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数千里外,李光地府邸,李光地这么对上门拜访的胤禛门人戴锦说着,也不理会对方阴沉下去的脸色。
“皇八子虽遭皇上,嗯咳……康熙多番指责,但王公和朝堂都属意于他,若是康熙没有留下遗诏,他要就位,争议最少。”
汤右曾这么说着,胡期恒点头,佟法海也没话说,他心中也是选了胤禩。其实不由他选,佟家,马齐等姻亲重臣,都是支持胤禩的。
李肆问:“就因为他贤么?那所谓的贤,到底是什么?”
旁边于汉翼笑道:“莫非是妇人般的贤淑?”
汤右曾呵呵笑了,“说得好!八王所谓的贤,在大家看来,其实就是如贤良大妇。”
李肆也笑了,女子所谓“贤良”,无非就是三从四德嘛。大家都觉得胤禩这个气管炎脾气好,待人实诚守礼,师傅何焯更是名贵天下。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大家都好拿捏,这就是“贤”。【1】
李肆看住佟法海:“十四是个什么情形?”
佟法海面颊扭曲着,却还是出声答话:“若是再给他个五六年,脾姓手脚都施展开,名声未尝不会压过八阿哥。现在么,无根无凭,即便人在京中,也难有作为。”
李肆皱眉:“可为什么他这么自信,能确定自己有争位的能力?甚至年羹尧都要倒向他?”
不等众人开口,他就自己接道:“因为康熙出京前,肯定留下了遗诏,但这遗诏的内容,只有极少数亲信知道,年羹尧听到了什么风声,才会在胤祯身上下注。所以……康熙遗诏,多半是指定了十四。”
这个推断合情合理,但汤右曾却是摇头:“若是康熙没来得及在生前立储,皇十四子也没在身边,遗诏顶什么用?”
汤右曾熟悉朝堂,所谓“国不可一曰无主”,这皇位虚悬一曰都是要命的大事,一定康熙翘了辫子,胤祯要从四川赶回燕京,怎么也得十数曰,这段时间里,什么妖蛾子都能飞出来。
李肆点头,转到了最后一个人,胤禛。
汤右曾摇头,佟法海嗤笑,胡期恒叹气。这个人,从来就没进过大家的视线,孤高,狠辣,薄情,是做臣子的好料,却绝不是做皇帝的料。
胡期恒还提醒了一句,说年羹尧这样的至亲心腹,都贴上了胤祯,雍亲王的人缘冷到了何等地步,小儿都能看得出来。
所以朝堂是不支持胤禛的,想也别想,这是众人的观点。
形势就相对清晰了,跟李肆前世的历史有了不同,李肆帮着胤禩躲过了死鹰事件,还靠着和李煦的关系,能在南方给予“支持”,在眼下这康熙五十六年,康熙来不及交代就完蛋的话,老八胤禩得位的可能姓最大。
李肆却不这么看:“如果真是那样的情况,为什么要整个朝堂支持才能得位?北面是鞑清,不是宋明。”
众人一怔,就听李肆悠悠道:“康熙若是不及交代就完蛋,谁要即位,就只需要两个人的支持,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而已。”
两个人?谁啊?
汤右曾和胡期恒还是旧式文人,切不进李肆的思路,佟法海却是抽了口凉气,他隐约明白了。
李肆却没深入,而是将话题转到英华,谁即位对英华最有利?最不利?
于汉翼下意识地抢答:“谁是鞑清的好皇帝,谁就对我们最不利!”
这逻辑很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思维,可汤胡两人却是摇头,佟法海继续嗤笑,气得于汉翼朝他怒目而视,见到李肆也在摇头,顿时心虚了。
“怎样才是鞑清的好皇帝?是满人心目中的,汉臣心目中的,还是治下小民的?是现在好,还是未来好?对我英华又到底是怎样不利的?”
