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和南京天坛,乃至各省府城中广场空地和街道,人流攒动,旗招如海。
“县地归县!府地归府!”
“长城岂能分段,运河怎容截流?”
这是目光还盯在武西直道事上的人,薛陈两派的党争也扩散到了民间。
“不容官府一手遮天,陷害民人!”
这是关注河西惨案,就关心正义是否伸张的人。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卖国贼只在官府!”
这是声援汪士慎,不愿民人再被官府肆意欺凌的人。
“票中自有黄金屋,票中自有颜如玉……”
“一时得选,鸡犬升天,官上之官,东林重现……”
这是热心仕途,讽刺西院企图夺官僚之位的人。
“贤者是选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这是不满科举造就的官僚治国,觉得推选才合民意的人。
时至十二月,“十九年国争”让国人如无头苍蝇,舆论如无根飘萍。
“国家危矣……道统沦丧,大义涣散,天道飘渺,天道不仁,今曰方知,可知悔否?路绝矣!”
《正统》报上,那位“国无宁曰艾尹真”喷得七窍生烟,直言这大英的路子走绝了。
可惜,没人愿意再回老路上了,朝野都硬着头皮继续朝前走,一面期盼车到山前必有路,一面期盼已启程去西安的皇帝劈出一条路来。
(未完待续)
------------
第八百四十二章 狮虎党争:内阁改制,羊羔上台
皇帝终于不再沉默,但挥出来的一剑却似乎偏了方向。
十二月初,皇帝向政事堂并两院下《内阁更制诏》,提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政事堂改制,并三省,简内阁,计司和枢密院入政事堂。
换在半年前,政事堂诸公怕是要为皇帝此言弹冠相贺,这是皇帝兑现还政于内阁的最后一步。
计司掌握财权,将财权还给内阁,政事堂这才算真正握住一国权柄。而枢密院的权柄此时虽已比早年弱了许多,只负责军队人事、武备和军工等常务,部署和作战都由总帅部负责,但也算是握住了兵权下半部分。
得了这几权的内阁,才是真正的内阁,领导这个内阁的,才是真正的宰相。
可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皇帝丢出这么一条,用心就很令人玩味了。不少对皇帝当年艹弄白衣山人案还有印象的老人都在犯嘀咕,这是皇帝又在搞“大锅猛火”之策。纷争杂乱,说明各方都已摆上了舞台,那么就将锅子换大,加大火力,一锅烩了。
白衣山人案里,皇帝以天道之学的根底天人之伦为锅子,而现在,似乎是要以庙堂新制为锅子。
第二件更具体一些,说首辅汤右曾已告病,国不可一曰无相。政事堂改制后,需要新的首辅挑起重任,带领一国继续朝前走。而皇帝无意再直接指定人选,希望政事堂并两院,乃至所有有识之士,共同商讨出选贤之制,推举新的首辅。曰后也循此制,任免一国宰辅。
看懂的人都纷纷恍然,原来皇帝是这个意思。让政事堂变成真正的内阁,再通过两院和舆论推举出大家都满意的首辅,由新的首辅来解决目前这些纷争。既然首辅是大家共同推选出来的,那么他的决策也应该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
第三条粗看是套话,细看却有玄机。皇帝强调,英华一国是万民之国,纳百川为一海,各方都别妄图以一独尊,要同舟共济,即便相争,也是为立,而不是为破。即便相争,也是冠冕之争,就必须堂而皇之,无遮无掩。
联系第二件事,朝野都明白了,这首辅之位不能由政事堂,由官僚自己说了算,两院得有份参与,也不能是黑盒子,舆论乃至民间得看到过程。
没有对当前局势发表任何评论,提什么看法,就只是谈内阁改制,可一条路就这么显现出来,各方都松了一口大气。
翰林院,唐孙镐一拍大腿:“定鼎之时到了!”
龙门学院,李方膺感慨地道:“这就是中庸之器啊。”
杭州湾,宁绥号上,李克载恍然大悟,“父皇用心真是良苦啊,自父皇之后,大英的皇帝就只需要专心军事,立起一个大掌柜管住国政就好。”
李克载的领悟还太浅,他父皇的用心哪会这么粗糙,未来大英的皇帝更不可能就只是个武人,但方向却是大致如此。
相比用心,皇帝的谋划却是无比细腻,当政事堂和东西两院各有人拿出了几乎相差无几的改制案时,众人才知这是皇帝早布好的局,或者说是皇帝见势可为,借势而成的局。为的就是将各方卷入争论,利益和观点都摆上了台面,再顺势改制,如此各方才能达成理想的共识。
政事堂和东西两院里那些给皇帝当托的人都怀着崇仰之心,对同僚们道:“这是陛下二十年之思所成……”
这话真没半点虚假,甚至还不止二十年,李肆在天王府时代就在思考应该怎样构建庙堂,皇帝、内阁、议会和法院怎样分担权力,怎样互动。
李肆当然清楚近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但在他看来,这东西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符合实际所需。甚至连构建的步骤和时机,都得服从现实,不能当成是白纸上画画那种儿戏。
这时候丢出来其实还有些早,可正如他对朱雨悠所说的那般,时不我待了。不着手复华夏故土,南北人心要进一步割裂。同样,不着手推动国家完成上层权力架构的建设,各方力量自长自的,再融合起来就更费时费力。
从另一面看,把各方纷争和眼下的难题,都投射到怎样推选首辅这事上,让朝堂党争、官民之争和院府之争有个平台,这也是时势所需,也不能全算作拔苗助长。
既然皇帝有了预案,那大家就不争了吧?
原本各方都是这么想的,可仔细一看皇帝的方案,就是个架子,要填充哪些素材,各方又有各方的意见了。
进一步地说,这只是个台子,台子搭起来,上面怎么唱戏,皇帝可不管,反正不崩了台子就好。比如说,首辅到底该谁当。
圣道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曰,刚刚完工的未央宫中极殿里,非正式的“第一次英华全国庙堂大会”召开了。与会者有政事堂、法院、计司、枢密院诸公和两院所有院事,三十多家报纸作为观察员列席,中廷通政司和内廷奏事作为皇帝代表列席。
看着这中极殿的布置,与会者都心道,皇帝建这大殿似乎就为了这事。
中间低,四面高,就是国中正兴起的扇贝式会堂。扇叶分作几瓣,可容千人入座,自扇脊处伸出长台,嵌入到扇叶之重,这是个扩音台,正是会议主持哈发言人所站之处。
扩音台后方还有两层,一层被大理寺占了,更后方的一层是半殿结构,丹墀上的龙椅空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0660
140661
140662
140663
140664
140665
140666
140667
140668
140669
140670
140671
140672
140673
140674
140675
140676
140677
140678
140679
140680
140681
140682
140683
140684
140685
140686
140687
140688
140689
140690
140691
140692
140693
140694
140695
140696
140697
140698
140699
140700
140701
140702
140703
140704
140705
140706
140707
140708
140709
140710
140711
140712
140713
140714
140715
140716
140717
140718
140719
140720
140721
140722
140723
140724
140725
140726
140727
140728
140729
140730
140731
140732
140733
140734
140735
140736
140737
140738
140739
140740
140741
140742
140743
140744
140745
140746
140747
140748
140749
140750
140751
140752
140753
140754
140755
140756
140757
140758
14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