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句,张秉文心中嘀咕了一声,按理说,孙临的妻子乃方孟式嫡亲侄女,而俞国振的妻子则只是远房堂妹,孙临应该更关心他一些才对。现在张秉文才明白,为何俞国振会要孙临留三千兵在济南,分明是对孙临北上早有估计!
“济民真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有些狐疑地看下去。
接下来就是交待如何战守了,张秉文为文官,又未督抚军队,故此确实不大懂军务。可俞国振在信中说得极是详信:征发民壮之类的且不必说,请城中富户出资募勇士亦是张秉文心中想得到的,但其间如何说动德王,如何布置勇士轮休,如何坚守待援等等,都说得极为详尽!
张秉文不禁想到,俞国振上回来济`南时,在城头四处观望,察看各处地势,当初以为他只是看风景,却不曾想是在构思守城之策!
“以晚辈思之,城可守不可守,只在人心可用不可用,人心可用,济城数十万人众志成城,虏仓促必不能破也。待虏在城下师老兵疲,侄必亲将忠勇护卫来救。故此收拾人心,激励士气,乃第一要务也!”
见到这里,张秉文霍然而起:“济民果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他先后三句话,句子完全一样,语气却根本不同。说到这,他看了夫人一眼,方孟式笑了笑,示意他只管离开,张秉文走到门前,又回头一揖:“夫人寻着了一个好侄婿啊!”
方才从城上回来,他心中最忧的,首先是兵微将寡,其次是人心浮动,再次才是无应对之策。如今得了这封信,他便不怕了,这三样,他都有应对的方法了!
兵微将寡是暂时的,就在登莱,俞国振留了两千精兵,俞国振既然写了这封信,那么必然给他们留了密令,在必要时来援。人心浮动,俞国振已经教了他如何收拾,而应对之策,更是写得极详尽!
现在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寻德王,找这位由郡王进封的宗室哭上一场。
(未完待续)
------------
四三五、泉城溢血满济南(二)
张秉文做出决断的同时,在东平州,一片惨叫与哭嚎声里,岳托哈哈大笑,得意非凡。
“贝勒英明,果然一击破城!”旁边的杜度笑道。
论身份,两人都是多罗贝勒,同为黄台吉之侄,只不过杜度为长兄褚英长子,岳托为次兄代善长子,两人是堂兄弟。
但他们的关系,远不只堂兄弟这么简单,恩怨情仇,实是复杂。
“不过是旗兵英勇,明人懦弱罢了。”岳托的笑声没有持续太久,听得杜度的恭维,他的笑容立刻敛了起来。
当初奴儿哈赤死,长子褚英早就被他亲自下令处死,岳托之父代善本是最有希望继位的,可岳托与代善为了避免分裂,强力支持黄台吉继位。他们父子的好意,换来的是最初的信重和后来的猜忌,代善倒好,老了装傻就是,而岳托就惨了。
伪清崇德元年时,黄台吉初称帝,便封他为成亲王,位置极高,可四个月之后,就寻故降为贝勒,次年又降为贝子。直到今年要用他领兵,于是重新升为贝勒。原本岳托对黄台吉算是忠心的,当初阿敏意图在朝鲜拥兵自重时,就是他坚决抵制,避免了建虏的一次大分裂。可现在,他心底也有了怨气。
只是这怨气不能让人知道,哪怕是杜度,与他合作多年也不行。
“睿亲王那边不知如何了?”
“叔王英武,自是马到功成。”岳托说得滴水不漏。
睿亲王多尔衮年纪比他们二人都要小许多,可是辈份要大,而且地位尊崇。黄台吉将这个年轻的弟弟扶起来,便是要以他来压制自己那些年长的兄长和侄子。多尔衮与岳托在临清过运河后便兵分为二,多尔衮向高唐州,岳托向济宁州,两军相约会师于济`南城下。
现在,东平城已破,岳托就可以转向东北直扑济`南了。
“岳托兄弟,有一件事情,我有些不解。”杜度自然知道自己堂弟的猜疑,他倒无所谓:“陛下临行时,再三说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去莱州府破即墨浮山卫……这是为何故?”
岳托瞧了他一眼,不知他是真不知还是装傻,见他确实一脸惊讶,便开口道:“为了明国的南海伯。”
“哦?他不在浮山卫吧?”
“张家口的那几家商贾一直替陛下盯着这位南海伯,他虽然封地在会安,人却常年呆在钦`州,他在即墨青岛口也建有庄园,孙临的登莱卫,你与之交过手吧?”
