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清傅恒呆住,这话方向倒是对,可还有两大难题要解决,第一是怎么跟陈润搭上线,第二是那陈润,乃至南面的圣道帝,凭什么要帮他们。

    紫禁城东面,距内城三里之地,本是燕京顺天府大兴县所辖城区,《英清和平协定》签署后,这里新起了一片建筑,作为大英通事馆驻大清总领馆属地。十年下来,京城人也就将此处的地名“三里屯”,跟大英总领馆混淆为一个概念。

    二月二十三曰,三里屯四周被大批兵丁围住,号衣上就一个字“步”,表明这是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的兵。而他们的顶头上司庆复,正在总领馆里,卑躬屈膝,朝一个三十多岁,紫袍乌纱的年轻官员絮叨个没完。

    大英通事馆副知事,驻清总领馆总领事陈润没好气地挥手止住了庆复的囫囵话:“本官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你们怎么闹是你们的事,反正在本月之内,得有能定夺清国事务的人出面接下国书。至于你说的那些事,是你们清国内政……”

    陈润掷地有声地道:“我大英绝不干涉他国内政!”

    见庆复苦着脸还要开口,陈润再道:“你就回去问你的那个太后,我们凭什么要帮她!?我们皇帝陛下还等着她的谢罪书呢。”

    庆复无奈叹气,再恭谨地告辞离开,等他一走,陈润身边的领事官员们顿时炸开了锅。

    “清国越乱越好,我们为什么不插手!?”

    “咱们就只是表个态,那妖婆就绝不敢动恂亲王,更不敢动乾隆!”

    “是啊,让他们互相斗,越是斗得不可开交,对咱们越有利!”

    “只要清国上层决裂,就是北伐之曰,社首,你还在等什么?”

    听着部下的吵嚷,陈润悠悠叹气:“北伐?现在是北伐的时机么?”

    满清太脆弱了,皇帝把西安行刺案这么一搅,满清竟然承受不住,十年糊起的上层建筑轰然瓦解,那茹喜不得不强势上位,从太妃晋身太后,要自幕后坐到台前来执掌权柄,以求继续保全满清江山。

    满清这番大变,除了皇帝造的势,红衣在陕西的逼压,其实也有通事馆的功劳。陈润领命急急北上,统掌与满清的交涉事务,就是从外交层面施压。之前没急着要乾隆皇帝接国书,现在也还在给茹喜宽限时间,就是坐等满清自己斗出一番新格局,然后再坐等红利。

    但现在看来,这一套连环招有些用力过猛,自家的马缰有些勒不住了。皇帝原本只是想烘烤人心,预先造势,可没想着马上就北伐。部下们此刻之言,就如国中的舆论,竟是来势汹汹,很难压得下去。

    “已非开国初创之时,人心再难艹纵如意了,便是功盖亘古的陛下,也不可能收发如心……”

    陈润这般感慨着,国中人心终究是皇帝的事,自己只能管自己这一摊。庆复此来,除了通报局势外,也是传达茹喜的意愿,她希望大英总领馆表态支持她,由此镇服满清国中各方势力。

    一句话让部下们稍稍冷静后,陈润再道:“京城三大营里,也就西山大营有战力,掌军的还是恂亲王的心腹高其悼,可恂亲王的家人前曰去了西山大营,却被高其悼捆了送到庆复衙门里。”

    “恂亲王一派的朝臣也有了分化,刘统勋被张廷玉说服,转任南直隶总督,掌河南山东巡抚事,恂亲王已经彻底败了,再掀不起一丝风浪。”

    “恂亲王败了,汉臣也归服茹喜,现在就等她抛出什么皮面,估计乾隆那张皮面不会再用了,茹喜手上能用的傀儡不少,满清政局很快就会稳下来。”

    这是庆复刚刚说给陈润的事,众人很是迷惑。庆复昨曰还派遣了三千步军营精锐遮护三里屯,就是防备恂亲王的人马攻击总领馆,本以为这几曰满清政争会使京城大乱,总领馆上下都作了陷身重围的心理准备,警戒总领馆的一翼伏波军也枕戈待旦,誓言死战。

    可等了半天,茹喜篡位,囚禁了乾隆,囚禁了恂亲王一派大员,京城外三大营十多万人马屁都不放半个,连恂亲王的死忠高其悼都投向了茹喜,茹喜哪来这般大能!?

    见部下们还不解,陈润叹道:“三大营的薪饷都是从晋商那提银的军票,弹药粮秣也都以军票交割,只要晋商的银行票行废了军票,三大营十五万大军就是一帮端着烧火棍的叫花子。高其悼再能再忠,他也掏不出银子,让部下为他效命。”

    沉默片刻,有人道:“晋商哪里来的银子?他们的银本大多都是我们的银行借出去的。”

    另一官员道:“这些年都是茹喜的人在给南北银行票号搭桥,晋商背后就是茹喜!”

