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铁帽子王,配享太庙!”
吴襄更进一步,将其他六位铁帽子王也全提了出来,殿上轰然附和,一股热浪喷薄而起。
“好、好……吴爱卿议得好,深合朕心,朕以为……”
弘历在龙椅上按部就班,吴襄所言,是他跟茹喜早已议定,跟恂亲王允禵也通过气的结论。
“怡亲王也是皇考所立,不该跟其他铁帽子王有差,一并配享太庙为好。”
话音刚落,一人扑跪在地上,脑袋叩得咚咚作响,是现任怡亲王弘晓,“奴才怎能受得这样的大恩?皇上此时若是赐死奴才,奴才也欢喜得紧……”
不知是太过高兴还是太过惶恐,弘晓都有些胡言乱语了。
“我大清乃满汉一体,满人不齐心,汉人又怎能齐心呢?”
殿上还有张廷玉、蒋廷锡等汉臣,弘历的话说得份外委婉,汉臣都默然以对,看向吴襄的目光复杂异常。
这是个汉人呢,抬了满旗的汉人,由他出头来推着大清重立满主汉奴的大义,不知道是警告汉人,还是讥讽汉人,总之这味道很是怪异……不管汉臣怎么想,宗室和满臣已齐齐下跪,逼得汉臣也不得不下跪,一起高呼吾皇圣明。
弘历接着拿出一本书,一本已散于大清乡野,读书人都人手一本的书,《大义觉迷录》。
“皇考以满汉一家为志,希翼我大清能护得华夏道统,守人世伦常。可这世上小人横行,歼贼恣意,竟曲皇考本意,以满汉一家之论,污蔑满人主天下,以族论政,迫压汉人,徒令人心大乱。”
“朕不忍皇考善心被如此污蔑涂抹,朕意已定,收缴《大义觉迷录》,以及所有与曾静案相关的书卷,但有私藏,交有司重责,绝不轻怠!”
跟早前雍正,随后光绪上位不同,弘历是靠着三方强援得位的,因此他对龙椅没有太大的危机感,从来都雍容温和。之前半年更是沉浸于宫闱,不怎么理政,让一殿臣子都没太觉出这位年轻皇帝的帝王气概。
而眼下这一沉声宣谕,终于让众人有了感觉,龙椅上坐着的好像不再是傀儡,至少不完全是了。
“吾皇圣明!”
跟刚才为多尔衮多铎平反时的反应不同,此时却是张廷玉等汉臣真心实意地叩拜高呼,这一天他们已等得太久了。
不管大清的大义是什么,大义都该是皇帝,是朝堂定论之事,这不是乡野小民能掺和的。从古至今,没有谁像雍正那样,认真地跟天下臣民争论大义,由此将宫廷和朝堂运作清清楚楚展示给天下。
就因为雍正搞什么“大义觉迷”,让一国人心崩离,大清今曰沦为南蛮侄国,雍正即便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推波助澜之人。
“请诛曾静,以谢天下!”
张廷玉更高声呼道,他可没忘雍正背后,还有一个罪魁祸首。
当年曾静案起后,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但凡心怀圣贤,坚守理学之人,都坚持曾静当死。可雍正为推行他满汉一家的大义,硬生生留下曾静的徒弟张熙的命,还代两人向朝野讨命,说他们不过是被南蛮蛊惑,在他的教导下已幡然自新,懂了君臣大义。
现在乾隆皇帝重新调理大清的大义,在皮面是君臣大义,在内里则是满主汉奴,满汉一家用来糊墙,重归康熙时代的轨迹。满汉有别这无所谓,只要守住君臣大义的皮面就好。
而要将满主汉奴的君臣大义跟满汉一家的君臣大义区分开,从重处置曾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能让一国朝野都知道,今上的路数跟雍正不一样,汉人还是汉人,满人还是满人。
弘历点头道:“准奏……”
保定府一处民宅里,一个老头正奋笔疾书,一群号衣兵丁拥入,领兵者是一位四品文官。
文官幽幽道:“曾静,皇上召你去京城……”
曾静恳求道:“知府大人,容小人临摹完这一遍好么?先皇著述,曾静已摹到三百三十二遍,这一遍完,也许就能悟得先皇大道……”
知府再忍不住,鄙夷道:“大义觉迷录?你摹一万遍也没用!你以为今上召你,是去奏对满汉一家的君臣大义么?错了,今上是要诛你以谢天下的!”
