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少女跑近一撞高而尖的建筑前,追兵不仅越来越多,情绪也越来越激动,“揍鞑女”的呼声也渐渐起了。
“救命啊――!”
此时夏才真正感觉不妙,再不敢自称格格了,踩着木屐冲到这座建筑前,惶恐地高喊出声。
早知外面全是这种不知尊卑,狼心狗肺的奴才,她怎么也不敢离开大观园到这里来。这几曰她歇班,听说苏州有座满人天庙,就想来探探,看是不是能找到联络满人大官,乃至直接通到紫禁城的途径。
既是见“族人”,自是要穿旗装了,从不看报的夏带着侍女行了一路,就顶了一路白眼,早揣了一肚子火。再被人一说,回话自是没好气,没想到就这么捅了马蜂窝,侍女也跑散了,就剩她一个人撞撞跌跌到了地头。
眼见天庙大门就在眼前,脚下一崴,夏惨叫一声摔在地上,上百人呼啦啦就围了上来,惊得她扯足了嗓子,尖叫声惊得四周鸟雀轰然飞腾。
“住手!”
追上来的已大多是闲汉了,斜眼歪嘴,嘿嘿笑着,正要动手整治,一声沉喝响起。
咔嗒咔嗒的声音渐近,一个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出现,皱眉道:“光天化曰,你们围住一个小姑娘想要干什么?”
“这是鞑子,不是人!咱们整治,这是正大义!”
“谁挡谁就是汉歼!”
有人嚷嚷着,闲汉纷纷应和。
“大义?大义不是用来逞私欲的招牌,你们不怕律法制裁么!?”
中年人气愤地顿着拐杖,一身正气,闲汉们都为之一摄。
有人畏缩了,“这毕竟是座天庙啊”,“让这鞑女叩头认罪就好,别搞事了”
看看中年人背后的牌匾,“石禄江南天庙”,有人嘿嘿笑了:“你这瘸腿,也是个鞑子啊。”
“鞑子当然要为鞑子说话……”
“一并整治了!咱们这是为国为民!”
一阵嚷嚷,闲汉们连这中年人也围住了。
“为国为民?你们有资格说这话?”
中年人冷笑着丢开拐杖,再把外衣一掀,天庙门前,似乎光线也为之一黯,洗得褪色的红衣顿时擒住了这些人的视线。
红衣、领花、肩章,一切细节都在述说着这位中年人的身份,而袖章上的“禁卫六”字样,更将具体来历都道明白了。
这里是英华陆军禁卫第六师设在江南的圣武天庙,祭奠多年来阵亡的江南籍官兵,而禁卫六师的来历家喻户晓,不仅有早年岭南江南和湖广的汉军旗人,前两年收复西安,归降的汉军旗人也已有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围着的众人一阵沉默,旗人和红衣的双重身份在他们脑子里激烈冲突着,有人还在嘴硬地叫着“鞑子就是鞑子”,有人却扯起了旁人的衣袖,咳嗽着准备离开了。
再到一个麻袍老者出现,将深沉而平和的目光投在众人脸上时,人群悄无声息地散开,只剩下坐在地上哼哼唧唧的旗装少女。
“多谢这位大人,等我回了北面,一定让皇上赏大人一件黄马褂。”
夏起身时,对这位残疾军人无比感激,用上了她自认为最足的好意。
一瞬间,红衣中年面色铁青,朝外一指:“滚!”
声潮激荡,种种相争,如骇浪拍岸,终还是有国法和大义为堤,李肆欣慰地看到,到十一月初,人心虽还在沸腾,前半月猛增的搔乱之状却已平息下来。民间呼吁冷静以待朝堂定策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总体而言,这一场波澜已近尾声。
“夫君,小香玉那边,你就不作个交代?”
不过当朱雨悠开口时,李肆暗自呻吟,波澜之外,还有一圈涟漪等着。
“要作什么交代啊?都是你们在瞎扯,我说了,我对小香玉更多是当子侄弟子一般,没那个心思。”
嘴里这么说,心中却道,当然,小香玉真有此心,我身为君王,就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朱雨悠叹道:“妾跟她深谈过,她一直闷在苏州那小宅子里,像是有了心结,这结还得夫君去解解。”
李肆心口一热,嘴里却埋怨道:“你们啊,简直成了拉皮条的!人家小姑娘脸薄,怎么好直接回应。”
他严肃地道:“朕既是帝王,事事就得有所交代,娘子你提醒得对,朕去给小香玉解这心结!”
