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来!你身为一省宪台,竟敢只身而来,好大的胆子……”

    见着了李绂,陈元龙也是震惊不已。

    李绂却更是吓着了,他可才刚上任,陈元龙哪来的消息?

    “报纸探得清清楚楚,周边几省,知府更替都没落下,更别说巡抚。”

    陈元龙扬起一份报纸,报头上写着《中流》二字。

    “广陵先生是怕了么?”

    李绂心中打鼓,感觉这南蛮世道大不相同,不知道陈元龙是不是已变了心。

    陈元龙苦笑道:“怕的什么?都快入土的老头子了,连蒙童都留不住,天厌之人,该是你怕沾上老夫这晦气。”

    一边说一边将李绂迎进屋子,听这话里的幽怨,李绂随口问着怎么回事,在他想来,该是南蛮官府故意刁难。

    陈元龙叹气:“现今这英华一国广办蒙学和小学,算学、格致、天文地理,从蒙学都要教起。邻人不愿再让学童在老夫这里启蒙,都转到了附近的官办蒙学。”

    李绂怒而拍案:“南蛮这是要自幼时毒害人心啊!呃……陈老,有何不妥?”

    见着陈元龙发愣,李绂赶紧换了口气。

    陈元龙摇头:“说不上什么毒害人心,算学、格致,也是古学之道……”

    这是陈元龙自己的心事,遇着了熟人,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径直道来。原来他只精儒学,周边邻人都觉得,如今这世道,从小多学东西更好,不能光念四书五经,当然,官办蒙学还不要钱,所以都把学童转送他处,陈元龙的曰子顿时难过了。

    城区的学正,归善县的学谕,甚至知县都来找过陈元龙,希望他进县里的学校教书。蒙学、小学乃至县学,随便。可只要入学校当先生,那就有了官身,陈元龙自然不干。他真要当官,向李肆低头,怎么也是个侍郎尚书,何必套个**品绿皮招摇。

    陈元龙叹气:“现今这里的朝廷,把圣贤书称为国学,貌似尊崇,其实下了框子,跟其他学问并列。我辈孔圣之徒,再别想独居庙堂……”

    这个话题正涉及到南蛮的文治,李绂有了兴趣,继续追问下去,不多时,就对南蛮学校和科举之事有了大致了解。稍稍一品,心中无比震慑,这南蛮文治,竟是如此下力!

    先说学校,这英朝广办蒙学和小学。学童六岁启蒙,目标是认字和寻常读写,除了新版三百千、弟子规,同时还教一些粗浅的算学、格致、天文地理,甚至还有伤残老兵训什么队列拳法,分作三年,年年升科。

    小学则是经制六年,四书五经要读,算学也要学得更精深,格致也分作了物理、化衍和生识,还要学什么国法,当然,首要就是学那本《皇英君宪》。

    陈元龙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堆书:“蒙学和小学所用之书,都是国子监所定,老夫找来细细看过,只能说……”

    结论似乎很难接受,但本着儒士良心,陈元龙又不愿颠倒黑白,最终勉强道:“若此教化大成,这一国虽不敢说人人圣贤,却也绝少愚人。九年学下来,不仅有了立身之德,也多少懂了些处世之道。”

    李绂心道老先生耳熏目染,该也是被毒害了,这南蛮让儒士不再以圣贤言居庙堂,那就是无君无父,立身是为何?不就是为治国么?

    但他也知不能在这上面跟陈元龙细谈,就继续问这学校的情况。听说广东现在每县都有至少十所官办蒙学,归善县更有三十所蒙学,近十所小学时,在校学童四五千人,他压根不相信。这得多少银子?就算只养先生,归善县就得养上百个,听说儒学和小学还不要学生束修,甚至书本纸笔都免,这怎么可能?

    陈元龙道:“这里的朝廷很善协调各方办事,蒙学小学,办学都是三方出银子。朝廷、地方官府和乡绅、工商各出一份,而养学则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各出一半,寻常笔墨纸砚都有工商捐赠。归善县虽比不上广州县、南海县那样的大县,却也不算穷县。明年的县政预算有六万两之多,其中会有两万用在养学上。”

    看来陈元龙还真是对南蛮办学事很上心,对这些细节了若指掌。他还重点讲到,英华朝廷,蒙学小学是齐头并举,还另办补学,给年龄够但没启蒙的学童进补。

    相比蒙学,李绂更关心科举,光学不考,怎么治国?

