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刚刚躲进殿堂里,一队人马就急驰而来。骑士们都身着箭袖劲装,头裹网巾,服色纷杂,确是民人,但人马精壮,持枪跨刀,脸上都飘着一层戾气。

    “刘祭祀请了……”

    数十人下马,利索地围了整个天庙,一人抱拳招呼着,刘墉认得,集中一个乡勇。

    乡勇对刘墉非常客气,“那些土人在天庙里吧,不知他们是怎么哄骗刘祭祀的,还劳您让路,容我们逮住这些暴徒。”

    其他人看样子该是外地人,也没敢直接就冲进去,这里毕竟是天庙。

    刘墉皱眉道:“他们已允了随我去见官,若是你们也只是押他们去见官的,我能让开。”

    另一个头领模样的人恨声道:“土人还有信誉可言!?祭祀你不知道,这帮人抢了三河集的庄园,打伤了十多人,死了三个,还侮辱了女眷!他们已是死罪!”

    刘墉摇头道:“是不是有罪,得由国法审裁,你们要打要杀,就是行私刑。”

    头领怒声道:“容他们土人对我们动手,就不许我们华人自保!?国法是护咱们的,不是护他们土人的!”

    刘墉叹道:“国法之外,还有仁人之心,我们华人心中有仁,定罪行刑,都必须循法,怎能自降为蛮夷,与土人同等呢?”

    另一个该是受害者亲属的小伙子跳脚道:“什么狗屁仁人!我只知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其他镖师则嘀咕道:“抓去见官就能让他们悔改!?现在律法讲人人皆一,不再给土人罪加一等,他们绝遭不了死刑!”

    刘墉只缓缓摇头,他站在院子门口,尽管驼背,却如雕塑一般,沉沉压在镖师和乡勇的心口上,让他们不敢乱来。这气度,这麻衣,伴着他们长大诚仁。学校的夫子们教他们读书认字,教他们国法,也教他们怎么做人。但从小就诵念圣经圣律,教诲他们立身立德的,正是在天庙里,正是这样的祭祀。

    但也有暴躁冲动的,比如那个小伙子,他猛然拔出短枪,朝刘墉比划道:“老头,你不会是跟土人相处久了,把自己也当土人了吧!?你不让开,就把你当土人一并治了!”

    包括首领和那个本地乡勇在内,同时脸色转白,他们不敢去动那小伙子,怕枪走火,但都呵斥出声。

    刘墉深呼吸,再坚定地道:“我不止在救土人,更是在救你,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心灵,我们华人之所以傲立人世,不是因你手中那枪,而是因我们人人心中都存着的天人大义,这大义的根底,就是仁……”

    “仁”字刚出口,蓬的一声,一朵血花在刘墉胸口绽放,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呆住了。

    (未完待续)
------------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仁与文明:历史之蛇

    剧烈的疼痛自胸口漫开,接着几乎撑裂了刘墉的脑子,意识恍惚时,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燕京城中,团结拳挥舞刀枪,如择人而噬的魔物,冲刷着街巷,民人横尸累累,血流成溪。锦州城外,壕沟里积尸如垒,而那个团结拳首何智的头颅在地上骨碌碌滚着,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为何丧命。

    他刘墉就是从这尸山血海间走过来的,不,他就是翻搅起那地狱之世的凶手之一。

    在吕宋这二十年,他曰曰自省求仁,今曰终于得仁了……一股彻底解脱了的轻松感驱散了痛楚,让刘墉身心释然,当他感知再度凝聚起来时,发现自己已被人扶住,而那个小伙子也丢了枪,满脸惊骇,似乎不相信这一枪是自己打的。

    扶住刘墉的是乡勇和头领,乡勇脖子爆着青筋猛喊:“快去找大夫!”头领则咬着牙道:“把小六绑了!”

    镖师们叹着气,将那小六两手一剪,摁跪在地,小六这才醒悟过来,凄惶地喊道:“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有心的!老天爷,我干了什么啊!”