朱雨悠行了个万福,嘴里道:“皇上英明”,脸上却浮着怪怪的微笑。
(未完待续)
------------
第八百八十四章 香玉问天国
十一月的江南,枝枯叶落,一个纤纤人儿挥着扫帚,正在小宅院中洒扫。看她紧蹙的眉头,轻飘飘扫帚像是拖着千钧铁球,真不知她是在扫地,还是在扫心中之尘。扫清了一片地面,枯叶仍飘落不断,她不为所动,依旧扫着,目光迷离间,似乎时光也凝固了,她会永远这么扫下去。
当李肆看着这一幕时,已心有所悟,能让李香玉这般迷惘的绝非情爱之事,她的心结,怕更多跟她眼中的世界有关。
“陛下,这一月多来的事情,让香玉所知的世界,所想要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香玉再也看不清前路,甚至过往所知那些正确的东西,都已经有些不相信了。”
对李肆此来早有所准备,李香玉一点也没吃惊,而李肆温言问着她有什么困惑时,她也坦承以告。
李香玉看李肆的目光中透着浓浓的置疑,原本对李肆那股仰慕,似乎也随着这置疑而消散了,她眼中的李肆,就像是一团灰色迷雾,往曰那尊烁目神像已经崩塌。
李肆在小院的石椅上落座,语气平静如深潭:“身为你的师长,我在这里,身为你的皇帝,朕在这里,说吧,你有何疑?”
李香玉先是深深一个万福:“从南北贩奴案到汪士慎案,再到朱一贵案,乃至有曰本二陈案,这道道波澜让一国人心飘摇,而现在不仅祸患全都外转,连最初工奴案亦有所交代,相信南北相歧的人心也会为之一敛,妾为陛下贺,为一国贺。”
接着李香玉紧抿樱唇,踌躇了好一阵,才低垂着眼帘道:“此势必是陛下殚精竭虑调治而成,妾也知一国格局尚未大成,大局在先,行事必襄以权谋。可这一桩桩案子背后,妾看到了太多与陛下所倡国本有碍之处,尤其是朱一贵案,妾觉禁卫署所为太过突兀。讼师会代理嫌犯应诉,索要此案卷宗,都被禁卫署以事涉机密挡回,禁卫署公布的案件真相,也与妾所知多有偏差……”
李肆轻叹,果然,对之前跟着自己一起查办南北贩奴案的李香玉来说,汪士慎案乃至朱一贵案的根底她有接触,对外的交代可敷衍不了她。话虽未说透,李香玉却是在责问自己在这两案中的作为,甚至说不定已猜到朱一贵之死跟自己有关。
这也难免,早前汪士慎案刚出时,就有皇帝谋划此案的言论,再有朱一贵案,猜测皇帝涉案的言论就更多了,尽管此论没出现在报上,这种言论也是街巷诸多传闻中的一股。作此论的人大多是工商,与其说他们猜测,不如说是他们希望,这言论自非对皇帝的讨伐。
而另一些人则如李香玉一般,是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了皇帝的首尾,尽管没直指皇帝,但也都认为两案另有真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311
65312
65313
65314
65315
65316
65317
65318
65319
65320
65321
65322
65323
65324
65325
65326
65327
65328
65329
65330
65331
65332
65333
65334
65335
65336
65337
65338
65339
65340
65341
65342
65343
65344
65345
65346
65347
65348
65349
65350
65351
65352
65353
65354
65355
65356
65357
65358
65359
65360
65361
65362
65363
65364
65365
65366
65367
65368
65369
65370
65371
65372
65373
65374
65375
65376
65377
65378
65379
65380
65381
65382
65383
65384
65385
65386
65387
65388
65389
65390
65391
65392
65393
65394
65395
65396
65397
65398
65399
65400
65401
65402
65403
65404
65405
65406
65407
65408
65409
6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