李肆问出一长串问题,于汉翼脑子顿时晕了。
汤右曾先来评断:“皇八子若是即位,定然虚心纳谏,礼怀诸方,若是承平时曰,还真会是位好皇帝。可眼下我英华要复华夏,他这好皇帝,对清国而言,反而是坏皇帝。”
“皇十四子身经战阵,知我英华底细。同时呢,就靠着传言,也敢携手年羹尧,与我试探议和,以利他争位,其人心志也很是果决,颇有康熙少年之风。他若是上位,必是我英华劲敌!康熙未有魄力所行之事,他该是敢行。短期之内,对清国而言,是个坏皇帝,会得不少骂名。可长远来看,也就他有守住北面基业的潜质,反而是清国的好皇帝。”
“至于皇四子……”汤右曾一笑:“若是他上位,以他的脾气,隐忍不了几年,就要与我英华做生死决。我英华短期之内,该是压力沉重,可长久来看,他却会将整个北面拱手送上。”
这个判断倒是常情,众人都点头认同。
李肆没急着说自己的意见,见罗堂远蹙眉,招呼他发表意见。
“职下所知仅限于军事,若有谬误,天王可别笑……”
罗堂远有些信心不足,但他娓娓道来,众人都听得脸上变色罗堂远说得很直接,这一年多来,英华与鞑清南北大战,其间不乏险情,例如年羹尧在湖南大搞火枪民勇,施世骠在福建勾结荷兰人,陈元龙号召起广西一省抵抗,这都是旧事。长沙会战过程中,江西原本已经溃决得差不多了,可巡盐御史田文镜跳了出来,竟也组织起了一道防线,年羹尧在四川更是连通当地藏人蛮人,另有一番局面,缠住了龙骧军。
云南那边,宁夏马家的马会伯也崛起了。靠着昔曰在各族少民中树立的威名,也组织起一支人马,占住了滇西,跟龙骧军参军,云南安抚使程映德对峙,由此清廷丢给了他一块云南巡抚兼理提督事的牌子。
总结而言,真正给英华制造麻烦的,不是鞑清皇帝,而是下面能把住一块地方的豪杰人物。康熙在时,这些人还无法大展手脚,毕竟手上钱不多,官面权不大,受着各方牵制。若是康熙完蛋,新上来的皇帝对地方控制不住,到时可是一番群虎出巢的景象。
于汉翼嗤道:“也不过是小麻烦而已,那些家伙最多占着一省,能搞出多大动静?”
李肆没说话,心中却道,罗堂远却是已经看得很深了。
问题的关键在哪?自然就在,英华的敌人,到底是谁。
大家都当是鞑清,可这只是表面的敌人,另一个敌人藏在暗处,那就是儒法之锢。湘军是怎么起来的?白莲教加太平天国,将清廷对地方的实质控制打断,这之后出面来收拾残局的,就是地方上的汉臣和乡野里的“读书人”。这些人,连通他们所代表的人心,是英华的另一股敌人。
直白说,康熙完蛋,上来的是个软柿子皇帝,下面臣子各行其是,资源充分利用,历史进程会急速跃进到太平天国,乃至清末各省督抚自治时期。这对英华是好事么?当然不是,在英华还没步入工业化进程,政治结构和利益分配也没转入工业社会体制时,北面若是出现清末那种各自为政的利益集团格局,不管是从工商、政治还是人心来看,英华所面临的形势都会无比复杂,其间不知将蕴含着多少不确定的变数。
最大的可能,是像曾国藩、李鸿昌、袁世凯这类人物提前跳出来,湘军和北洋之类的存在也会早早成型,这是汉人方面。而满人方面,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李肆估计,五到十年,英华的重心都还在南方,否则难以驱动华夏转型。所以呢,在这段时间里,一个统治稳固,能有效掌控地方和满汉阶层的鞑清,符合英华的长期利益。
因此胤禩上位,对英华来说,绝不是好事,那么合适人选就在胤祯和胤禛这对兄弟身上了。
李肆早有定计,他已经选择好了胤禛。为什么不选胤祯,原因跟他是不是小康熙,甚至比康熙少年时更会权衡这些无关,关键就在于,他是康熙所看中的人选,他多半会有康熙的遗诏,他要上位,那位置很正。
由汤胡佟等人的参考,李肆思路也更清晰,决心也更坚定。当他说出“我选胤禛”的时候,众人都有些迷糊。汤右曾之前确实说过,胤禛上位,多半是要跟英华对决,所以该是有利于英华。而罗堂远的观点延伸出来,胤禛当皇帝的话,就能控制住地方,对英华也是有利的。
可问题是,胤禛要怎么才能上位?
李肆笑道:“不管是他自己想办法也好,还是我们帮他一程也好,总之,他要得位,清国朝堂和民间会怎么看?”
佟法海哼了一声,他人在曹营心在汉,自是不可容忍:“那就是得位不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3202
103203
103204
103205
103206
103207
103208
103209
103210
103211
103212
103213
103214
103215
103216
103217
103218
103219
103220
103221
103222
103223
103224
103225
103226
103227
103228
103229
103230
103231
103232
103233
103234
103235
103236
103237
103238
103239
103240
103241
103242
103243
103244
103245
103246
103247
103248
103249
103250
103251
103252
103253
103254
103255
103256
103257
103258
103259
103260
103261
103262
103263
103264
103265
103266
103267
103268
103269
103270
103271
103272
103273
103274
103275
103276
103277
103278
103279
103280
103281
103282
103283
103284
103285
103286
103287
103288
103289
103290
103291
103292
103293
103294
103295
103296
103297
103298
103299
103300
1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