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威终究还是没有进入虎卫,不过靠着他们孟家在火炮上的名头,他又升了一级,成了执掌登莱兵火炮营的守备。听得霍彦呼叫,他跑着过来:“霍营正,有何指示!”
“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的炮呢?”
“准备好了!”
“东江镇的炮怕是靠不住,还是用咱们自己的吧。”霍彦淡淡地说道。
新襄自制火炮,在“华清号”上的是船用,同样也有适合陆军使用的行军野战火炮。在随华清号之后抵达登莱的四艘福船中,有一艘便载着八门这种野战炮。为了便于行军,这种弹重近八斤的火炮是短管火炮,其有效射程约是八百米,而它的重量却只有区区一百八十大斤,一匹骡子就能拉动,甚至于四个步兵就可以抬走(以上数据同样出自《东宁记》)。之所以能如此轻,与新襄炼钢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石灰脱硫等技艺的推出,使得新襄的钢甚至不逊于两百年后欧洲炼出的同类产品!
新襄在炼钢上的投入是极大的,以纪循为首的炼钢工艺研究所,是俞国振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研究所,在襄安时便已经诞生了,俞国振对这个研究所的财力投入,在崇祯六年时是一万两银子,崇祯七年就猛增到五万两银子,崇祯八年、九年分别是十一万两和十七万两――这笔钱完全可以武装一千名虎卫了。
福船当然没有华清号的速度,因此它们抵达登莱时已经是一月初,比华清号足足晚了一个月,紧接着登莱兵便奉命准备来援朝鲜,因此炮营并没有太多时间艹演这种新式炮。但此前拿着旧炮练过手,所以他们也就是速度慢些,不一会儿,八门野战炮开始喷出怒火,隆隆的炮声里,一艘靠得近的战船被弹丸击中,在惊呼与哭嚎声中瓦解,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海面上的旋涡与飘浮物。
“干得好!”霍彦向孟威挑了一下大拇指。
这个手势孟威不陌生,当初在京畿时,他见着那些虎卫就是用同样的手势相互称赞、激励。他嘿嘿笑了笑,向着自己的炮手也挑了一下大拇指:“继续,继续!”
新襄野战炮的复位系统采取的是架退的制退复进机,虽然一炮轰完之后的复位仍然有些麻烦,但比起完全没有复位系统还是好些。再加上俞国振模仿后世中央处理器的散热片,给火炮炮口加装了铜箍,使得火炮的连续射击极大增加,这对于持续作战有很大的帮助。
“咦?”
沈世魁没有离开登莱军军营,他也知道,孙临不会轻易放走他,因此只是按着孙临的意思,去传他的部下分守各地,自己拿着孙临赠给他的望远镜在山头观看。当发现第一轮炮就射中目标,他大大惊讶了一下,而他身边的沈志祥则不屑地道:“瞎猫碰着死耗子罢了!”
沈世魁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有些冷。
自己这个侄子野心不小,他是知道的,但能力却是不足,现在还说这种话,更是看不清局势,若是他再得罪孙临,只怕自己就不能活着回自己的军营了。
沈志祥终于意识到这一点,垂下头去不语。沈世魁又举起望远镜,这东西倒是个好玩意儿,隔着老远,便能将人看得清楚。他抬起望远镜,向着更远处望去,然后便看到距离海岸约是三里外,一艘船上有张他很熟悉的脸。
他的神情顿时凝重起来,口中也咬牙切齿,吐出了三个字:“尚可喜!”
海面平阔,虽然没有望远镜,尚可喜也以看到,明军第一轮炮就轰沉了一艘船。他啧了一声,摇了摇头:“鲜人想和皮岛比火炮?”
“朝鲜船上炮多,几十艘船上加起来有数十门炮,而且他们打得也准。”旁边一副将道:“若是这样消耗下去,皮岛还是不利。”
“不动用步卒,只靠着这样轰击,皮岛吃不了大亏。不过这几门炮的位置有些意思,难道沈世魁这猪猡移了炮台,我记得那边是片空地,怎么会从那边放炮过来?”
就在他充满疑惑地自问时,皮岛上第二轮炮又开始了。
(未完待续)
------------
三九一、挽弓挽强用炮长(二)
“南风起了。”
将岸喃喃自语了一声,眯着眼睛看着码头上的旗帜。
这也是新襄的传统,需要大伙出力的时候,就将许多的彩旗插出来,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氛围。据说最初只是俞国振个人的习惯,但到后来,就变成新襄所有人的习惯了。至于是不是真有这作用,将岸从来没有细想过。
他也用不着细想这个问题,几面彩旗能值多少钱财和精力,至少插在码头上,他还可以凭借这个察觉风向的改变嘛。
确实起了南风,往年一般要到三月才会正适刮起的南风,如今才二月初十便刮了起来。和煦的风吹在脸上,带着海上的咸湿味,将岸皱了皱眉,这样的风,让他怀念起新襄来。
他是看着新襄从不毛之地发展起来的,他在那呆的时间,甚至比俞国振还长,前两三年里,俞国振每年有一半时间会回襄安,而将岸则一直留在新襄,只是偶尔会到峒人、安南各地去周旋游说。每次离开十天半月后回来,他总能惊讶地发现,新襄又发生变化了。
因此,他对新襄有特殊的归属感。
“唉,没小官人指挥,这边的活干得都慢些!”想起新襄飞速的变化,再看看眼前已经弄了小半年的耽罗港口,将岸抱怨了一声。
“你就离不得你们小官人!”罗宜娘在旁嗔道:“下回与你们小官人去睡觉去!”
