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打断了他,这隆科多为避开胤禩,直接提到李煦和江南票行,转溯回来,却要着落到康熙自己身上,自然不能让隆科多再说下去。

    康熙沉默,隆科多一颗心直往下沉,就觉多半自己要定姓为八爷党了,跪伏在地,浑身打着颤。

    许久之后,才听康熙道:“朕知你并无劣迹,也知你危难之时,也尽职谨行。你出自佟佳氏,对朕是忠心的,这一点,朕从未疑过……”

    隆科多一愣,顿觉一股暖意自心口透入,在全身上下荡着,一时眼角也湿了,竟忘了出口辞谢。

    康熙语调却骤然转冷:“可你做的是什么事!?前番京城荡动,你这九门提督是做什么去了!?任得满城风言风语,你当得起朕对你的用心么!?”

    暖意转为酷热之风,烤得隆科多浑身冒汗,咬着牙地使劲磕头,只道“奴才知错了”,额头都叩出大片红印。

    康熙吐了口气:“朕且看着你行事,宗室、阿哥、大臣,这京城地面有什么古怪话,你给朕竖起耳朵听仔细了,提着脑袋记清楚了,侯着朕来问你。你的前程,可非小小一个九门提督,自己多用点心!”

    隆科多这时已是涕泪交加,不迭地叩谢浩荡皇恩。

    目送被揉搓一番,神思恍惚的隆科多退下,康熙心道,也该将鄂伦岱那恶臣给撸掉了,把理藩院尚书一职丢给隆科多,此人该是再无异心。这番内外处置,自己的位置,也再无半点疏漏。

    这一番忙乎下来,康熙就觉心头燥热,咳了几声,暗道自己的病还是没好透。那叶天士的方子,重楼用的份量轻了些,该是太医为谨慎计,改过了方子。看来得让太医再好好研究一下,有时候太过谨慎,也并非好事。

    “朕要全神贯注,瞪大眼睛,就盯住了南面……”

    感觉身体差不多痊愈,甚至叶天士的方子还减缓了手足发麻,心口气闷的症状,康熙的雄心又呼呼烧了起来。原本还只是为自己考终命而想。得了叶天士治疗,现在他觉得自己时间又比预计的多出了不少,自然该能做得更多。就算不为考终命计,湖南之败,怎么也要在活着的时候扳回一局。

    “这时候,李肆该是已给自己寻着了一个皇帝吧。”

    康熙心绪复杂地望着天空,让朱明又在大清治下冒起,心中怎么也不好过,可借着朱明的旗帜,让那根基扎在工商上的李肆陷于内争,也是乱敌之策。想想光是具体的人选,估计就会在南蛮治下吵得一锅粥,康熙又觉开心起来。

    汉人就是这般,当年崇祯死国后,南明帝统无比混乱,才给了大清席卷华夏的机会,李肆那无知小儿,贸然扯出朱明大旗,该是有他的好受。

    康熙猜中了开头……九月的英华,是迷乱之月,特别是在下半月,各家报纸满版都在吵闹立明之事。

    以《越秀时报》、《工商快报》等报为一方,工商界和出身商学,以及对天主道所涉学问有一些认识的读书人,还在继续反对立明。而以《士林》和《正气》为舆论阵地的读书人,则宣扬华夏法统还留在前明旗下,必须要将这法统接过来,以此凝聚英华道统和李天王的君王法统。

    两边吵得热闹,在主张立明这一派里,《士林》所团结的“三贤党”跟《正气》所团结的“圣儒党”(他们也办了个圣儒书院),在具体人选上又有巨大的分歧。三贤党主张不去深究朱明遗留下来的帝统血裔,只要是朱明宗室之后,都有资格。而圣儒党却要考据帝统传承,不合“礼”的他们就绝不承认。

    三贤党的主张,是淡化朱明帝统的影响,模糊君王传承,方便禅位李肆。而圣儒党则是一本正经想立个朱明皇帝,让其持血脉正朔,这两方自然各怀鬼胎。三贤党倒的确是想着助力李肆,但也有淡化君王神圣之位的用心。而圣儒党则是想让这朱明皇帝能成真正的皇帝,英华就此脱胎成朱明,而他们么,就成了顾命臣子。

