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府邸外那座清真寺,允禵就心口发凉,说不定那淳太妃一句话,京城的清真寺都能动员起来,为她效力。
现在西安事败,圣道暴怒,定有报复。若是淳太妃没显露出这么强大的力量,允禵多半还会一心为国,甚至有心把淳太妃推出去当替罪羊,毕竟自己掌着军务,屁股下稳如泰山。
可现在两势相抗,允禵忽然觉得,自己成了势弱的一方,就连自己掌握的军队,都再没十足的信任。在这种形势下,谁会成替罪羊?那淳太妃茹喜又不是笨蛋,将他允禵丢出来当替罪羊,不仅能安圣道之心,还能成全她独掌权柄的野望。
已到了生死关头,允禵鼓起余勇,只能再度一搏。
当务之急,就是取得皇帝的认可,允禵可不想大清再来一场光绪维新。
“十四叔,是有何要事!?”
脚步声响起,接着弘历的话语打断了允禵的杂思,见弘历急急而来,身边只有傅恒等侍卫,允禵暗暗松了口气,傅清傅恒等人终究还是向着自己这一面,不满汉臣派和太妃派把持国政,让弘历难成名副其实的皇帝。
出路就在这位太平天子的身上了……
“皇上,我大清……危矣!”
允禵抱着绝大的期望,沉声开口。
从权柄分裂说到国政不一,从人心涣散说到牝鸡司晨,允禵一改过往抹浆糊的态度,直指国政弊端,更直言茹喜乃是大清祸害。
弘历越听脸色越杂乱,最后一瓣铁青一瓣艳红。
“皇上,不除此女,大清就要亡国了啊!”
允禵干脆跪了下来,蓬蓬叩首。
“十四叔……朕能有十四叔辅佐,真是皇爷爷和皇阿玛在天之灵的庇佑。”
也不知内心煎熬到了何等程度,弘历更是流着泪,跪下来扶住允禵。
“朕何尝不想……何尝不想啊……可惜……”
弘历内心正如此哭号着,可惜,他有心无胆。
若是在八年前,即便茹喜加上那层南北桥梁的身份,他也是不怕的。
可那一夜后,他不得不怕了。
记得那一夜,他招刚进封庆嫔的陆氏伺寝,烛光昏暗,太监抬席而来,他未及细看,就痴迷于那窈窕**,同时微感意外,久未宠幸的陆氏,何时这般丰润可口,宛如熟透的玉果。可意外很快就被舒爽淹没,那一夜,他不靠自南蛮购来的神油,就生生厮杀了五通,一直睡到宫中报午时钟才醒。
当时他就很讶异,到这时辰里,太监怎么也该叫几回了,却没人吱声?
身侧佳人玉臂抱过来,娇声唤着“万岁爷……再睡一会罢。”
弘历对自己当时的反应记得刻骨铭心,他就觉身上每一根毛都炸了起来,魂魄似乎也飞出了头顶。艰辛地转头,正见一张额头、眼角皱纹四起,颧骨高耸,只残留着一丝昔曰风韵的妇人面目。
“太、太、太……”
当时弘历舌头都打了结,根本说不出囫囵话。
“跟万岁爷已经这般亲近,还要叫太妃吗?叫我名儿……茹喜就好。”
女子嗲声说着,弘历呻吟一声,又摔回床上,恨不能一觉不醒。
将脑海中那不堪的过往奋力推开,弘历流着泪对允禵道:“她已暗中掌住整个紫禁城,连朕的皇后都从坤宁宫被逼了出去,朕、朕又能奈她何?”
允禵深呼吸,附耳道:“就看皇上有没有诛除此害的大决心,只要皇上有心,臣等忠勇之士,定当为皇上效死!”
杀了茹喜!?
说不定她已经知道我在这里跟十四叔会面,说不定身边的侍卫里就有她的人。我若是答应的话,能杀得了还好说,杀不了该怎么办?杀不了她只是抖落出跟我的龌龊事,我就再难当皇帝了。
十四叔,你还不清楚她是如何狠辣,皇后都能被她赶出坤宁宫,其他妃嫔更不被她放在眼里。,朕的妃嫔里,有不少都遭了她的毒手。苏佳氏是潜邸时就跟着的,四年时得了皇子,没细想就封了纯嫔,却不料那茹喜觉得这名号跟她淳太妃相冲,是朕有心针对她,结果母子都告病亡。宫里怎么查也查不出,可朕却很清楚,就是她干的!
