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了十来天的越秀后山终于热闹起来,广州工商招呼了上千工人伙计,堵到了越秀书院的门口,泼狗血,挂条幅,高喊“腐儒误国”。而数百读书人也涌了过来,本是表态支持越秀时报,跟这帮工商“走狗”撞上,两方人马唾沫冲天,鞋帽来往,鸡蛋菜叶横飞,到最后终于爆发了流血冲突。

    “主笔,咱们以后该怎么办?”

    外面闹得欢,越秀书院里,面朝下趴在床上的雷襄却是神态怡然,他的娇妻雷氏虽还两眼泛红,面容却已没了当初那般惊惶,款款大方地为上门讨教的书院诸人斟茶倒水。

    他们夫妻镇定了,书院诸人心头却是没底,他们的越秀时报说是停办三个月,可瞧外面的热闹劲,很难说就是最后的处置,就看北面清廷的过往历史,不定都有下狱的可能。

    “你们还好意思问怎么办!?那李方膺胡说八道的时候,你们吃什么去了?我让他代理刊行之事,不是让他代理我的笔杆子!你们说说,是不是对那李方膺的言语也心有戚戚?才装作没看见,任他换了那期国声!?”

    雷襄却是骂起了这帮人,这些人连忙低头请罪。

    “这报纸是天王办的!尔等是吃天王的薪俸!若是不满天王之政,天王又没禁民人办报,自去办报骂人就好!吃着天王的饷,占着天王的报,满口荒唐言,还大义凛然说是为天下,为道统,为国政,私德都不守,有何面目论政!?我最不齿那李方膺的就是这一桩!”

    雷襄越说越气,书院诸人相互对视,心说完了,咱们估计真要遭罪。

    “那李方膺自要领他的罪!但不是现在,至于你们,三月之后的事,我暂时不能说,若是还有心鼓吹之事,我另有安排。”

    接着雷襄终于谈到了正事,让众人出了口长气。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七章 要战人心 先上马甲

    此时越秀书院外已是人声鼎沸,呼号冲天,广州县典史陈举带着大批现在改名为“巡警”的兵丁到来,一顿木棍加辣椒粉的联合攻势,两方人马的冲突在即将突破流鼻血程度时就嘎然而止。

    可越秀书院外的喧闹不过是一场浩大风波的前音,事态迅速升温,直指英华治下深处的人心。

    “绝不能让这帮读书人再骑到头上!今曰还是白身,骂天王只被小惩,明曰当了官,杀我们商人,就如那‘清官’张伯行一般,是不是也会没事!?”

    “天王如此娇纵读书人,真是凉了我们的心!我们可是始终站在天王背后,助他打出这一番局面的同心赤子!”

    “联名上书!要天王狠狠敲打敲打那帮腐儒!这英华可不比以前,是咱们工商的国。他们读书人别想再来左右朝政!一语定我们工商的生死!”

    广州青浦,那栋汇聚了三江票行总部、青田公司总部和工商总会三根英华顶梁柱,被人称呼为工商三衙的大楼里,工商总会的会董们正在慷慨陈词。

    “天王优容读书人,不过是为安天下人心,根底还是要靠着诸位的。此事的处置是一桩大工程,天王早有谋划,诸位须得安心。联名上书之举,无助于平息事态……”

    天王府工商署署长,工商总会监事彭先仲劝解着众人,可不知为什么,他一改过去犀利言辞,就是在例行公事,这些话可难以安抚人心。会董们心知肚明,此事彭先仲肯定也是站在他们这一边,对李天王的处置颇有微辞。

    工商总会在暗聚风云,士子们也没闲着,广州贡院,数百士子也正聚在一处,听着一个苍凉高声慷慨陈词。

    “李天王在这岭南复我华夏,他立国为王,凡为汉家子,都应景从!都应尊仰!可华夏得复,道统却还未复!圣人大道,千载相传,我华夏之为华夏,此乃根本!天王靠工商起家,却不能靠工商治国!诸君,此乃我辈士子慷慨而起之时!”

    “但那白衣山人之言,却非我辈士子效仿之举,言政须谨,岂能以意气论国事?天王未治他的罪,已是极显优容,这可是历代未有的宽宏胸怀!诸位该做的是弃绝那白衣山人文中之意气,以理以学,循臣礼与天王论政。若是乱了君臣之义,肆言无忌,不仅于我辈之道无益,甚至还会逼得天王闭了这亘古未有的自在言路……咳咳!呸……”

    讲话的是今科举人郑之本,还没讲完,一堆烂菜叶劈头盖脸就砸了上来,他这温吞水的主张,要跟白衣山人划清界限的立场,让年轻士子们嗤之以鼻,群起而攻。

    “你怕是为了那金殿提名,才要诋毁白衣山人吧!”

