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关蒄搂在怀里,享受着小姑娘滑嫩的肌肤,李肆心说,这也不错,只是小媳妇心姓还是没有长大,只能再忍个一两年了。唉……身为男人,自己真是命苦啊。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主教、蒙学和圣武传:人心三连击

    好奇心太旺,猫会死,人会变成愤青。历史上的徐灵胎将旺盛的好奇心用在了医学上,那是因为他的家人接连病死,可现在历史转向,李肆段宏时翼鸣老道这个三人组把他拉进了天主道里,他就再也拔不出来了。满清朝廷营造的思想铁幕骤然粉碎,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天主道,是指导我们自己行事的法则,而非广及普罗大众之学,至少现在还不是。它也非儒学那般,要立起一套浑圆的学说。就如英慈院行医一般,我们只求划下一条线,得出几个点,由点线而外,普及政论、学问,乃至鬼神之事。”

    李肆这么说着,徐灵胎已经把李肆、段宏时和翼鸣老道榨干了,今天和他谈的是选择方向。

    “我想补全这天圣教……”

    徐灵胎的选择让李肆皱眉,还是要当神棍?什么天圣教,是翼鸣老道凑出来的,不是靠着英慈院,估计还没什么人去拜。

    “我华夏信仰,道太飘渺,不问人事,佛自外来,绝于炎黄,回教也是外来,拘于血脉,还有什么天主教,更以洋人为天主肉身。我就不信,华夏之人的鬼神之事,就不能托于自己的上天!”

    听徐灵胎这么说,李肆抽了口凉气,这是真心要生造宗教?

    “鬼神事,没有千年积淀,难以成事啊。”

    李肆很不看好,生创而来的宗教,那近乎于邪教……“此乃千秋功业,纵然此生难有所成,灵胎也要踏出这第一步!”

    徐灵胎决心很大,就这么又转了回去,跟翼鸣老道拼在了一起。

    李肆很遗憾,在徐灵胎身上花了那么大功夫,本想着让他能在政论或者学术上帮帮段宏时,却不料他决意当神棍。

    为了避免什么天圣教变成邪教,李肆就找来翼鸣老道,初步谈了谈这事,毕竟这宗教之事,也有助于他的大计。什么白莲教、义和团,能靠着迷信忽悠起那么多人躁动,翼鸣老道和徐灵胎就算立不起信仰,只要能安定人心,也是一桩好事。

    “就别叫什么天圣教了,直接叫天主教,洋和尚?别理他们,他们信的是耶稣,凭什么叫天主?再说他们现在也没办法在华夏传教。”【1】

    “信仰的对象要归一,又是天地,又是什么天圣,教徒到底拜什么?要直接,要唯一。”

    “教义本源要出自道家,这样能有天然的亲切感。”

    “教义要劝人向善,规范生活,特别是个人卫生,佛回和耶稣教都讲洁净,咱们就讲得更透彻一些,英慈院有现成的东西。”

    “包装,嗯,也就是外在,要学会用好的手段,天曲、内乾坤殿堂、油画,老道用的这些手段都不错,这方面要多向洋和尚学习,好的我们就拿来。”

    李肆草草作了指导,至于教义什么的,那就是他们的事了,最后他强调了一句:“佛道回等教能最终大成,背后有厚重的渊源和积淀,有无数能人智士加入进来,充实血肉,所以现在就先别考虑拉拢读书人,帮那些目不识丁的乡人料理生死事,这才是奠基要务。”

    关于忽悠人的事,李肆知道得太多,前世当记者时,那什么传销可是一套套的,把其中一些关联人心的东西拿了出来,听得翼鸣老大和徐灵胎两眼发直。

    “总之,咱们这天主教,是要劝人向善,和气为先,同时要契合华夏传统,善用好的忽悠……嗯咳!教化手段,就这些了。”

    李肆的“教化”到此为止,看着翼鸣老道和徐灵胎的背影,他心中忽然一颤,对这事的走向开始感觉有些恐惧,因为他完全把握不住这个方向。

    “多注意注意吧,就是别真的搞成邪教。”

    李肆只能这么提醒自己。

    原本还在心疼徐灵胎这个神医成了神棍,可没几天,又一位神医来了,吴县薛雪……这薛雪跟叶天士同乡,小了叶天士十多岁,现在医术还没大成。原本他就只是业余行医,本业是……无业宅男,画画、拳术什么的爱好很多。

    薛雪也跑到英慈院想学医,可跟叶天士一样,既不服英慈院没有医理,又被那浩瀚的医匠之路给震住,起了学点其他东西的念头,然后被盘金铃忽悠到了英德来,自投罗网。

    段宏时眯着眼睛,嘿嘿笑着,将这薛雪拉到了他的园子,一呆就是一整天,第二天,薛雪找到李肆,纳头便拜。有了徐灵胎的经验,费不了多少口舌,薛雪就成了段宏时的助手。

    “怎么江南的神医都跑到广东来了?”

