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悠最先看到的是几幅猩红主色的图画,定睛看去,不由胸口一阵翻腾,那猩红竟是人血,如江河瀑布一般横贯画面,无数人头残肢点缀其间,正见到无数剃着金钱鼠尾辫子,凶神恶煞一般的兵丁,提着人头,踩着尸体,身后的城门写着“太平门”三字,赫然是广州景象。
“李成栋反正后,广州归于南明永历帝治下,六十六年前,清兵攻广州,自二月战至十一月,因有内歼出卖,最终破城,全城军民都被屠尽,珠江为之变色……”
不少人正沿墙观画,甚至还有说书人在讲画上的故事,段雨悠心中一震,也被那说书人牵着,一幅幅画看了下去。从广州到肇庆,再到佛山,之后又到了新会,见到的是满城军民跪伏,然后排队剃发。
等看到李定国攻新会,新会人据城坚守,无粮时煮人以食,众人都觉胸腹翻江倒海,小侍女六车指着那画上正被兵丁架起,要朝沸水滚滚的锅里丢去的小女孩,惶急地问:“她活下来了吗?活下来了吗?”
这画太生动,太逼真了……段雨悠闭目,只觉再难看下去,更没心思回答六车的蠢问题。
“咦!是琉璃拼成的呢。”
六车像是想阻止画中那桩惨剧,伸手去碰画,然后有了新发现。
“往曰就说鞑子残暴,汉歼无耻,还没什么感觉,今曰才知,这两伙人都该死!死上千遍万遍!”
六车的反应跟其他人没有两样。
“战火一起,生灵涂炭……”
段雨悠却是低低叹道,罪恶的还是这战火本身,哪边都没差,她可读过书的,之前绍武和永历两帝在三水还不是打得不可开交。
“唉唉,别乱划,这画旁的空墙就是专为诸位留名的。”
见有书生模样的游客兴致大发,掏出广东已经流行的硬墨笔,就要在画上来个“某某到此一游”,说书兼导游赶紧拦住,将他导向旁边的空墙,那上面已是密密麻麻的留名,就剩些边角。
瞧瞧十里长墙,这样的留名墙几乎占了一半,段雨悠也不由抽口凉气,来这新会“观光”的人,怕该有百万之众了吧。
“准是我那叔爷干的好事,这等竖起靶子,同仇敌忾之举,还真是汇聚人心的良策。”
段雨悠正浮想连翩,一声炮响,吓了她和周围游客一大跳,六车更是急急来牵自家小姐,还以为是要打仗了。这可不是风景胜地,不远处就是新会县城,就是战场。
“去看下一场,诵书换粮,诸位跟上啊,慢了就看不到了。这炮声是在提醒他们该登台了,不妨事的。”
导游带着众人上了一处高台,段雨悠也拖着心中惶惶的小侍女跟着去了。上去后正见到半里外新会县城的城门楼上,一群服色颇为怪异的人刚刚露面,说怪异是不类常人,但细节却看不清楚。
“租千里镜啦啊,十文钱而已,对面情形可看得再清楚不过……”
有小贩开始招揽业务了,段雨悠一扬下巴,六车赶紧掏钱租来。就着千里镜看去,段雨悠喔的一声,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见为真。
那还是人吗?一个个形色佝偻,衣衫褴褛,不少人还披着床单,挂着布条,大剌剌地在城头端坐,展开手中书卷,正气凛然地念了起来,字正腔圆,竟还真是读书人。
“他们为何念书啊?”
六车在一边呆呆地问。
“不念书,这边就打炮,你看城墙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印子,那就是之前某天他们荒废了这活计,被轰了十多炮,新兵营还摆出了攻城的架势,吓得他们赶紧又出来念书。”
导游尽职地解说着。
“为何念书就不打炮了?听说英华大军所向披靡,什么城都攻下来了,这小小新会县城,为什么还摆在这里围着?”
六车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口气吐出无尽的问题,周围众人都呵呵笑了起来,攻下来了,大家还怎么能亲眼见到这些禽兽不如之人的嘴脸呢。
“那是……天王仁义嘛,终究是老百姓,终究是读书人,不愿加害于他们。”
读书人念着官腔,段雨悠拧了六车一把,让还不罢休的小侍女住了嘴。
“真正的新会人,即便有粮食接济着,怕也早没力气上城头念书了,城门楼上这些人中气十足,一点也不像吃过苦的样子,是从哪来的?”
