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你尽直地说,朕不生气。”

    这宫女显然深得康熙信赖,魏珠也在一边打着手势,不敢像对待其他宫女那般直来直去。

    “万岁爷哪里败了啊,南蛮贼不是半步都没跨过洞庭么?甚至连遵义都丢了。小晴看啊,十四阿哥,哦,大将军要收复云贵,也不过是早晚之事。那些乱嚼舌头的人,自有老天爷劈了他们!”

    看着这小晴鼓着脸颊,气愤不已,康熙心情也好了些,轻笑道:“何必要等老天爷劈了他们,朕径直来劈!”

    说话间,太监将一个中年人带到,正是叶天士。靠着叶天士在江宁的药方,康熙的病情才稳定下来,由此也被带到了燕京,继续诊护。

    “皇上积菏颇深,若是静心休养,半年到一年后该可痊愈,此间绝不可动气,也不宜艹劳。”

    叶天士很认真地吩咐着,康熙却是连连摇头,他也懂医,虽对叶天士这神医已有信任,却也忍不住要评判医理。

    “你们这些大夫,就把人当作玩偶,世间之事哪有这般轻巧。血气不止由心而决,也由体而决,即便朕修心养姓,也挡不住病气骤发……”

    叶天士当然不敢跟他辨,连连叩首:“皇上睿识博学,草民望眼莫及。”

    康熙叹道:“朕不过是外行杂语而已,对了,叶先生就留在太医院如何?”

    叶天士额头冒汗,心道终究还是来了,他赶紧推辞说家中老弱还须照顾,同时又保证至少再留三月,才让康熙没再坚持。

    出得乾清宫,叶天士一身汗水已经湿透,心说三个月也该差不多了。他用的药方,榨出了康熙身体潜质,除非康熙真心不问外事,让气血和五脏肺腑能喘过气来,病情才能好透。可瞧康熙刚才那心态,根本就不以为意,正忙着要处理事务。

    书房里,眼里似乎还留着叶天士的背影,康熙低低哼了一声。若在以前,他要留人,岂容一介草民推脱,可现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叶天士是从南面来的,康熙很清楚,但他不怕叶天士在医药上弄什么手脚,药方都是众多太医再三查验推论过,自己也懂医,清醒后看过药方,确是起气祛虚的良方。太医们都很推崇这位神医,他的病情也确实渐渐好转。身体到底如何,自然心里有数。甚至有时候他在想,此人是不是李肆专门送过来的,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出问题,好受下自己的和意。

    胤祯拿下遵义,让康熙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李肆确实有心和他讲和,否则不至于让开遵义,湖南兵锋也停在了岳州。福建施世骠还上奏说,台湾之乱,李肆也只盘踞北面,没有一举吞下台湾府城,现在与其对峙的不过是台湾乱民。

    现在已是八月底,算算孔尚任的行止,也该到了广东,康熙心中越来越有数。这一战,自己虽然在兵事上败了,可形势上依旧打出了一个平局。只要那李肆愿意安生下来,三年五年也好,自己终究能保住一统天下的皇帝颜面,保住盛世圣君的名声。

    “不,三年五年怎么够,怎么也得八年十年……”

    接着康熙这么想着,人都是不满足的,越是强者,越是有过辉煌历史的帝王,对自己越有自信。感受着气力在体内渐渐恢复,康熙觉得,自己不该还只能活三年五年。

    “皇上,理藩院报,拉藏汗称策妄敦多布进藏,求朝廷进兵往援。”

    “户部求请停免山西、苏松等地钱粮,以备湖南兵事奏销。”

    张廷玉的声音悠悠传来,唤回了康熙的思绪,他现在还无力一一细览奏折,处置政务,就让张廷玉一件件呈报。

    “为了这天下,朕还不能倒,三五年不够,朕得坚持下去!”

    康熙心志坚定起来,头脑也渐渐清醒了。

    “拉藏汗不是跟策妄阿拉布坦结亲么?他若真当策妄敦多布为敌,就该聚兵相抗。策妄敦多布不过万人之军,此前还与抚远大将军和罗卜增丹济布数战,折损颇多,何至于要朝廷进兵?”

    “朝廷历来不加兵于藏地,他该清楚。即便有心出兵,大战刚过,不及恢复,也无余力。他来这么一出,不过是故作姿态,蛇鼠两端之伎耳!去信申斥于他!朕此前允了他废[***]六世,只为安定藏地,若是他再一意搅动藏地,联手策妄敦多布,乃至策妄阿拉布坦,朕即便节衣缩食,也要如他所请,遣大军入藏!”

    康熙对这拉藏汗很是腻味,俐落地作了处置,张廷玉隐约觉得有些不妥,可他不是很清楚藏事,也无话说,就照着康熙的意思拟谕。

    “至于钱粮事……对了,老四和十三是不是还圈着?让他们出来,着他俩去管户部,给朕清理出一番首尾!”

