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说的是别的地方,俞国振还会一笑置之,但听得他说到琉球,俞国振顿时警觉起来。

    “此话怎讲?”

    “琉球国小力弱,二十余年前,为萨摩藩岛津家所凌迫,割去其北五岛。琉球靠近倭国,正处于倭国至会安航线之中,若是仆下能得到琉球,便可以招募浪人,等待倭国内乱之机。”

    俞国振目光炯炯地盯着长宗我部亲盛,这目光让亲盛觉得很奇怪,自觉自己的计划,似乎没有半点对这位殿下不敬之处,为何他会如此?

    “长宗我部亲盛,你似乎忘了一件事情,琉球向来向大明称藩,琉球国主甚至献上了户籍图册,因此,琉球国,是大明的领土。”俞国振说完之后,还淡淡地补充道:“自古以来,就是!”

    长宗我部亲盛愕然。

    他与明人打交道打得不少,因此推断出,俞国振是那种有志于图王事的虬髯客一流人物,这种人如何会将明国朝廷放在眼中,更不可能会将明国的一个藩国当一回中。在他想来,自己献上家财之后,这位殿下派个一两千士兵,就足以帮助自己夺取琉球,并且驱逐萨摩藩岛津家的混蛋们,可他的反应,为何会如此?

    “仆下在会安经营近三十年,积累了不小财富,折算是白银,足有近十万贯目……相当于明国七十五万两白银。”长宗我部亲盛心中一想,觉得这肯定是这位殿下不知道自己能献上多大一笔财富,因此恭声说道。

    七十五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确实让俞国振吃了一惊,他东杀西杀,打拼了三四年,赚得的也不过比这个数字多一点罢了。而且从长宗我部亲盛的态度来看,恐怕这七十五万两白银还不是全数!

    俞国振第一个念头就是将这块送上门的肥肉吞下去。

    但是过了好一会儿,他笑了起来。

    这个家伙可不是傻瓜,而且以会安的情形来看,他不可能在会安港中藏近百万两白银。

    “长宗我部亲盛,我对你的白银很感兴趣,但是,就算你将整个倭国的金山银山全部拿来,也休想换走琉球寸土。那里是大明的土地,华夏的藩国,总有一天我会到那儿去将你说的萨摩藩的混蛋驱走的。”

    听到这里,长宗我部亲盛才明白自己打错了算盘:这位殿下根本不会容许别人染指琉球,因为在他眼中,琉球是他的囊中之物!

    “是,是,仆下僭越了。”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些奇怪,俞国振对那个几乎没有物产,靠着去明国“朝贡”贸易立国的小岛国为何如此坚持,但长宗我部亲盛还是恭恭敬敬地应命。

    他这个态度,让俞国振有些受不了,顿了一下:“也就是说,暂时我是帮不上你的忙了,你去找别人支持吧。”

    “仆下等了三十年,殿下是仆下唯一的希望。”长宗我部亲盛道:“看过殿下的军威,仆下坚信这一点。殿下只要答应仆下,在今后殿下方便的时刻帮助仆下恢复家名,仆下仍然愿意献出财产,为殿下充作军资。”

    这家伙还死赖上来了,俞国振没有急着拒绝,他想到自己正好要处置在会安的倭国人事宜,就象借着阮福溪来驱走会安地区的安南人一样,自己似乎也可以借助长宗我部盛亲,来解决会安倭国人带来的小麻烦。

    “亲盛,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就笑纳了。”他嘴角微微一弯,然后又道:“但是,我手下不收留无能之人,所以我有一件事情要交待给你,如果你办得好,那么,你就在我手下任职吧!”

    “是,是,请殿下吩咐!”长宗我部亲盛心情激荡,颤声说道。

    “我要对在会安的倭国人发布刀狩令,这件事就交给你执行了,除了你之外,任何倭国人在公开场所携刀而行,都视为谋逆,立即处死,财产没收。”俞国振冷厉地道。

    (未完待续)
------------

二五八、回望新襄虎卫旗(四)

    "这片庄稼,长得可是不错。”

    胡静水笑嘻嘻地看着眼前的庄稼,极是欢喜地道。

    俞国振点了点头,目光里全是欣慰:“多亏了胡先生在此主持,若不是胡先生用心用力,这里也不会有如此成就。”

    “职下职份所在,公子给了职下一个市长的名头,职下如何敢不尽心尽力!”

    两人相视一笑,胡静水又把目光投向那大片的稻田,长长叹了口气:“四个月……当真宛若梦幻啊。”

    俞国振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从他登陆会安并建起城墙算到如今,已经是四个月过去了,这四个月当中,经历的事情,对于一直为海商的胡静水来说,实在是有如梦幻。他们击败了阮福溪,并且驱走了会安附近所有的安南人,以会安镇为中心,沿着会安水,一共营建了六座堡垒,每座堡垒,都足以居住一千五百人!

