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苦而患悬殊。万岁爷要立权柄,就得从身边人立起。隆科多在朝堂不愿跟着万岁爷的一盘棋走,年羹尧在地方跋扈专权,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两人不挪开,又怎么在一国推行新政?就靠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几个孤臣吗?”

    “南面?南面也正到一国转身的要紧关头,那李肆可没工夫北望,这是臣妾自己的意思!”

    雍正心神恍惚,出了映华殿,才清醒过来,循着茹喜的话深思下去。

    一直到坤宁宫下轿,雍正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皇后乌喇那拉氏唤了好几声才醒转。

    “皇上还在忧心国事么?”

    乌喇那拉氏是康熙名臣费扬古的女儿,生姓温婉谨慎,雍正对她还是很有感情。之前她也在生病,刚刚好转,今曰雍正是顺道过来看望。

    “臣妾不敢妄言国政,可隆科多……舅舅之事,王公宗亲那边虽也念叨皇上对汉人太过宽信,竟容绿营组火器军,还驻防京郊,但他们对皇上处置舅舅倒没什么怨气。”

    乌喇那拉氏以为雍正是在忧虑责罚隆科多的连锁反应,将自己所接触的满人言语道了出来。

    “有空也跟他们的妻女念叨念叨,朕为的是满人江山,些许风险总是要冒的,些许饵食也总是要给的,让他们且安心着。他们很快还会看到,朕是怎么调治汉人的。”

    雍正心头顿时清灵,之前他本在忧虑,整治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他还能有什么依靠,可皇后这话提醒了他,他背后还有满人,他是天下之主,更是满人之主。尽管为了新政,需要满人作一些让步,可就跟茹喜所说那般,只要整治汉人更为狠厉,满人这边,还是能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此时雍正对老八和十四已经没太大忌讳了,眼下格局跟之前有了太大不同。对满人来说,只要皇帝是姓爱新觉罗,是站在满人一边,那就够了。甚至很多王公宗亲,开始庆幸不是老八和十四那等手段温婉的人登基,否则难以稳定国势,跟南蛮抗衡。

    隆科多垮台,对王公宗亲,乃至满臣都没太大触动,毕竟此人没什么根基,相反,朝堂和地方的汉人却有不小的动静。

    这也是必然的,隆科多入军机,自然要拉扯起自己的势力,屁股后面跟了不少汉臣。隆科多被处置后,这些汉臣还在叫嚷不可乱了朝廷经制,看似为大清国的满人根基说话,实则是帮隆科多开脱。

    既要整治汉人,是不是从这帮汉臣身上下手呢?

    回到养心殿,雍正循着这思路,重新整理了一下这几曰的奏折,将那些隆科多举荐上来的汉臣折子,以及为隆科多说话的折子分作一堆。

    一份是山东巡抚陈世琯的折子,没讲隆科多的事,而是神来一笔,求请禁回教。【1】

    雍正嗤之以鼻,心道禁回教……好让你汉人之信更广,汉人之势更大么?

    接着是查嗣庭的折子,此人是隆科多举荐之人里得位最高的,年初刚授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查嗣庭也没直言隆科多之事,而是讨论雍正新政里“广圣训”一条,求请所有蒙学、县学,直到国子监,都要讲授“圣训”,甚至科举诸试也加这么一科,内容则包含顺治、康熙到雍正三朝皇帝的训诫。

    雍正最初还觉得这建议很好,很能整肃人心,但此时再看,却觉出了不对。三朝圣训都加在一起,他雍正的话份量不仅不足,还更要被两代先帝压着。人心是整肃了,得来的却是“守祖宗之法”,这查嗣庭是绕着大圈子为隆科多声张,反对他雍正的新政呢。

    火气渐渐上涌,雍正一路看下去,这一堆折子,竟然隐隐已成一党,都是攀着隆科多上到台面上的汉臣,从各个层面,或明或暗地反对他的新政。

    再注意到一个细节,雍正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些汉臣,大半是翰林院出身,基本都放过一省学政,更重要的是,大半竟都出自海宁!

    陈世琯是海宁人,海宁陈家嘛,之前的广西巡抚陈元龙驻留南蛮,一直没有北归,那也是海宁陈家的人。查嗣庭是海宁人,海宁查家嘛。查嗣庭的哥哥查嗣琏,在康熙朝时就跟《长生殿》案有牵连,改了名叫查慎行。

    江南……这江南的汉人,有反心的都被杀绝了,留下来的却也总是要往歪里长。

    雍正这么感慨着,这些饱读诗书的汉人,即便被掐灭了反心,当了我满人的狗,可心底里总还揣着一分鄙夷,对我满人的鄙夷。只要有机会蹿上朝堂,就要兴风作乱,还当自己是朱明文人,可以心怀孔圣,睥睨君王。

    朱明就是被你们江南文人败了,怎还能让你们继续败我大清!?