    “刘祭祀!”

    “他们杀了刘祭祀!”

    “跟他们拼了!”

    土人涌了出来,满腔悲愤,刘墉既是他们敬仰之人,又是他们最后的庇佑者,华人连祭祀都杀,他们这些土人自觉再无生机,不如一搏。

    “是这些土人害死刘祭祀的!”

    “杀光他们!”

    镖师和乡勇们沸腾了,个个端枪举刀,要将误伤天庙祭祀的憋屈发泄到土人身上。

    “停……停手……”

    刘墉艰难出声,两方虽眼中喷火,却都停了下来。

    “小六……是、是无心的,你们都听好了,是枪走火……”

    刘墉看着被摁跪在地上的小六,脸上泛起慈祥的笑容,他记起来了,这个小六还曾在他的天庙里读过两年蒙学,是个重情义的孩子,不能毁了他的前程。

    “刘祭祀……呜呜,我是昏头了!我对不起你!”

    海外华人民风尚武,刀枪精熟,看这一枪的情景,大夫也救不回了,小六懊恼得脑袋重重砸地,哽咽不止。

    “你是对不起我……你们都是,你们不止对不起我,也对不起老天爷,对不起你们父母。”

    刘墉环视众人,艰辛地说着,嘴角已泌出血来,头领惶急地要他休息,他却挥开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肆意杀伐,这是不仁。杀伐乃天刑,以私处刑,就是不法,如此怎能立身为人呢?这些教诲,你们竟然都忘了……咳咳!”

    刘墉这咳血之语,让华人和土人都默然了。当刘墉用正渐渐涣散的目光看住土人时,土人们纷纷跪倒,凄声呼道:“我们愿伏法!”

    刘墉再转头看向镖师头领,头领拳头握放不定,片刻后决然道:“祭祀放心,我们就送他们去见官,绝不对他们处私刑!”

    刘墉缓缓点头,眼中神采点点黯淡,当恍惚哭声响起时,他只觉眼前光明大作,暖意透彻身心。

    将刘墉的尸体放下,镖师头领看向土人,冷声道:“你们的命是刘祭祀换来的,就不知道他这么做值不值得!”

    土人不言,就只跪拜叩头,另一边,小六也泪如雨下,伏地不起。

    不久后,一尊石像在太子集天庙里立起,驼背中年目含仁悯,默默注视着每一个拜祭者,既有华人,也有土人。

    按照说书人的路数,这个故事的结尾该是刘墉以姓命点醒了人心中的仁善,就此华人与土人和睦相处,过起了和和美美的曰子。

    但就如二十年前,团结拳头领处死拳民,自己再被刘墉处死,而刘墉再面临高澄的屠刀一样,历史之潮下,每个人都只是这股大潮的微小变数,并不知道自己会给历史带来怎样的变化。

    刘墉的仁德事迹很快传遍吕宋,不仅推着天庙更深地介入到华土争端中,也逼得吕宋当局不得不降低明融暗逼土人的力度,吕宋华人被这大义名声限制,也不得不自缚手脚,土人在天庙的努力下,也渐渐降低了斗争烈度。看起来,刘墉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实现。

    可这仅仅只是开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6065 126066 126067 126068 126069 126070 126071 126072 126073 126074 126075 126076 126077 126078 126079 126080 126081 126082 126083 126084 126085 126086 126087 126088 126089 126090 126091 126092 126093 126094 126095 126096 126097 126098 126099 126100 126101 126102 126103 126104 126105 126106 126107 126108 126109 126110 126111 126112 126113 126114 126115 126116 126117 126118 126119 126120 126121 126122 126123 126124 126125 126126 126127 126128 126129 126130 126131 126132 126133 126134 126135 126136 126137 126138 126139 126140 126141 126142 126143 126144 126145 126146 126147 126148 126149 126150 126151 126152 126153 126154 126155 126156 126157 126158 126159 126160 126161 126162 126163 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