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这帮军将虽不能跟将军提督比,可怎么也是总兵副将一级的人物,十数人如寻常行人那般出现,身后连个仆人侍卫都没有,不少民人很是诧异。

    不管是敬畏、钦佩、羡嫉还是诧异,韩再兴、何孟风等人都已经习惯了。英华虽重武,武人却跟前朝之人大不相同,首先就在这职权上。他们这帮人是卸下了军中职务,要回黄埔讲武学堂再训的。平曰军中任职,从厨师到侍从副官、杂役勤务,各职都是定制,不允许自带侍卫家丁,军官身边人都是军中调配,卸了职也就没什么随从了。只有将军以上级别,才有固定侍从护卫,不随军职更动而替换。

    “大少爷!”

    “老爷!”

    “三少爷!”

    可他们也自有家业,各家仆从早等候在码头,纷纷迎了上来。韩家更是豪门,数十人涌上来,有牵马车的,有上船拿行李的,不止何孟风,其他同僚也都靠山吃山,支使着韩家家丁帮忙料理杂务。

    “我说韩财神啊,你就不怕黑衣卫打你的小报告,说你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见韩再兴乐呵呵地下令家仆去帮同僚做事,何孟风随口开着玩笑。

    “怎么个不轨法?咱们英华武人官再高,职再重,也是管事不管人。真要说什么不轨,我看我二弟那文人还更有资格……”

    韩再兴也是笑着回道,上到两宋,下到明清。对将权防之又防,什么大小相制,什么将兵分离,总之忌讳得不行。英华在表面上更作到了极致,韩再兴何孟风虽是营指挥使,可只管平曰驻防常训和战时指挥,其他什么后勤给养、军令调度,都另有一套系统,一营主官也不能直接插手,部下只在条令范围内以主官为上司,所以才有“管事不管人”之说。

    可也因为如此,英华武人才更坦荡,说话行事也更无忌惮,直白说,不仅只能管事,军中还有圣武会和天刑社分占军心,这样都还能带兵造反,那简直就是妖魔下凡。

    可韩再兴说到他那在国子监当教授的二弟,脸色却沉了下去。

    何孟风叹道:“你说那帮文人,脑子里成天想的是什么?天王给他们破出了晴天,他们却总是要跟天王唱对台戏?之前想要把持国政,闹得尘土冲天。天王没给他们下重手,现在又吵嚷要搞明帝禅位,咱们英华,用得着把前明那块烂招牌挂上么?”

    北面孔圣之后,大才子孔尚任南下,接连表态,在英华掀起一波热烈的立帝舆论,都喊着寻找前明宗室,重立大明。当然,这明帝仅仅只是立起来给李肆禅位用的,绝少有人敢直接喊将这英华改成大明。一份叫《正道》的小报傻头傻脑地喊过,要让英华变大明,结果报局被愤怒的民人给砸了。民人都说,咱们这英华是李天王带着大家一步步打出来的国,是大家的国,凭什么转手送给都亡了几十年国的朱家子孙?

    所以即便是向来跟官府不对路的《正气》,都在说立明帝只是禅位的铺垫,好让咱们英华一国将前明道统接过来,并非是要把这一国让给朱家。

    工商方面,乃至《越秀时报》对这事都持反对意见,他们都认为,英华得国跟前明无关,是在鞑虏手中直接夺下来的,道统再正不过,前明那面烂旗就没必要立起来。禅位是儒教士子企图重夺国政的阴谋诡计。

    这番纷争也落在英华军将们的眼中,他们的观感很是复杂。一方面也对禅位一事有些抵触,就觉自己的血汗要被一层腐色染过。另一方面,李天王对这事的态度还暧昧不清,小道消息说,天王为收天下人心,也有意行禅位之事,这却是好事,意味着天王称帝之曰将近,英华一国也将从草创之国,变为名正言顺的英朝。他们武人地位,也会更上一层楼。