    湖南大战,怕是上千万两的开销,若是没胤禛这样的实在人去户部坐镇,帮他清理钱袋子,还不知这无底洞能不能补得起来。

    由胤禛胤祥又想到了还在四川的胤祯,康熙沉吟片刻,再下了谕旨:“召抚远大将军,贝勒胤祯还朝,彰其战功!”

    康熙很清楚,遵义是李肆让出来的,但功劳就得摁在胤祯身上,大张旗鼓地宣扬。湖南之战算是平局,可连带台湾、江西、云南和四川等地形势,其中就有太多文章可做。除了胤祯,江西的田文镜,云南的马际伯,四川年羹尧,甚至手下那个最后决战时保住火药的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都要好好捧起来,功臣如此多,这一战还怎么会是败仗呢?

    说到胤祯,正跪伏在书案边拟谕的张廷玉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朝旁边的铁桶看去,那里还隐隐飘着冉冉青烟,烧的是什么,他心头再清楚不过。

    康熙注意到了他的异状,微恼地哼了一声:“朕就在这里,你在看哪里!?”

    张廷玉赶紧叩首道:“微臣失态,求皇上恕罪!”

    此时张廷玉心中既是如释重负,又是惶恐不已。康熙安然回京,病情好转,大清的危机眼见是过去了,可之前因为生死不明,夺嫡风波已隐隐显露,还不知康熙要怎么处置首尾呢。

    而听康熙刚才那话,似乎还话中有话,难道自己之前偷窥遗诏的事被发现了!?

    让张廷玉更惊心的是,想什么来什么,马齐屁滚尿流地奔了进来,魏珠等太监都没拦住。

    “皇上,大学士王掞上题本求立储,御史陈嘉猷等十八人亦联名上书,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本更求复太子,奴才等阻拦不及,朝堂正一片哗然!”

    马齐一脸是汗地嚷着,康熙楞了片刻,赫然起身,蓬的一巴掌拍在书案上,两眼圆瞪地骂道:“好胆!”

    “臣伏见宋仁宗为一代贤君,而晚年立储犹豫,其时名臣如范镇、包拯等,皆交章切谏,须发为白……”

    王掞的本章说得很委婉,没有提这次湖南事后,康熙生死不明,以致人心大乱,而是老生常谈,就只说立储,可大家都明白是奔着什么来的。

    御史们就直接多了,之前事态太过混乱,皇位空悬,真有不测,这大清就基业崩离了,所以都群起而求立储。

    “皇太子幽禁三年有余,谅圣而愈圣,贤而愈贤,倘复回东宫侍左右,亲聆圣训,则学问曰进,德业曰隆,皇上见之无不欢欣,则国无嗣位之忧,圣体康宁,圣寿自无疆矣……”

    朱天保这个翰林院检讨更是个楞头青,直接要康熙再复太子。他这一嚷嚷,事情就更复杂了。

    康熙首先想的就是废太子又耐不住寂寞,暗中怂恿人替他说话。接着恼怒的是一帮御史上书,后面到底会是谁?臣子结党,这是他最不可容忍的一件事。而王掞身为大学士,竟然不跟自己通气,就上题本求立储,这帮御史是不是他指使的?很有能耐嘛,今天能为立储群起上书,明天就能为置啄他事而群起上书,当真以为自己这大清皇帝,是前明那种仰仗臣子鼻息而活的皇帝!?

    思绪再深入一层,康熙更是勃然大怒,这是不是在嘲讽自己湖南大败?在置疑自己已无力掌控天下?

    康熙咬牙,眼中精光毕露,低声道:“一个个都急不可耐地想当田丰么……”

    感觉到如潮怒意自康熙脸上勃发,张廷玉不敢出言相劝,此时说什么都会被皇帝当作是有心之语,只能低头咬牙,自顾自地继续拟谕,可豆大的汗珠却一颗颗滴落在诏书上,将字迹染成团团乱墨。

    另有一句俗话叫祸不单行,接着是早前陷身“粤党案”,后来被康熙起复的田从典求见,一脸灰败,如大祸临头一般,哆嗦着手,将一封书信递了上来。

    “尔等一个个,全都丧心病狂!”

    看清了内容,康熙一把将书信扔在地上,全身哆嗦着,差点当场又昏了过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93 1394 1395 1396 1397 1398 1399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1428 1429 1430 1431 1432 1433 1434 1435 1436 1437 1438 1439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447 1448 1449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1455 1456 1457 1458 1459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470 1471 1472 1473 1474 1475 1476 1477 1478 1479 1480 1481 1482 1483 1484 1485 1486 1487 1488 1489 1490 1491 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