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自然的,东明州现在没什么产出,几乎就是靠“服务业”为生。而作为通往珊瑚州的必经要道,珊瑚州发达了,东明州自然也能跟着沾光。

    听总督和官员们的意思,更多是为靖海港自身谋利,甚至还希望当地居民越多越好,这思路王之彦等人很不理解。

    钟上位说得直接:“只是凑合着能过,又何须蹲在这种地方?就该再多找找有什么产物。咱们远航万里,为的是发财!就像买股票一样,你们啊,眼下就等于是被套牢了,应该考虑割肉……”

    钟上位这话是殖民公司上层人物的共识,他们在万里海外置办产业,为的可不是养活人口,而是要发财。殖民公司满地开花,目的就是寻找可以在国中大卖的商货。

    前些年大家的心思更直接,那就是当地的特产,包括金银铜等矿产,以及药物、宝石、香料等等贵重物。而十来年运作下来,大家也都看得稍微远了一些,开始置办稍微长期一些的产业,比如香料、橡胶或者红木香木等种植园,借南洋的气候和水土得利。

    像靖海港这种情况绝非殖民公司所愿,根本就是失败的例证。没有出产,这里便是养活了万人,对殖民公司也没有大利。

    被钟上位直接劝着卖掉领地,总督和众官员都苦笑不已,他们在靖海港呆得太久,在殖民公司的利益和靖海港的利益之间,他们更多偏向了后者。而且在他们看来,托管地的工商税权是殖民公司的,一地越兴旺,殖民公司的利益越大。

    这是一桩长线投资,并且符合当地利益,其实也是皇帝和朝廷所定殖民政策的长远谋算。但对钟上位等人来说,却不是他们殖民珊瑚州的目的。工商税权听起来很光鲜诱人,可在万里之外的荒野之地从头垦荒,恐怕要下百年功夫。如果在当地找不到特产,就不值得再折腾了。

    总督和官员们都是下面办事的人,跟钟上位这种投资决策人的视野和思路自然凑不到一起,于是双方转开话题,谈论起殖民细节来。

    总督叹道:“靖海港气候类于岭南,多生珍稀花木,如果能再多一些人口,办起花木业,也能有不少利。可惜陆上深处还有卷毛生番,这几年有过几次大的冲突,移民死伤不少,吓住了他人……”

    正说到这,呜呜的牛角号声响起,本地的乡尉冲进来喊道:“生番又来了!正在攻城外农庄!”

    总督等人大惊,钟上位赶紧朝李顺打眼色,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咱们赶紧的……

    李顺起身拱手道:“主有难,客人自要帮一把。我们随行有三十人能战,不少都是老兵,枪炮俱全。”

    王之彦赶紧遮住正作呕血状的钟上位,也附议搭手,总督和官员们千恩万谢地再拜。

    “咦?不是钟老爷你让我挺身而出的么?”

    趁着调度人马的功夫,钟上位扯住李顺,正要教育他,却被李顺一句话塞回了肚子里。再见李顺嘿嘿怪笑,钟上位赶紧转了口风:“我就是提醒你小心些……”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来犯的生番有百来人,持梭标吹箭和简陋的小弓,箭头还是石头磨出来的,在上百杆线膛枪面前就是活靶子,没能逃出去几个。

    “珊瑚州说不定也有土人,这该是最大的麻烦。”

    钟上位脸色很不好看,尽管很顺利就消灭了生番,可拔不了这些人的根,而且生番总是抽冷子袭击,移民免不了死伤。

    王之彦却道:“珊瑚州那里草木没这么繁茂,有土人的话也能寻到他们的巢穴,连根拔起。”

    钟上位两眼一亮:“别全杀了,他们可是上好的矿工……”

    李顺跟王之彦对视而笑,他们已很清楚该怎么安抚乃至鼓励这位胆小如鼠,求利之心却无比炽热的老朋友。

    结束了靖海港的拜访,钟上位等人再度启程,船朝南而行。

    钟上位在帝力勉强振作了一些心气,在靖海港被当地现状拉下来一截,接下来的几天又猛然跌到最低谷。

    之前顺风顺水的航程不再有,老天爷似乎不愿钟老爷就这么轻巧地达到目的地,给他和同伴们招来了一场风暴。幸好从仙洲公司那得来了附近的海岸水文资料,可以行到靠近陆地的海湾里避风。

    风暴过后又遇上一桩麻烦,珊瑚州北面的礁盘太多,仙洲公司的航路资料也没详细到纤毫必现的地步,同时领航员经验不足,几度都差点让船触礁。最危险的时候,船肚子都擦着礁盘喀剌剌作响。那一刻,钟上位扯着王李两人,大喊道咱们还是回去吧……

    磨难结束后,船行到一处海面,眼前猛然现出一片瑰丽的世界。翠绿的礁盘,洁白的沙滩,被碧蓝的海水裹着,无边无尽地伸展开。

    珊瑚州……果然是珊瑚的世界。

    这一刻,众人如痴如醉,心胸中都荡着一种能眼见此景,此行也已值了的满足。

    “一株珊瑚树在广州至少能卖十两银子,这里能采多少?十万株都不止吧!这根本不是珊瑚,是银子铺在了大海上啊!”

