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鞭炮鸣响,“大英山西太原府静乐县夹山乡公所”的牌匾挂上集子里最大一座屋子时,异变骤生。

    “这个官府是要拆了人家,分了田地,让大家都没得饭吃!”

    “去西域和海外就有百亩田地?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他们就是要哄着你们上船,然后拐到矿山里去做奴工!”

    “免什么皇粮,现在说得好听,等大家田亩丁口都交代上去了,官老爷嘴一张,什么杂派都下来了,绝不能信他们的!”

    本是无比安静的人群里,有人振臂呼喊着,正是那几个读书人,他们就来自乡中大户人家。

    读书人一鼓噪,其他民人心中的疑惑也被引燃,纷纷鼓噪起来,杂物如雨点砸向红马甲、黑衣,李宏德一身碧蓝官服,更是众矢之的,片刻间就挂了一身烂菜叶。

    “别!千万不可!”

    老胡被半截砖头砸中,头破血流,怒火高炽,正想拔枪,李宏德却一把扯住,语气坚决地喊着。

    大户反击了,可这反击不是用刀枪直接来,他们也无胆硬来,而是鼓噪起民人。李宏德所受培训里严厉强调过,他们这些还乡客绝不能动武,也无权动武。

    李宏德无权,老胡头脑清醒后,也是不敢,平阳府城外的景象还在他脑子里晃着呢。

    可眼下怎么办呢?退倒简单,可李宏德的族人就算是被坑了。这夹山乡也算是前功尽弃,对官府来说只是小挫,可对李宏德和老胡这个镖队来说,却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宏德不愿放弃,鼓足了心气,带着本乡族人以及交好乡亲,努力维持着秩序,同时还在竭力解说,跟那几个读书人的言论针锋相对,逐条辩驳。可包括小霍在内,这支草台班子的嘴皮功夫显然不如那几个读书人,局势就此相持不下。

    (未完待续)
------------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上下皆动,同盟会崛起

    正闹得喧嚣时,集子外行来一大队人马,李宏德老胡以为是那些大户弄来的援兵,鼓噪一方以为是新朝官府派来弹压的,两边都狐疑不定,叫骂声顿止,半空飞扬的杂物也没了踪影。

    待这队人马进了集子,车是驽马驴骡拖着的,人有男有女,有商贾有读书人,竟不知来路,两边都是一头雾水。

    “哟……还丢菜叶呢,静乐的风俗真是古怪,呃……大伙把旗号亮起来啊!”

    领头之人见着凌乱现场,先也是一头雾水,再见场中人分作两堆,红马甲和黑衣正拦作人墙,马上反应过来,一声招呼,各色旗招举了起来。

    “四川印业联合会助晋书香行”……“陕西布行南北共暖会”……“湖北五谷社山西兴农路”……“湖南百货总会善业团”……“湖广乐善堂援晋团”……“英华女子助业会山西分会”……红黄蓝绿,煞是热闹,便是不识字的农人,见着这如林的旗招和旗下男女的和善笑容,也知对方没有敌意。

    李宏德迎上那领头人问:“你们这是……”

    领头人一口晋北腔:“县太爷不是说这静乐县里,就夹山乡先定了下来,大家就先来这行善业了。”

    他再压低声音道:“是出了什么篓子?咱们呆这合适么?”

    这人估计是英华在太原的商代出身,看出这里的人心还没搞定。李宏德跟老胡对视一眼,长出了一口气,这是他们的援兵,至于后一问,两人连声不迭道:“合适合适,再合适不过了!”

    四[***]车拖进了场子,车门一掀,这些人就吆喝开了。

    “送书了!大人小孩都能拿!”

    “派衣裳!粗布衣裳,男女都有,货仓里直接拉出来的,十成新!”

    “麦种、粟种、苞米和红薯种,正是春耕时,留两三分田地试试新种,不要钱,还教怎么种,登记了田亩土籍就有啊!”

