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碧儿接着说道:“就目前所知,有意成立银行至少有三个商会了,特别是蜀中商会,他们有发行交子的经验,同时资金雄厚,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对手;为了提高咱们的竟争力,我提议推出信托理财的业务;现在民间富户家中往往囤积着大量的银钱,但由于消息闭塞或条件所限,他们手上的这些闲钱大多没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打个比方,某县有十家富户,每家手上有十万两存银,但县城的商铺开设已经接近暖和,根本容纳不下十家计百万两的资金投资,对外地的情况他们又不是很了解,那么他们手上的钱就只能囤积在家里,产生不了任何效益;咱们要做的就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承诺一定的收益比例,让他们把手上的银子托付给咱们银行进行投资,除了承诺给他们的收益,多余的收益则归咱们银行所有”
信托投资理财,这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韩碧儿也是从杨逸那里获知的,林如海这些人精听了之后,立即明白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大宋的经济整体上是呈一个良好的上升势头,很容易找到赚钱的投资项目,不用多想,大家很快就同意了开办这一项业务。
在坐的都是大宋、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商业人才,他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直指要害,言之有物;大家目标一致,都是冲着钱去的,绝不会象朝中百官一样各怀心思,有人为权,有人为财,有人为名,有人为民,各人想要的不同,分歧自然严重。
商人们眼中只有钱,只要能赚到钱,大家就很容易达成一至,效率之高,是朝中百官难及万一的。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扯皮,西印度洋贸易商社的股东在商妥各项措施之后,已经开始着手成立银行的工作了,反正有杨逸以及从多官员在,商社不太担心拿不到办银行的资格。
礼部扩建提举司,蔡京这几天每天必到,当然他不再是为扩建工程耗费巨大而来兴师问罪的,为了成立银行的事,蔡京每次来都陪着笑脸,好话说尽。
他原本猜测京华时报上那稿《货币论》是杨逸写的,在蔡京看来,整个大宋大概也只有杨逸有这样的卓识远见,能写出这样透澈的、具有前瞻性的文章来。
但杨逸这些天在朝堂上对成立银行的事表现得并不热心,虽然也略微表示了支持意思,可却是一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让蔡京有些迷惑,开始怀疑那篇《货币论》是不是他写的了。
要真不是杨逸写的,那可就更没法确定他的心思了,现在别看杨逸在朝堂上不大理事,但若取得他的支持,事情就等于有六成把握了;所以蔡京别的不跑,每天就到设在礼部的扩建提举司来软磨硬泡,嗯,反正户部就在礼部对面,只隔着一条隔,近着呢。
“我的杨太傅,宁国公,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你倒是给我说句话呀!相信你比别人更清楚成立银行的好处。这么久以来,我蔡某什么时候不是鼎力支持您,可丝毫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啊,这次你无论如何也得帮我说句话,让这事尽快在朝堂上通过”
“蔡尚书,昨天朝会上,我明明是在支持你,却被你批得体无完肤,你说我冤不冤啊?”杨逸一脸惬意地靠在太师椅里,哪里有半点含冤未雪的样子?
蔡京连忙陪着笑脸道:“我的杨太傅啊,昨天唉,算我蔡某错了行吗,蔡某今晚在家中设宴恭请杨太傅,以聊表歉意,这样够有诚意了吧?”
“蔡尚书啊,最近我正在学习颜体,却苦于没有真本临摹,蔡尚书啊,我听说您手上有一张《刘中使贴〉”
杨逸还没说完,蔡京顿时象是被人踩了尾巴似的,不待他说完就抢着说道:“好你个杨任之,那《刘中使帖》你想也莫想,蔡某可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得到手的,别的我都能答应你,这《刘中使贴》绝对不行。”
“哦,这可就是蔡尚书说的哦,好吧,我改学柳体好了,我听说”
杨逸一提到柳体,蔡京再次跳起来抢道:“你!杨任之,你这分明是趁火打劫啊,你是怎么知道柳少师的《蒙诏帖》在我手上的,你”
“蔡尚书,我不知道《蒙诏贴》在你手上啊,我只是说自己要改学柳体,是蔡尚书您太激动了自己说出来,那就不怪我了,就《蒙诏贴》吧,蔡尚书刚才说过除了《刘中使贴》之外,别的都能答应我,蔡尚书啊,这言而无信,可不象是蔡尚书的为人啊。”
“你”蔡京真是欲哭无泪,杨逸为了讨好那位被喻为天下第一才女的美人,可没少从他手上讹东西。
现如今,每次杨逸登门拜访,他都会吩咐家人先将好东西收好,再三检查无误之后,才敢将杨逸往书房引。
因为有一回一不小心,欧阳询的《卜商贴》没收好,结果被杨某某瞧见了,直接扔下五千贯,然后将字贴硬生生夺走了,心痛得蔡京整夜没睡好。
这回被杨逸诈出《蒙诏贴》的下落,蔡京不禁阵阵肉痛,他沮丧了地说道:“杨任之,算你狠!”
