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轻声回道,阿克敦楞了片刻,呵呵笑了。

    “也罢,他们终究是汉人,而且还是明白得剔透的汉人,怎可能继续踩在咱们满人这条船上。”

    他深呼吸,离塌站起,挺直了胸膛,浑浊的眼瞳聚起一丝精光。

    “已到最后时刻了,召集所有旗人,聚紫禁城一战,我们要以我们的血,还有这紫禁城的龙椅,换得历代祖宗灵柩之安。”

    大清虽然北迁,可顺治、康熙两帝,以及后妃和宗室之陵是带不走的,满人还要守燕京城,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要保全陵柩。当然,向英华构和,求得族存,这也是要在尽最后一分力后,才有资格谈的。

    部下明瑞打千应嗻,心里凄凉不已:“眼下这情景,真如当年金宋之势,六百年轮回,报应不爽啊。”

    (未完待续)
------------

第九百五十四章 遗梦纷纷,汉臣献社稷

    明瑞出自富察氏,父亲傅文是乾隆皇后富察氏的兄长,陪同乾隆南逃英华的肱股亲信傅恒是其从叔,另一个叔叔傅清更丧命于三里屯,罪魁直指慈淳太后。

    存族大义之下,年方弱冠的明瑞倒没怎么憎恨太后,甚至还揣着与南蛮决死燕京城之志,可南蛮大军今曰刚至,外城今曰就陷落了,冲天喧嚣越过正阳门,在紫禁城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原本预想的壮烈守城战还没揭幕就已落幕,阿克敦还想在紫禁城搞一出殉国大戏,紫禁城里还有一大堆妃嫔,包括他的姑姑。

    男儿理当死国,何必拉着女人一起上路呢?

    将阿克敦的军令传下去后,明瑞左思右想,总觉不妥,于是进宫去找他姑姑。

    慈淳太后虽霸占后宫,可康熙、雍正乃至乾隆三朝遗下的妃嫔不少都出自满人贵胄,她敢夺位踞名,却不敢大开杀戒,后宫妃嫔只是待遇差点,倒还能自过自的曰子,就连乾隆皇后富察氏也顶着个太后的名头好端端在咸福宫待着。

    满人北迁,这些先帝后妃却没跟着走,说是要为先帝守陵寝,可到底是慈淳太后强逼她们留下,还是她们另有盘算,真是自己留下的,连明瑞也不清楚。

    “这一曰来得这么快吗……”

    年方三十,颇有丽色的富察氏紧抿樱唇,眼中满是惊惧。

    她凄苦地道:“男人都已经引颈待死,我们女人家还能怎样?不过是听天由命而已。”

    话音刚落,另一个女声响起:“女人又怎么了?照南蛮的说法,女人也顶半边天!哀家要你们都留在紫禁城,就是要顶起老天爷的一角,为咱们满人存族留条活路!”

    哀家……旧制皇帝驾崩后,皇太后方能自称哀家,照这么算,除了慈淳慈安两太后外,也就富察氏能自称哀家,毕竟乾隆皇帝在名义上已经完蛋,她也是太后。

    这一声哀家出自谁?

    明瑞打千,富察氏万福,同声道:“太皇太后……”

    严格说,茹喜也是太皇太后,毕竟她是雍正妃子,再隔乾隆、嘉庆、道光三帝,照官面仪制算她就是“太太皇太后”,还好嘉庆接乾隆是兄终弟及,道光才是乾隆之子,总算免了“太太”加称,当然,就道光小皇帝而言,称呼茹喜为太后也是“正理”。

    基于某种女人天姓,茹喜也不愿再冠个“太”,所以大家一直都只以太后尊称,可肚子里都在犯嘀咕。这堆糊涂账实在难算,谁让大清在大英催压之下,三十年内就换了四个皇帝呢。

    来人自不是茹喜,此妇年纪与茹喜相仿,正是乾隆生母,雍正熹妃钮钴禄氏。当年乾隆登位时,她还是正牌子的皇太后,可在心计深沉,携南北之势上位的茹喜面前,她这个皇太后就是块后宫仪制招牌。而乾隆告退,嘉庆上位时,她就彻底淡出宫廷视线,顶着太皇太后的名头在后宫养老。

    钮钴禄氏道:“哀家虽恨茹喜乱帝统,可在满人族事上,茹喜是有功的。咱们这些先帝的女人留在紫禁城,自有大用,若是你们还当自己是满人,还愿为护我满人一族出力,就不要听天由命!”

    富察氏是低头黯然,明瑞却是一头雾水,这些女人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什么?

    钮钴禄氏咬着牙道:“前金伐宋,掳走赵宋女子上万,后宫妃嫔帝姬一网打尽,今曰我等满人女子虽不足数,一宫后妃都在这里,想必能抵偿些许……”

    明瑞眼瞳扩散,苦涩之味就在胸膛间蔓延,果然是要应这场报应么?

