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们这些事的,就是里面那个吧。”
少年老成的高挚有了更多推断,头目钦佩地点头。
高晋问:“为什么要相信她?她显然只会说那些针对太后的话。”
头目脸上浮起一丝惊惧,也不知是在回想之前第一眼见到屋中那“东西”时的情形,还是在回忆第一次知道那“东西”到底是谁时的情形,“知道她是什么人,就知道太后是什么人了,话都是多余的。”
高晋再问:“那她对你们还说了些什么?”
头目赶紧摘清自己:“奴才们只是奴才,就知道跟奴才们有关的事。”
高晋也不深究,侧头看向屋中,低声自语道:“这样么……真是好奇,她会对皇上说些什么。”
被仆妇收拾过一番的屋舍已不像早前那般臭气熏天了,道光小皇帝永琪正捏着鼻子,站在水缸七八尺外,跟水缸中那人对话,而当那人说到什么时,他震惊得忘了臭气,两手握拳,一脸难以置信之色。
“不可能的!太后对我很好,待我如亲生儿子一般,怎么可能!?太后,你一定是在骗我!你就是恨太后这么待你,才时时要说她坏话!”
永琪这话里的太后可不是一个人,既有慈淳太后,也有眼前这位吃喝拉撒都在水缸里,算是仁慈版人彘的慈安太后。
“是啊,她待你很好,好到以后某个时候,还会说你就是她的亲生儿子,让你相信她绝不会害你,你会相信吗?”
水缸里的茹安两眼亮若蛇瞳,尽管茹喜还好好当着太后,稳稳掌握着满人,可上天将永琪送到了她身边,她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刚才茹安说他的母亲,先帝乾隆愉妃珂里叶特氏已被慈淳太后密令处死,他嘴里喊不信,心头却信了大半。
四年前乾隆告病,茹安之子登基为嘉庆帝,半年后官告不经意地提了一句,说“太上皇”病故,多位妃嫔也因哀而亡,其中就有珂里叶特氏。
这只是官方说法,乾隆爷南逃到了英华的传言已是南北皆知,永琪都清楚,自己的阿玛跟十四叔都在南面养老,当然,太太上皇雍正爷也在英华好端端活着,这事就有些传奇,只能信三分。而作为这个传言的附件,也就是母亲珂里叶特氏的下落,则是一个二选一的真相,一是也跟着阿玛逃去了英华,一是被太后处死了。
永琪在这道题目上一直是选择前者,而到了盛京,面临大清即将去国,满人即将族灭的危机时,对慈淳太后渐渐有了怀疑,选择才开始向后者倾斜。刚才茹安之言,不过是又一桩有力佐证。
而茹安的反问,让永琪真正震惊了,慈淳太后才是自己的母亲!?
永琪从未想过这个可能,即便是照茹安所说,仅仅只是慈淳太后欺骗他,这个可能姓也让永琪的内心世界天崩地裂,近于崩溃。
茹安用依旧惊悚渗人的腔调说道:“看来……她平曰待你还真下了不少功夫,连你都有三分信了,桀桀桀……”
接着语气一转,阴森之气狂涌,永琪头皮发麻,魂魄也重新凝聚回来。
“她作戏作了快三十年了,骗骗你这可怜的小孩子又算得什么!?她为自己谋了三十年的利,整个世界,除了她,人人都是仇敌!她就是大清的武曌!就算是亲生儿子,她也会毫不留情,何况你本不是她亲生儿子呢!”
茹安瞳光闪烁,刻意在“不是”二字上加重了语气,永琪魂魄才完全归位,没错啊,慈淳太后是皇爷爷的妃子,怎么可能跟阿玛生下我呢?这太荒谬了……至于慈淳太后为人是何等心狠手辣,不必茹安说话,光看她这副模样就很清楚了。
“想知道她为什么把我害成这样吗?”
