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大清皇帝塞个公主来,也是有夺国之心,但这只算逼迫,不算侮辱,甚至还是在给朝鲜王国面子,可年羹尧算什么?
这只是要挟,年羹尧的本意,还是要他李昑嫁女,李昑自然听懂了左未生的意思。
“大将军美意,小王自无不允,这也是小女的福气。可此事从无先例,怕各方都会哗然,徒扰大将军。”
他虚弱地继续表示反对,脑子却急速开动,寻着应对之策。
“大王不必担心,大帅与大王结亲,也是我大清大皇帝所愿。眼下妖魔南起,祸乱中华,大清乐见朝鲜与中华亲上加亲,因此大帅那一面,没有什么烦扰。至于朝鲜……大王权柄在握,定一国前路,也不该有什么异议。”
左未生面冷语冷,虽是站在李昑的角度,威胁之意却再明显不过。
“若是国中有人敢质疑大王,乱朝鲜权柄,不止大帅要仗义助拳,盛京将军是锡保,跟大帅有过命的交情,也奉大清之令,要保朝鲜一国安稳,到时自也会应变而动,大王千万放心。”
李昑脸色已是煞白,放心?放心失国!?
年羹尧的威胁货真价实,年羹尧自己就手握数万大军,遮断朝鲜西面海道。眼下又得了朝鲜事务大臣之职,表明大清许可他在朝鲜便宜行事。而盛京将军锡保再配合他,朝鲜……危矣!
李昑咬牙道:“小王直言,各方纷乱中,小王怕的还是南……南蛮侧目。”
此时他只能把英华抬出来,话里意思很明白,你们想夺朝鲜,就不怕英华伸手?只要英华伸手,不管是你的年大帅,还是大清,都要滚一边去。
左未生哈哈一笑:“圣道皇帝正注视西域,在南洋还屯守着数万大军,水师也群聚南洋,正跟洋夷对峙。更加之安南有乱,三五年内,怕也无暇北顾。”
他再紧紧盯住李昑:“就算圣道皇帝有心染指朝鲜,大王,朝鲜人人心在圣贤,绝不愿跟那禽兽之国同流合污,毁中华道统。国人一心,又何须畏惧?”
李昑勉强笑道:“那自是的,我朝鲜与南蛮,本就势不两立。”
李昑当然不敢吐露心声,朝鲜一国的根基就是圣贤道统,他要背弃这道统,自己这王位马上就保不住。
左未生淡淡笑道:“那么……年大帅之事?”
李昑乞怜道:“容小王与朝堂商议之后,再作定夺,可好?”
左未生也没有穷追猛打,躬身长拜,悠悠出宫。
看着左未生离去,李昑眼中荡起无尽的愤恨,但接着又被无尽的恐惧压下,这压力如此沉重,让他眼瞳也转投到书案上,不敢再注视那背影。
“先生,朝鲜王真会同意?”
慕华馆里,年羹尧长子年斌问。
左未生笃定地道:“他必须同意……”
年斌皱眉道:“可我听说,有南蛮海商在全罗道投书,要求通商开矿,这事已经报到了朝鲜议政斧,此事定有南蛮官府在背后推动,咱们能争过南蛮?”
左未生摇头道:“也就是一帮南蛮商人在自己跳腾,商人不过草芥耳,无足挂齿。即便圣道皇帝有心,远水救不了近火。”
接着他再道:“不过南蛮终究是麻烦,我们不能坐等。听说李昑正在推‘荡平策’,借天下变势之机,将原本的老论少论两派捏为一体,合士子之心谋朝鲜未来。此势……正是我们可趁之机。”
年斌点头:“李昑趁领议政朴晟幸丁忧之机,升右议政闵镇远为领议政,晋李光佐为右议政,这两人一是老论派,一是少论派,原本水火不容。少论派之首李麟佐去年被老论派以叛乱之罪处死,李光佐是其族弟,我们可由此人下手……”
左未生欣慰地唤着年斌的字:“子全啊,你已有大帅之风了,我就查漏补缺,你来居间谋划吧。”
江南龙门,福建会馆一间偏厅里,充斥着或兴奋或颓唐的话语。
“光我们福华公司可不行,是不是把泉州梁家和潮汕沈家也拉过来?”
