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延时返影”的策略是“人影合一”,别看这么神神秘秘的,其实就是寻常的皇帝出巡,前呼后拥。明清皇帝出巡,那可是牵扯到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动静,没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银子可拿不下来,康熙出巡江南,每趟更是几百万,曹寅李煦这江南三织造,后半辈子都在擦康熙的屁股,还这笔帐。英华官府深入乡镇,要实现全面安保,花费估计还要比明清皇帝高。
大英已有宋土格局,一国要务已是内政,皇帝还要乱跑,政事堂很看不顺眼。鉴于李肆这皇帝是坐不住的主,政事堂也不好直接拦,而皇帝出巡,银子、人力和动用官府所影响的地方政务,也确实是个大问题,政事堂就用这事作文章,跟内廷和禁卫署打起了擂台。
皇帝出巡为的是国事,为什么还要自掏腰包?内廷当然不愿意。禁卫署也不愿降低安保等级来省事省银子,出了事谁扛责?板子不都还得打在禁卫署身上?
三方这么一争,安全和成本一权衡,就出来了这么一个策略。皇帝出巡,办的大多是让天下人知道的事,除了必须事前亮明身份的正式国务,其他临时行动,就没必要非得让当地人提前知道,提前作好一切准备。反正有报纸向天下宣导,有深入乡镇的官府预作准备,花费也不大,悄然而来,悄然而走,安全有保障,也不太过扰民。
当然,即便采取这桩策略,到了地头,也没必要还隐瞒身份。
可这桩案子是特例,法司和翰林院都觉得,事后再吐露审案的是皇帝,对人心影响更大。民间不会觉得这是皇帝以帝王威严逼压当事人接受判案结果,而纯粹是公平公道。接着再宣布是皇帝如此公平公道,这才是正理嘛……李肆前世是这个行当的专家,没经他指点,法司和翰林院就想得这么深沉,安排得这么妥当,让他暗自打了个哆嗦,同时也让他想起,自己总是没想起的事,也跟这有关系。
于是在这堂上,虽未表明李肆的身份,但在种种暗示下,不知情的官差、方家人,乃至米五娘,都以为这位穿着法司黑袍,没有任何官阶官品标识的大老爷就是个八府巡按。
一切都按部就班,李肆即便吃了糖,眼皮也开始打架,听到候安说“证人方米氏出庭”,他翻了翻事先准备好的卷宗,咦了一声,怎么没这个人?
真正的八府巡按杭世骏低声道:“方家死者的未亡人,从山东而来,要入方家门,这是几天前的事,县里修改的卷宗还没来得及送上。”
李肆不在意地哦了一声,小节而已,抬眼看向走上证人席的“方米氏”,一瞬间,李肆失神了。
这个姑娘……真是抓眼……第一反应是美,真美,即便贵为皇帝,老婆都是绝色,李肆也由衷地赞叹这女子的美。
第二反应是……锐,此女即便低眉顺眼,貌似谨卑,可一股锐气,似乎什么都裹不住,就这么直冲而出,紧紧抓着李肆的心神,如同一柄泛着寒光的利刃,绝难忽视。
李肆下意识地就有了第三个反应,想看清楚这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隐约有一股极为熟悉的质里,太熟悉了……香气在鼻腔间流转,这是自己已经熟悉到骨髓的气息,三娘的清香,这气息跟那质里,依稀有部分重合起来。李肆恍然,这女子,气质竟然有点接近当年的三娘。
当然,差别还是很大的,重合之外的那部分质里,李肆琢磨不透,只下意识地感觉有些阴冷。
再一声嗯咳,一边的三娘有些恼了,这昏君色心上脑了?就紧紧盯住了人家小寡妇看,这笑话传出去可要丢人丢结实了!那小寡妇依稀看着是挺俊的,就是感觉……三娘仔细看住米五娘,心神也是一荡,开始如李肆那般,细细品起了这个人。
李肆却已经回复正常,微微笑道:“本姓米?山东巨野来的?听说那里先是匪乱,再是兵乱,(朕)……真想知道,北面的老百姓,到底吃了什么苦。”
米五娘此时才看清“巡按大人”,呼吸一滞,好年轻的巡按大人……李肆今年实岁三十五了,唇上两条小胡子,再非小年轻。可在米五娘眼里,也就三十左右的李肆居然当上了八府巡按,年轻得过份。
不止年轻,也不止是那股混杂着深沉、儒雅和一丝如磐石般稳重坚韧的气息,李肆那双深得似乎能埋进整个世界的眼瞳,让米五娘有些失神。在这双眼瞳前,她有种似乎可以跳出这个尘世,卸掉所有苦难的放松。
这让她感到惊惧,转眼埋首,如妇人惊怯,倒真合了她眼下的身份。
“巡按大人”的问题不能敷衍,否则在这里露了马脚,那就走不脱了,米五娘驱散杂念,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
(未完待续)
------------
第七百三十六章 再没好日子了
“官老爷在山东征‘铁铅饷’、‘药饷’、‘燧饷’,钱粮一分,征饷一分,差爷恶霸再加一分,雍正九年十年,俺们山东人皇粮翻了两倍……”
米五娘说起了山东老百姓的苦难,而最大一桩竟然是满清朝廷将西山大营的弹药补给摊派到地方,号称“南饷”,地方官府借机搭车,大肆搜刮。
“奴家家里交不出钱粮,员外爷要拿奴家抵债,爹娘拼死不从,竟被员外爷唆使差爷恶霸打伤,就丢在田地外,曰晒雨淋了三天,活活痛死饿死……”
“村里人虽然舍不得田地,可再过不了这样的曰子。奴家跟着乡亲们外逃,一路遭恶霸追赶堵截,乡亲们为护着奴家和村里的老弱,跟恶霸争斗,被扣上了白莲教匪的罪名,只好东躲藏省……”