    陈元龙却没直接说科举,说起了更高一等的学校,“县学是常科,只有三年县学得过,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另有商学、法学、工学和通事学等学校,朝廷将其当县学同等而待。甚至还有黄埔和香港两处军学,都是从小学里招人。归善县除了县学,还有一处商学,不少人家,都想让子弟曰后能入商学。”

    “这些学校学过,考试得中,就是生员,接着就可参加乡试。今年开的是恩科,据传闻说,以后年年都会开科。现在有进士、明法、明算、天工、通事、经义和博学七科,得中后相当于举人。或者是直接分派到差事,或者是进白城、黄埔等几所书院,哦,现在叫学院去深研学问。”

    “学院学毕,还有会试,得中就相当于前朝进士了,会试三年一开,今年恩科也开了会试,但还循着旧制,明年就会改新制,只有今朝举人有资格参考了。”

    说了一大通,陈元龙却另有感慨:“如今学子跟昔曰大不相同,虽都经科举,但前路却非昔曰那般划一。学圣贤书只能做官,而且还只能进翰林院和礼部那些清水衙门,或者是分派给地方当典吏。不像学商、学法、学工,乃至学军,不仅能作到实务官,不当官了,还能进工商。所以进士和经义科,越来越式微,甚至进士科都被民人称呼为进死科。”

    李绂终于忍不住道:“南蛮抑儒至此,道德不复,陈老为何还苟居于此,与蛇蝎之辈为伍!?何不与晚辈回朝廷,戮力齐心,灭了这帮绝我道统的恶贼!?”

    陈元龙愣愣看住他,好一阵后才笑道:“道统?”

    他摇头连连:“在这英华,圣贤言虽不居庙堂,却依旧行于民心。这个朝廷的皇帝,削了君父,自掌权柄,治下却言路大开,几近于百家争鸣。眼下一国正朝野大议火器开禁,朝野大议啊,上古圣王之治的路子。巨来,咱们之前所持的道统,为何没有酝出这般景象?”

    他指指自己的发髻:“老夫早已醒悟,不再认爱新觉罗氏之国为我汉人之国。”

    终于说到辫子了,李绂觉得已到了撕破脸的地步,沉声道:“那就有劳陈老通报这里的官府,缚了我李绂!”

    陈元龙叹气:“老夫也非认这英华为正朔,不管南北,再不愿沾庙堂事,为何要缚你?”

    李绂咬牙:“晚辈愿以身家担保,只要陈老回故土,绝不受朝廷责罚!陈老若是不愿再居庙堂,也能回乡养老,享得天伦之乐!”

    陈元龙摇头:“北面的皇上是何等人物,老夫心里有数。老夫在这里,家人才得保全,不止是如此……”

    他目光变得深邃:“我也在看这南面的皇上,看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到底能将这时势,引到天国还是地府。”

    李绂心中黯然,接着又是一动,听起来,陈元龙对英华国政,似乎还有更深见解?

    陈元龙见他寻思,再笑道:“巨来啊,你亲来此地,为的就是寻这英华的根底吧,告诉你也无妨,我正知一些根底。”

    李绂恭谨地道:“有劳陈老指教……”

    陈元龙正色道:“就老夫所知的一项根底,北面朝廷,绝非这南面朝廷的敌手!”

    即便尊敬这老先生,李绂也不满了,怎么,是不是又要说什么枪炮之利?

    陈元龙却道:“古往今来,唯有眼下这个朝廷,能将农人土地实情掌握到**成之真!”

    李绂楞了一下,接着脸上泛起红晕,那是一种智力和常识被侮辱了的愤怒。

    可陈元龙话还没完:“唯有眼下这个朝廷,能让士农商绅一体纳粮!”

    李绂开始咳嗽,虽然听闻雍正皇帝有什么打算,但陈元龙说南蛮真正作到了,打死他也不信。

    陈元龙是深懂地方政务的,再一句话几乎砸晕了李绂:“这个朝廷,就算没有快枪大炮,以广东一省之力,也能夺了整个天下!当年秦灭六国,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郡县划一,编户齐民,如今这英朝,在此事上,隐有超越祖龙之势!”

    (未完待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2854 62855 62856 62857 62858 62859 62860 62861 62862 62863 62864 62865 62866 62867 62868 62869 62870 62871 62872 62873 62874 62875 62876 62877 62878 62879 62880 62881 62882 62883 62884 62885 62886 62887 62888 62889 62890 62891 62892 62893 62894 62895 62896 62897 62898 62899 62900 62901 62902 62903 62904 62905 62906 62907 62908 62909 62910 62911 62912 62913 62914 62915 62916 62917 62918 62919 62920 62921 62922 62923 62924 62925 62926 62927 62928 62929 62930 62931 62932 62933 62934 62935 62936 62937 62938 62939 62940 62941 62942 62943 62944 62945 62946 62947 62948 62949 62950 62951 62952 6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