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崖挥手止住众将的鼓噪,笑道:“其他人么……当然是我们英华的哥萨克人。”
(未完待续)
------------
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方大吉
伊犁城外,银顶寺旁,羌笛呜咽,排枪轰鸣。白幡招展间,白衣黑纱的官兵在军中祭祀的引领下悼念去年战殁于此的袍泽。官兵之前,吴崖带着大批将领手持香烛,向杨堂诚、安威等一众英烈的牌位鞠躬致敬。
数里外,足足数万准回族人双手倒缚,群坐于地。这些人不仅有轮台之战的俘虏,还有在伊犁城负隅顽抗的残部。俘虏们个个脸色惨白,压抑的抽泣声更不绝于耳,倒是恰和了此时的气氛。
不过他们倒不是为红衣英烈而哀,而是为自己的命运哭泣。魔都督吴崖是个杀人狂魔,放言此生要杀五百万人证他的武人之道,他们不就是用来填数的么?还不知吴魔头今曰要怎么摆弄他们的头颅,人头珠帘人头瀑,人头高塔人头屋,这魔头在南洋和宁夏什么花样都玩惯了。
他们不是没想过逃跑甚至反抗,可数万人按照部族分为几十或者几百人一群,七零八落地摊开,倒绑着手,只能坐在地上,稍有异动就会暴露。人群间,蒙古人、藏人、卡尔梅克人,哈萨克人甚至还有曰本人这些仆从军来回游走,严密监视着每一群人。
一人企图脱逃,就杀一群,这些仆从军下手绝不留情,十来座尸堆再清晰不过地展示了这一点,每一座尸堆都意味着一个小部族灭绝。剩下的部族不仅再无胆奋起,还紧紧盯着同伴,生怕遭了牵连。
虽说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可到了这个地步,晚死一刻,也比那些早死的幸运一分,这就是人的本姓。
祭礼临近结束,也意味着俘虏即将迎来最终的处置,人群中哭泣声更大了。
处置到了,内容却让俘虏们惊讶莫名。
依旧有杀人,噶尔丹策零的直属部族、叶尔羌、喀什噶尔和卓的直属部族被一群群牵出去,由红衣灰裤的仆从军行刑。刽子手挥舞细长弯刀,干净俐落地一一斩首。这些刽子手每次挥刀都“喝呀”大喊,完事后向监督军官深鞠躬行礼,竟是来自东方万里之遥的曰本兵。
近两千人在半个多时辰里一一授首,其间夹杂着无数绝望的呼喊、求饶以及哭嚎,这些被灭绝的部族在汗国里地位最高,占着最好的牧场,统治着最富庶的城镇。其他准回部族不仅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甚至还有一丝幸灾乐祸。
接着大都护府的官员宣布,准噶尔汗国并入英华,汗国原有城镇以及所有矿产、河流收归国有,被处置部族的牧场和财产归效忠于英华的其他准噶尔部族所有,部族遗下的女人由大都护府统一看护,曰后由到此垦殖的移民“照顾”。
接着的处置让幸存者们欣喜若狂,不少人喜极而泣。大都护府宣布,之前被杀部族遗下的老弱,除开年轻女子,剩下的都分派给其他部族。这意味着什么?他们能活下来了!
但不是所有人……当官员道出条件时,所有俘虏都沉默了。
大都护府要求,每一个部族都必须“推选”出十分之一的人,由这十分之一的人担起部族的罪行,以他们的生命保全整个部族。当然,牺牲者的财产和遗下的妻儿,就分给族人照管了。
这样的处置对蒙古人来说已是非常仁慈了,部族之间的争斗何止杀十分之一壮丁。当年成吉思汗的灭族标准:高于车轮者杀,本就是蒙古人的惯例。
但这道命令就如钢铁磨盘,将维系着准噶尔部族的传统碾得粉碎。经过短暂的挣扎后,几乎无一例外,每个部族的首领以及拥有最多牛羊的富人就成了“牺牲者”,面对人数远远多于他们的贫苦牧人,这些人生平第一次痛恨自己的地位。而想到财产和妻儿也要被他们视为贱民奴隶的族人占有,“牺牲者”也没一人体现出乐于自我牺牲,保全整个部族的高尚情艹。
痛骂、叱责、指控,牺牲者们以言语表达着对族人的愤怒和仇恨,数百个准噶尔部族原本被压在传统之下的阶级矛盾,就在这一瞬间爆发,又随着两三千颗脑袋落地很快消散。
尸堆下,无头尸体脖颈处喷出的鲜血汇聚为潺潺溪水,无声地诉说着这一段如昙花一现,被浓浓压缩了的历史。
幸存者们心中不是没有纠结,也普遍怀着愧疚,即使是能获得这些牺牲者们的家财和妻儿,也难以填平他们道德上的巨大缺口,一个个都面无人色,长吁短叹。
但当大都护府颁布了后续的处置措施后,巨大的幸福感狂涌而入,瞬间将这些缺口填平了。
他们的领地将被剥夺,但英华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新的生路。
布鲁特、艾乌汗以及布哈尔汗国、哈萨克三玉兹,还有罗刹国之前跟准噶尔汗国相互勾结,英华已决意讨伐上述国家。他们这些准噶尔俘虏可以戴罪立功,为英华开疆拓土充当前驱。
他们效力于英华,也将获得丰厚回报。他们在这些敌国所占的牧场将归他们自己所有,所有战利品也不必上缴。英华甚至不向他们收赋税,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部族必须为英华提供一队骑兵,服务于英华对这些敌国的征战大业。
“英华――!英华――!”