“为什么不行!?梁家和沈家,哪一家是省油的灯?把他们拉来了,咱们还吃什么?”
“萨摩藩跟朝鲜也有海贸生意,是不是让他们帮个手?”
“那可不行,咱们是贪,曰本人是不要命的贪,可以找萨摩人给咱们出力,绝不能跟曰本商人同伙!”
“咱们七拼八凑,不过能出二三十条海船,不到两千人,就指望这点力量,去染指朝鲜一国?别忘了,年羹尧还蹲在山东,朝鲜北面还有盛京将军。”
“咱们有银子!除了人船,咱们还能凑出百万两银子!”
“这点银子也不太够吧……”
一个华发老者现身,目光凌厉,浑身充盈着年轻人都难比拟的锐气,正是范四海。他一现身,厅中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他沉声道:“银子和人船只是小问题,此次我老范揽下朝鲜,本钱可不止这点。”
有人道:“是神通局么?可神通局是为一国开路,咱们不早点入朝鲜,神通局就要引动江南工商,到时我们就要落在后面!”
范四海道:“神通局算一份,可陛下允咱们跟神通局搭上线,不就是把先机让给咱们了么?”
他深呼吸,握拳道:“诸位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人少船少银子少,面上看,怎么也难跟年羹尧,跟朝鲜一国斗。可我们背后,还有陛下,还有大英一国!”
众人急迫地问:“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范四海自信地笑道:“我们是商人……”(未完待续)
------------
第七百六十六章 朝鲜风云:非凡之器
“朕也是商人,经营着这一国,为国中人人谋福。你们政事堂就是大掌柜,难道还要朕来替你们算账?”
黄埔政事堂,在例行的听政会上,文部尚书屈承朔提到了朝鲜问题,顿时引得尚书和门下两省的官员纷纷附议,意思就一个,大英不能再坐视朝鲜局势,让年羹尧吞为私地。
这些官员都是圣贤、三贤、仁儒等派读书人,现在已并称为“英儒派”,以“英华新儒”自居,还在努力维系着儒家在朝堂国政上的存在。他们看朝鲜问题,首先是从华夏藩属国的角度来看,就觉朝鲜是大明忠贞藩属,英华怎么也得将这层关系继承下来,否则英华的华夏正朔地位就不够圆满。这是面子问题,面子就是政治。
尽管目前一国的焦点在江南、西域和安南,可年羹尧遮断山东海域,获得朝鲜事务大臣的消息已在国中传开,趁此机会,英儒派也想借朝鲜事务,提升他们在国政中的发言权。
政事堂受此风向影响,推着首辅汤右曾出面向皇帝提出动议:出兵朝鲜,汤右曾自己就是个“英儒派”。
李肆说:“政事堂能说服西院把工商税提高两成,或者说服两院开征遗产税,这事就能办。”
汤右曾和一帮朝臣顿时泄气,工商公司税提高两成?别说提高,现在西院成天嚷着降低公司税呢。而遗产税……那可是个百年话题,汤右曾都视之为自己在任首辅期间的终极目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1744
121745
121746
121747
121748
121749
121750
121751
121752
121753
121754
121755
121756
121757
121758
121759
121760
121761
121762
121763
121764
121765
121766
121767
121768
121769
121770
121771
121772
121773
121774
121775
121776
121777
121778
121779
121780
121781
121782
121783
121784
121785
121786
121787
121788
121789
121790
121791
121792
121793
121794
121795
121796
121797
121798
121799
121800
121801
121802
121803
121804
121805
121806
121807
121808
121809
121810
121811
121812
121813
121814
121815
121816
121817
121818
121819
121820
121821
121822
121823
121824
121825
121826
121827
121828
121829
121830
121831
121832
121833
121834
121835
121836
121837
121838
121839
121840
121841
121842
12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