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你不会抱孩子偏抢着去抱,嘻嘻,这下可怪不得咱们家依依。”十三娘拿出手帕,一边替小丫头擦手,一边对杨逸笑道。
李湘弦不敢怠慢,连连过来把女儿抢过去,小丫头被抱走时还死死盯着那个大鸡腿,又开始大哭起来;老大杨睿眼疾手快,又给她夹了一个鸡腿,小丫头才转哭为笑,一家人被这场面逗得笑声不断。
等用过年夜饭,小小厮出门一看,刚才贴出的春联又不见了,连忙回来秉报杨逸。
“什么?又不见了?反了反了,怎么满城都是盗贼呢,此风不可长,此风不可长啊”
“杨大哥,杨大哥,今天是除夕可不许生气,嘻嘻,杨大哥再写一联就是了嘛。”清娘仿佛恨不得多些雅贼来偷春联,俏脸上满是笑意。
杨逸心中诧异,摆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逼问道:“清娘,你怎么这么高兴?说!这是不是你干的?”
“小女子冤枉啊,小女子可没偷春联,还望杨太傅明察”清娘一向不缺俏皮的一面,这番话说出来,惹得一家人又是笑声不断。
“那咱们家的春联被偷了,你为何如此高兴,还不赶紧从实招来。”杨太傅不为所动,用手上的茶杯当惊堂木,大的屈打成招之意。
“嘻嘻,杨太傅满腹锦绣文章,别人偷去春联,小女子就能再观佳句,自然高兴啊!”清娘一副婉丽清扬之态,说话间如翩跹彩蝶,轻灵地跑到桌边研墨,还不忘催促道:“杨大哥快写,快写”
杨逸有些泄气,好吧,在清娘这丫头面前,他只有投降的份,走到桌边又有些不甘地说道:“我想不出好联了,清娘你来吧。”
“不行,不行,人家可不行,杨大哥是一家之主,这等装点门楣的事,自然得由杨大哥来,杨大哥快写,快写。”
在清娘连声催促之下,杨逸无奈的提起笔,想了想写下一联:
去年茄子长得好,今岁芝麻卖钱多。
清娘和十三娘等人见了此联不禁呆若木鸡,杨大官人趁她们没反应过来,连忙让家中小厮拿出去粘贴。嗯,这下子没人偷了吧,“呀!这不能贴,杨大哥就会作怪,你这一联贴出去,别人不笑话才怪,快揭回来,快揭回来。”清娘反应过来,顿时娇呼起来,上来摇着杨逸的袖子不肯作罢。
杨逸得意地说道:“清娘,我这联如何就粘贴不得了,这叫贴近生活,和人民大众打成一片,你想啊,去年茄子长得好,今年芝麻又卖了好多钱,这不是说明咱们大宋年年风调雨顺吗?”
“可咱们家又没种茄子,更没种芝麻,杨大哥这叫脱离实际,凭空捏造。”
“我怎么就凭空捏造了?我又没说那茄子芝麻是咱们家的。”
“这”
(未完待续)
------------
第751章 天涯节序匆匆
“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杨逸站在船头,没头没尾地高呤了几句,江风吹来,两袖飘飘,着实人间风流人物。
汴河上桨撸声声,舟楫往来不断,两岸烟柳依稀,风景如画。回头望望,巍峨的东京城已经淹没在烟柳间。
清娘闻声走出船舱来,她一袭春衫,罗裙漫飘散,恰似凌波仙子,为这动人的春光添上了最鲜活的一笔。
“杨大哥是想念江南了吗?”
“清娘说呢?”
“我猜一定是想的,时间过得好快,算来咱们都两三年没回江南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这早春二月,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我也想念江南了呢。”
清娘脸上带着向往的神情,她曾两次到江南,杨逸曾陪着她四处游赏江南的春光,那些美好的时光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如何也不能忘。
杨逸含笑说道:“清娘,杨大哥这次出京巡察地方,行程上没有特别的安排,就是随意的走走看看,时间也没有什么限制,这回呀,杨逸哥不但要带你重游江南,还要带你走遍各地的锦绣河山,你那《清娘流浪记》又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清娘听了也难掩欣然之色,远行虽然辛苦点,但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李白若不是漫游一生,杜甫若不是半世流世,何来大唐那些最壮丽的诗篇!
