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商场需求的拉动,各地的商家和手工业作坊扩大规模、革新生产技术,争夺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必然的事情。
特别这次受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如此大手笔的刺激,河东、陕西、蜀中、荆湖、闽广、幽燕等地的商会也纷纷成立,各大商家或是强强联合,或是守望相助,各种大型、超大型的财团、工厂应运而生。
大宋的工商业发展已经到了再次井喷的前奏阶段,想再次顺利实现井喷式发展,杨逸认为必须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才行。
国家银行必须尽快成立,同时允许商业银行经营,但商业银行门槛要设得高些,朝廷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很行以及商业银行的行为。
杨逸从窗外收回目光,对静待他回答的韩碧儿问道:“蜀中商会筹集了多少钱用于开办银行?”
韩碧儿不甘地说道:“就目前打听到的消息,已经筹集到了两千多万贯。”
听了这个数额,杨逸算是明白韩碧儿为什么如此急着来找他了,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在实业上的巨额投资,如今一下子要拿出两千万贯来开设银行恐怕也做不到。
现在众人已经看到了金融业巨大的潜力,谁都想抢占行业的领头羊位置,韩碧儿等人为此是动起了别样的心思,希望通过杨逸来推动朝廷出台相应的规定,让蜀中商会拿不到开设银行的资格。
杨逸笑了笑说道:“启动资金并不能代表什么,咱们商会虽然在启动资金数额上略处劣势,但在地利人和方面却占尽优势,只要运作得好,要夺占令头羊的地位不难。”
“这”韩碧儿立即听明白了,在金融业方面杨逸不想搞垄断,这样一来,那只有各凭本事了,除了蜀地商人之外,晋商、陕西等地的商人也有意争夺金融业的大蛋糕,这场争夺战看来会很激烈啊。
“草原上如果没有狼,羊会繁殖很快,越来越多的羊会吃光所有的草,结果会怎么样呢?咱们的商社也一样,若是连个对手都没有,并不见得是好事,蜀中商会要办银行,你们就别动什么歪心思了,多想想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对手博弈吧,甚至可以和对手建立一些互利的合作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千万别忘了,世界很大,别老是把目光盯在国内。”
“是,奴奴明白了。”韩碧儿有些无奈地退了出去,院中风雪迷迷茫茫,她那婀娜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内院曲廊那头。
“韩姐姐真是辛苦。”阿黛拉不禁感叹了一句,修长的十指轻轻按摩着他的太阳穴。
“是很辛苦,不过我若是让她在后院闲着,只怕她再不会这般神采飞扬了。”
“爷说得是。”阿黛拉嫣然一笑,低下头来轻轻吻在他的额头上,她身上那如兰似市麝的幽香在空气中轻轻弥漫着,教人沉醉,“奴只是奇怪,爷这回为什么不帮韩姐姐呢?”
“你怎么知道我这么做不是在帮她呢?”
“爷,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吗?”
“算是吧。”
(未完待续)
------------
第745章 利益冲突
有关成立银行的事,朝堂上已经争论了多天,一直没有结果,这事未有前例,涉及的东西又比较复杂,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反复推敲,就算讨论一年半年都不奇怪。
问题是,这些天朝会上讨论的不是如何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而是该不该成立银行。反对成立国家银行的官员不在少数。
因为银行主要的盈利渠道是放贷,很多官员因此为认这是在与民争利。
杨逸本来不想过多发言,但越听越觉无趣,这些官员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对,真正的原因是银行的成立,会损害到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年头,有钱人向困难户放高利贷是主要的生财手段之一,但凡官商富户或多或少都存在放高利贷的行为。一但银行成立,对他们的私人利益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天朝会上,殿中侍御使杜恒又拿与民争利来说事,杨逸暗暗笑了笑,执笏出班奏道:“太后,臣以为朝廷应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盐铁官营实乃与民争利也!”
杨逸短短一句话,顿时让朝堂上一片哗然,盐铁官营从汉武帝开始,虽然历来受人诟病,但历朝历代都不贬盐铁官营的行为。
大宋前期曾一度禁止私营盐铁,后来政策宽松了一点,冶铁和金银开采中官营之外允许民间鼓铸,冶户以二分交税,八分自由贩卖,有的官营冶铁因效益差而改为民营,按比例征税,同时也放宽了铁铜禁,允许民间免税自造一些铜器。
但总体而言,盐铁主要还是以官营为主,光是这两项就占着朝廷岁入很大的比重。杨逸突然抛出废除盐铁官营,能不让百官哗然吗?