茹安再道,永琪愣愣点头。
“她经常说,天底下,就她最知圣道皇帝。而天底下,最知她的,就是我!在告诉你她为什么害我之前,你还得搞明白,她是怎么间接害了康熙爷,直接害了雍正爷、乾隆爷,还有我的儿子弘,也就是你的叔叔嘉庆皇帝……”
茹安这话如粗大的木杵,猛然捅入永琪心底深处,搅起冲天浪涛。
听起来,自己这爱新觉罗一家子,竟然都遭了慈淳太后一人的谋害。
夏夜,凉风,东京未央宫,后宫赏月露台上,三娘为首的一帮妃子,包括新入宫的许五妹以及以嫔位进宫的马千悦如众星拱月,将李肆围在中间。
看似享福,李肆却正叫苦不迭,妃嫔们神色各异,三娘等人是直直的皱眉逼视,五妹和马千悦则是低头搅着手指,一脸狐疑,总之李肆就觉坐如针毡,汗意难消。
李肆遇到了一桩绝大难题,即便成为上位者,历练近三十年,口才已锤炼得炉火纯青,可面对媳妇们的疑问,他现在也是百口莫辩。
“如此良辰美景,参娘不在,真是遗憾……”
李肆尝试着转移话题,他在燕京纳了许五妹后,就回了东京,月初再迎洛参娘和马千悦入宫,可洛参娘却坚拒了,她不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想继续经营她的飞天艺坊,即便只能跟皇帝作露水夫妻,她也在所不惜。
这个决定也意味着,即便是露水夫妻,今后也再难作了,李肆很理解地放了手,但他也很惋惜,此时当着三娘等媳妇的面表白自己的遗憾,倒真是转移话题的绝佳苦肉计。
同样很遗憾,除了许五妹脑袋扎得更低,似乎在为“大叔”的直白而不忍,以及马千悦依旧沉浸在自己居然跟各位娘娘并作赏月的惶恐里外,其他媳妇们依旧一言不发,就盯住了李肆。
李肆垮脸道:“这事……真的很难一下跟你们说清楚。”
喀喇一声,三娘磕开葵瓜子,淡淡道:“试试。”
李肆近乎呻吟地道:“总之……我跟那茹喜,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没错,茹喜,今夜媳妇们组团来刷李肆,就是为了茹喜。
这事是三娘开的头:“咱们妇道人家是不该干政的,不过这事天下人都在咬耳朵,咱们也不能再充耳不闻了。”
朱雨悠语带讽刺:“官家,为什么要停下大军!?不仅是第七军,北面的蒙古骑兵,关内的第一军,全都停了下来?官家是不是还发了十二道金牌啊?”
安九秀有些神展开,说话也模模糊糊:“咱们家可是全……全……收,所以……那个……不能入宫。”
萧拂眉慈悲地道:“只要她现在一心向善,咱们也不必细问过去的功罪,就让她跟着我修行吧。”
关蒄一如既往地维护李肆,只是角度让李肆有些抓狂:“那些传言是真的话,茹喜还真是个奇女子,咱们绝不能亏待了人家!”
四娘则是急得发疯:“到底什么才是真的!?难道她当初并没有骗我,可因为官家要掩护她,所以才骗我说她是在骗我!?啊——为什么满世界的人都在骗来骗去!?”
让李肆后宫起火的大事,就是自七月开始在国中盛传的流言,来自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流言组合起来,渐渐拼凑起一桩令国人瞠目结舌的“真相”,揭示了英华圣道皇帝和满清慈淳太后关系的真相。
首先是慈淳太后留给阿克敦的请降条款泄露了,这一点倒不意外,甚至该说是必然的。
以此请降条款为基础,开始有了诸多发挥,而方向全落到早前已沉寂了许久的旧事上:大清慈淳太后茹喜就是圣道皇帝早年在满清宫廷中埋下的内应。
展现这个方向的流言片段异常丰富,民间还出现了若干说书段子,什么“校场演兵吐心声”、“香阁密谋定大计”,都把茹喜描述为受圣道皇帝感召的反清烈女,为了完成圣道皇帝的嘱托,毅然舍身谋大业,打入满清内部,与圣道皇帝里应外合,一步步爬到太后高位,现在则是到了大业将成的最后关头。
这说法早年就有,可那时多是大家说来一笑的调侃话题,并不当真,现在卷土重来,国人八卦之心顿时沸腾了,除了说书段子,甚至还出现了一系列以“清宫英后”为主题的小说,官府全力查禁,都没能尽数封杀。
这般传言原本也只局限于八卦范畴,可鞍山大战结束后,皇帝下令全军停步,事态一下就燃了,八卦传言瞬间起爆,变作政治谣言,但凡有点见识的都清楚,民间的政治谣言,往往就是上层的政治真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3896
103897
103898
103899
103900
103901
103902
103903
103904
103905
103906
103907
103908
103909
103910
103911
103912
103913
103914
103915
103916
103917
103918
103919
103920
103921
103922
103923
103924
103925
103926
103927
103928
103929
103930
103931
103932
103933
103934
103935
103936
103937
103938
103939
103940
103941
103942
103943
103944
103945
103946
103947
103948
103949
103950
103951
103952
103953
103954
103955
103956
103957
103958
103959
103960
103961
103962
103963
103964
103965
103966
103967
103968
103969
103970
103971
103972
103973
103974
103975
103976
103977
103978
103979
103980
103981
103982
103983
103984
103985
103986
103987
103988
103989
103990
103991
103992
103993
103994
10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