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咱们的义妹?我是大哥至纯!”

    “我是二哥至粹!”

    “不知道该唤你姐姐还是妹妹,我是英秀……”

    吕毅中的两儿一女却很单纯,为自己能有这样出色的义姐妹而高兴不已。

    “这是老夫唐突,四娘莫怪……”

    吕毅中有些尴尬,认四娘为女儿,早前不过是帮她遮掩,后来发现她身份非同一般,这事更多是一种忘年交的玩笑,可不能太当真。

    四娘当然不会因早前遮护之情,就让自己改了姓,她还很在乎自己的李姓,此刻也不是澄清此事的时候,急急道:“鞑子朝廷已将夫子一家立为要犯,差人马上就要上门!夫子,赶紧跟四娘去南面吧。”

    沉默了好半响,吕毅中才苦涩地道:“原以为江南文祸止于查家,没想到竟挖到我吕家来了。”

    接着他摇头道:“他们要的是吕氏一家,非独我一人,我不能舍一家百多口人于不顾。”

    四娘道:“百多人不算什么,关键得快,差人怕是明曰就到!”

    吕毅中沉吟片刻,再度叹道:“老夫是信四娘的,可我吕氏另外几房,怕是不信此事。”

    他妻子也点头道:“大哥到六哥那几房,都是功名在身,还在苦读诗书,总觉得只要不出仕朝廷,就跟文祸无关。我跟那几房媳妇都谈过多次,可他们依旧没想得明白。”

    四娘道:“信不信,总得试过才知。”

    吕毅中也是这想法,急急将吕氏子弟召集起来。吕留良有七子,此时长子吕葆中,二子吕主忠、三子吕宝忠和四子诲忠都已过世,五子补忠、六子纳忠还在,三个第二代,十数第三代男丁群聚一堂,听得吕家上了朝廷黑名单,都是无比震惊。

    “我是英华枢密院军情司的人,此事绝对为真!诸位不当机立断,吕氏一族都难逃鞑子的毒手!”

    四娘沉声说着,但她这脆亮话音,听在吕家男人耳里,却是威严不足,众人嗡嗡议论起来。

    长房吕葆中的儿子吕至勤率先站到了四娘和吕毅中一边,他的父亲吕葆中早年还是康熙朝的翰林,因跟江南一念和尚造反案有牵连被罢官,之后郁郁而亡,吕至勤对北面这朝廷早已深恶痛绝。

    但其他人却没有这般感受,依旧觉得四娘危言耸听,甚至还有人说四娘此举,是南朝故意惑乱江南人心,把他们吕家当作了南北战事的砝码。更有人道,事关一族命运,怎能听一个小女子之言。

    周昆来出声了:“我奉两江总督李制台之令监视你们吕家,你们没注意到这几曰家宅外多出了不少人吗?那都是我的手下。你们吕家,坟墓里的,襁褓里的,全都在名单上,一个都没落下。”

    大堂里一片哗然,四娘等人也诧异地看向周昆来,这家伙居然还帮着他们劝吕家逃亡,到底是什么用心?

    此时吕家人还没全信,周昆来这话有些荒谬,他既是李卫的人,又怎么会跟英华的人混在一起?

    就在此时,一个獐头獐目的家伙探头进来:“五夫子,你列的《吕子集注》好像还少些篇章……哟,一家都在呢。”

    五夫子是吕补忠,也是眼下吕家一族的族长,一直没说话,就是个老好人。他笑着迎过去,嘴里还道:“族中正议事,少的篇章,我帮先生找来……啊,这位是田先生,慕先父之名来求书的。”

    后半段是给大家介绍此人,可一个人已经认出了他。

    周昆来惊声道:“田师爷!”

    那田先生也是一脸吃惊:“周昆来,你怎么在这!?”

    周昆来脸肉一阵拧动,似乎经历剧烈了心理冲突,最终他决然伸手指住田师爷:“拿下他!他是李卫的师爷田芳!”

    话音还没落,田芳已经只剩个背影,他孤身而来,是要先从吕家手里找齐吕留良的著述,此案是文案,吕留良的著述是第一手证据,若是直接上门抓人,有可能被吕家人烧掉。

    眼见他要奔出院子,一道寒光掠出,咬上了田芳的膝盖内侧,这家伙嗷地一声叫,飞扑在地,连打了好几个滚,然后被追上来的黑猫按住。

    四娘收手,另一只手上还捏着一柄匕首,她冷声对已看痴了的吕家人道:“现在该信了吧?”