杨逸嘿嘿地笑道:“蔡尚书,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您自己的书法已经青出于蓝,自成一家,还留着前人字贴有何用?只有我等这些苦求增进的人,要前人真迹来临摹,才有意义,蔡尚书以为然否?”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杨任之你趁火打劫,竟然还找出这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这就是所谓的王道,蔡尚书别说你不懂哦,所谓的王道,就是蹂躏别人时,要高举着大义之旗;强盗不懂这些,所以他们是强盗;蔡尚书懂了,所以蔡尚书是蔡尚书呃,蔡尚书您别走啊,我话还没说完呢,你跑什么呀?”
望着蔡京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外,杨逸哈哈大笑起来,还是那句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原来的历史上,蔡京跟了赵佶,成了北宋最大的奸臣之一,但现在,蔡京却算得上是个能臣,他同样想希望流芳万世,同样希望凭自己的才智,为国出力;他为人圆滑不假,公私两便不假,但到目前为止,杨逸真没发现他有因私废公,以损害国家利益而中饱私囊的行为;杨逸就喜欢他这种人,因为杨逸也不是那种为国不顾家的人,那种饿着肚子去报效国家的人确实很令人钦佩,但一般人学不来,至少杨逸自己学不来,咱们报效国家的同时,自己也要过得滋润点不是?只要私欲不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线就行了。
所以他更喜欢与蔡京这种人往来,当然了,主要是讹起蔡京这种人来,心里没什么压力,若是象王安石那种人,死后连点遗产都没有,你能对这样的人下手讹诈吗?
(未完待续)
------------
第747章 相国霜钟
@@@杨逸出了礼部,漫垂鞭袖沿天街乘马南行,天上雪花纷纷扬扬,街上往来的车马行人皆笼罩在蒙蒙的风雪中。
州桥到了,州桥是民间的叫法,官方实则叫天汉桥,横跨汴河之上,沟通天街南北,南望内城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门,在《水浒传》里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州桥这里。
州桥低平,大船无法通过,只有平船可过,桥柱皆以青石所砌,石梁石笋石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两岸夹歌楼,每当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俯瞰河面,银波泛泛,静影沉璧,很是美丽,是以“州桥明月”被喻为东京八景之一。
便是这风雪茫茫的黄昏,也有文人雅士流连桥上,踏雪寻诗,徐步游吟,往来的百姓并不以士人这样的行为是在做作,很多百姓虽然不识字,但他们打骨子里有一种对文化的崇尚;所有与文化有关的事,在百姓看来都是值得尊敬的,或许正是他们这种崇尚文化的心里,给华夏文明提供了无比肥沃的土壤,使华夏文明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打马过桥之时,杨逸也突然高吟了两句:“香车已尽花间市,红袖歌残水上楼!”
“好诗!”
那些桥上游吟的士人闻声不由得大声叫好,寻声张望,杨逸的的身影已经下了州桥。
下州桥后走东大街东去一坊之地,至小甜水巷再折道往南,来到大相国寺,这风雪的黄昏,大相国寺仍是香客不断,车马人喧,杨逸将马交给寺中僧人看管后,抖抖身上飘落的雪花,往后面的禅舍行去。
大相国寺是皇家寺庙,占地500多亩,横跨两坊,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殿阁庄严绚丽,禅房鳞次栉比,四季花卉满院,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沿着回廊,穿过一座座大殿、禅院,越往里走,人迹越少,寺中有专供香客借住的禅舍,还有专供游人赏游的景园,象《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大相国寺里。
在成片的梅林下,风雪纷扬之中,一个卓约的身影,身上披着白底绿萼梅披风,撑一把蓝底绘兰花油纸伞,静静地站在梅花树下,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让她的身影看上去显得很朦胧,北风拂动的裙裾轻轻摆动着。
杨逸在回廊上稍稍停下凝望了一会期儿,才抬步走过去。
“天色已黄昏,外面冷,先回禅房去吧。”
“陪我到梅林走走吧。”韦晶答非所问,脉脉地看着他,她脸上冻得有些红,双腮上的梨涡如清波柔软。
杨逸往手上哈了两口热气,然后将手掌来回搓热,这才捂在她的脸颊上,韦晶任他捂着脸颊,只是眼中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而已,杨逸能感觉到,她比以前文静多了。
“好了,陪我到梅林里走走吧。”
“嗯。”杨逸从她手上拿过纸伞,为她挡住飞扬的雪花,俩人不再言语,静静地向梅林深处走去,俩人的身影一会儿之后便消失在风雪中的梅林里。
韦晶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牵起他的左手,梅林里,除了落雪的声音,静得象个童话的世界,俩人牵手漫步在风雪中,很少说话,仿佛也怕打破这片宁静一样。
直到寺中一串悠悠的钟声传来,在雪林中回荡不息,韦晶才停住脚步轻声问道:“咱们的事,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544
24545
24546
24547
24548
24549
24550
24551
24552
24553
24554
24555
24556
24557
24558
24559
24560
24561
24562
24563
24564
24565
24566
24567
24568
24569
24570
24571
24572
24573
24574
24575
24576
24577
24578
24579
24580
24581
24582
24583
24584
24585
24586
24587
24588
24589
24590
24591
24592
24593
24594
24595
24596
24597
24598
24599
24600
24601
24602
24603
24604
24605
24606
24607
24608
24609
24610
24611
24612
24613
24614
24615
24616
24617
24618
24619
24620
24621
24622
24623
24624
24625
24626
24627
24628
24629
24630
24631
24632
24633
24634
24635
24636
24637
24638
24639
24640
24641
24642
2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