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子诙谐勇猛善战,又不失智计,田伯光除了私生活不是很检点,可以说是个很不错的人,就是嘴巴贱了一些。

    “官人那边应该准备好了吧,我听闻已经动员了。”

    “自然是准备好了,早就等着这场大决战。”顾家明淡淡笑了起来:“建虏是被牵着鼻子走啊,我估计,吴三桂应该是猜到了几分官人的打算,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建虏全军而来与我们决战,也符合他的利益。”

    “嗯,看来建虏准备动手了,你看,已经开始有人到河边,应该是搭浮桥吧?”

    因为建虏大军接近的缘故,田伯光与顾家明进行了兵力收缩,加固了自己在卫河南岸的防线。此时双方军械上确实有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大到人数不可弥补的地步。象是建虏,火器的装备量也达到了一半,另外一半还精擅弓箭,这就意味着,建虏的二十余万人中,至少有十万人用的是火枪。

    这就是俞国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之一了,因为华夏军的前身新襄虎卫,凭借着火器在数次大战中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因此迫使建虏也比原本的历史中更大规模地接受火器,而不是沉醉于所谓祖宗的“骑射之术”。

    “咦,建虏也学乖了,不是在河边上直接搭,而是预先做好了桥梁部件,然后直接进行拼接,既提高速度,又可以减少因为我们的攻击而造成的损耗,有长进,有长进!”

    田伯光与顾家明完全象是老师在点评学生,见到建虏的进步,他们还有心情夸赞两句。

    当然,用武器来夸赞就更好了。

    火炮顿时轰鸣起来,田伯光、顾家明手中,已经有俞国振派来的一万七千援军,总兵力也将近四万,火炮的数量绝对不少。因此,惊天动地的炮火将半边天际染红,而卫河上也飞起一团团水柱。

    多尔衮看到这一幕,虽然有心理准备,却还是忍不住啧了一声。

    华夏军真是太过奢侈了,仅仅是四万人,配备的火炮数量,已经相当于他这四十万人之和。

    不过此次多尔衮南下,并非全无准备,四十门红夷大炮,射程可达两里以上,这种千斤巨炮,每一门的运送,都是十几头牛和几十名士兵!

    “确认对方炮营所在地了么?”他向着身边的耿仲明问道。

    “已经确认了,俞国振的部下,果然还一如既往,仗着火炮数量众多,一开战就迫不及待将火炮亮出来。”耿仲明狞笑道:“睿王放心,只要让我到了河边,定然可以攻击到俞国振的炮兵阵地。”

    “倒先不急于此,我还布有另一手。”多尔衮道。

    望着卫河,多尔衮的心思多少有些恍惚。

    七年前,就在这条河畔,就在他现在所立的位置,豪格中炮身亡,他则在南岸遭遇到一场惨败。这一次,他吸取上回的教训,早早就对阿济格和吴三桂交待,要堵塞河道,不令俞国振的海船有进入卫河的机会。

    这一次他也确实做到了,俞国振最为强大的水上优势,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能在这里洗刷当年的耻辱么?

    多尔衮心里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他才让布木布泰带着福临北上,如果俞国振真的冒险袭击辽东,并且给他冒险成功,那么自己回军之前,俞国振不可能抓住福临。不过,从现在的情报来看,俞国振在山东聚集大军,看来还是准备先取京师,再战辽东。

    不一会儿,一个人出现在多尔衮面前。

    “索尼,以你的罪,原本该幽囚至死,但是我没有拘禁你,而是把你带到了这里,为的是什么,你明白吧?”多尔衮缓声向那人道。

    “知道,让我去死罢了。”

    “你一死,你们赫里舍家的事情就只管放心吧。你的大儿子虽然平庸,但他的富贵会超过你。”多尔衮道。

    “我明白。”

    “我将会在三处地点渡河,然后在正面搭桥,吸引敌方注意,你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杀伤或者击败敌人,而是冲入敌军火炮阵地,然后引燃火药。”

    索尼曾竭力主张拥立豪格为太子,在豪格先死、黄台吉莫名其妙死去之后,他又攻讦多尔衮,当时多尔衮夺官籍家,将他发配去为黄台吉守陵。此次多尔衮动员八旗力量,便又将他召来。

    索尼久经军旅,虽然不以勇猛著称,但是在战场上颇有智计,又有决断。因此,多尔衮将各部死囚罪人集合起来,将他们家中亲人为人质,迫使他们充作敢死队。

    对于多尔衮来说,华夏军的重炮部队一直是个困扰他的大麻烦,火枪上的差距,他还不是很怕,他可以凭借厚甲与人命去填,但重炮的杀伤力太大,甲胄根本无用,而人数在它的范围杀伤面前也是毫无作用。

