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说到军旗,包括李顺在内,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看向身后。
龙门的大门处,火红为底,中绣金黄双身团龙的大旗在风中飘扬,发出猎猎声响。
“那不是军旗声,是国旗声……”
侯镖头低声自语着。
前方行人忽然高呼:“南桥镇出现鞑子游骑!”
侯镖头再说了一句:“老子……忍不住了!”
呼啦一声,他将外面罩的棉袍一把扯开,露出一身火红,铜扣中襟,肩绣一颗铜星,正是英华陆军准士的制服。
“打鞑子去!”
侯镖头振臂一呼,镖头镖丁们转瞬之间就换上了自己一直珍藏着的陆军制服。大家相互对视,都同声大笑,竟然都将制服随身带着,看来是早就有了重装上阵的打算。
再看李顺这边,他跟他的香料公司员工换上了一身灰衣殖民地军服,李顺朝侯镖头笑笑:“我可是一直有军籍的,就在魔都督辖下。”
不管是红衣还是灰衣,不管是现役还是退役,数百人的商队摇身一变,成了一支军队,裹着一股浓浓杀气朝前方挺进。南桥镇附近的清兵哨骑急急退却,心中还在惊呼,南蛮大军向北挺进!
龙门,江南行营,韩再兴咬牙道:“议和?朝中……有歼臣!”
范晋苦笑,还好,这事是刚就任的内阁首辅李朱绶先提出来的,如果是皇帝先亲口道出,还真是要大伤军心。
“奉贤拿下来,金山卫的白道隆又是骑墙货,再占了南桥镇,龙门三面也就有了遮护,任得马尔赛怎么围。”
范晋淡淡说着,韩再兴一脸苦色,要当缩头乌龟了?
“你们左师也不能老停在这里,一旦南北形势稳定,缅甸那边估计会有大战……”
范晋当然知道部下的心思,再提了这么一句,韩再兴两眼一亮,急急问:“知政,咱们左师,能不能去缅甸?”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一十九章 江南乱局,谁是多余的人
嘉定城外,锣声响彻乡间田垄,一老一少从田地里直起身子,各有寻思。
扛着锄头上了田垄,少年人道:“爹,是官府在招乡勇吧,我想去。”
老人停步,锄头差点滑下肩头,呆了片刻,老人暴躁地道:“去干什么?送死么?你也算是读书人了,凑什么热闹?!”
少年脸上泛起红晕:“夫子说了,君臣大义是五伦之首,能守得大义,这辈子就是完人!南蛮眼见要祸乱咱们江南,为咱们大清,为万岁爷舍命,这是光宗耀祖的事。”
老人甩头道:“什么光宗耀祖!?你知道咱们祖宗的事么?”
他指向远处一片树林,“那片林子里头,有一株歪脖子树,八十年前,咱们林家村里三个秀才,全都吊死在上面,包括你的叔祖……”
少年皱眉:“真的?为什么要上吊?”
老人嘿声怪笑:“为什么?八十年前,大清从北面来,打下了嘉定,你叔祖和嘉定不少读书人都随殉了。”
少年楞了片刻,再道:“对啊,叔祖活在大明,受大明恩禄,自是为大明守了节。咱们现在的朝廷是大清,就该为大清出力,虽死而无悔吧。”
老人再道:“你叔祖死后不久,你曾祖,也吊死在那根歪脖子树上……”
少年眨着眼睛,静待父亲说出下文。
老人摇头道:“为什么?因为大清要剃发留辫,你曾祖觉得朝廷可换,衣冠不能换,所以也殉死了。”
少年皱眉,似乎有一肚子想说,当然全是私塾的夫子灌给他的。
老人却不容他插嘴,继续道:“紧接着,你叔爷又在那树上吊死了,为什么?因为嘉定人都不想剃发,跟大清打了起来。大清的兵攻进嘉定,又屠了一次。没错,那是第三次了。你叔爷侥幸逃脱,可得知义友同窗都死了,觉得不能独活,也吊死在那里。”
少年人打了个哆嗦,两眼开始失焦,语气也暴躁起来:“爹,你怎么就跟夫子所说的那些愚民一样,老惦记着陈年烂谷子的事?坏了这个朝廷,让大家都受南蛮的压榨?”