别的不说,户部尚书蔡京立即就跳出来反对,狠狠地批驳了杨逸:“太后,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绝不可行,目前盐、铁、酒、与市舶、矿冶等占岁入的四成,废除盐铁官营,朝廷每年庞大的开支从何而来?”
杨逸答道:“本官认为,放开盐铁官营,朝廷只要在征税环节上加以调整,岁入不但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许多盐场、矿业由官府来经营,效率低下,产出有限,不得不转给私人来经营,而私人经营后,却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可见官营不如私营,朝廷实不应多此一举,与民争利。”
“荒谬,这岂只是盈利与否的问题?盐铁系国家命脉,岂能全部交由私人来经营?”
杨逸也不生气,也不再辩解,好整以暇地站在班列里,仿佛他什么也没说过一样。
这下大多数官员回过味来了,杨逸并不是真的要废除盐铁官营,他只是想说明,盐铁官营确实是与发争利。
好了,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你们经营得这么起劲,成立银行,虽然也有与民争利的意思,但银行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对促进大宋经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你们倒拿与民争利来说事,说得过去吗?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有银行性质的钱庄,清朝的票号更是盛极一时,晋商通过遍布全国的票号,赚到了大量的钱,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行业存在着丰厚的利润,可一直到清朝将要灭亡的1905年,政府才创办了第一个国有银行。
这其中的原因,杨逸想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员们认为不应该与民争利,而这与民争利中的“民”实际上就是官僚阶级。普通老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利”?
现在户部提出建立国家银行,朝中很多官员反对,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压缩了他们私人放贷的空间,这自然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与民争利。
但杨逸不会在此事上和百官争执,他个人认为,朝廷成立银行也好,不成立也没关系,只要不阻止私人成立银行就行了。
在西方,最先出现的银行多是私人银行,也正因为资本家通过金融业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使得资本家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根基更加牢固,资本家也通过控制国家经济达到左右整个的国家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朝堂上似乎还没有人反对私人成立银行,这就行了,至于朝廷成不成立银行,杨逸真的不是很在乎,所以他并不作过多的争论。
早朝散之后,刘太后急忙将杨逸召到延春阁,开口就道:“冤家,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认为朝廷应该废除盐铁官营吗?”
此事关系太大,之前杨逸又没和她通过声气,难怪她心中没底。
杨逸想了想说道:“太后,朝廷对盐铁茶这些东西控制过严,确实不是好事,禁榷专卖制度有违商品自由流通的规律。朝廷经营的矿场、作坊,匠人劳力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收入也极为寒微,在这种情况下,能指望匠户有什么工作积极性?
没有工作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益,所以许多矿场官营不下去,移交给私人经营后,却能产生很好的利益;总之官营的产业弊端丛生,效率低下,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象食盐专卖虽然实行了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但实际上仍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壅滞。朝廷从中得到的利益反不如权贵及奸商多,空负专营之名而已。
再说说茶叶,我朝初期曾实行严厉的征榷法,由官府控制全国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这是**裸的与民争利,无论是茶商还是园户的利润都被剥夺尽了,这使得朝廷与茶商与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朝廷倒是控制所有茶叶了,却形成了官茶积压,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局面。”
刘太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官茶为何积压?”
杨逸忍不住洒然一笑道:“商人的盈利空间都被剥夺完了,谁愿去贩卖茶叶,难道让知县知州去贩卖茶叶?”
刘太后一脸古怪的表情,想笑又不好笑出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954
23955
23956
23957
23958
23959
23960
23961
23962
23963
23964
23965
23966
23967
23968
23969
23970
23971
23972
23973
23974
23975
23976
23977
23978
23979
23980
23981
23982
23983
23984
23985
23986
23987
23988
23989
23990
23991
23992
23993
23994
23995
23996
23997
23998
23999
24000
24001
24002
24003
24004
24005
24006
24007
24008
24009
24010
24011
24012
24013
24014
24015
24016
24017
24018
24019
24020
24021
24022
24023
24024
24025
24026
24027
24028
24029
24030
24031
24032
24033
24034
24035
24036
24037
24038
24039
24040
24041
24042
24043
24044
24045
24046
24047
24048
24049
24050
24051
24052
2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