天底下最想杀她的是朕!但最知她利害的,也是朕……
弘历脑子里反反复复闪着明暗两面的念头,张着嘴,却怎么也难吐出“好”这一字。
(未完待续)
------------
第八百五十一章 清宫碎梦:谁知皇帝心
坤宁宫里,也有一人跟弘历一样,正置身冰火煎熬之间,进退两难,怎么也吐不出一个“好”字。
“恂亲王有大仁义,当年热河变乱,他本可直登大宝,可他为了纲常大义,满州人心,竟然让了。恂亲王也有大志向,明白先皇和弘时之政并非失策,而是太急。这些年……他凝我们满人之心,重建京营,来往折冲,把大清几乎被打断的脊梁又重新接了起来。”
冷幽话语自上座飘下,步军统领大臣,九门提督庆复一颗心就像鼓面,被一字字敲得发颤。
“但是……”
茹喜加重了语气,见到庆复顶戴花翎微微一抖,语调也再加重一分。
“但是恂亲王还是看不清大势,觉得只要富国强兵,满人一心,还能跟南蛮分踞天下,坐观他人风云。这太一厢情愿了,南蛮早不是可以力敌之国。想想当年的大明,即便羸弱到那般地步,若非闯逆作乱,满人又怎有机会入关?怎能以百万人治亿万人?”
“大清满朝文武,就没谁认真琢磨过南蛮国势,说起南蛮,要么不屑,要么丧胆。本宫这么多年来,一直瞧着南蛮时事,论起南蛮根底,朝堂衮衮诸公,怕都不如本宫这妇道人家知得深。”
“国家越大,势力越杂,南蛮破开道学礼教,以银钱为本度量天下,同时又大兴科举,连通各省,大破贵贱,到如今已造出选人的狮党和科举的虎党,两党相争入了朝堂,皇帝镇以票决宰相。很多人都看不懂,其实不过是推出来个管事的媳妇,婆婆藏身幕后,就让有本事的妯娌尽都跳出来各展其才而已。这媳妇本就是人心所向,办好了是大家选的好,办砸了是大家的纷争再难调和,婆婆不必背责,重新选人就好。”
茹喜绝少认真地对他人分享自己的政见,庆复也不得不认真听着。
“往细了看这南蛮,跟大明各有异同,相同的是,南蛮最大的敌人绝不在外,而是在内。相异的是,那圣道伪帝这么多年所作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一国相争不害国体,也就是所谓的斗而不破,反而能借着外敌平内乱。”
“那么我们大清到底该如此自处呢?这就得往南蛮内里看了,南蛮的狮党绝不愿拓土增民,他们恨不得出了江南岭南,其他地方尽皆殖民地,可以肆意压榨。南蛮的虎党却希望复他们所谓的华夏之地,把我们满人赶回老家,这样官僚便能壮大,将工商那帮狮党踩于足下。”
“夹在这两党之间,读书人左右摇摆,各为两党摇旗呐喊,军队自是希望打仗,民人却想得安乐,他圣道皇帝已不能靠一己之志定夺此事,他要一国斗而不破,他首先就不能破嘛。”
茹喜絮叨着以吴襄为首的智囊团总结的英华政识,甚至有不少是《中流》报特使老宋所作的分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1346
111347
111348
111349
111350
111351
111352
111353
111354
111355
111356
111357
111358
111359
111360
111361
111362
111363
111364
111365
111366
111367
111368
111369
111370
111371
111372
111373
111374
111375
111376
111377
111378
111379
111380
111381
111382
111383
111384
111385
111386
111387
111388
111389
111390
111391
111392
111393
111394
111395
111396
111397
111398
111399
111400
111401
111402
111403
111404
111405
111406
111407
111408
111409
111410
111411
111412
111413
111414
111415
111416
111417
111418
111419
111420
111421
111422
111423
111424
111425
111426
111427
111428
111429
111430
111431
111432
111433
111434
111435
111436
111437
111438
111439
111440
111441
111442
111443
111444
1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