    所以必须有一支部队,能够抓住机会冲入华夏军的重炮阵地,哪怕不能大规模摧毁之,也要能给其造成混乱,迫使其优势被削弱。

    索尼肩负的就是这样的使命。

    在为黄台吉守陵的这几年里,索尼已经受够了冷眼,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

    崇祯十九年九月二十三曰,在昨曰的试探之后,多尔衮一大早,就从卫河、运河一共八处地点强行渡河。因为兵力上的劣势,田伯光与顾家明只能守卫其中四个点,另外四处偏远的地点,他们并未理会,并且在多尔衮部部分渡完河之后,开始再度收缩防线。

    这场持续了半天的激战,造成了建虏与吴三桂联军一万多人的伤亡。紧接着是更为激烈的战斗,在夜幕即将来临之际,多尔衮以来自新襄的焰火为信号弹,对着华夏军的阵地发动全面进攻。

    其规模之大、火力之猛,对于华夏军来说,也是前所未遇的情形。

    建虏这七年里,也没有闲着,他们学习新生事务的能力或许不快,但有七年时间,足以让他们对火器时代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们除了能够熟练运用火枪之外,还懂得以散兵阵列、匍伏前进、弹坑跃进等方式来回避对方的射击。这种战术,极大地减少了自己的损失。

    战争最为教育人。

    不过当他们接近到华夏军阵地前百米处,火炮的覆盖轰击,让他们的所有战术规避都成了无用功。

    就在火炮不停地轰击以阻止敌人向阵地侧面猛攻之时,索尼带着他的两千骑兵出现在华夏军火炮阵地的后方。

    在数十万人鏊战的战场之上,这两千骑根本不算什么,而多尔衮费尽心机,将自己的战术掌控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这队人马在战场上穿梭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当他们真正表露出威胁,也落入田伯光与顾家明的眼中时,他们距离华夏军炮兵阵地所在的高坡,已经不足三里。

    “多尔衮傻了吗,想用这点人来搏一把?”

    田伯光接到报告时有些发愣,顾家明却是叹了口气。

    “他不是傻了,多于两千人,根本不可能从我们的防线穿过去,多尔衮对我们的防线很清楚,看来这些点吴三桂和我们僵持打拉锯战,也不是没有收获。”

    “那又怎么样,两千人,根本不可能对我构成威胁。”

    如同田伯光的判断,索尼这两千人根本不可能对炮阵构成真正的威胁,只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田伯光还是下达了炮兵转移的命令。事实证明,这个命令其实是个失误,田伯光的谨慎给了多尔衮机会。在华夏军炮兵因为转移而暂停射击之后不久,多尔衮开始真正的全军突击。

    四十万大军,在长达一百二十余里的战线上,全面突破。为了这一天做了充足准备的多尔衮,在九月二十四曰夜里,本人也渡过了卫河。

    而这个时候,田伯光、顾家明率领的华夏军,被包围在天津卫与静海之间。多尔衮甚至乘着夜晚,遣军试图去分割华夏军,只不过遭到了强力反击,在损伤了大量人手之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

    至此,多尔衮的战略目标算是初步达成,成功突破了卫河防线,将四万华夏军包围,同时切断了其与海边的联系。在多尔衮看来,他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挡住俞国振的救援部队,那么以俞国振部的军资消耗速度,这四万人携带的弹药最多能支持五天高强度作战。

    五天之后,他们手中犀利的火炮、火枪,就将成为烧火棍!

    与这个战略目标相比,为实现它而死伤七八万人,都算是值得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696 71697 71698 71699 71700 71701 71702 71703 71704 71705 71706 71707 71708 71709 71710 71711 71712 71713 71714 71715 71716 71717 71718 71719 71720 71721 71722 71723 71724 71725 71726 71727 71728 71729 71730 71731 71732 71733 71734 71735 71736 71737 71738 71739 71740 71741 71742 71743 71744 71745 71746 71747 71748 71749 71750 71751 71752 71753 71754 71755 71756 71757 71758 71759 71760 71761 71762 71763 71764 71765 71766 71767 71768 71769 71770 71771 71772 71773 71774 71775 71776 71777 71778 71779 71780 71781 71782 71783 71784 71785 71786 71787 71788 71789 71790 71791 71792 71793 71794 7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