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和弘历夫妻是一方,另一方是口水缸。一颗女人脑袋与四人八眼对视,非但没落下风,反而逼视得胤禛和弘历转开视线。
胤禛还算镇定,愤怒被浓浓的沧桑之气掩着:“你还是来了,我早知有今曰的……”
弘历却把牙关咬得格格作响,很想破口大骂茹喜,可又怕茹喜抖出什么底细,就一面喘气,一面抱紧了已回到身边,改名为傅兰的富察氏。
茹喜冷笑道:“你们这对没用的父子……”
正要狠狠将这对大小四爷洗刷一顿,另一个人却道:“妖婆,你也有今天!老天报应不爽!”
茹喜顿时惊恐无比,常保!?
害怕常保当众揭露她欢好时的怪癖,茹喜赶紧把脑袋缩进水缸里。
常保急步上前,想把这妖婆骂个鲜血淋漓,另一人又拦住了他,恨意满怀地道:“你竟然还活着!?还我二哥!”
那人正是傅恒,常保也吓了一跳,赶紧蜷缩着躲开,这一堆满人,竟是仇怨纠结,缠成一团。
将这番情形尽收眼底,随侍在李肆身边的李克载对弟弟李克冲道:“父皇把他们丢在一起,还真是有趣……”
却没想李肆听到了,偷空笑道:“这就是大团圆啊,不好么?皆大欢喜嘛。”
(未完待续)
------------
第九百八十五章 大义的蛊坛
华夏一统,举国欢庆,登州之北的海面,一艘破烂渔船正挣扎向北,船上载着的十数人一脸逃出生天,投奔自由的轻松。南面陆地渐渐抛在脑后,他们不曾回望一眼。
对这些人来说,南面大陆不是妖魔之乡,就是牢笼之地,总之再不是母国家园,他们要奔向海对面那唯一能容下他们的避难地,那里还存着天下最后一缕光明。
这十数人也并不是一般心思,更不全是满人,其中一人套着直筒大褂,负手傲立船头,拂须北望,端的卓尔不群。
正深沉时,一个浪头打得船身猛晃,这人噗通落水,其他人都拍掌直呼报应,有人要下水救人,还被他们拦住。
“不是受人之托,我才懒得救这什么猪哥……”
救人的无奈地道,跟着艄公一同把儒生拖上了船。
吐出半肚子水,诸葛际盛悠悠醒转,想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还有近曰落海之难,怆然吟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十二年前,英华得江南,诸葛际盛将他所负责的整个大义社卖了个底掉,苏州松江一带顽冥腐儒几乎被一扫而空,当时的英华江南行营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他的功劳,只判了他个行监一年(监视居住)。
恢复自由后,诸葛际盛拿出十二分力气来彻骨反省,投身英华士子主流:王道派,深研今世华夷之辩,小有所成,竟也考入了淮扬学院。
在淮扬就学期间,他开始发表血脉华夏之说,态度之激进,让正统王道派难以容忍。也因他这激进态度,学院毕业后,几次科举都被刷了下来。
欲由官府从政而不得,诸葛际盛就转走以前汪瞎子的路线。但多年下来,也只勉强挤在扬州府院里,还只是个陪衬,连省院都进不了。
北伐势起,诸葛际盛觉得机会来了,更卖力地鼓吹他的血脉论,要求穷治满人,不仅要从**上彻底灭绝满人,还鼓吹要以族类划分贵贱,让天下回归血脉正朔。
靠着这套血脉论,诸葛际盛名声大噪,不仅入选江苏东院,六月时的东国院推选,他都得了好几万张票。更有大群人附骥,推着他组了个“汉粹会”。
正当他志得意满,以为可以成为汪瞎子第二时,会中亲信忽然传来消息,说他的言论为今上和朝堂不喜,准备收拾他。同时大判廷建立,要历数满清之罪,诸葛际盛被吓住了,当年大义社的一屁股屎,他可没擦干净。
正彷徨不知去处,另有人暗中递来关系,说满人刚入朝鲜,百废待兴,正召唤忠诚之人回归。像他这种出身大义社的汉人,有英华功名,名望匪浅,满人也是需要的。
诸葛际盛没怎么费劲就完成了心理转换,甚至一颗心还喜得飞上了云霄,几昼夜不眠地将他之前所著的《血脉论》修改了一番,准备作为晋身之资。在他看来,学术之言无所谓气节,谁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谁出价高就卖给谁,自古以来,就是“读得圣贤书,卖于帝王家”嘛。
趁着英华一国上下正在庆祝满清去国,华夏光复时,诸葛际盛在牵线人的帮助下,搭上了蛇头的黑船,与一群逃难满人同奔朝鲜,就此“龙入大海”,“鲲鹏展翅”。
半肚子海水也没浇灭诸葛际盛的炽热心气,跟同船的满人不一样,在他看来,建州朝鲜依旧是一片黑暗,正等着他这盏明灯的到来,天降劫难,也是在给他即将立下的大功业唱赞歌。
这条路格外漫长,破渔船靠上仁川外的月尾岛时,太阳和月亮已经轮转了三圈,其间不仅经历了不小的风浪,还险些被英华海巡逮住,那帮逃难满人更为谁的主子地位更高而争斗不休。
拜当年范四海入朝鲜所赐,月尾岛有了多处浮桥码头,也成了走私者的天堂路。诸葛际盛和船上的满人都算是走私物,自月尾岛上岸后,还要转船才算真正踏上了朝鲜之地。这片土地现在叫“建州朝鲜”,这个名字已由无数人头和浓浓血水打下了深深烙印。
诸葛际盛被线人领着,向改称奉天的平壤行去,就见路上伏尸累累,满目凄惶。他摇头嘀咕道:“这可不好,作出来的样子更像是天灾而不是人威,鲜人怎么能服,满人怎么能安呢?”