其实清娘明白,最美的诗篇不是她带着小艾在东京各处寻寻觅觅就能寻到的,最美的诗篇都在那壮丽的河山之间,你不去走走,不去看看,就很难写出同样壮丽的诗篇来。
杨逸也相信,多带清娘出去走走,开阔她的视野,将来即便没有了“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她笔下也会有更多空灵悠远的诗词问世。
这次他出京,当然私下会有一些安排,但官面上确实没定下什么行程和时间,大宋改革六七年了,各项政策在地方上落实得如何?改革给百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何调整?这肯定不是窝在东京听地方的报告就能定论的。
这几年朝廷总会派出高官到地方巡察,而杨逸作为很多政策的制订者,却一直没有到地方实际察看过,这可不行。
所以京城的扩建工程一完工,他便立即上表出京巡察。
如今已是文昌五年春,京城的扩建工程整整花去了十六个月时间,这还是在杨逸全面实行多劳多得之策后,才提前半年完工的。这一年多时间,杨逸一直呆在京城,颇为休闲,此次出京也算是静极思动吧。
船舱里,阿黛拉正在烧水泡茶,杨逸和清娘回舱之时,炉上水刚好烧开。
阿黛拉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微笑,用竹夹从茶罐中取出茶叶分别放入杯中,然后斟入沸水,盖上茶盖,那纤纤素手,动作轻灵,充满了美感。
杨逸含笑看着她,心中颇有些感慨,阿黛拉曾是一国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泡茶这些事以前是没做过的,来东京一年多时间,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汉家文化,包括茶艺,如今茶道已学得有模有样。
这次杨逸能带阿黛拉一同出来,她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奉茶添香侍墨,样样争着做。茶水端到杨逸面前,她宛然笑道:“请杨郎品尝试试,奴这茶可合你心意。”
杨逸打开茶杯盖,一缕清香顿时弥漫满舱,他轻呷一口,含笑夸奖道:“好茶,阿黛拉的茶艺是愈发的精湛了。”
阿黛拉刚学这清茶技艺,得了夸奖,更是高兴,一抹嫣然在美丽的脸庞上流淌着。
这泡茶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一直以来,象皇家及贵族喝的都团茶,团茶的制作主要是先将采摘下来的新叶上甑蒸熟,再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包装好就可以了。
这种团茶饮用时要煎煮,常要加入乳酪、香料同煎。
清茶出现也就在这二三十年间,而且流传范围并不广,最先出现应该是在杭州一带。
苏东坡曾就团茶和清茶分别作过评价,为认团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的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但失茶之真香。
他在杭州为官时,常到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所饮的“白云峰茶”就是僧人们试制的烤茶,苏东坡曾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
西方印度洋贸易商社成立时,杨逸曾吩咐过韩碧儿等人,在烤茶工艺上努力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商社出品的龙井、碧螺春等茶叶,泡出来后茶色清冽,回味悠远,深得茶叶真味,受到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称赞,一时名声大振,饮绿茶已隐然成为一种时尚。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最先探索这个领域,在烤茶方面占着技术优势,光是茶叶一项,就赚足了银子,商社股东对杨逸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但凡有什么主意,商社股东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326
33327
33328
33329
33330
33331
33332
33333
33334
33335
33336
33337
33338
33339
33340
33341
33342
33343
33344
33345
33346
33347
33348
33349
33350
33351
33352
33353
33354
33355
33356
33357
33358
33359
33360
33361
33362
33363
33364
33365
33366
33367
33368
33369
33370
33371
33372
33373
33374
33375
33376
33377
33378
33379
33380
33381
33382
33383
33384
33385
33386
33387
33388
33389
33390
33391
33392
33393
33394
33395
33396
33397
33398
33399
33400
33401
33402
33403
33404
33405
33406
33407
33408
33409
33410
33411
33412
33413
33414
33415
33416
33417
33418
33419
33420
33421
33422
33423
33424
3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