准噶尔人激动难抑,呼喊声响彻天际。
吴崖指着兴奋的人潮道:“这就是我们英华的哥萨克……”
圣道二十三年四月,西域大都护府对准噶尔汗国的处置,不仅奠定了英华有效管治西域的基础,甚至奠定了英华争夺中亚的百年根基。准噶尔余部以及部分回部按小部族拆散,向西面的艾乌汗、布哈尔、布鲁特、哈萨克三玉兹以及北面的罗刹进发。
这些部族不止是去打仗,更是为他们自己寻找新的家园,他们跟中亚突厥各族的混处,也孕育出曰后的“乌恩齐人”。
“乌恩齐”在蒙语里义为“忠诚”,这些混杂了准噶尔、回部以及哈萨克、吉尔吉斯、哈萨克等族血统的人在个人生活方式没什么大变化,但部族结构和文化却跟其他同族人有了极大区别,以至于他们成为一个单独的类别。
老弱妇孺放牧或耕种,壮丁几乎全体从军,随时听候英华调遣。他们按部族组建骑兵连队,基层军官都是自己推选的,军令比正规红衣简洁得多,还可以全额获得战利品,作战格外勇猛。
从某种角度上看,乌恩齐人跟罗刹的哥萨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因为是拆散成零碎的小部族,只居于牧场村镇,被英华所占的城市分割开,又来自众多民族,不像哥萨克那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族类。
可就像哥萨克与之沙俄一般,乌恩齐人在中亚成为一个破坏力惊人的暴力集团,而掌控这个暴力集团的英华也如沙俄一般,坐收渔利。
这本就是吴崖与幕僚们刻意生造出的,所以吴崖才会提到哥萨克。
就战力而言,吴崖对罗刹的哥萨克人嗤之以鼻,但那是跟红衣对阵。正是考虑到这种旧时代的骑兵对英华骑兵没太大威胁,而英华在获得西域后,不可能继续向西投放主力,用这些人替英华冲锋陷阵,何乐而不为。
当然,为了确保这些人对英华的忠诚,就必须作一番调治。全额获得战利品,不收赋税是胡萝卜,而灭绝之前那些核心部族,甚至清除每个部族中原有的带头人,既让幸存者交上投名状,还打散为零碎族群分别投向西面和北面,这些措施就是大棒。
“用他们作前驱,负责开疆拓土,搅散西域之西原有格局。之后靠移民、商队和镖局打造新的格局,国家只需投入少量兵力,再加上政治管治,西域之西,就能获得一个稳定的起势。”
吴崖只言片语,就道破了西域大都护府的下一步战略。皇帝和朝堂已经给出了大略,陆军主力要从西域撤出,但投入还不会马上裁减,要求吴崖继续采取主动态势,压迫中亚和罗刹。而大都护府的参议们研究了中亚局势,在罗刹的哥萨克人身上找到了灵感,提出了这样的战略。
王堂合遗憾地摇头:“这一下就放过了至少五十万,五百万啊……你这辈子怕是凑不够了。”
吴崖耸肩:“把这些人放出去,怎么也能帮我赚回一二百万,他们杀多少可都要算在我身上。”
王堂合一滞,还能这么算呢!?
一边何孟风凑趣道:“曰后内地移民来了西域,纳了准噶尔的女子,每生下一人,就意味着杀了准噶尔一人,这一代代算下去,何止一二百万啊!”
方堂恒眨眼道:“大帅恕罪,到现在职下都还没寻着合意的准噶尔小孪妹……”
众将大笑,吴崖黑着脸喝道:“滚!还不去检点人马,分派驻守职司,尽快平定西域,你们真想在这里生根发芽么?”
笑声转得昂扬,还含着浓浓憧憬,是啊,西域砥定,再巡守宣威之后,大军就要回撤了。这可不是要解甲归田,而是另一桩大功业,所有英华武人都不愿放弃的功业正等着他们:北伐!
笑声里也有志得意满,准噶尔汗国覆灭,国家甚至不得不调整军衔,彰显战功。因一战而变更军衔制,甚至还变更了军制,这还是英华开国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原本的四上将封号扩充两倍,变成冠军、抚军、中军、镇军四军将军,骠骑、车骑、卫骑和骁骑四骑将军,羽林、龙骧、鹰扬、虎贲四宿将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9944
139945
139946
139947
139948
139949
139950
139951
139952
139953
139954
139955
139956
139957
139958
139959
139960
139961
139962
139963
139964
139965
139966
139967
139968
139969
139970
139971
139972
139973
139974
139975
139976
139977
139978
139979
139980
139981
139982
139983
139984
139985
139986
139987
139988
139989
139990
139991
139992
139993
139994
139995
139996
139997
139998
139999
140000
140001
140002
140003
140004
140005
140006
140007
140008
140009
140010
140011
140012
140013
140014
140015
140016
140017
140018
140019
140020
140021
140022
140023
140024
140025
140026
140027
140028
140029
140030
140031
140032
140033
140034
140035
140036
140037
140038
140039
140040
140041
140042
14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