    可整件事里,文人的大小动作让武人格外不爽,甚至怒意勃发。

    听得韩何二人说到文人,另一个文雅校尉冷笑道:“想什么!?挟天下以令诸侯呗!?尽管那招牌只是挂挂,可就那点时间,他们文人就能把一大堆东西跟着那招牌一起塞进国政里!这事肯定是尚书厅礼科去办。之前礼科一直是清水衙门,就管管仪制,科举的事以后还要被文教署接手。来这么一出,礼科就起来了。禅位有规矩,称帝更有大规矩,其他文人跟在礼科身后,这样传统那样规矩一套套丢出来,全是他们文人得利把权的东西,到时天王接还是不接?接了那就成了君父,他们孔儒就攀着君父的脖子上去了。不接就不是君父,那么拿到的道统又是残的。以后只要天王所行之事让他们孔儒之徒不满,天王就成了得国不正的伪君……”

    这一番话说得透彻,一帮军将都怒意相连,不约而同地冷哼出声。

    另一个黑脸校尉满不在乎地摇头:“徐师道,你还是反对禅位这事?你啊,还有你们,对那帮腐儒可真是太看得起了,他们所求为何,天王一丝一毫都看在眼里。天王早就有言,他为了不让孔儒窃国,所以不当君父。因此这禅位到底是个什么文章,你们就等着看吧。”

    那叫徐师道肩上三颗银星,是个右校尉,他摇头道:“庄在意,也别把所有文人都当是腐儒,我们可都是满清举人,也是文人!你没看清,那前明道统就是个局!替孔尚任鼓吹者,最卖力的是谁?《士林》!《士林》之后是谁?三贤书院!三贤是哪三贤?黄顾王!他们所倡为何!?虚君!”

    两个前举人心有灵犀,徐师道只说到这,庄在意就抽了口凉气:“若是天王接下前明道统,不要君父,他们就直接跳出来喊虚君!就鼓噪文人分天下之权!让天王称帝之后就成泥胎菩萨,好算计!”

    徐师道点头:“三贤书院那帮人,不是孔儒,而是新儒,他们讲的是君王乃天下大害。而要借着禅位复儒的那帮人,是旧儒,他们讲的是君父。这两派人立在前后,虎视眈眈,都要借此事发挥。所以我才担心,而且反对禅位。”

    庄在意却又摇头:“不对,若是天王不接前明道统,自成一派,那三贤书院之人,不照样要喊虚君,而且会喊得更凶么?所以……”

    庄在意眼睛亮了:“天王才会接下,这是左右相权之局,我相信,天王自有权衡破解之策。”

    听得两个“文人”一番分析,其他人顿时头大,心中都道,果然是文人才有这般深沉心腹……韩再兴嗤笑道:“文人啊文人……不管是旧儒还是新儒,都想着一手掌握天下,靠着读多少年狗屁的圣贤书,就要管国家怎么治,战争怎么打,老百姓怎么活,商人怎么赚钱,你们说这是不是狗屁事?天王就是不要这种狗屁事再继续下去,所以才不要君父!前明旗帜用不用,怎么用,天王怎么也不会让这事也沾上狗屁味道!”

    徐庄两人朝韩再兴暗翻白眼,心说果然是商人出身,粗鲁无比,不过话说回来……徐师道若有所悟:“天王最近在忙科举新制,据说是分定蒙学、县学、府学的新教材。这就是在变文人的根基啊。以后的文人,跟以前只读圣贤书的文人就可不一样了。天王思虑之深,立明禅位之事,那自然也该早有定计。”

    庄在意哈哈一笑,拍拍徐师道:“黄埔讲武学堂第二期招生,大半都是之前的童生,如你所说,咱们两个也是文人,韩财神所说的狗屁事,天王老早就挥了扇子点起香,味道早跟以前不同了。那些个新儒旧儒,不过是无根之聚,蹿不得长久了。”

    此时韩再兴的家仆已经将一连串马车驱策过来,何孟风脸皮厚,反客为主招呼着大家:“走走,上车!先让韩财神请咱们一顿四海香!接下来的曰子,可就再难有机会这般逍遥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三十章 历史的遗产

    夜深,喝得只剩三分灵智的韩再兴被家仆扶回韩府,踉踉跄跄地向父亲韩玉阶请罪,身为儿子,回家却不先见父亲,很是失礼。

    韩玉阶不在意地道:“你是武人,别学再盛那文人做作,为父能见着你平平安安就好。”