    “老弱孤寡病残的都可以领善券啦,凭券在县城善堂取粮米药物,等善堂建起来了,还有机会养病哦,不要钱的,在官府落了户籍就好。”

    一辆车就是一个阵地,吆喝声四起,让民人们一个个全听傻了。他们看这一车车的东西,还以为是商队下到夹山乡,可没想到,竟然全都不要钱!

    书纸质地虽不怎么好,可所印字画的清晰程度却是民人们生平未见过的,新崭崭,还散发着油墨香味。衣服都是粗布制的,但剪裁精细,针工也异常密实,叠印清晰,还真是十成新。至于其他车子上的粮种,那更是十足十的硬通货。

    玲琅满目的珐琅锅碗瓢盆、水晶镜子、蜂窝煤炉,这更让民人心潮澎湃,两眼放光。这些个“南货”他们在县城也见过,可都不是他们能问津得起的,现在竟然白送!?

    “平白送东西,定有阴谋!”

    “定是藏着邪气,用了就害人!”

    人群中还有些阴恻恻的言语,可当一辆车子发下若干精巧玩具,什么铁滚环、漆竹马、玻璃珠,还派发糖诒和帆布缝的书包时,小孩子顿时沸腾了,围着车子跳个不停,分到一件更欢喜地高声叫嚷。

    小孩子一闹,什么怀疑什么顾虑全都丢开了,民人们顿时分头涌到不同的车子前,千百年来,民人都难自主命运,未来太飘渺,只能紧抓着眼前。让他们之前怀疑李宏德,怀疑新朝的就是这般心理,而现在心思猛转,什么阴谋什么毒都顾不得,就只为分得一些东西,也是出于这般心理。

    “排队排队,先老弱后青壮,就算不识字,也该知些做人的道理!”

    见形势大好,李宏德赶紧顺竿子往上爬,招呼着老胡带红马甲和黑衣去维持秩序。

    后面那几个读书人脸色灰败,这股人心大潮他们还怎么扭?他们这些出自大户的,倒也不是想跟新朝官府为敌,纯粹是瞅着李宏德拉扯贫苦农人来重新打理这一乡而不满,想弄出点动静,凸显出他们的重要姓。待官府看到他们在乡间的力量,再来借重他们,那时他们自会恭顺了。

    可这番心思,在这十多辆大车前轰然垮塌,之前压制李宏德老胡等人的娴熟嘴功,在车上无数善物前,也显得那般苍白无力。

    “阴谋?你们这些满脑子奴气的人哪明白大英子民的心境?这不是官府压下来的差事,是咱们念着南北一家,都是同胞,来这里行善积德的。”

    “邪气?是不是还要练团结拳啊?现在直隶团结拳可闹得欢,真要闹起来,看你们这些人还有好曰子过?”

    “这还只是施舍些东西,真正过曰子还得靠你们自己,谁早一步跟上官府的步子,谁就早得富贵。”

    “天庙还跟在后面呢,他们才是行善的大行家,咱们这就是毛毛雨。”

    送书的都是些读书人,对还在犟嘴的那几个当地读书人份外看不惯,纷纷出言洗刷。

    “你们南……南面的就是不怀好心!这书上的东西,也定是教人入邪魔的玩意!”

    某人还在咬牙硬撑,其他同乡凑过去翻了翻那些书,一个个目光都变了。

    “段子的《四书会注》、《华夏气节百诗选》!”

    “吕小先生的《唐宋古文集注》!”

    “孔先生的《人初仁义诸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6300 86301 86302 86303 86304 86305 86306 86307 86308 86309 86310 86311 86312 86313 86314 86315 86316 86317 86318 86319 86320 86321 86322 86323 86324 86325 86326 86327 86328 86329 86330 86331 86332 86333 86334 86335 86336 86337 86338 86339 86340 86341 86342 86343 86344 86345 86346 86347 86348 86349 86350 86351 86352 86353 86354 86355 86356 86357 86358 86359 86360 86361 86362 86363 86364 86365 86366 86367 86368 86369 86370 86371 86372 86373 86374 86375 86376 86377 86378 86379 86380 86381 86382 86383 86384 86385 86386 86387 86388 86389 86390 86391 86392 86393 86394 86395 86396 86397 86398 8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