    然后,俞国振任命历年征战中伤残的十八名家卫,为各堡堡长、司账、巡护,各带领愿意来此屯田的五百名劳力,依托着堡垒,在附近耕种开拓。堡垒中储备有武器,而农闲之时,这些劳力也要艹演备寇,从而保证其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所有的这些工程,都是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其间花费大量钱财自不必说,仅因为酷热中暑而死的劳力,便多达六十余人。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六个堡垒各置烽台,又有水陆两道相通,无论哪个堡垒遇袭,都能在半曰之内得到援军。

    当堡垒齐成之后,明人在会安河冲积平原上的地位就稳固了。接下来的开拓相当顺利,这种情形之下,又迫于北方郑氏和南方阮福溪的压力,阮福渶不仅认可了将整个会安地区交给新襄虎卫,甚至还签署了一份转让文书。

    华夏民族的勤劳是无与伦比的,在俞国振许下每开垦出五亩,便可免一亩田一年田租的情形下,在完成堡垒之后的两个半月时间里,那五千名劳工便已经开垦出十五万亩,将会安与六个堡垒之间连成了一片。

    “近来安南人还有搔扰之举么?”

    “少得多了,自从上回捕获之人尽数押往新襄之后,现在有,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纷争。”胡静水略有些得意地道:“依着公子旨意,职下禀公处断,不偏不倚,安南人都心服口服。”

    “嗯,咱们以德服人,以直报怨。”俞国振笑道。

    他不会象欧洲殖民者那样,只凭借屠杀去毁灭原住民。华夏民族最为优秀的一点,就在于她无与伦比的包容与同化能力。如今俞国振手中劳动力正缺,这些原住民懒是懒了点,笨是笨了些,但也勉强可以利用。而且俞国振深信,经过一代到两代人的同化之后,这些原住民的后裔,就会以自己也属于华夏一员为荣。

    更重要的是,他还必须依靠这些原住民,解决部分重要问题。

    “此次随我来的,都是买来的良家女子,你将她们安置好,休要轻贱了她们。通知各堡的堡长、司账和巡护,他们可以优先挑选。”俞国振说到这,想了想又道:“暂时只许一妻,僧多粥少,但若是愿以安南女子为妾,只要养得活,我们也不必去管。”

    听得这话,胡静水忍不住笑了起来:“正要禀报公子,咱们已经有一百多名劳工,已经养了安南媳妇了。”

    俞国振一愣,在六座堡垒建成、会安的陆上防御体系已经形成之后,他便离开了这里,只是留下了五百名新襄虎卫守护会安,因此并不知道这两个半月来发生的事情。

    “才两个半月……为何就成了一百多对?”

    对于劳工娶当地女子之事,俞国振是乐见其成的,他从安庐迁来的百姓,毕竟是以男子为主,全部女子加起来,也不足万人,这些人他的家卫未必看得上,因此俞国振并没有强制家卫娶之,而是又去寻好人家十五岁至十八岁的女儿,花钱买了一批,先供伤残老兵挑选迎娶。这其中颇有些不敬女子之意,但俞国振也只能报歉了,但是他相信,这些他教出来的家卫老兵,虽然手脚有些不灵便之处,可在生活上还是情感上,都不会亏待这些女子。

    更何况此时的女子,原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什么自由恋爱!至于男女平等……难度这么大的事情,俞国振还是准备留给后人去努力。

    “那是自然的,咱们明人男子,个个踏实勤垦,公子待下又宽厚,才这么点功夫,他们中不少人手中都有了些铜钱,在咱们新襄不值几个钱的玻璃珠花子,拿到这里便可拐走一个黄花闺女!”胡静水说到这,也有些唏嘘:“不过,公子,这安南的女子和男人,简直就不是一个种,她们可吃苦耐劳得多!”

    俞国振最初认为烧玻璃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结果他的炼钢技艺早就成功了,而烧玻璃直到现在也只是烧出一些不是很透明的玻璃,需要进一步改进配方和工艺。这些玻璃用来制镜子是不成,但做珠花、窗玻璃和装饰品,倒是没有问题。

    “唔,既是如此,那自然是好事……咱们还得再订一条规矩,安这些嫁入的安南女子之心。这样吧,嫁与咱们明人的安南女子嫡亲,也就是她的父母兄弟,也可以有一户佃租咱们的田地,所纳地租,与明人相当,自然,须得将他们打乱,杂入会安城中居住,不可使之聚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18 7519 7520 7521 7522 7523 7524 7525 7526 7527 7528 7529 7530 7531 7532 7533 7534 7535 7536 7537 7538 7539 7540 7541 7542 7543 7544 7545 7546 7547 7548 7549 7550 7551 7552 7553 7554 7555 7556 7557 7558 7559 7560 7561 7562 7563 7564 7565 7566 7567 7568 7569 7570 7571 7572 7573 7574 7575 7576 7577 7578 7579 7580 7581 7582 7583 7584 7585 7586 7587 7588 7589 7590 7591 7592 7593 7594 7595 7596 7597 7598 7599 7600 7601 7602 7603 7604 7605 7606 7607 7608 7609 7610 7611 7612 7613 7614 7615 7616 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