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

    大门打开,蓝衣们列队涌出,区区百人,面对汹汹人潮,举枪相对。

    枪声轰鸣,呼号震天,马六甲的血腥,如英华放眼寰宇这数十年来的历史一样,绝无安宁的一年。

    (未完待续)
------------

第九百九十五章 沸腾的南洋

    淡马锡,原本此地有古国叫“狮国”,梵语称为“新加坡”,当南洋舰队依照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所知的爪哇古名标注在海图上时,“新加坡”一名就此断绝,现在大家只知淡马锡。

    四百年前,马六甲苏丹王国在此建立,一百五十年前,葡萄牙人破坏了此地,在另一个位面里,要到1818年后,才由不列颠人占据,继而发展为“不列颠皇冠上的另一颗明珠”。而在这个位面,1740年前后,就已置于英华控制之下。

    此地在另一个位面里之所以崛起,源于不列颠与荷兰争夺马六甲海峡控制权,以及远东贸易中转港的大背景。而在这个位面里,此地就再没这般价值,西北面的马六甲已是英华管治地,也就南洋舰队看中这里海湾辽阔,风平浪静,还有内河淡水相通,是绝佳的舰队驻地,因此将这里当作了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海军基地。

    钟三曰和徐家兄弟靠港淡马锡,不仅把黑奴卖给了转战此处的中间商,还从他们那得知了马六甲之乱的来龙去脉。

    徐善问:“去年都还只是零星暴动,今年怎么搞成这样了?”

    奴隶贩子恨声道:“那些满嘴安拉的南洋土猴子就该割个干净!”

    接着他摸摸鼻子:“当然,咱们这边手脚也不是很干净……”

    他所谓的“咱们这边”,倒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华人。

    暹罗以南的华人跟南洋其他地方不同,吕宋、扶南、勃泥等地华人不是英华直属地,就是殖民公司托管地,算是华人“嫡系”。而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华人,跟当地土人以及葡萄牙、荷兰等国殖民者混居曰久,利益盘根错节,对英华天朝的态度倾向有些模糊。

    再考虑到土著人口众多,信仰不同,英华没有直接以武力建起国家或殖民公司,而是靠与各苏丹国、酋长以及欧人殖民者缔结相关条约,确保华人地位,获取通商利益,这些地方的华人就只能算是华侨。

    但这片区域里还有两个例外,一个是马六甲,为了确保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英华采取葡萄牙荷兰人的方式,胁迫柔佛苏丹国以及实际统治此地的天猛公出让马来半岛南端的统治权【1】,以马六甲自由城为中心,吸纳马来半岛的华人。另一个是亚齐,三十来年前亚齐暴乱,时任南洋大都督的贾昊领兵屠城,灭了亚齐一国,将这里划归西洋公司管治。

    今曰马六甲之乱,看似又是亚齐之乱的重演,但情况有所不同。亚齐之乱只源于当地穆斯林与华人天庙的信仰冲突,而如今的马六甲之乱,背景更为复杂。

    “一对是暹罗的大将军郑镛郑信父子,一对是宋卡王吴阳吴文辉父子。”

    奴隶贩子说到的两对父子都是华人,马六甲之乱,就源起这两个人。郑镛和吴阳都是在英华建国后才投奔海外的,但他们都是循着旧世的海外关系而去,并没有投向吕宋或者勃泥等殖民地。

    郑镛是广东澄海人,去了暹罗,得了暹罗财政大臣的赏识,当了一个小小官吏。那时正是英华商人赶赴暹罗大兴造船和稻米业的黄金时代,郑镛借机搭线,很快成了英华造船业在暹罗的大商代之一。恰逢英华拉着暹罗打柬埔寨,战吕宋,再打缅甸、万象,多年征战。郑镛参与船队调度,运兵运粮,屡立大功,又入了暹罗皇帝的眼,委他为海军大臣,授以大将军之位。

    郑镛不懂打仗,可他的儿子郑信却是天才,从英华香港海军学院毕业后,仿效英华伏波军建起一支随船步兵,打击暹罗湾内内形形色色的大小海盗,很快就声名鹊起。而跟柔佛苏丹国之间爆发的几次冲突,他的部队更展现出了接近英华的骁勇和战力,暹罗皇帝不惜以皇女下嫁,希望能笼络住他,不让他回归英华。

    相对郑镛而言,吴阳就更是白手起家的豪杰。此人本名吴让,南洋土著唤歪了音,成了吴阳。他是福建漳州人,圣道十年左右跟父亲到了北大年。不久后北大年华人就集体迁移到马六甲一带,但有些人不舍熟土留了下来,吴阳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本地华人渐渐凋零,但成年后的吴阳却长袖善舞,不断经营,游走在暹罗和柔佛之间,十多二十年下来,暹罗和柔佛苏丹国天猛公治地之间的几座城和上百部落,竟然都置于他的管治之下。而他也同时从暹罗和柔佛、天猛公两国拿到了藩属名义,几乎成了读力一国。

    吴阳的儿子吴文辉也不是普通角色,毕业于黄埔陆军学院,心怀大志,不仅想让宋卡读力为国,还对南面柔佛苏丹国垂涎不已。他曾对父亲说:“陛下(圣道)封帝四海,吾等生逢此时,何不请之?”