    这圣儒党反乱之心昭昭,却无人去理会,禁卫署于汉翼都没心思去监视他们,因为这帮人自己就乱成一锅粥。就像是当年南明帝统大战的重演一般,有主张自弘光一系而立的,有主张自永历一系而立的。什么隆武、绍武一系的也有人喊,甚至还有人喊从朱三太子一系里找,遭了无数人笑话。

    所以这圣儒党,就没人去理会,让反立明派警惕的是三贤党之流。而对三贤党最反感的,除了工商,还有军队。因为这帮人,有很多都在英华官府立任职。对军队来说,昔曰文武合作还算融洽,现在“朝廷”里文的一方,又开始闹腾不止,这一步是立明禅位,下一步呢,又该学着宋明时,尊文贱武了吧。

    舆论热热闹闹地吵着,时间已到九月末,无涯宫肆草堂,范晋一脸痛心疾首地说着:“圣武会还稳,大半是绿营和读书人,天刑社情绪最不稳,他们就认为,这是文人要夺天王权的行动。天王,不早作交代,怕军心都要散啊!举朱明这旗,可是一招臭棋,孔尚任此行就没安好心……”

    李肆嗯嗯地点着头,他了解范晋和军队的情绪,但这会不好将盘算全都说起来。等范晋喷完之后,将一份审核的样板递给范晋,是官报《英华通讯》。

    范晋接过来一看,顿时眼晕:“十六个!?”

    李肆笑了:“没错,还包括刚改名为朱慈允的段允常。”

    范晋此时也知了段家事,很是不解地道:“为何一找就是十六个!?要依着我看,真要立明,就直接将那国子监录事段允常立为皇帝,至少他有段老夫子压着,天王再娶了段家姑娘,那皇帝就完全贴着天王,绝不会多事。”

    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原本也是李肆的谋划。但孔尚任掀起立明禅位的舆论后,反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就迫使李肆必须要做全新的打算,否则难安自家人心,这就是所谓的门槛变高了。

    李肆神神秘秘地道:“天坛已经建好了,到时就能见分晓。你与其艹心这事,还不如多花心思在曰后的枢密院上面,范副使……”

    范晋楞住,独眼光彩闪动,都没去细想天坛修好跟立明禅位有什么关系。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十六明王祭天

    在这南方,九月鹰飞后,十月依旧草肥。后世被称为“南天门”的黄埔天坛,在十月初十,迎来了第一次祭天大典。这大典承载了太多内容,不仅广州人空城而出,整个广东,甚至云贵湖南都有无数人匆匆赶来。

    已有“天下第一典史”之称的广州县典史陈举脑子再一次陷入到四分五裂的渣状态,整个大典的外围警备工作由他负责。从韶州、广州、肇庆和惠州四府调来的上万巡警都归他指挥,虽然有数十个县典史受他分派,可在他眼里,这些乡巴佬典史一个个都是榆木脑袋,在这大阵仗前全然乱了手脚。

    有钱人骑马或者驾着马车而来,只有点小钱的,坐大板牛车驴车,近在番禹县,以及早早从外地而来,就寄宿在番禹乃至黄埔附近的人直接步行,十万甚至更多人潮汹涌而来,让那些小县典史一身是汗,两眼失焦。

    “慌什么慌!干好咱们份内事!就盯着刀剑、火器、弓弩!报纸和告示早就说了不准带,发现了一律缴器拘人,就这么简单!里面的事还有别人艹心。”

    陈举嘴里训斥着那些典史,两只眼睛却各自聚焦,扫视着周围的情形。

    巡警只负责外围,再里一层是蓝衣内卫,军令厅内卫总领周宁今天怎么也难心神安宁。他指挥着广东广西八个营的内卫,负责第二层警备。说起来手下有接近五千人,可要分散在几道隔离线里,就只是薄薄一层。看着部下所列的蓝线渐渐被人潮吞没,他就一个劲地吞唾沫,甚至都开始后悔,自己该进军队而不是内卫。在十数万人的人潮中维持秩序,这事显然比上阵杀敌头疼得多。

