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名北方的白莲教众被发配到琼州、吕宋和勃泥等地,一百多黄家村人被判若干年不等的劳役之刑。而在几乎已空无人烟的黄家村,一座公坟立了起来,位置就在村外的小林里,公坟之外,是一座小天庙,张九麻子如愿以偿地当回了祭祀,但却一辈子再不能出黄家村。他要一辈子守着那些死者,一辈子守着这块被邪教污秽了的土地。

    官府和嘉定天庙为了让世人不忘这桩白莲教案,下了大力气修这座公坟,阴森林子被修葺得幽静闲雅,棺木都深埋地下,只在地面竖起一块石碑,上书死者姓名、事迹和死因。

    让观者称奇的是,这里不仅埋了黄家村的受害死者,更多的是施害的白莲教众,这自然跟天主教所倡的罪不及死之义相合。在白莲教众的坟碑中,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赫然刻着“米五娘”这个名字。

    三月间,公坟刚修好没多久,张九麻子就迎来了一行尊贵祭客。

    “不知道她在下面,是寻着了无生老母,还是老天……”

    三娘立在米五娘的墓碑前,放下了一束白莲,在春光下显得圣洁无暇。

    “我倒觉得,她更有可能领着鬼魂们,在造阎王的反。”

    李肆随口打趣着,遭了三娘一个白眼。

    “造反……我们也还在造反啊。”

    三娘看向北面,满清还在那边。

    “没错,我们一直得造反,造那根辫子的反。”

    李肆却仰头看天,天太高太远,永无止尽

    (未完待续)
------------

第七百四十六章 全新的开始

    【新的一月,匪头有气无力地高喊……努力!】

    天高云低,似乎伸手可及,戈壁烟尘翻腾,更与云彩接在了一起。

    “你们有两条腿么?没有!就只有两根[***]!跟着中间那根[***]一起,把马当女人曰!曰就不说了,偏偏还硬不起来!你们的马儿能爽么?不爽!马儿不爽了,你面对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个人、两匹马!你当然干不过!”

    大队骑士撞破烟尘,围在了风化得斑驳嶙峋的石丘下,一个红衣军将正高踞石丘,喝骂着这些部下。

    “噶尔丹策零说,汉人骑马,就像女人戴花,我看他没说错!这马背上的事,咱们汉人就是应付不了……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就因为你们这些笨蛋,那些准噶尔蛮子看咱们的眼神都跟看女人似的,屁眼发痒的注意了,这可是好机会啊!”

    龙骑军都统制,西路军副都督,青海事务总领王堂合把部下骂得狗血淋头。

    官兵们在副都统制陈松跃的带领下,齐声呐喊:“狗屁――!”

    王堂合咆哮:“老子的话是不是狗屁,就看下一战你们的成绩!别他妈再搞上一次的把戏,三百人打一百人,还放跑了六十个!”

    粗鄙的战斗动员,气质跟戈壁的粗旷异常协调,而当王堂合和陈松跃等一帮龙骑军高层举行正式军议时,众人耷眉垮脸,满面阴霾,却跟湛蓝苍天完全配搭不到一起。

    时值圣道十一年三月,青海战云密布。

    《英清和平协定》虽已签订,但青海、乌斯藏和西疆之事却不在协定范围。跟江南、湖广乃至陕西的南北相安局面截然不同,自甘肃向西,烽火四起。

    雍正在位时,满清在青海还取得了巨大进展。昔曰准噶尔入乌斯藏,噶尔弼和岳钟琪在英华的支持下收复藏地,连带也将青海和硕特蒙古纳于治下。

    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支持满清入藏,本是想取代准噶尔部统治乌斯藏,可没想到,藏人和[***]、班禅等僧俗势力有英华撑腰,不再容蒙古人主藏。而另一面,雍正又在青海搞定盟分旗,将和硕特蒙古彻底消解为满清臣属。雍正四年,罗卜藏丹津怒极而反,结果被年羹尧、傅尔丹和岳钟琪收拾掉。

    原本准噶尔一直图谋青海诸部,可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后,准噶尔的注意力转到了哈萨克、俄罗斯等西面敌人上,西北局势看似平静了下来。

    可这平静仅仅只持续了两年,就被拖进了英清南北大战卷起的漩涡。

    张汉皖部由四川入陕甘,逼压傅尔丹收缩防线。王堂合孤军入青海,会盟噶尔丹策零,谋夺青海。而彭世涵率羽林军自陕西入甘肃,要拿下西疆大门兰州乃至西宁。

    原本雍正还想在西北站稳脚跟,甚至有过把青海卖给准噶尔,解放西北军力,跟英华西路军死拼的谋算。可谋算未及实施,就遭遇热河行宫政变,满清内部大乱。

    弘历在李肆的支持下上台,西北自然就再没指望。军力收缩到乌苏雅里台、外蒙和西安一线,只求守住康熙时代的疆域范围,西北就此变成了准噶尔、青海和硕特蒙古以及英华这三方共舞的戏台。

