨逸等于是一早就给耶律延禧断了生死,这种预判能力是令人敬畏的。
三十多万大军啊!这已经是辽国八成的兵力,就这么扔在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更要命的是皇帝失踪,六成重臣被俘,这必将导致辽国行政崩溃,再难作出迅速的补救。
造成这种局面,和辽国的捺钵制度有很大关系,这种捺钵制度是一种行国统治,决策层的军政重臣一向不是留在上京城,而是跟在皇帝身边,四季轮换捺钵地;这次耶律延禧御驾亲征,就如同一次捺钵地的轮牧,辽国的决策层依旧是跟随皇帝身边,以至兵败时被长辖底给一窝端了。
而这一切,在去年似乎就在杨逸的预料之中,并一再敦促朝廷抓紧备战。难怪连章惇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很快六部尚书及太后刘清菁也赶到了政事堂。
刘清菁开宗明义地说道:“我朝列祖列宗,念念不忘收复燕云之地,为此多次亲征,付出了沉重的价值,奈何皇天不佑,以至燕云之地至今为契丹所占,今我大宋国势日盛,而契丹眼看即将轮亡,正是秉承祖宗遗志,收复燕云之良机;朝廷自去年始,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备战,为此已耗费了无数钱粮,收复燕云之战,已不容再义,如今各位大臣只须商议出兵的理由、及具体的出兵时间,另有征调多少兵力为合适。”
关键时候,刘清菁一介女流,出言竟也是掷地有声。
坐中重臣又不禁交换了一个眼神,蔡卞先开口答道:“太后所言极是,燕云之地自当尽快收复,不过,如今契丹虽损军三十多万,辽主失踪,局势未明,臣的意思是再等等看,等辽国局势进一步明朗之后,我朝才好根据实情制定出兵策略。”
吏部尚书张商英态度强硬地说道:“太后,臣以为无须再等,契丹三十多万大军尽覆,辽主失踪,重臣被俘过半,辽国必定大乱,此时正是我朝出兵的最佳时机,若是等长辖底彻底窃取了辽国,必成我朝强敌,到时再出兵晚矣。”
刘太后望了一眼杨逸,转而向章惇问道:“章相以为如何?”
章惇答道:“老臣也以赞同立即出兵,朝廷筹备燕云之战已近一年,兵力大部分已进驻河东、河北两路,军资也大量囤积到了边境各城,此时立即发兵燕云不成问题,关键之处,是我朝还缺少一个出兵的理由。”
理由很重要,有了大义名分,才能举堂皇之师,否则师出无名,士气不鼓,各国侧目,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上,都极为不利。
杨逸说道:“太后,之前职方馆人员曾多次接触赵王耶律明斡,此时辽主耶律延禧下落不明,我朝正好扶植耶律明斡,让他在幽州称帝,再由他出面请我朝出兵平乱。”
职方馆的人员一直在积极接触赵王耶律明斡,这事并非只有杨逸一个人知道,章惇许将等人都是知道的,只是当初他们很不以为然,觉得不会有多大用处,是以并不关心此事。
现在经杨逸提起,他们想起此事,再次奇怪地望向杨逸,是的,现在若是能扶起一个傀儡,让他邀请大宋出兵,那就有了最好的大义名分。
问题是,杨逸似乎一早就料到辽主耶律延禧战死或被俘了吗?否则赵王耶明斡这步棋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杨逸不解释,接着说道:“我朝可以一边作最后有备战,一边尝试扶植耶律明斡,若是扶不起,到时再另找一个名义即可,总之,局势已不容再拖,辽国的精华多在西南两京道,这两道最好能赶在被战火破坏之前拿下,这对将来的民生恢复至关重要。”
户部管着钱袋子,最在意经济问题,蔡京立即表示赞同道:“杨大学士言之有理,战争对畜牧的破坏相对小一些,对农耕的破坏会大得多,西南两京道是辽国主要的农耕区,生活的大部分也是汉民,我朝有必要赶到长辖底之前,拿下这两京道,以减少战争的破坏,这样一来,朝廷将来也可以少花些钱在战后的民生恢复上。”
政事堂里的重臣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枢密使许将说道:“耶律明斡虽是辽兴宗嫡孙,但其在辽国的名望差郑王耶律淳甚远;更何况如今还在德高望重的耶律和鲁斡在上京养伤,辽国尚是另立新主,臣民恐怕多会偏向耶律淳或耶律和鲁斡,我朝要扶植耶律明斡只怕是不容易啊。”
刘太后向杨逸说道:“扶植耶律明斡是杨卿提出,你来说说具体该怎么施行吧。”
“太后,各位枢相,耶律淳名望确实最高,但他随耶律延禧亲征漠北,传回的密信虽然没有提及他被俘,但也没有提及他有否逃回了上京;据臣分析,耶律延禧兵败之时,上京被乌刺马里的叛军阻隔,耶律淳就算没死,恐怕也很难立即返回上京;而耶律和鲁斡名望虽高,但年事已高,加上有伤未好,辽国臣民恐怕也是不愿追随一个行将就木之人的;耶律明斡虽然名望不高,但与耶律淳一样,同是辽兴中嫡孙,而且只有四十二岁,只要咱们大宋表示全力支持他,他有了我朝作为强力靠山,契丹臣民只要不想沦陷于长辖底兵锋之下,相信是愿意拥立耶律明斡为主的。”
刘太后点头说道:“杨卿所言甚为有理,各位宰相,你们以为如何?”