    “什么宽宏胸怀!?李天王能比得宋仁宗!?老秀才给成都知府上反诗说‘把断剑门断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仁宗都不以为然,反而把那老秀才拔成司户参军。白衣山人还只是刺讽国政,李天王就当作要案处置,他哪有什么胸怀!”

    “说得是!李天王不敢治白衣山人的罪,不过是人家骂得好!骂到了痛处!他无言以对,他知道白衣山人背后,站着咱们这些铁骨赤胆的士子,这才不敢发落!”

    “没错,就该趁着这股大势,将这英华的铜臭味涤荡干净!咱们公车上书去!”

    士子们纷纷攘攘叫嚣着,郑之本一脸红一脸青地退下,他儿子郑燮混在人群中,虚虚伸手来扶,一副遮遮掩掩怕被旁人见着的嘴脸,气得郑之本一挥袍袖,扭头就走。

    “郑兄,这帮士子血气方刚,就当那白衣山人是完人,谁敢说他坏话,谁就是罪不容赦的公敌。咱们都有那般过去,别太放在心上。”

    贡院廊道里,一位穿着红衣官服的老者安慰着郑之本。

    “一群无头苍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老者身边还有个年轻的绿衣官员,面目竟与这老者依稀相似,他盯着这帮躁乱的读书人,眼里满是鄙夷。

    “屈主事,屈司曹……”

    郑之本向这两位官员行礼,心道人家父子就能齐心,自家儿子怎么就总是不愿跟自己同道呢?

    屈明洪,现任天王府尚书厅礼科主事,他儿子屈承朔是刑科司曹,身为岭南大家屈大均的后人,深受士子们尊崇。

    “为何不拦着这些年轻人?他们要逼怒了天王,前路可不堪设想啊。”

    郑之本忧心地说着,屈明洪所掌的礼科文制房,管的就是乡试会试一摊事。

    “拦得一时,拦不了一世,与其拖到会试再生乱子,不如现在就让事情明明白白显出来,这样朝廷才好在明面上作出处置。”

    屈明洪这般说着,郑之本却是一怔,他隐隐听出了屈明洪的意思,片刻后长长一叹,再看向那帮正在鼓噪的年轻士子,心说原来英华朝廷里的读书人,也都想着借着这个机会,看看李肆在这言路,甚至国政上,到底会有怎样的底线。

    “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为此一探而流血。”

    郑之本摇头慨叹,悲悯而无力地思忖,为何士子血气,总要被他人玩弄在指掌之间……眼见两方人马磨拳擦掌,憋足心气,都要联名上书,乃至聚起人马,去无涯宫宫门前叩阍,这是历代政治斗争的传统路线,大家再熟悉不过。

    却不想两边都有了新的动向,工商总会那边,彭先仲多说了一句话:“天王不是为工商总会办了《工商快报》么?安老爷子也自办了《黄埔新报》,之前只是联络商情,印得不多。诸位要说什么话,为何不在报上说?让英华治下所有工商都看清读书人的面目,站到我们这一边,这样的声音,天王自是不能不听。”

    会董们一愣,没错啊,现在国家越来越大,他们工商总会的份量曰益摊薄,就靠一干会董,声势还真是不足,用报纸号召其他人跟自己站在一起,气象自然不一样。

    “咱们出钱找愿意为咱们说话的读书人写文章!”

    “咱们出钱加印!”

    “干脆咱们自己出钱办新报,就专骂那帮腐儒!”

    工商总会的行动统一了。

    士子那边正在讨论该谁列名在前的事情时,越秀书院的一帮编修们跑了出来,声称要继白衣山人的事业,另办新报,专刺国政。这下士子们再无联名上书的念头,直接搅动舆论可比跑到宫门前叩阍来得方便,也来得安全,就白衣山人的遭遇而言……无涯宫肆草堂,段雨悠受到彭先仲和雷襄的文书,低声嘀咕道:“雨点落了下来,现在……就该转风向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394 137395 137396 137397 137398 137399 137400 137401 137402 137403 137404 137405 137406 137407 137408 137409 137410 137411 137412 137413 137414 137415 137416 137417 137418 137419 137420 137421 137422 137423 137424 137425 137426 137427 137428 137429 137430 137431 137432 137433 137434 137435 137436 137437 137438 137439 137440 137441 137442 137443 137444 137445 137446 137447 137448 137449 137450 137451 137452 137453 137454 137455 137456 137457 137458 137459 137460 137461 137462 137463 137464 137465 137466 137467 137468 137469 137470 137471 137472 137473 137474 137475 137476 137477 137478 137479 137480 137481 137482 137483 137484 137485 137486 137487 137488 137489 137490 137491 137492 13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