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很平静,他不放弃,为此眼下他必须放弃。

    再不放弃,广州城的旗汉大血拼,可就要酝酿成震动天下之局了。

    此刻已是下午,以光孝寺为中心的动荡虽还在继续,却已经渐渐减弱。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命令,南海县的巡丁和广州府的差役皂隶都开始在着力弹压,将还聚在一起的民众驱散。而那些正冲入四周民户家里劫掠的旗兵,也被管源忠强令撤回。

    局面看似已有所掌握,可大家都知道,不给某人一个交代,广州城说不定还会掀起更大的风暴,能掀翻整个南方的风暴,至少胤禛等人是这么想的。

    “王爷要收手,就不知道南海县的李典史愿不愿意停手。”

    杨琳几乎要瘫在椅子上,这话也点中了事情的关键。

    李朱绶家宅花园里,盘金铃正在给一个神色恹恹的少女诊脉,她在英慈院从不诊脉,也只对亲近人用上早前家传那套传统医术。

    “小玉啊,你这是心病。”

    感受着那稳稳的脉象,盘金铃低低叹道。

    “跟你说过了,范晋很好,只是……估计他是想不着这方面的事了。”

    盘金铃被“抓”后,和她熟识的管小玉也自告奋勇前来相陪,可看现在的景象,还真不知道是谁陪谁。

    “我也知道,是我害了他,可这心思……怎么也转不过来。”

    管小玉低低说着,盘金铃苦笑,心说事情虽然不一样,可在某种程度上,咱们还真是同病相怜。

    正说着女儿家的闲话,李朱绶的夫人一脸凄色地过来了。

    “太惨了……”

    听着光孝寺外的血腥惨状,盘金铃只觉浑身发冷,她咬紧了牙关,不让自己出声,也不让眼角泪水流下。虽说之前说过那样决然的话,不认为广州城的变乱跟自己有关,可那浓浓血色压进心里,她怎么也没办法抹清。

    “都是我的罪,都是我定要背负的罪,所以……所以他才要我继续走这条路的,我明白的……”

    盘金铃在内心呼喊道。

    “我家老爷出城去见四哥儿了,我看老爷的脸色,三分惶恐,三分轻松,还有三分喜意,该是那个四爷,终于肯向四哥儿低头了。”

    李夫人拍着胸脯,只当是阴霾消散,祸乱平息。

    “我家老爷说,盘大姑若是想回去,现在即可回去,就是怕城里还乱,最好再待上一阵。”

    李夫人这么一说,盘金铃霍然起身。

    “回去!我马上回去!还有那么多伤员要救治,今天这场乱子,不定英慈院要被挤烂了!”

    她嘴里这么说,心中却道,不赶紧忙起来,自己怕是要入了心魔,好冷,好渴望他的怀抱……二月十六曰,清远县城,李朱绶风尘仆仆赶来,见着县城外军帐片片,旗帜招展,“韶州镇标”和“英德练勇”的大旗赫然醒目,不由得吐了口长气,还好,李肆终究没有扬起另外的旗帜。

    李肆见到他来,开了句玩笑:“原以为来的是朝廷大军呢,却不想只是叔叔你啊。”

    李朱绶苦笑:“德升啊,四阿哥已经服软了,我此番来是问你,该怎么抹平这首尾,你到底有何章程?”

    李肆却是皱着眉头,沉吟不语,事情出乎他的预料。他也没料到胤禛会二到那种程度,在如此敏感的时节,还冒着激起民变的风险抓盘金铃。现在广州城乱得一塌糊涂,不是他透过尚俊等人向南海县巡丁传递消息,同时李朱绶看出了危险,加力弹压,管源忠也见势不妙,赶紧收兵,广州城的动乱还停不下来。

    再乱下去,随便跳出来个二愣子扯一嗓子,喊什么十八子当天下的话,事情就完全变质了,他苦心周旋的局势,就要从手中滑落。

    佛冈观音山之战和广州青浦之战,动静虽然大,却留有太多空间,可以让广东官场艹作。只要他没举旗,官员们怎么也要拼命遮掩,甚至胤禛也会一同用力,给康熙一个完美的“政治真相”。而事实真相肯定是会捅上去的,但一来清廷要拼凑整个事实真相,需要花不少时间,二来,就算拼出了真相,有没有决心毁掉“政治真相”,乃至毁掉下面人死命回护的安靖局面,李肆认为,康熙就算有那样的决心,也得犹豫很长时间,现在他需要的就只是时间。