    周宁还只是第二层,整个警戒线分四层,第三层是黄埔讲武学堂学员带着各军所选的一翼人,由鹰扬军副统制方堂恒指挥,遮护住天坛的内圈,第四层则是侍卫亲军和黑衣卫。从天空向下看去,灰、蓝、红、黑四道色彩将纷杂人潮层层隔开。

    巳时将近,一道朱紫人流自北面无涯宫大中门而来,踏着高出地面一截,由红毯铺遮的北行大道向天坛内圈的圜丘行进。这大道足有一人高,行在上面,身影清晰无比地落在十数万观众眼里。这是主持大典的英华官员,已等了很久的人潮喧闹顿止,典礼即将开始了。

    “天王借祭天立明,真是急不可耐啊……”

    “十月立,越年满元,即可禅让,再下一年就能立天王年号。若是晚到明年,天王称帝,要合礼制,那就得是两年后,自然要只争朝夕。”

    “明帝能在位一年,我等也大有可为!”

    官员人流中,一帮年迈老者还在交头接耳。行到檐廊处,见着一布衣老者,竟然一起行下大礼,那人正是孔尚任,以礼乐教席身份出席此次大典。

    见这帮人自顾自作为,其他官员都纷纷侧目。一个年轻官员冷哼一声,身边与他面容肖似的中年人低声叹道:“想当年,我父与梁郁州、陈独漉并称岭南三大家,如今我屈家走三贤路,梁陈二家却是走了腐儒路。”

    年轻人愤然道:“特别是那梁载琛,掌着礼科,自组了圣儒书院。径直上书要天王撤宪还天,谨守王礼,下谕出诏均要以明为号。此番立明,他是铁了心要让明一直立下去,天王怎么还要让他参与祭天大典?”

    这对父子正是屈大军子孙屈明洪和屈承朔,身为三贤党,对那梁佩兰之侄,尚书厅礼科主事梁载琛很是不感冒。

    礼科管仪礼规制,聚集的都是精通周礼仪制的读书人,这帮人当然思维陈腐。虽然出仕英华,心底里对处处不合“礼”的李肆很是抵触。如今在天坛搞这场祭天大典,还跟立明有关,以梁载琛为首的圣儒派自是昂首挺胸。因为不管是祭天,还是立帝,只有他们懂仪礼。不用他们,那就跟那些伪朝反贼,顶着唱戏用的龙袍乱七八糟来一通的可笑之事一样,绝难获得天下人的认同。

    三贤党虽有虚君之志,但相比李天王,这些腐儒更是他们的大敌,屈明洪摇头道:“天王该是另有盘算,一下拉出十六位前明宗室,还不知是什么文章,且看着吧。”

    此时众官员已到檐廊之中,梁载琛等人自成一群,还在低声议论着。

    “拉出十六个宗室来到底是为哪般?其中还有个自段家出族的襄王之后,虽说碟谱族谱和人证一应俱全,身份倒是真的,但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还真是猜不透用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5511 45512 45513 45514 45515 45516 45517 45518 45519 45520 45521 45522 45523 45524 45525 45526 45527 45528 45529 45530 45531 45532 45533 45534 45535 45536 45537 45538 45539 45540 45541 45542 45543 45544 45545 45546 45547 45548 45549 45550 45551 45552 45553 45554 45555 45556 45557 45558 45559 45560 45561 45562 45563 45564 45565 45566 45567 45568 45569 45570 45571 45572 45573 45574 45575 45576 45577 45578 45579 45580 45581 45582 45583 45584 45585 45586 45587 45588 45589 45590 45591 45592 45593 45594 45595 45596 45597 45598 45599 45600 45601 45602 45603 45604 45605 45606 45607 45608 45609 4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