章惇答道:“太后,老臣以为可以一试。”
章惇表态之后,谁也没有再反对,反正就是那么回事,耶律明斡若是扶不起,大宋一样会出兵燕云,只不过是另换个理由而已;至于事过境迁之后,如何处理耶律明斡,石敬塘这个儿皇帝就是很好的前例嘛,让他到漠北去做个儿皇帝,帮大宋守着北疆,这应该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的漠北,辽阔而空旷,民众多以游牧为生,大宋要派官员去治理,是很困难的,还不如先让个儿皇帝去守着。
至于说契丹会不会重新在漠北崛起,成为大宋的劲敌,这个已不用担心,燧发枪的出现,可以说已经标志着游牧民族的时代过去了。
最后是商议出动多少兵力的问题,杨逸还是认为兵贵精不贵多,辽国地域辽阔,出动的兵力太多,朝廷将承受巨大的后勤压力,杨逸认为出动十万兵力便已足够了。
他这个提议又得到了蔡京首先支持,可以说蔡京是爱死他了。
若是象太宗或神宗那时,动不动就举兵二三十万的话,估计蔡京哭都没地方哭。
十万,就十万。
最后谁来担任主帅,这又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未完待续)
------------
第550章 长辖底心起杀机
草原上的夜还有些微凉,熊熊的火堆旁,长辖底光着膀子,一手拿着条烤得金黄的羊腿,正在猛啃,一个须发花白的巫医正在给他左臂上的箭伤换药,伤口有些发脓了,巫医用锋利的短刀将发脓的腐内刮下来,然后再将捣烂的草药殷上去。
正个过程长辖底连眉头也没皱一下,只是那啃羊腿的动作更狠了些。
这次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战,虽几经波折,但最后长辖底还是得长生天眷顾,彻底击溃了契丹三十多万大军,俘虏了上百位辽国大臣,文武比有;此外,夺得不计其数的粮草军械,并收编了十一万辽军降卒,这几天他根本顾不上南去攻打上京城,光是重新整编十万辽军降卒,就够他忙的了。
上京城没长脚,跑不了,迅速壮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十万辽军降卒整编完后,加上他原来的人马,长辖底手下的兵力就达到了十六万。
这种增长速度简直骇人听闻,若是在大宋那样的农耕民族,这种一夜之间膨胀数倍的军队,一定会出问题。
但在游牧民族问题不大,这里的人对国家没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对强者的认同更甚于对国家的认同,谁强,谁就能主宰一切,臣服一切。
但此刻的长辖底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这逆天的一战中,最强的并不是他,而是女真部的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的光芒盖过了所有人,包括他长辖底。
可以说,若不是完颜阿骨打和盈歌将几万后军溃兵逐向中军,引发辽军全面崩溃,他长辖底十有九已经葬身于如同汪洋般的辽军之中了。
完颜阿骨打不但作战勇猛,而且绝非有勇无谋的莽夫,他极懂得收买人心,好一点的战利品都分给了军中将领,并且与普通士卒同吃同睡,极受军中将士拥戴;这一战过后,完颜阿骨打在军中的声望,大有凌驾于他长辖底之上的趋势。
这使得长辖底心中产生了浓浓的戒心,十万新收编的辽军降卒敬畏完颜阿骨打胜过于敬畏他长辖底,在上京城之围中,他又损失了两员勇猛善战的大将;若是算上杨志那个该死的,等于是一下子损失了三员大将,长辖底就象被砍去了左膀右膀,否则他也不会启用盈歌,完颜阿骨打更没有机会出头。
想到这些,追根究源长辖底觉得自己最应该恨的是杨逸,一切烦恼都源自于杨逸。
还有一个人也很让他烦恼,那就是乌刺马里,他派人去传话,乌刺马里却给了他一根软钉子,据不归附;现在乌刺马里带着敌烈部的两万人马,加上这些天吸附的一万各族人马,共计三万人趁他忙于整编契丹降卒之机,直赴上京城去了,大有赶在他之前,拿下上京城之意。
一个完颜阿骨打,一个乌刺马里,弄得长辖底满心忧烦,他又狠狠咬了几口,然后将那羊腿往火堆里一扔,使得火星四贱。
盘坐在旁边的兀鲁思被贱的火星烫了一下。
他略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大汗,咱们必须尽快发兵前往上京才行,否则上京城一但被乌刺马里攻下,敌烈部的声势必定大涨,各部也会纷纷归附他,到时他依托上京城,就有了与大汗你分庭抗礼的能力。形势真发展到那一步,那就麻烦了。”
兀鲁思是阻卜部的长者,也是眼下长辖底主要的谋士,长辖底如今可以说对他是言听计从;发兵上京是必然,但还有一个麻烦不解决,长辖底恐怕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了,他闷声问道:“那盈歌和完颜阿骨打怎么办?再留着这两个人,迟早定生大变。”
兀鲁思眼中寒光一闪,轻声说道:“留不得,此二人必须尽快除掉,大汗可在帐内备下酒菜,在帐外伏以人马,再派人请盈歌和完颜阿骨打过来宴饮,今夜就将此二人斩杀于帐下,以除后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402
65403
65404
65405
65406
65407
65408
65409
65410
65411
65412
65413
65414
65415
65416
65417
65418
65419
65420
65421
65422
65423
65424
65425
65426
65427
65428
65429
65430
65431
65432
65433
65434
65435
65436
65437
65438
65439
65440
65441
65442
65443
65444
65445
65446
65447
65448
65449
65450
65451
65452
65453
65454
65455
65456
65457
65458
65459
65460
65461
65462
65463
65464
65465
65466
65467
65468
65469
65470
65471
65472
65473
65474
65475
65476
65477
65478
65479
65480
65481
65482
65483
65484
65485
65486
65487
65488
65489
65490
65491
65492
65493
65494
65495
65496
65497
65498
65499
65500
6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