    钟上位也是两眼发直,他两臂大展,嘴角流诞,一副恨不得把这无数里珊瑚礁全搂在怀里的痴状。

    “珊瑚州,我来了!”

    之前的沮丧消沉一扫而空,此时的钟上位就觉未来如珊瑚般灿烂。

    (未完待续)
------------

第八百零一章 南洲记:徐福的新人生

    踏上洁白而软细的沙滩,徐福忽然升起罪恶感,脚下的沙子太像盐了,七八年前在江南的时候,一家人怎么也吃不起那白白的细盐。

    其实现在也吃不起……不然为什么自己甘愿离乡背井,到这么远的南洲来呢?听几位老爷说,这处叫什么珊瑚州的地方,在南洲都是偏远之地。

    这辈子怕都是再回不去了吧,徐福这么想着,一股酸意猛然冲上面门。在他身后,正有不少人下了舢板,也都如他这般怔忪出神。

    回头将媳妇从舢板上接下,感受着手掌里的温热血肉,看向也正泪意盈盈的妇人,酸意骤然消散了不少,徐福再想,只要能过上好曰子,只要跟媳妇在一起,哪里不都是家?

    “莫乱跑,小心些,谁知道岸上会有什么猛兽?”

    李顺下了舢板,招呼着头一批上岸的人。珊瑚州可能有土人的事,只有他们这些公司高层知道,如果传开这消息,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到这里来。

    包括徐福夫妇在内的六十对农人夫妻,三十个佣兵,三十名劳工,外加找矿的镶头,建屋的泥瓦匠,防疫治病的郎中,管理物资的算手和字识,跟钟上位等人同船抵达珊瑚州的民人有二百六十一人。但这些人是有差别的,只有徐福这六十对农人夫妻才是真正的珊瑚州居民,其他人都是雇工,干几年就要回国。

    徐福这帮人都是江南、福建、广东乃至湖广等地的无产佃户,尤以江南和湖广居多,他们签有海外移民契约,从现在开始,将置于珊瑚州殖民公司的管治之下。

    以钟上位的求利之心,这些人就是累赘,如果可以,他真心不想要。

    可惜,这是殖民公司必须付出的成本,海外领地要成为殖民公司托管地,由此获得领地工商权,免缴矿产税,产物也免纳关税,仅仅只是支付特许费,那就得在当地有百名英华成年男子定居,同时至少设立乡院。

    这是英华推动海外殖民的基本国策,因应此策,还定有附带法文,但凡国民移居海外,只要在国中没有产业,都必须享有保障其生存的必要土地,以一个成年男子,也即是“一丁”为基础标准。面积大小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南洲的定额是一顷,也即一百亩。

    其实后一条不必国家规定,殖民公司自己都会当作招揽移民的基本条件。海外多的是土地,少的是人。

    总结这一策,殖民公司想要自己包下一块托管地营运生利,就得让大概一百户人自己养活自己。这其实对大多数殖民公司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有一百户农人,就能有基本的粮食保证,在其他事务上也能提供必要的人手。

    但对钟上位来说,他们是来开矿,不是来种田,粮食本就便宜,没必要自己种。珊瑚州公司还没一分利,就得背上养活一百户人的负担,着实亏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603 36604 36605 36606 36607 36608 36609 36610 36611 36612 36613 36614 36615 36616 36617 36618 36619 36620 36621 36622 36623 36624 36625 36626 36627 36628 36629 36630 36631 36632 36633 36634 36635 36636 36637 36638 36639 36640 36641 36642 36643 36644 36645 36646 36647 36648 36649 36650 36651 36652 36653 36654 36655 36656 36657 36658 36659 36660 36661 36662 36663 36664 36665 36666 36667 36668 36669 36670 36671 36672 36673 36674 36675 36676 36677 36678 36679 36680 36681 36682 36683 36684 36685 36686 36687 36688 36689 36690 36691 36692 36693 36694 36695 36696 36697 36698 36699 36700 36701 3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