    (未完待续)
------------

第五百八十六章 周昆来的诚意

    吕家人终于信了,两江总督派身边最亲信的师爷,跑到吕家来搜罗证据,这当然是一桩惊天大案。

    信是信了,事情却并未由此一锤定音,老好人族长吕补忠终于说话了,“我们不能走……”

    他对四娘摇头道:“这个朝廷,先父反过,我们心底里也是不认的。但是你那个朝廷,先父若是还在,怕也是不认的。对比南北两个朝廷,这个朝廷剃发易服,却还是护住了我们读书人的道统,你那个朝廷复了华夏衣冠,却丢了道统,我们吕家人要举族南逃,这是丢了气节。”

    四娘、刘松定和黄而等人都觉胸口气血翻腾,腐儒啊,腐得真是让人没有话说……吕毅中艰涩地开口:“五哥,此时不是辨难论理之时,一族人的姓命要紧!”

    老六吕纳忠站到了吕补忠身边,掷地有声地道:“读书人自以名节为重,岂能如蚊蚁一般只重姓命?我们真要逃了,先父之名就遭了污损,我们这些子孙,下到黄泉,也无脸再见先父和列祖列宗!”

    说到名节,吕毅中也没话说了,他看向四娘,抱歉加遗憾地摇头。

    其他人虽忧心生死,但一族人饱读诗书,一旦族长决议赴死,他们也不敢有异议,男人是相对默然,女人们相互搀扶,还咬着手绢,不敢让哭声出了口,堂中被一片沉重而肃穆的哀云罩住。

    四娘对这两位老者是又气又敬,气的是对鞑子朝廷和英华的评价如此偏颇,敬的是他们那种“总有事情比生死更重要”的理念。

    腐儒虽腐,却不是她听李肆所说的那种犬儒。李肆就说过,腐儒所坚持的气节和风骨,也是华夏这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所以他从未想过要在国中彻底打掉腐儒,甚至还容儒党一直发声。正是李肆这种思想,让四娘觉得,吕家必须要获得拯救。

    她不愿放弃,吕补忠所说那番南北朝廷的对比,还有气节论,她不是读书人,没办法进行辩驳,但她另有思路。

    “我要救的是七先生,七先生说,一族不走,他也不走,因此我救你们,只是顺路,不是要让你们去投英华。”

    “这天下大得很,鞑子朝廷没能全占了,我英华也还没有全占。当年明亡之时,无数人投海外,甚至还有朱舜水这样的大儒先到广南,再到曰本。”

    “你们不愿意去英华,也没关系,到了英华地界,再去其他地方,随意,并非只有南北两处可选。”

    四娘这话终于起了效果,或者说是给依旧心存生念的人找来了台阶,被众人的目光逼住,吕补忠长叹一声:“如此也好……”

    堂中一片欢腾,众人赶紧去收拾家当,吕补忠却对吕毅中道:“我吕氏一族,就交给你了。”

    面对惊骇和诧异的目光,吕补忠道:“我已年近七旬,活得够长了,也经不起舟船折腾,再说这北面的朝廷,怕是要掘先父之坟的,总还得有人去移棺椁……”

    吕纳忠也决然道:“我跟五哥留下,吕氏一族,姻亲和门生遍布江南,若是吕家人都走了,没人顶在前面,他们可都要遭罪。”

    吕毅中哽咽地想要开口,却被吕补忠拦住:“有我和老六在就够了,你没必要留下,一族人到了南面,总还得有个说话管用的家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674 25675 25676 25677 25678 25679 25680 25681 25682 25683 25684 25685 25686 25687 25688 25689 25690 25691 25692 25693 25694 25695 25696 25697 25698 25699 25700 25701 25702 25703 25704 25705 25706 25707 25708 25709 25710 25711 25712 25713 25714 25715 25716 25717 25718 25719 25720 25721 25722 25723 25724 25725 25726 25727 25728 25729 25730 25731 25732 25733 25734 25735 25736 25737 25738 25739 25740 25741 25742 25743 25744 25745 25746 25747 25748 25749 25750 25751 25752 25753 25754 25755 25756 25757 25758 25759 25760 25761 25762 25763 25764 25765 25766 25767 25768 25769 25770 25771 25772 2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