    让李肆能有这个判断的根源,在于他前世身为记者的经验,加上对清廷乃至康熙的了解。前世所历诸事,已经足够说明一件事:政治决定真相。广东到底发生了什么,康熙没有什么密谍暗探,他只能依靠本地官员和胤禛的奏报。认为皇帝必然有千里眼顺风耳的猜测,都是不了解历史的想当然。纵然满清是华夏历史上集权程度最高的政权,皇帝威权最重,也做不到这一点,否则不会有雍正上台后加强密折奏事制度和设立军机处的举措。就是在这康熙朝,当年的陈四案,晋陕两省的官员都可以信口雌黄地说本省没有灾情,还逼得康熙撤掉了刑部尚书等一大帮官员,将因灾流离的陈四一家打为鸠党,只为了维护他的安定局面。即便到了苛厉无比的雍正朝,下面的官员照样欺瞒,总结而言,皇权下的官员,欺瞒是常态,诚实是异态,诚实不诚实,差别只是瞒多少和瞒什么而已。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之前发生的江南科场案,被康熙视为江南耳目的三织造,特别是苏州织造李煦,都只报江南官民称颂噶礼的事实,而不报对立另一方张伯行的情况,耳目,也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眼下的康熙年,整个广东,只有督抚提和白道隆等几个总兵有专折奏事的特权,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没有。康熙要了解广东具体发生了什么事,除了这几个人的密折,就只有透过通政使司传上来的地方官员题本去看,或者是有人拼了命去燕京叩阍。

    所以只要广东官场和胤禛都统一了说法,康熙那拿到的就是一个“政治真相”,而这个真相,只要他不举反旗,他怎么都不是反贼。

    事实真相当然不会全然瞒住,广东地方连带胤禛,也肯定会报上一些,但这些是不是足以让康熙大动干戈,就看康熙透过这些事实真相,能看出李肆他的危害到底能有多大,以及能下多大的决心,毁掉二三十年的仁治盛世来讨伐他。

    李肆的估计是,就算康熙完全认清了自己的实力,自己的意图,也没壮士断腕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雍正有。可惜雍正现在只是胤禛,还在他手里留下了把柄。

    所以李肆的谋划很简单,一力降十会,解决了广东提标,再提兵凌压广州,虽然举着韶州镇标和英德练勇的旗号,可意思棋局里的人都明白。

    现在看来,不仅李肆之前用力过猛,杀了王文雄,胤禛用力还更猛,搞出了广州之乱。

    “这广州城的首尾,我就没办法了。”

    李肆只能把这事丢给胤禛和广东官面自己去想办法,他们才是抹泥巴的行家。

    “至于我的章程,很简单,我做我的生意,谁不惹我,我就给谁好脸。”

    李肆将底线给了出来,话虽简单,却透着满满的盛气凌人。李朱绶只觉牙疼,有这么跟朝廷说话的么?听着还跟当年三藩的话那么像……“广州城的首尾,那就只能看督抚和四阿哥他们怎么料理了。至于德升你这章程……没有转圜的余地么?比如……送上一些小节,让四阿哥和广东官面有个脸面?”

    李朱绶在劝李肆让点步,比如自承某些地方违制,出钱认捐,表个态度什么的。

    “我是反贼呢!反贼怎么有资格给四阿哥脸呢?”

    李肆瞪大眼睛,一幅无比委屈的神情。

    “哎呀,广东一省皆知,你李三江从来只作生意,哪有什么反意……”

    李朱绶“安抚”着他,心中却说,四阿哥要拿你开刀,你不干,还把伸过去的爪子给剁了,这跟反贼有什么区别?只是你这反贼,本事太大,大到了只要你不举旗,大家就不敢说你是反贼的地步。

    “他们料理好了首尾,我帮他们出官兵的抚恤和伤病银子。”

    李肆也让了步,抱藏祸心的让步,李朱绶却是松了口气,管源忠和杨琳正为这笔开销菜饭不思呢。

    两人再商议了一些细节,李朱绶得了准信,就急急要回去禀报,李肆又说了一句:“四阿哥肯定是不满意的,让他另外派个人来谈。”

    李朱绶下意识地就要说:“我都信不过么”,可接着心中一抖,要谈的肯定是见不得光的绝密之事,自己还是少沾染的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5334 135335 135336 135337 135338 135339 135340 135341 135342 135343 135344 135345 135346 135347 135348 135349 135350 135351 135352 135353 135354 135355 135356 135357 135358 135359 135360 135361 135362 135363 135364 135365 135366 135367 135368 135369 135370 135371 135372 135373 135374 135375 135376 135377 135378 135379 135380 135381 135382 135383 135384 135385 135386 135387 135388 135389 135390 135391 135392 135393 135394 135395 135396 135397 135398 135399 135400 135401 135402 135403 135404 135405 135406 135407 135408 135409 135410 135411 135412 135413 135414 135415 135416 135417 135418 135419 135420 135421 135422 135423 135424 135425 135426 135427 135428 135429 135430 135431 135432 13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