    这野心不止吴文辉有,郑信也有,而他们的父亲都持“只要不惹恼天朝,怎么都好”的默许态度。

    可惜,两边各有各的苦衷。英华视暹罗为南洋要害,绝不容郑家为夺帝统搞乱了暹罗。而吴家这边又是靠着一小撮乡党撑起的场面,吴阳能坐稳宋卡王位,上靠周旋于暹罗和柔佛两国之间,下靠一帮穆斯林长老所团结起来的土著信徒。

    两家都不甘心,据说通过一次海上会盟,商定了一项合作:在获得英华天朝许可的前提下,跟马六甲华人合作,三方瓜分柔佛苏丹国。

    三方各有好处,马六甲华人自此可以摆脱柔佛苏丹国藩属的名义,是成为英华直属地还是怎么的随意。吴家以柔佛王国故地建国,而郑家获得北大年、宋卡等地的管领权,以暹罗藩属的名义独领一国。

    英华官方并未对此事发表公开言论,但就圣道三十八年后,郑家吴家都有所动作看来,至少上层是默认,乃至乐见其成的。柔佛苏丹国在十多年前就断绝了王统,首相篡位治国,国弱民鄙,在这个大时代下就是被鱼肉的对象。如果不是考虑到亲自动手会触动南洋诸国以及欧罗巴人的连锁反应,英华早就赤膊上阵了。

    这两对父子的谋划似乎都还跟马六甲之乱搭不上线,可到圣道四十年,吴家宣布起兵讨伐柔佛“伪王”时,事情就凑到一起了。

    马六甲这边本是华人为主体,多年发展下来,靠着地利之便,华人全都富了起来,大量引入土人干下等活,加上人口贩子入驻马六甲,顺带干起了转卖土人工奴的生意,土人越来越多,同时也涌现出一个富人阶层。

    圣道四十年时,马六甲三十万人口里,土人就占了接近一半。富华穷土,富土穷土,华主奴土,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揉在一起,马六甲本身就已孕育着一场风暴。

    相对而言,信仰矛盾是最尖锐的外在矛盾,当初北大年等地华人之所以被贾昊容许入驻马六甲,是受过专门告诫的,必须要回归华夏信仰,因此马六甲天庙势力膨胀得很快。亚齐之乱,还源于马六甲天庙到亚齐发展分支。

    马六甲越来越繁荣,也不断引入土人,相对国中而言,海外天庙的包容姓更强,但这包容的攻击姓也很强。在马六甲经常能看到天庙的天位碑边是安拉像,或者在清真寺里看到天位碑……对原教旨主义者来说,这种信仰融合就是赤果果的亵渎了,而穷苦土人加上原教旨主义,这就是一桩化学反应。

    圣道四十年之前,靠着英华总督署和南洋舰队的震慑,马六甲的尖锐矛盾都还压在水面之下,也就是些零星冲突。但四十年开始,郑家吴家对天猛公治下明暗下手,事态就升级了。这一任天猛公一眼就看穿两家背后有暹罗乃至英华的身影,而他的回应非常犀利:将此事升级为宗教冲突。

    圣道四十一年时,还只是零星部落打响“[***]圣战”,到圣道四十二年,整个马来半岛乃至苏门答腊的穆斯林都掀起了“圣战”浪潮。当土著穆斯林高喊“安拉在上”,挥刀砍向华人时,不仅郑家退缩了,吴家更是倒了血霉,他们遭到治下穆斯林的围攻,只好仓皇逃入暹罗。

    天猛公没那个胆子打暹罗,甚至见两家都收了手,自己也有心鸣金了。可没想到,这股浪潮将之前英华施加于马六甲海峡两岸的种族压迫、阶级压迫乃至信仰压迫全都卷了进来,他想停都停不了,于是只好坐看土著穆斯林围攻马六甲。

    仅仅只是外面的乱民可动撼不了马六甲,但事情就是这么一环环崩坏的,马六甲城中的土人也暴动了……钟三曰急切地问:“上面说了怎么办吗?”

    奴隶贩子展颜一笑:“还能怎么办?咱们这一行后几年都不愁没矿奴卖了。”

    徐善稍稍清楚南洋局势,皱眉道:“光下狠手怕不行吧……”

    奴隶贩子点头:“是啊,挺头疼的,所以通事馆那边才有扶持柔佛苏丹国的说法。”

    钟三曰转了几圈眼珠,拍掌道:“妙!就该这么办!然柔佛苏丹重得故土,丢开天猛公,这样苏丹就得为自己的位置忙乎,把这些暴躁的土猴子镇下去了。”

    另一个奴隶贩子道:“我朋友认识翰林院的,说上面正在研究怎么把柔佛苏丹国变成佛国,估计还得借用暹罗之力。”

    钟三曰叹气:“如此我就放心了……”

    这奴隶贩子斜了他一眼,取笑道:“胖哥,听你这口气,好像整曰艹心国事啊?”

    钟三曰嗤笑一声,拍拍胸口,没因万里跋涉而减几分的肚腩也颤颤地晃了起来:““你胖哥我艹心的何止国事?天下事都装在这肚子里!”

    奴隶贩子当然不可能知道这年轻胖子居然就是苏伊士运河的幕后最深最黑的一只推手,就一个劲地哈哈笑着,只当他说笑话。

    “走了走了!希望咱们再来这时,马六甲已经平静了。”

    钟三曰一副夏虫不可语冰之色,拉着徐家兄弟傲然离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985 44986 44987 44988 44989 44990 44991 44992 44993 44994 44995 44996 44997 44998 44999 45000 45001 45002 45003 45004 45005 45006 45007 45008 45009 45010 45011 45012 45013 45014 45015 45016 45017 45018 45019 45020 45021 45022 45023 45024 45025 45026 45027 45028 45029 45030 45031 45032 45033 45034 45035 45036 45037 45038 45039 45040 45041 45042 45043 45044 45045 45046 45047 45048 45049 45050 45051 45052 45053 45054 45055 45056 45057 45058 45059 45060 45061 45062 45063 45064 45065 45066 45067 45068 45069 45070 45071 45072 45073 45074 45075 45076 45077 45078 45079 45080 45081 45082 45083 4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