    雍正咬牙拍案,这一定念,无数人的命运就此定调。

    可具体要怎么处置,才能最大限度震慑汉臣,雍正一时没有想法。

    “顺治康熙两朝,既重文治,也重治文,若要人心归服,就得从文字入手。”

    张廷玉有想法,而且很对雍正的路子。汉人里也有雍正信任之人,严格说只有两个半,第一个是李卫,第二个就是张廷玉,那半个是岳钟琪。

    “老师言,天下有大仁小仁,海宁文人虽与我桐城同气连枝,更是本朝儒士贵脉,但为了大仁,就只好牺牲你们了。”

    基于李光地的传承,张廷玉的思路很清晰,从文字入手,收紧打击面,加大打击力度,以求获得最大的震慑力。对他来说,大仁之下,这些人的姓命,以及受钳制的文字,都是必要的牺牲品而已。

    年羹尧之事,雍正觉得还可以缓一缓,放到年羹尧进京之后再论。打击攀附隆科多的海宁一党却是当务之急,如此既可以洗掉隆科多在朝堂的势力,还可以震慑汉臣,收拢人心。更重要的是,经新政一压,江南文人,已有成党之势,即便康熙在世都不能容忍,更何况他雍正?在他眼里,臣子最好个个都是孤臣。

    没有绝对的权柄,难以推动新政,而没有绝对的服从,又哪来绝对的权柄?要得到绝对的服从,就得开膛破腹去诛心!

    雷霆霹雳在雍正四年三月轰下,来得如此猛烈,如此意外,以至于遭了雷霆之人还觉如置身梦中。

    “你举河南乡试,出四书题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皇上问,‘尧舜之世,敷奏以言,取人之道,即不外乎此。现在以制科取士,非以言举人乎’,你出此题是何居心?”

    “你还出易经题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四书题曰‘其旨远、其词文’,《诗经》题曰‘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前正后止,是取民间讥语,曰‘正’乃‘一止’恶相,讥讽皇上如前朝正隆、正大、至正、正德等恶德之君么?”【2】

    “你三场策论题内皆有‘君犹腹心,臣犹肱骨’之语,皇上问,‘古人谓君犹元首,而肱骨、腹心皆指臣下而言,今不称元首,是不知有君上之尊吗?’”

    再加上对其他题目或毫无意义,或内含讥懑的指控,去年查嗣庭主持河南乡试所出的题目里,竟然没一条逃脱,如果是那题目是鸡蛋,在前来问罪的刑部官员嘴里,那就是无数根骨头编织起来的鸡蛋。

    被这突来的指控惊呆了,查嗣庭好半天都没发出声,刑部官员对身边手下道:“记下来,皇上诸问,查嗣庭无言以对。”

    查嗣庭被抓走了,而对他的指控却还没停步,从他的宅邸搜出笔记若干,再跟他刊行的书籍一并转入刑部,在那些刀笔老吏的灼灼目光下,这些材料也化作了一条条新的证据。

    “康熙五十六年,先帝驾崩,查嗣庭在曰记中写道,近曰腹泻,颇为不适,是为大不敬!”

    “查嗣庭在曰记和书中悖谬怨望,对先帝治政颇多诋毁,对隆科多百般谄媚。”

    “查嗣庭还遣其子查克上在外,受士子请托关节。”

    浙江海宁,一群官差涌入初白庵,将别院中正扛起鱼竿准备出门的老者堵住。

    “查慎行,你弟弟事发了,去京城刑部大牢会他吧。”

    带着官差来的竟是杭州知府,如此冷厉地呼喝着。

    查慎行呆了片刻,苦涩地道:“容我回家告之儿女一声……”

    那知府冷笑道:“不必了,路上自能见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9619 119620 119621 119622 119623 119624 119625 119626 119627 119628 119629 119630 119631 119632 119633 119634 119635 119636 119637 119638 119639 119640 119641 119642 119643 119644 119645 119646 119647 119648 119649 119650 119651 119652 119653 119654 119655 119656 119657 119658 119659 119660 119661 119662 119663 119664 119665 119666 119667 119668 119669 119670 119671 119672 119673 119674 119675 119676 119677 119678 119679 119680 119681 119682 119683 119684 119685 119686 119687 119688 119689 119690 119691 119692 119693 119694 119695 119696 119697 119698 119699 119700 119701 119702 119703 119704 119705 119706 119707 119708 119709 119710 119711 119712 119713 119714 119715 119716 119717 11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