他吐了口唾沫:“满汉一家……呸!那就是个迷梦!曾静,你该梦醒了!”
曾静惊得无以复加,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道:“先、先皇亲口赦了我的罪!”
知府哈哈一笑:“先皇免你死罪,是先皇仁心,今上诛你,是今上不忍先皇仁心被污!”
曾静眼珠子转了好几圈,都没明白这说法的道理。乾隆皇帝,推翻他父皇的定论,要杀已赦之人,还是尊重他父皇?
见他还一副要辩难的神情,知府皱眉道:“雷霆雨露都是皇恩,还需要向受者解释吗?”
曾静浑身都失了力气,瘫在地上,痛苦地道:“杀曾静是小事,可这君臣大义之后又到底是什么呢?没有满汉一家,又何来君臣大义呢?”
知府昂首再重复道:“这需要向尔等小民解释么?”
山东青州府,宁远大将军行辕后堂,左未生放下邸报,低低叹道:“今上终究是聪明人,已经知道,大义绝不容议,更没必要向朝野解释了。”
年羹尧已两鬓斑白,额头皱纹密布,他冷笑道:“这不是今上聪明,而是今上背后有聪明人。更加之这大清只有自保之心,无进取之志,当然也就没必要解释了。”
左未生皱眉道:“大人是说淳太妃?我倒不觉得那妇人有此眼光,她就只看着权。今上既已重造满人精气,该是要跟淳太妃一同,下手收拾我们山东了吧。”
年羹尧点头:“没错,我也刚收到京中消息,淳太妃推着户部跟南面协商,要开海州、徐州、天津、颍州、汝宁、南阳和西安等地为商埠,还设立了海关衙门,由户部直掌。不止如此,内务府的皇商最近也动弹得利害,今上似乎在调理内务府的利害,要建什么皇商总会。”
左未生笑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年羹尧摆手:“与大清一国,自是如此,可与满人,与今上和淳太妃等人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而对我们来说,压迫更重于兵事。”
接着他鄙夷地道:“当然,大清可战之军,一支在西,一支就在我们山东,今上和淳太妃那帮人,在兵事上对我们就没什么压迫。”
左未生也想明白了:“徐州、海州还好说,无非就是将关银摊派到我们头上,可开天津为商埠,容英华直入渤海,即便我们挟贼自重,到朝鲜的路线也再难保多久。”
年羹尧脸肉抽动:“朝鲜那边,动作得加快了!”
琉球那霸港,北洋舰队总领白延鼎对前来抱怨的枢密院塞防司冯静尧摊手道:“老冯啊,不是我们故意推脱,而是实在没钱啊。”
他一叫起苦来,冯静尧也抵挡不住,“有多少预算办多少事,我们不过是小人物,就像棋子一样,棋手盯住了我们,才会下决心动步子,要动步子,自然就会加预算。不加的话,要我们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没问题,可要一条船干三条船的活,神仙也办不到嘛。”
“之前北洋舰队还有四条巡洋舰,二十多条护卫舰,十来条多用舰。可现在巡洋舰只剩两条,护卫舰更不到三分之一,多用舰呢,就留下了五条!就巡航萨摩到琉球这一段,都有些力不从心。”
“船到哪里去了?南洋移民,得多派船去巡航护卫,孟松海领着大洋舰队,四散勘测,也要很多船。陛下准备立足天竺,胡汉山的西洋舰队也要加强。咱们北洋舰队没分到什么事,当然就只能一再缩编。”
“最苦恼的还是萧老大,海军预算被砍了五分之一,他都恨不得把所有六条战列舰全部拆了造护卫舰,才能遮护住南洋和西洋的上百条海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658
48659
48660
48661
48662
48663
48664
48665
48666
48667
48668
48669
48670
48671
48672
48673
48674
48675
48676
48677
48678
48679
48680
48681
48682
48683
48684
48685
48686
48687
48688
48689
48690
48691
48692
48693
48694
48695
48696
48697
48698
48699
48700
48701
48702
48703
48704
48705
48706
48707
48708
48709
48710
48711
48712
48713
48714
48715
48716
48717
48718
48719
48720
48721
48722
48723
48724
48725
48726
48727
48728
48729
48730
48731
48732
48733
48734
48735
48736
48737
48738
48739
48740
48741
48742
48743
48744
48745
48746
48747
48748
48749
48750
48751
48752
48753
48754
48755
48756
4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