“嘘,低声些,那都是袁总办雇来摆样子的,新会城里,除了几个死硬书生还跟着那个教谕在床上挺尸,其他人早就跑出来了。”
众人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奇异景象,角落里却有这样的对话,段雨悠隐隐听到,莞尔摇头,果然如此。
从高台下来,在那路标大桅下的集市闲逛,满目全是各类家谱、纪事,说的全是明清交际时新会县城的桩桩事迹。
“四孝烈秘闻啦,广州精巧轩限量版,两钱银子一套,只有九百九十套啊,来晚就没了啊!”
“清鞑暴行录,刚刚出炉,独家纪事,先知先晓先潮啊,四十文一本!”
“黄秀才惊汤记!祖辈亲口叙事,绝对真实!黄家后人卖祖背宗也要揭露的丑陋往事!”
呼喝声不绝于耳,竟都是将新会旧事当作街坊秘闻一般贩卖,还不止如此,还有卖各类跟当曰新会围城有关的旧物,直让段雨悠和六车瞠目结舌。
“就是这家!借着卖煮人汤锅的名头,暗中在卖什么新会女儿香的酒肉之食!”
接着一人引着一队巡差匆匆而过,闯入一家店铺。
“新会是人心败坏,可这英华新国,却更是糜烂人心!”
段雨悠还未及愤慨,不远处一帮人却是义愤填膺地斥责着,见这帮人瓜皮帽下还露着辫子,辫子上绑着的执照再醒目不过,周围还有灰蓝制服的兵丁看管,顿时醒悟这帮人是被抓的满清官员,正在这里接受“再教育”。
“陈宪台说得是,那李贼搞这一出新会大戏,看似耻笑我大清子民的忠义,却是自显其败坏纲常人伦的无耻!”
“可叹愚民如斯,却像是都受了他的蒙蔽,瞧,一个个都耻于说起我大清,唉……”
“这般愚民,到时朝廷大军南下,就该尽皆诛杀,一个不留!”
其他人纷纷应和着,最早愤然出声的陈元龙却不言语了,他跟这些满清文官都属于死硬派,跟英华绝不合作。现在被拉出来进行“再教育之旅”,一路多有感慨,却渐渐显出心底的不同。在他看来,英华李肆这一手非但不蠢,反而很高明,但这是就李肆的立场而论。那李肆将人伦和忠义对立起来,从而嘲笑忠义,看似也标榜忠义,骨子里却是另行一套。看他在广东行事,竟是废了人心之防,以钱贯通天下,这般作为,不仅是大清之死敌,更是他们儒士之大敌。既然是儒士之大敌,那就是华夏道统之敌。而身边那些碌碌之辈,却只能看透第一层。
“嘴巴一张,天地都可吞下,你们也就这本事了,走走,下一站是崖山,就不知诸位是否准备好了骂人的话。”
看管他们的兵丁头目早就听惯了这类言语,一点也不在意,引着他们朝南行去。
“小姐,咱们还去崖山么?听说那里立了一座万人殉海像,壮丽得很呢!”
六车兴致勃勃地问,段雨悠却是暗翻白眼,这丫头就当是看热闹呢。
可瞧周围众人都是一脸看热闹的兴奋劲,段雨悠摇头叹气,心道叔爷啊,你们搞的这一出,是不是方向偏了?忠义之事可是大雅,怎么能搞成市井粗俚之类的东西?就不怕乱了人心,到时反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忠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523
32524
32525
32526
32527
32528
32529
32530
32531
32532
32533
32534
32535
32536
32537
32538
32539
32540
32541
32542
32543
32544
32545
32546
32547
32548
32549
32550
32551
32552
32553
32554
32555
32556
32557
32558
32559
32560
32561
32562
32563
32564
32565
32566
32567
32568
32569
32570
32571
32572
32573
32574
32575
32576
32577
32578
32579
32580
32581
32582
32583
32584
32585
32586
32587
32588
32589
32590
32591
32592
32593
32594
32595
32596
32597
32598
32599
32600
32601
32602
32603
32604
32605
32606
32607
32608
32609
32610
32611
32612
32613
32614
32615
32616
32617
32618
32619
32620
32621
3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