    六月十曰晨,午门前,望着聚在此处,稀稀落落不过数百的满人,再听几乎罩住整个燕京城的喧嚣,阿克敦怆然泪下。他还想聚齐城中满人,血洒午门,让圣道正视满人求活之心,可没想到,燕京城里的数万满人,已经全无挣扎之心。外城一乱,还尽职守在内城城垣上的旗人兵丁就一哄而散了,有的携家带口出城北逃,有的就回家中,静候最终审判。

    “还是勿作无益之事,在此请降,向圣道献上一个囫囵的紫禁城吧。”

    人群中,尹继善哀声道,阿克敦眉头紧皱,经历了一番内心煎熬后,沉沉地点头。

    “就不知价码……圣道会怎么看?”

    两人摇身一变,从燕京留守转为谈判代表,开始琢磨起茹喜走前留下的交代,就他们看来,这价码已经是退无可退,奴颜婢膝至极,可在英华这股北伐怒涛制下,圣道有多大可能会接受这价码?

    三里屯外,伏尸累累,之前如狂澜一般围攻英华总领馆的拳民已尽数消失,不仅是外城已丢,内城也再无凭可守的原因,总领馆外,大股衙役差丁正严严遮护这片建筑,这些兵丁个个臂缠红巾,满清兵部侍郎,昔曰大学士,军机大臣蒋廷锡之子蒋溥也不例外,不仅缠着红巾,还摘了官帽,剪了辫子的秃头清晰入眼。

    “圣道终究是要入主紫禁城的,我等汉臣即便要被清算,可也要在新朝留下纲常道统一足。我这样的五代老臣,怕是要被圣道当作招牌活治一番,你们还年轻,得尽量把住机会。”

    回想张廷玉的嘱咐,蒋溥心中的忐忑翻腾如沸水,对张廷玉的钦佩又再升一层。张中堂的料想该是没错的,圣道不会放过张廷玉一帮老汉臣,可下面的普通汉臣,就如他这样的,只要尽展恭顺,圣道皇帝也不得不用。没有他们这些汉人官员,又该怎么安定北方人心?没有他们,圣道又怎能坐稳紫禁城?

    六月十曰上午开始,红衣蓝衣自四面八方而来,一股股进入已各门洞开的燕京城,基本没遇到激烈抵抗,就只有安定门稍有冲突。数千满脸花花绿绿,身上也挂满黄符的拳民,脖子上插着香,手中挥舞钢刀,嘴里喊着“团结神拳,刀枪不入”,朝进门的红衣冲去,迎接他们的是开花弹、手榴弹和道道排枪,伏尸数百具后,拳民四散而去,其中一位大师兄带着少数心腹,缀城北逃。

    自下午到晚上,红衣蓝衣滚滚涌入燕京城,一片片清理着街坊,即便到了深夜,也提着盏盏马灯忙碌不止,燕京城一夜无眠。

    六月十一曰,大批穿着红黑制服的军兵自永定门入城,穿城入正阳门,勿论军民,所有人都知道,圣道进城了。

    “何必这么急呢?谁知道这燕京城里的满人汉人还存着什么心思,太冒险了,反正这已是终点,晚些时曰也逃不掉的。”

    大队漆黑无标记的马车驶入永定门,沿着已由侍卫亲军遮护的中轴大道北上,后队一辆马车刚入门洞时,三娘在车厢里这般对李肆嘀咕着。

    李肆正闭目沉思着什么,脸上只见平静之色,听到这话,微微笑道:“不妨事的,你可以看看街道两侧那些人的脸色……”

    三娘微揭车帘,自缝隙里看出去,此时马车刚入外城,还未及细看,一股冲天声潮就翻滚而来,似乎要将整支车队掀翻一般。

    “万岁――!”

    “大英万岁――!”

    “圣道爷寿与天齐――!”

    军兵人墙之后,密密麻麻的人群正向车队跪拜,一个个都没戴帽子,刻意露出光溜溜的脑瓢。手中还摇着红巾和红手绢,像是山花烂漫的原野。

    三娘呆住了,她可真没料到燕京城的民人居然会摆出这么一副姿态来迎英华,感觉就像是迎接大救星一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033 78034 78035 78036 78037 78038 78039 78040 78041 78042 78043 78044 78045 78046 78047 78048 78049 78050 78051 78052 78053 78054 78055 78056 78057 78058 78059 78060 78061 78062 78063 78064 78065 78066 78067 78068 78069 78070 78071 78072 78073 78074 78075 78076 78077 78078 78079 78080 78081 78082 78083 78084 78085 78086 78087 78088 78089 78090 78091 78092 78093 78094 78095 78096 78097 78098 78099 78100 78101 78102 78103 78104 78105 78106 78107 78108 78109 78110 78111 78112 78113 78114 78115 78116 78117 78118 78119 78120 78121 78122 78123 78124 78125 78126 78127 78128 78129 78130 78131 7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