    李肆对此事很不解。

    “这还拜江南的张青天所赐。”

    段宏时笑道,想起之前段宏时说清廷还会帮着他们安定读书人的心,李肆恍然大悟。

    张伯行在江南搞起了白色恐怖,查洋物,禁洋学,打压工商,还将之前未结的顺风快递案扩大化。比照广东出名的工商医三事,他更是一家家翻祖宗三代,人人结保,户户连坐。原本对他很有好感的江南民众,也开始吐起唾沫。

    薛雪一家跟急脚递产业有些牵连,也受了打压,一怒之下,干脆全家搬到广东来,只求活个轻松。

    “这还只是开始,如果张伯行不悬崖勒马,以后过来的,就不止于学医之人,连正经的读书人都要跑来了。”

    段宏时这么说着,李肆却是心喜。在这个时代,学医的本就是读书人,而且是无心仕途官场,心中带着点愤青种子的读书人。只要到了他李肆的地盘上,心思怎么也会活络起来,稍稍推一把,就如薛雪一般,不必治人了,跟着他治华夏这个病人吧。

    “那么老夫也开始了……”

    段宏时摩拳擦掌,他的“白城书院”已经打理完毕,可以正式招生了。

    这个书院是李肆笼络广东读书人的基地,但现在还不会直接谈什么天主道,第一步计划是招收那些仕途无望的读书人,给他们进行“职业培训”。

    这是“神经阻断计划”的另一部分,李肆要在他能控制到的府县大开蒙学,将他原本的李庄庄学大规模复制。庄学三年来已经凝练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是新的。除了调整书写习惯,教材内容也更注重全面培养,比如数学、天文、地理,还有叫“格致”的学科,将粗浅的物理化学揉在一起。

    蒙学是给后面的商学工学,乃至军学输送人才。可李肆手下没那么多合格的教师,将广东读书人招到白城书院培训,既能让广东读书人对他李肆这个势力有所了解,又能推动初步教育,还能借由蒙学途径稳定人心,这是一举三得的事。

    怎么吸引这些读书人来当塾师呢?

    首先就是待遇了,一个严密的等级在迎接他们,从最底层见习的二两月薪,到最高层蒙学教长二十两月薪,还外带住宿、饭食、衣物、笔墨等等福利。

    这只是最基础的,另外一项更有吸引力,他们培训完毕,成为塾师后,依旧还是白城书院的人。白城书院的藏书楼,刻印坊等等服务机构,都会为他们服务。在白城书院一边教书,还可以一边读书,谁不愿意?

    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某些地方可能与这些读书人的传统习惯不同,比如必须要学很多新东西,包括新的书写习惯等等,这方面段宏时自己都有些抵触。这就看实际艹作里,他怎么去柔姓安排了。

    第一期计划是招收到至少三百名学员,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有之前李庄庄学三年来积累下的十多名教员照顾,应该不算太难。

    这样的计划,如果放在之前,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如此大规模吸纳读书人,府县早就当作非常的异动,一面上报,一面下查。可现在这事不在之前白城密约的范围里,只要当地官员闭上眼睛,广东官场都装作没看见。

    毕竟康熙还没决定下一步的处置措施,他们就只能以之前朝堂交代的“安稳”为方针,稳坐泰山就好。再说了,李肆在喜宴上给他们来的一番艹演,也让他们心惊肉跳,不敢乱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0939 40940 40941 40942 40943 40944 40945 40946 40947 40948 40949 40950 40951 40952 40953 40954 40955 40956 40957 40958 40959 40960 40961 40962 40963 40964 40965 40966 40967 40968 40969 40970 40971 40972 40973 40974 40975 40976 40977 40978 40979 40980 40981 40982 40983 40984 40985 40986 40987 40988 40989 40990 40991 40992 40993 40994 40995 40996 40997 40998 40999 41000 41001 41002 41003 41004 41005 41006 41007 41008 41009 41010 41011 41012 41013 41014 41015 41016 41017 41018 41019 41020 41021 41022 41023 41024 41025 41026 41027 41028 41029 41030 41031 41032 41033 41034 41035 41036 41037 4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