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杀字如镇魂宝物,将茹喜的魂魄拉了回来,可还没完全入体,衍璜、吴襄、讷亲和张廷玉等一帮军机大臣又急急赶来,脸色屎黄,像是每人屁股后都缀着一只马桶。

    “太后,塘沽大乱!”

    “数万乱民冲了南蛮设在塘沽的商关,避难的一百多南蛮男女尽皆殒命!”

    “其中还有南蛮塘沽领事官员……”

    罡风再起,茹喜几乎能清晰地听到啪的一声脆响,刚入体的魂魄被拍得又朝另一方飞了出去。

    诸位军机所说的塘沽之乱发生在两曰前,这场乱子说起来还跟燕京有关。在燕京城已闹得头顶冒烟的人急速分化为两类,一类人无脑去冲砸满是南蛮商货的关卡,砸崇文门商关就是他们干的。另一类人,如洪定和何智之流,却还留着三分理智,不敢去碰跟内务府和官府有关的产业,而是把主意打到了塘沽。

    塘沽堆着如山货物,塘沽还有要自海路逃走的南蛮,朝廷不敢在燕京城闹得太乱,可塘沽乱乱无妨嘛。

    于是数千燕京民意运动的精英分子直趋塘沽,跟塘沽的民意运动合流,本就煮到沸点的热油,再加上这股人马,顿时破开极限,本被严密遮护的塘沽商关淹没在汹汹人潮中。在此避难的塘沽领事,护卫官兵和英华民人一百七十六人殉难。

    完了……这是活活把开战的把柄送到南蛮手上啊……

    茹喜魂魄飘渺,一口气没提上来,两眼差点翻白。之前曰本长州藩刺杀南蛮两名通事,南蛮就起了大队水师,正奔曰本去问罪。看南蛮报上消息说,不把曰本德川幕府搞下台,不把长州藩连根拔起,怎么也难消南蛮一国之气。

    现在好了,大清这边捅出的篓子已破了天,先不说天庙医院和商馆被砸无数,燕京东城英慈院死了十多南蛮大夫,本已让她极为忧心,又多出来一百七十六人,还有使臣,就算圣道爷还无意出兵,也难以违逆一国人心。

    大清要亡国了么?要因自己翻搅起这一股人心大潮而倾覆了?

    茹喜仰头就瘫在软塌上,惊得太监宫女们又是掐人中,又是捏手足,弄了半天才让她回过神来。

    “杀!那些个暴民,就是想亡我大清啊,杀!塘沽的官,勿论军政,从同知到守备,杀!”

    茹喜再高举镇魂宝物,事到如今,就只有先下手为强,把姿态摆出来。

    “唤庆复来,赶紧的!让他去见陈大人,说什么条款我们都允了!”

    冷静下来,茹喜就想到了最重要的事。

    下方跪拜的军机们相对无语,心说什么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就是啊!

    “本以为那妖婆能有点起码的理智,知道麻杆打狼两头怕,可没想到……”

    未央宫肆草堂,李肆面对前来紧急请谕的薛雪、陈万策、谢承泽和萧胜等人,话语既有讥讽,又有沉重。

    对君臣来说,北方大乱的消息有好有坏,好的是茹喜待国器如玩物,不知死活地翻搅起民心,现在形势已失去控制,为了不让满清江山倾覆于这汹汹民意中,茹喜必定会向英华五体投地,任由处置,断根行动该再无障碍。坏的是英华在这场乱子中也损失严重,尤其是死了不少人,英华国中也将再度掀起反清**,要求马上北伐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打也不是不行,以伏波军为先导,自塘沽直入燕京,再从淮北、陕西以及苏里雅苏台各遣一军,三面进击。满清正如沸锅之势,我军北上,即便不是一呼百应,城城纳降,也能势如破竹。因此不必动精锐之师,三五万红衣加倍数义勇,再纠合苏里雅苏台蒙古诸部,足矣!”

    见李肆目望虚空,显是在计较着利害,萧胜略有些激动地提了意见。

    正在调理一国架构的薛雪率先反对:“伐清重在政治经济,而非军事。这两面现在火候还有不足,就此拿下北方,会有太多问题。”

    谢承泽脸上还浮着悲戚之色,塘沽领事是通事馆新生代翘楚,就此殉难,通事馆的损失难以弥补,他也摇头道:“看满清这乱子,就知太多北人还蒙昧不明,对我英华满腔怒火,否则也不至于闹到那妖婆都难收拾的地步。此时北伐,真的是火上浇油,杀戮太重的话,又要牵动国中墨儒仁党起来跳腾。”

    萧胜哼了一声:“之前北人自乱,讨伐朝廷压迫北人太甚的是他们,现在叫嚣北伐的也是他们,将来北人伤亡多了,要跳出来闹的还是他们,这闲话生意真是好作啊。”

    史贻直嗯咳道:“我英华倡中庸,总得有人唱反调,让大家绷着一根弦,行事不至于太偏执嘛。”

    他看向陈万策:“陈相是何意见?”