老人怒哼道:“这个朝廷,那个朝廷,不都是收咱们老百姓钱粮养活官老爷和万岁爷?北面的,南面的,有什么区别?爹让你读书,是要你成官老爷,好让咱们一家过上好曰子,可不是让你被朝廷撮弄着去舍命的!”
少年人恨其不争地道:“读书才知廉耻,知廉耻才懂气节!朝廷奉养咱们,咱们就得报效朝廷。爹你也听过圣训,难道不知道当今万岁在《大义觉迷录》里讲的道理?”
呼的一声,锄头凌空砸下,少年人堪堪躲过,惊出一身的汗。
老人气喘吁吁地喊道:“滚!滚去你的朝廷!爹娘养你十八年,供你吃穿,什么时候成了朝廷养你了?”
少年人咬着牙,恨恨吐出一声:“果然是听了南蛮的愚论!无君无父,南蛮就会这一套!”
面对父亲的愤怒,少年人一扬辫子,意气风发地道:“爹你等着,国难当头,正值朝廷用人之际,我林远傅不闯出一番事业,绝不还家!”
不再理会气得直打哆嗦的父亲,林远傅昂首离乡,不几曰就到了镇洋县,听说江苏巡抚李绂在这里为年大帅招募民间志士。
“现在管事的不是年大帅,而是马尔赛马大帅,哪里人?什么身份?有什么长处?”
招募摊子前排着长龙,看样子志士不少,可林远傅觉得自己不同,其他人估计多是奔着银子来的。
“童生?会土木之学?不错,在这江南,童生就跟农人一般不值钱,懂土木营造的人可不多。来来,在这签上名,今后就跟着我诸葛先生混了。嗯,鄙人诸葛际盛,如今在李宪台门下当差。”
守摊子的是个读书人,比林远傅大个七八岁模样,眼珠子转得格外滑溜,让林远傅心中暗中鄙夷,觉着此人就是个小人嘴脸。可听他自称李宪台门下,顿时又觉自己卑渺起来。
“一个憨傻穷酸,也算能用吧……”
诸葛际盛对林远傅是这么评价的,当他回到苏州时,身边已跟着包括林远傅在内的二三百号人。
“宪台,这都是太仓一带的可用之人,别看他们人少,乡间都有一大族人。只要晓以利害,施以恩义,万人大军,百千幕僚,旦夕可得!”
诸葛际盛向李绂汇报道,后者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诸葛此人是自荐上门,李绂觉得此人对南蛮内情还算了解,就收为幕僚,帮着办一些杂事。去太仓一带募人,也是因马尔赛、李卫和年羹尧三驾马车,把江南官面上的资源吃得死死的,他想伸展一点手脚都无比局促,只好从支应马尔赛钱粮的账目中挪出一部分,自己募人来应付各方面事务。
“宪台真的需要掌牢一批人,照小人的推算,朝廷……怕是要跟南蛮议和,之后就会推出一些人,跟南蛮在江南生耗,宪台可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830
18831
18832
18833
18834
18835
18836
18837
18838
18839
18840
18841
18842
18843
18844
18845
18846
18847
18848
18849
18850
18851
18852
18853
18854
18855
18856
18857
18858
18859
18860
18861
18862
18863
18864
18865
18866
18867
18868
18869
18870
18871
18872
18873
18874
18875
18876
18877
18878
18879
18880
18881
18882
18883
18884
18885
18886
18887
18888
18889
18890
18891
18892
18893
18894
18895
18896
18897
18898
18899
18900
18901
18902
18903
18904
18905
18906
18907
18908
18909
18910
18911
18912
18913
18914
18915
18916
18917
18918
18919
18920
18921
18922
18923
18924
18925
18926
18927
18928
1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