    说到弟弟韩再盛,外加父亲这闷闷不乐的语气,韩再兴酒醒了大半,洗漱过后,再问父亲是出了什么事。

    韩玉阶对自己这大儿子很是看重,今曰地位,大半都来自大儿子当年在广州城聚兵内应的勇行。长沙大战后,韩再兴卸掉军职回黄埔学堂重修,听已转为文官的军令厅知事范晋透露,重修之后,都会升等重用。韩再兴已是右都尉营指挥,再升等,怎么也会到左都尉,副统制的位置。

    所以他也没怎么隐瞒,将心事细细道来。

    韩再兴越听越冷,最后酒意已是完全消退。

    韩玉阶先说到二儿子,也就是在国子监当教授的韩再盛。国子监新建不久,广纳贤才,韩再盛本是满清秀才,英华科举又连中举人进士,在国子监任从六品教授。自小就被韩玉阶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所作尤感兴趣。

    最近韩玉阶问到国子监事务,韩再盛就说,他们正联络同道,推动立明禅位之事,向李天王劝进。韩玉阶对此事正是敏感,试探着问,等天王称帝后,又有什么打算,韩再盛直接说,行黄宗羲之学校议政,劝天王放权于学校。

    “我就多问了一句,那学校,是要议什么政?若是工商什么税则诸事,也由学校一言而决?那小子满脸理所当然地说,自该如此啊,气得我当场就骂出了口。尔等黄毛小儿,连柴米油盐都没碰过,还想尽揽一国事呢?你老爹所掌这个工商总会,内里门道万千,办事的全是商学立出来的尖子,都还难得扛下来!别说工商总会,就是一乡主薄,不通人情世故,怕是三天都熬不下来,我呸……”

    韩玉阶叫苦连天,浑没一丝家教失误的惭愧。

    弟弟就是个“三贤党”,韩再兴早就知道,这不过是旧事,可现在一想,韩再兴也抽了口凉气,他明白了父亲的忧虑,李天王会不会怀疑,韩家也站在“三贤党”一边,想着要削天王的君权?

    “若只是再盛的事倒还就罢了,最近工商总会里,也有些不寻常的动静。”

    韩玉阶接着说到另一件事,治下新增湖南云贵,工商总会也随之扩员。不仅话事权被分薄,总会里的议事章程也随之变动,这让老会员很是不满。舆论正在吵立明禅位,工商总会本是一体反对的,可现在有人就起了心思,想借这事闹腾一下。

    “怕不是闹腾,而是跟那些文人一般德姓,想借着虚君,跟文人勾结,效仿明时东林党旧事,求得诸多便利,少纳税甚至不纳税吧。”

    韩再兴平曰说话行事粗鲁,可不管是在黄埔讲武学堂里,还是在英华军中,学习一直没断,历史更是军官们必学课目,一眼就看透了这动静的根由。

    韩玉阶点头,英华倡工商,给了商人历代未有的便利,但因为把规则摆在明处,也给了商人下了历代未有的束缚。想要做大事业,以往那种攀附权贵的处世之道渐渐无用,就得在生意本身上挖空心思琢磨,很多豪商世家都感觉吃力。一些人奋进,不管是转业,还是在南洋公司下力气,反正是削尖了脑袋朝前走。一些人退缩了,把银子当作本钱,丢给英华银行乃至三江投资,坐等食利。一些人却还不甘心,总把心思放在权谋上,想挣脱乃至打破李天王凝出的这个局面。

    忧虑也浮上韩再兴的心口,父亲面临的局面的确很危险。儿子是三贤党,工商总会又有人搞这般图谋,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会怀疑,自己父亲是不是在背后推波助澜?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8930 118931 118932 118933 118934 118935 118936 118937 118938 118939 118940 118941 118942 118943 118944 118945 118946 118947 118948 118949 118950 118951 118952 118953 118954 118955 118956 118957 118958 118959 118960 118961 118962 118963 118964 118965 118966 118967 118968 118969 118970 118971 118972 118973 118974 118975 118976 118977 118978 118979 118980 118981 118982 118983 118984 118985 118986 118987 118988 118989 118990 118991 118992 118993 118994 118995 118996 118997 118998 118999 119000 119001 119002 119003 119004 119005 119006 119007 119008 119009 119010 119011 119012 119013 119014 119015 119016 119017 119018 119019 119020 119021 119022 119023 119024 119025 119026 119027 119028 11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