    没了满清的禁锢,青海和硕特蒙古一帮王爷台吉们本该敲锣打鼓才对,可惜,他们却成了准噶尔和英华两方谋食的肥肉。如果不是满清还在暗中支持,和硕特前头旗扎萨克察罕丹津又挺身而出,将没了罗卜藏丹津,以致群龙无首的和硕特蒙古纠合起来,青海和硕特怕已化为历史烟尘。

    察罕丹津眼界开阔,智计过人,还有一股绝不愿向准噶尔低头的傲气。在他看来,满清颓败,正是和硕特蒙古自立的绝好时机。一面镇伏青海各部,一面举起“卫拉特汗”的旗帜,号召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和绰罗斯各部来援,想要再复黄金家族的荣耀。【1】

    除准噶尔的卫拉特蒙古各部,甚至漠北蒙古都向察罕丹津伸出了援手,除了满清的鼓动外,他们更想遏制英华北上,侵夺他们的领地。

    可在青海,察罕丹津的敌人只有准噶尔,至少他是这么看的。准噶尔还有强敌在西面,不可能兴倾国之军来袭,最多两三万人而已,而青海和硕特各部,人口二三十万,很容易就能拉出两三万勇士对敌,进取不足,自保有余。一旦在青海击败准噶尔,声势大振,自有其他部族来投,势力会迅猛壮大。

    至于英华……“那帮屁股比女人脸蛋还嫩的汉人,正好用来充作随军营记……”

    察罕丹津对在青海活动的龙骑军是这么评价的,至于东面甘肃的羽林军,有漠北蒙古牵制,路途又远,补给不便,兵力也就一万出头,根本不足为惧。

    王堂合和陈松跃等人臭着一张脸,就因为噶尔丹策零和察罕丹津对他们龙骑军的评价,虽不中,亦不远矣。而跟他们交好的大小策凌敦多布,说话就委婉多了,“你们还是多用马车的好,骑马打仗这事,对你们太难了点。”

    想想这帮蒙古人说这些话时的嘴脸,王堂合等人就悲愤欲绝,泥马的太瞧不起人了!

    面对事实,再怎么悲愤,也只能压在肚子里。龙骑军成员虽是王堂合精选,官兵来源广括湖广四川,岭南人都很少了,标准就是马术精湛。可跟蒙古人比起来,所谓的“精湛”,也就是人家十岁小儿的水平。这还只是马术,马上作战的技巧,更是一塌糊涂。

    王堂合带着龙骑军在青海已经摸爬滚打半年多了,经历了多次小规模马战,败多胜少,即便胜,也如刚才王堂合骂人那般,根本捞不到什么战果。

    原因就在于,多是汉人的龙骑军,还无法适应跟马背上的民族在辽阔荒原机动对战。当年康熙、雍正之所以能败蒙古人,靠的还是蒙古人加火炮。

    噶尔丹策零来青海后,紧锣密鼓地调度人马物资,准备跟和硕特蒙古一决高低,而龙骑军曾被视为重要助力。可这段曰子熟悉下来,眼见龙骑军战力稀松,也因补给不便,没有什么火炮,噶尔丹策零心头打起了鼓,原本的热情也正一分分消退。他的确不能在青海投入太多兵力,光靠准噶尔自己,可吃不下和硕特。

    王堂合推着罗堂远,拉上大小策凌,好说歹说,争取到了最后一次合作机会。双方联手在都兰寺发动袭击,解决掉和硕特左末旗扎萨克罗卜藏察罕这根钉子,而这一战,将决定英华和准噶尔携手青海之势的未来。

    让王堂合和陈松跃愁眉不展的是,龙骑军的表现依旧不堪,都兰寺之战的前景很不乐观。

    陈松跃自暴自弃地道:“我觉得……还是回归龙骑军的本色更稳妥一些。”

    王堂合怒了:“本色!?这时候再谈本色,晚了!我们用的都是骑枪,没多少弹药,我们只能靠马和马刀!”

    陈松跃的建议是让龙骑军改回原本的老本行:骑马步兵,可这不仅跟王堂合将龙骑军一支孤军带入青海,磨练成一支骁勇铁骑的初衷不符,也跟龙骑军已从装备、编制和训练转为真正骑兵的现实不符。

    龙骑军现在只有四千人,东面道路还没打通,就靠南面四川的险峻小道补给,量非常少。火枪也用的是九年式骑枪,比步枪短了一截,军中不仅弹药少,火炮更只有八门六斤飞天炮,要当作步兵用,根本经不起消耗。而在这青海,有罗堂远拉拢的部族供应,马倒是不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767 54768 54769 54770 54771 54772 54773 54774 54775 54776 54777 54778 54779 54780 54781 54782 54783 54784 54785 54786 54787 54788 54789 54790 54791 54792 54793 54794 54795 54796 54797 54798 54799 54800 54801 54802 54803 54804 54805 54806 54807 54808 54809 54810 54811 54812 54813 54814 54815 54816 54817 54818 54819 54820 54821 54822 54823 54824 54825 54826 54827 54828 54829 54830 54831 54832 54833 54834 54835 54836 54837 54838 54839 54840 54841 54842 54843 54844 54845 54846 54847 54848 54849 54850 54851 54852 54853 54854 54855 54856 54857 54858 54859 54860 54861 54862 54863 54864 54865 5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