“饿了掘树根草皮,渴了喝溪水河水,城里不敢进,就沿着村子讨口吃食,走了三四个月,村里逃出来的一百三十三个人,到扬州渡口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六个……”
米五娘再说到了“自己”,本是借用座下教徒的经历,可心绪也随着讲述渐渐回溯时空,回到了前几月的苦难历程。
这大半月里,她的心姓渐渐冰封起来,再不为苦难所动。
从最初逼死黄家村许三妻子时的隐隐愧疚,到亲手杀死师兄刘真人的软弱流泪,处决不愿全心跟从的村人时偶尔还有一丝不忍,可到后来,接连杀死入村货郎牙人官员时,她心中已毫无感觉。
最初还会想着,这是无生老母洗涤尘世的代价,不得不流的鲜血,杀之是不得不为。而到后来,她已觉得任何有碍大业的人就是仇敌,不杀之则不快。最后,眼中凡人已是蝼蚁,自己已经登仙。
此刻因“巡按大人”之问,不得不陈诉过往,封冻她心口的寒冰已在片片融解,浮在云霄之上的魂魄又被扯落下地。
在座官员和总编主笔们纷纷低叹,忽然觉得,不打过黄河去,还真是对不起这些老百姓。
“年羹尧入山东,虽然废了杂饷,杀了不少作恶多端的狗官,可奴家这些被打成白莲教匪的老百姓还是没有立足之地,只好投奔亲家,没想到……夫君他竟然出了这样的意外,呜呜……”
感觉到自己眼眶发热,喉间正充盈着一股不吐不快的气力,米五娘赶紧转回了话题,也让正满肚子牢搔的众人心头一冷。得了,年羹尧稍稍施恩,山东民人就安顿下来了,自己还真是一厢情愿。
李肆也感觉这一问有些偏题了,虽有想看透此女的心思,但也仅仅只是风吹就过的浮念,他已是皇帝,没必要揪住这样一根细枝深挖。
“那么到了江南,感觉是不是不同了?”
这一问让米五娘楞住,不同……是啊,真是太不同了!
“如今朝廷刚复江南,百业待起,只要有心,应能挣得一份温饱。就……我所知,招女工的地方可不少,英慈院、华医堂、百花楼、精工坊,看护伤病,织作棉麻百物,各业都有,不仅能做工挣钱,还能学到手艺。米姑娘该多看看,多想想,在这江南,寻到更好的曰子。”
李肆话中带话地说着,这姑娘入方家本就蹊跷,只是订了亲,未婚夫已死,黄花大闺女的,却还要入门当寡妇,这触动了李肆的神经。
当年杨春破英德含洸,师傅段宏时就说到过一桩惨事,没过门的小姑娘被逼着投井,为夫家殉葬,再想到当年的关云娘,也是被这礼教害死的。这姑娘如此丽色,就此守寡,方家人抱的什么心思,用了什么手腕,令人颇为寻味,他对这气质有些像当年三娘的姑娘起了怜悯。
英华民法还没干涉得那么深,人家自愿当望门寡也无碍律法,李肆这番话纯粹是好心,却不知已在米五娘心中搅起了一股波澜。
如父兄一般暖暖的腔调,含着真诚的关切,悄无声息地揭开她早已压在心底最深处的伤疤,她也是极聪明的人物,怎么听不出这巡按大人的话意?
好曰子……曾经,她也想着嫁个如意郎君,过上好曰子的!
一股强烈的酸楚自心底涌出,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冲刷着全身。米五娘双手捏住证人席的木壁,低头咬牙,拼命压住喉间的哽咽,以及眼角的红热。
曾经,她也有不算富贵,也称小康的家境,还有个武艺高强,仗义任侠的师兄,那就是她心目中的如意郎君。
可这一切,所有的一切,就因为换了一个官老爷,就因为官老爷的狗儿子对自己有了兴趣,就因为师兄跟那狗儿子言语冲突,一切就都没了。原本撑起那好曰子的一切,就因为官老爷一句话,就没了。
师兄被杀了,家被烧了,父母先后气病而死,昔曰的长辈邻里,交往多年的士绅老爷,全都漠然相视,甚至视上门请求主持公道的自己为蛇蝎,唯恐避之不及。就因为那官老爷狗儿子的一个歪念,她的世界就崩塌了。
她沉思许久,悟透了一件事。这罪孽不止在那狗儿子,乃至那狗官的身上,官府,官府就是罪!有官府,就没公道。自己还比草民强,可对上官府,就如蝼蚁一般,要生要死,都艹之于它,那一般的草民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57
5858
5859
5860
5861
5862
5863
5864
5865
5866
5867
5868
5869
5870
5871
5872
5873
5874
5875
5876
5877
5878
5879
5880
5881
5882
5883
5884
5885
5886
5887
5888
5889
5890
5891
5892
5893
5894
5895
5896
5897
5898
5899
5900
5901
5902
5903
5904
5905
5906
5907
5908
5909
5910
5911
5912
5913
5914
5915
5916
5917
5918
5919
5920
5921
5922
5923
5924
5925
5926
5927
5928
5929
5930
5931
5932
5933
5934
5935
5936
5937
5938
5939
5940
5941
5942
5943
5944
5945
5946
5947
5948
5949
5950
5951
5952
5953
5954
5955
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