将岸顿时大红脸,因为旁边还有别人在呢!罗宜娘倒不是不敬俞国振,事实上她对俞国振的尊敬不比将岸少,她也是眼睁睁看着俞国振象仙法一样将新襄变成如今模样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俞国振坚持,将岸未必会和她好上。
都说汉人一个个三妻四妾好色如命,但是将岸到如今还只是她一位夫人,这其中,可也是有俞国振的命令在里头。
“我说宜娘,你就别胡说八道了!你又不懂个啥,跟我来工地做什么!”
听得将岸这样说,罗宜娘很有些不服气,正待再说什么,突然间觉得胸中一闷,忍不住干呕了一下。将岸见她这模样,忙将自己身上的军大衣脱了给她:“让你多穿些衣服,就是不听,瞧,冷着了吧!”
身体的不适来得快去得也快,罗宜娘白了将岸一眼:“我回去加件衣裳,我不在的时候,你那眼睛不准往那些朝鲜大盘子身上看!”
所谓朝鲜大盘子,是因为罗宜娘发觉,朝鲜姑娘当中相当多的脸都特别大,故此取的绰号。见她回去之后,将岸笑着转过脸来,然后就听到了警报的铜锣声。
耽罗是大岛,以将岸手中的这点力量,不可能守得面面俱到。而此时耽罗岛上的百姓尚有近十万,仍然由朝鲜任命的大静、旌义二县县令管辖,只不过这两位县令也接到了朝国朝廷的敕文,知道他们同时还要受大明南海伯委任的耽罗总督管辖。因此,将岸上岛之后,便在当地朝鲜官员的帮助下,将新襄在此的首港放在了耽罗岛的东北角。
原本朝鲜人因为这里有山岩如城,所以取名为城山。将岸到此自然要改名,但改取什么名字,却不是他作主的,写信给俞国振,俞国振将之更为羿城。
从羿城港再向东,有一座名为“牛岛”的小岛隔海相望,距离不过三千余米,肉眼便可以清楚望见,而且有天然的港湾,利于避风。在其一侧,乃是高出海平面一百八十二米的曰出峰,正好方便远眺。将岸在这里招募当地百姓为工,建起了一座巨大的灯塔,不过在钢筋水泥能够方便运来之前,这座灯塔的高度并不理想。
灯塔同时也是岗哨,铜锣声便是那岗哨传来的。
不一会儿,便有人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将总督,发现不明船只!”
将岸心中一紧,就在今天早上,华清号与连波号都已出发,羿城的守备力量,除了目前已经宣誓向世子效忠的几百名鲜国兵之外,也就是三百海军陆战队、四百牧奴。
正是四百牧奴,这些人的身份有点特殊,用他们自己的观点来说,他们是南海伯个人的包衣奴才,所以他们忠于俞国振个人,但对着将岸,他们就不是那么听话了。好在他们的两个头目,席特库与莫尔庚额还算乖巧,将岸相信自己有三百虎卫陆战队在,就能够完全控制住这些人。
“让牧奴做好准备,武器发下去!”将岸命令道,但旋即又道:“等等,你说的不明船只……有多少?”
“一艘!”
“只有一艘,你确认?”
“确实只有一艘!”
得到确认之后,将岸松了口气,骂了一声:“下回别这样说话说一半,吓出了我一身汗,还以为建虏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明面上去攻皮岛,实际上是虚晃一枪来抢耽罗!”
将岸并不知道,虽然建虏也知道耽罗落入了俞国振手中,虽然俞国振也给建虏造成过一些麻烦,但直到现在,建虏仍然没有真正正视这股新生势力。或者说,建虏仍然觉得,俞国振只不过是大明又出现的一个杰出人物,却破不开大明的约束,这就意味着莫看俞国振现在如慧星般横空出世,最终也会象流星般消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6401
46402
46403
46404
46405
46406
46407
46408
46409
46410
46411
46412
46413
46414
46415
46416
46417
46418
46419
46420
46421
46422
46423
46424
46425
46426
46427
46428
46429
46430
46431
46432
46433
46434
46435
46436
46437
46438
46439
46440
46441
46442
46443
46444
46445
46446
46447
46448
46449
46450
46451
46452
46453
46454
46455
46456
46457
46458
46459
46460
46461
46462
46463
46464
46465
46466
46467
46468
46469
46470
46471
46472
46473
46474
46475
46476
46477
46478
46479
46480
46481
46482
46483
46484
46485
46486
46487
46488
46489
46490
46491
46492
46493
46494
46495
46496
46497
46498
46499
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