“对,明军当中,也唯有登莱兵有些实力。”
“登莱卫全是自浮山卫所艹练出来的,浮山卫所就在青岛口外。”说到这,岳托皱着眉叹息了声:“明国倒不是没有英雄人物,死了孙承宗与卢象升,原以为明国柱国大将自此凋零,又出了个孙传庭和俞国振……”
他这话略有些丧气,杜度却道:“出得再多又能如何,不等咱们动手,便被明国自己君臣坑死了。卢象升倒是能打硬仗,可是有什么用,拿五千人来挡我大清大军,那是找死!”
岳托点了点头,对此深以为然。
如果明国不是内讧党争,哪里轮得到外人来欺凌!
事实上以华夏人之智慧聪明勤奋务实,只要不内讧党争,哪怕是在面临外敌时稍稍收敛一些内讧党争,天底下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任意欺凌之!
“不过陛下如此重视那个俞国振,倒是一件奇事。”杜度又道。
“扬古利,劳萨,再加上一个尚可喜,折在俞国振手中的大将有不少了。”岳托道:“况且,那厮既然被封到南方去,却在登莱占了一块地,这其中用意,不言而喻啊。鲜国监国抱怨说鲜国叛贼得到耽罗的支援,便是那厮做为,而耽罗岛的物资,又要自青岛口转运,故此破青岛口能给那厮痛击。与那厮相比,毛文龙经营皮岛,只知自己发财罢了,哪里做成了什么事情!”
若是俞国振听到这番话,一定会大为惊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以此等方式进入了黄台吉的视野之中,而且还成了黄台吉必除之刺。
此际建虏当中,确实颇出了能打仗的人物,俞国振布下战略,被岳托信口道破,而且建虏对俞国振情形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说相当可观!
岳托与杜度收拾兵马,开始向着东北进发,而攻破了高唐的多尔衮,亦是驱兵向东。他们进军得极快,仅三曰之后,便已经到了济南府,会师于城下。
这三曰城,张秉文忙得马不停蹄,因此,当得知建虏已至的时候,他不但没有紧张,反而有些松了口气。
他找德王哭了,却没有哭别的,只是哭手中无兵,责怪兵部杨嗣昌将守军全调走,令他无法保护德王府。德王朱由枢听得这个消息,再亲去军营转了转,发现竟然真只有五百老弱时,骇然欲绝,反倒向着张秉文哭起来。两人议定,德王出面,召集城中官宦、富商,捐钱捐粮,募集壮勇,协同守城。最后德王府与城中官宦富商总共拿出了八万两银子和五千石米――之所以银子比米多,是因为人人都知道真打起来有银子也买不到米。
张秉文用这八万两银子募得勇士五千,依着俞国振的定计,从登莱兵中抽调人手统之,同时征发民夫加固城墙囤聚军资。
“张公,西北凭水为濠,险固易守,唯东南一马平川,建虏攻城,必自东南,张公为何还将重兵置于西北?”
布政副使邓谦济跟着张秉文巡视了一遍城防,开口向他询问道。
“东南易攻,必以重兵把守,我知虏亦知。西北易守,按常理兵必少,若是建虏佯攻东南,然后大兵自西猛攻,我援军不及,则建虏必登城上。”张秉文说到这,压低了声音:“虽然城中有近八千人,但除了登莱兵外,多不堪苦战,建虏登城,军势必溃,若至于此,你我必死矣!”
邓谦济悚然动容,兵者虚实相间,这个道理只要读过两本史书的读书人都懂。他看着张秉文,好一会儿道:“张公知兵,吾无忧矣。”
张秉文捻着须微笑,邓谦济哪里知道,这可是俞国振留下的信中原话!
但他的笑容还未展开,便迅速凝固了。
因为在远处,烟尘扬起,隐约有如雷一般的声音。张秉文就算并未上过大战场,可是也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城头上未警的铜锣声顿时响了起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7061
67062
67063
67064
67065
67066
67067
67068
67069
67070
67071
67072
67073
67074
67075
67076
67077
67078
67079
67080
67081
67082
67083
67084
67085
67086
67087
67088
67089
67090
67091
67092
67093
67094
67095
67096
67097
67098
67099
67100
67101
67102
67103
67104
67105
67106
67107
67108
67109
67110
67111
67112
67113
67114
67115
67116
67117
67118
67119
67120
67121
67122
67123
67124
67125
67126
67127
67128
67129
67130
67131
67132
67133
67134
67135
67136
67137
67138
67139
67140
67141
67142
67143
67144
67145
67146
67147
67148
67149
67150
67151
67152
67153
67154
67155
67156
67157
67158
67159
6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