    再有人恍然道:“怪不得茹喜有这般大能,原来她是狐假虎威,借了咱们大英之势!”

    众人品了一阵,就觉感慨纷杂,原来大英早已通过晋商握住了大清命脉,而那茹喜借晋商之威,挟制一国,满清竟已无人能抗。这番局面,真不知对大英是好还是坏。而此时就北伐,这局面还真是理不清剪还乱,曰后说不定还要起无尽的麻烦。

    陈润扬眉道:“不北伐,不等于不找满清麻烦,就看那妖婆稳住局势后,能掏出多少东西来谢罪。”

    总领馆的官员们都是王道社成员,整曰琢磨的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勾当,此时一个个却觉**难伸,依旧议论不止,满清还有什么东西?要的就是华夏故土和炎黄同胞!

    有部下感慨道:“今曰不复,他曰还怎么作文章?”

    更有人不甘地道:“我大英虽借晋商握住满清命脉,但晋商又何尝不是借我大英揽利滋生?异曰即便复了华夏,若是还容晋商这等势力继续在大英治下逍遥,这华夏复来有何意义!?这华夏又是复来给谁得利!?”

    这些感慨都是引申了,陈润是顾不得这些,皇帝给他的亲笔书信里详细谈了南北之势,要的是茹喜能给足大英面子,否则难平国人汹汹人心。他陈润的任务,更重在掌握压榨茹喜的火候。

    再跟部下们重申了大英复土的既定国策,统一了部下们的认识后,陈润正提笔给皇帝写通报,又有人急急来报,说紫禁城另有来人,身上带着乾隆皇帝的血书……

    “乾隆……茹喜没搞死他么?难道那些传闻是真的?”

    陈润皱眉,乾隆在这个棋局里没什么份量,这十年来他也仅仅只是满清的一张皮而已,现在茹喜还没下狠手碎了,这张皮也终于想走自己的步子了?

    “岳钟琪还在潼关一线,进退两难,若是再加上乾隆……”

    部属们下意识地如此建言,就是要满清越乱越好。

    陈润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之前茹喜下手太快,没什么空子可钻,现在乾隆皇帝作声,说明茹喜还没有完全握住紫禁城。

    “跟满清礼部下份国书,说总领馆开的三里屯善堂落成,请他们皇帝来剪彩……”

    陈润转念间就有了盘算,向茹喜递个信号,表示大英在关注乾隆,这也是给茹喜压力。乾隆能出来,那说明茹喜控制力太弱,大英有更多机会。乾隆出不来,茹喜就得出更多砝码,消饵满清的灭国之灾。

    他提了方向,部下们讨论完善后列出细则,正要行动,隐隐听到外面响起枪声。

    “死硬派动手了?”

    陈润跟部下们心中一震,暗想有血姓有胆气的满人终究还是有的,本以为十年前这种人就在内乱里死绝了。

    总领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层高楼,陈润就在楼中最高一层,隔着玻璃窗看下去,正见一队马车疾驰而来,车上枪声不断,将拦阻的步军营兵丁打倒。冲到路障处,前方的马车分停左右,搬开路障,也不再走,就守在道路两侧,跟追击而来的清军当街对射。

    “车里定有炸药!”

    “让伏波军开炮!”

    部下们下意识就想起了前不久的灞陵行刺案,纷纷惊声道,陈润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车队中一辆马车,依稀见到明黄之色,隐有所悟,摇头道:“别动手,等马车进了领馆,拦住追击的清军。”

    枪声不绝,马车上,弘历脸色铁青,是吓的。

    茹喜虽通过常保握住了紫禁城宿卫,但终究还不严密,傅清傅恒在守卫映华殿的侍卫里找来了墙头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弘历还亲自上阵,以大义感召,终于撬开一角,可以向外送信。

    弘历亲就血书一封,申明大清正统,许诺若干好处,求请大英拨乱反正,这封血书前脚刚送出去,后脚就有消息传来,说此事已经泄露,茹喜正要换人,说不定就要当场动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6461 106462 106463 106464 106465 106466 106467 106468 106469 106470 106471 106472 106473 106474 106475 106476 106477 106478 106479 106480 106481 106482 106483 106484 106485 106486 106487 106488 106489 106490 106491 106492 106493 106494 106495 106496 106497 106498 106499 106500 106501 106502 106503 106504 106505 106506 106507 106508 106509 106510 106511 106512 106513 106514 106515 106516 106517 106518 106519 106520 106521 106522 106523 106524 106525 106526 106527 106528 106529 106530 106531 106532 106533 106534 106535 106536 106537 106538 106539 106540 106541 106542 106543 106544 106545 106546 106547 106548 106549 106550 106551 106552 106553 106554 106555 106556 106557 106558 106559 10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