奉天城中,庄亲王府,允禄冷脸看住诸葛际盛,话语里更带着明显的烦躁:“听说你在南蛮那边鼓吹什么汉粹论,主张把我们满人全族挫骨扬灰,你要本王怎么信你是真心来帮满人,而不是南蛮的细作反间呢?”
之前的关系人只说联络到了大人物,诸葛际盛完全没有料到,这大人物会如此之大,庄亲王,十六爷呢!
允禄这话当然不是真心地问,真要怀疑诸葛际盛,就不会见他了。诸葛际盛明白,这就是一场考校,若是不能入十六爷的法眼,他的大富贵就没着落了。
深呼吸,诸葛际盛提振心气,朗朗道来:“王爷此言差矣!学生此论,重在‘纯粹’,就如千里马一般,是汉是满,就看谁是伯乐了。”
“这纯粹是指血脉之质。先贤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由此反推,族群唯有血脉纯粹,方能立于天下……”
这是陈词滥调,允禄正不耐时,诸葛际盛却话锋一转:“天下之势是怎样的呢?是华夷之争?是入华夏而华夏,出华夏而夷狄?非也!是胜者为华夏,败者为夷狄!天下只有胜败,世间就是一个大虫蛊!”
诸葛际盛彻底否定了华夷之辩,认为人类社会是你死我活的族群之争,胜者为主,败者不是为奴,就是干脆覆灭。允禄眉毛扬了起来,下意识地点点头。
“要怎么在这大虫蛊里存到最后,斗垮所有对手?先就得让族群血脉纯粹!只有血脉纯粹,才能万众一心,只有血脉纯粹,才能尽展本族所长,克对手之浊。”
诸葛际盛转回立论上,允禄却不是笨蛋王爷,很快清醒过来,指出了问题所在:“这一点天下无人不知,我大清也是这么办的,虽立起满汉一家的大义,却禁绝满汉通婚。可天下现在变成这样,好像跟血脉纯不纯也没关系吧?两宋都是汉人,该是纯得不能再纯,还是难逃覆灭下场,看来天下之势,也不全然是由血脉决定的。”
诸葛际盛早就等在这里,淡淡一笑:“这就是没立起血脉纯粹的大义,才会败落至此的啊。学生这血脉论,是以血脉为纲常,以血脉为礼法,正血脉大义!”
他滔滔不绝,将多年呕心沥血造就的血脉论一股脑灌给允禄,听得允禄也两眼发直,就差拍大腿喝彩了。
诸葛际盛认为,族国一体,国家大义就该是本族血脉。强调本族血脉至高无上,是上天主宰人世之选。而其他族群则是污浊造物,只配给本族舔腚。不仅要在血脉上分出贵贱,必要时还得采取决然手段,从**上消灭某些低贱的“异族浊血”。自古以来,天下就是一个大争之局,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就不能惧于动用暴力解决问题。
允禄面泛红光地道:“说得好!先生你看,我们满人血脉又尊贵在哪里,何处胜于它族,乃至上天又是怎么选定我满人为尊的呢?”
不愧是老于政治的爱新觉罗,转瞬就明白了诸葛际盛这血脉论的价值所在,这是另一桩大义。满人入朝鲜,立起建州朝鲜,在大义上正面临困境。
继续守旧世华夷之论吧,偏安朝鲜,怎么也难担得起正朔王朝之位,向英华输诚,甘处藩属下国吧,不仅满人自己不愿,英华也不会接纳。回到旧世满洲乃至后金时代吧,满人入华夏百年,华夏旧世治国之道,也就是外儒内法已深入骨髓,又不可能再回复到以前骑射夷狄的位置上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303
24304
24305
24306
24307
24308
24309
24310
24311
24312
24313
24314
24315
24316
24317
24318
24319
24320
24321
24322
24323
24324
24325
24326
24327
24328
24329
24330
24331
24332
24333
24334
24335
24336
24337
24338
24339
24340
24341
24342
24343
24344
24345
24346
24347
24348
24349
24350
24351
24352
24353
24354
24355
24356
24357
24358
24359
24360
24361
24362
24363
24364
24365
24366
24367
24368
24369
24370
24371
24372
24373
24374
24375
24376
24377
24378
24379
24380
24381
24382
24383
24384
24385
24386
24387
24388
24389
24390
24391
24392
24393
24394
24395
24396
24397
24398
24399
24400
24401
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