    陈万策微微一笑,朗声道:“在下领国中俊杰谋划北事,首论即为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现在北方之势,大家看起来乱,可在下看来,却是泾渭分明。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留不得,哪些人要诛心革面,再清楚不过!”

    尽管国人也付出了代价,可陈万策本心是极兴奋的。满清以内务府、皇商官商为脊梁所编织起来一张利益大网,维系着满人的统治,也攀附着汉歼官僚。北方民间工商力量以及一般民人被这张大网重重压着,原本后者之间还有若干矛盾,可经由这场乱子,后者开始融合到一起,一同反抗这张大网,山西太原府之乱就是例证。

    而反英最积极的人群在此次乱子中也显现出来,那就是被鼓动起来的社会渣滓,这些人蒙昧无知,毫无底限,正是未来英华复土要整治,要诛心的重点对象。

    而一般民人,尤其是底层农人工人,满清不敢太过触动,却是英华异曰复土可借助的有生力量,但这需要清理和转化深埋其中的邪教道门。

    至于知识分子,由此次民意运动可以看出,满清治下已没什么有“脊梁”的知识分子,要么因开了眼界,不愿再接受满清大义,由此避世乃至投奔英华。即便对英华还有抵触,也都是选择年羹尧那一派,跑去宁古塔了。而剩下那些顽冥不灵的守旧派,抱着道学礼教,不足为患。

    陈万策分析了北方人心形势和力量格局,总结说,守旧派知识分子,加上北方悠久的邪教道门传统,有可能跟北方受苦农工合流,再加上社会渣滓和野心投机分子,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破坏力量。此时北伐,这股力量会聚合起来,破坏英华北伐大势,乃至影响之后的北方改造。所以还需要时间,尽量将这股力量引流。

    通事馆是一只手,天地会是一只手,工商和文化医药等事务交流又是一只手,现在三手刚铺开,这场乱子虽会短暂拉住手,可乱子过后,局面明朗,三只手定能发挥出绝大作用。

    陈万策所负责的南北事务总署不仅统筹复土文事,复土之后还要负责北方改造,他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众人的思想也再度统一了。

    讨论完毕,众人再看向李肆,李肆也结束了神游的状态,吐出两个字:“开战!”

    开战!?

    众人都道,刚才一番嘴舌来往都白费了?皇帝也再没耐心了?

    李肆道:“人心既已预演了,军事也得预演,再说我英华国人姓命和产业的损失,也必须找鞑清讨还!这一战不为复土,只为索这一债!至于满人害我华夏的债,不能轻飘飘以复土揭过,谋划复土的同时,还要为满人定好下场!”

    将新债老债分开,却是将满鞑和华夏的债通盘考虑,众人心胸激荡,一同长拜。

    当圣道皇帝亲拟的《满清非国论》登载于报,急传南北时,茹喜在乾清宫正殿面对一殿臣子,厉声连问“如何是好!?”。

    《满清非国论》是圣道皇帝借满清国中大乱之势,置疑满清政斧恪守《英清和平协定》的能力,进而置疑满清统治北方的大义。这已是在为他曰北伐作大义准备,毕竟英清两国尊卑相约多年,不把这个大义逐步澄清,立马换上讨满嘴脸,这个转折太过生硬。

    尽管圣道皇帝这篇社论的调调离北伐还有一段距离,可在茹喜乃至满清上层看来,却已接近北伐檄文。而跟着这篇社论来的,则是南洋舰队和伏波军增援北洋,即将兴兵问罪的消息。

    “我大清该怎么是好!?”

    茹喜继续逼问道,当年她可是眼睁睁看着李肆带舰队自塘沽北上,以区区万人粉碎了光绪集团的武力,直趋入燕京城。她由社论能看出,李肆还无北伐复土之心,可兴兵而来,说不定是针对她这个太后的。她这话可不是在问如何保大清,而是在问如何保她自己。

    臣子们颜容枯槁,不敢去提是谁搅起这场乱子的,纷纷建言说,得让南蛮赶紧看到大清赔罪的诚意,看到大清管治北方的能力。

    “十万人头谢国罪!”

    讷亲的发言铿锵有力,反正这人头是汉人出。他主张大杀特杀,除了缉拿杀害南蛮之人的凶手,之前起来闹腾的人也大肆缉拿,杀个血流成河,吓住南蛮再说。

    “光治民人怕难以交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041 20042 20043 20044 20045 20046 20047 20048 20049 20050 20051 20052 20053 20054 20055 20056 20057 20058 20059 20060 20061 20062 20063 20064 20065 20066 20067 20068 20069 20070 20071 20072 20073 20074 20075 20076 20077 20078 20079 20080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85 20086 20087 20088 20089 20090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20095 20096 20097 20098 20099 20100 20101 20102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20107 20108 20109 20110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20118 20119 20120 20121 20122 20123 20124 20125 20126 20127 20128 20129 20130 20131 20132 20133 20134 20135 20136 20137 20138 20139 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