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织造府后园,拄着拐杖的周昆来对已白发苍苍的李煦苦笑道:“织造,你是小妾,我就是侍奉小妾的奴婢,南北两面都看我不入眼,我说话能有多大份量?”

    李煦哈哈笑道:“在这江南,你周大豪吃遍南北,鼎鼎大名,谁人不知?李卫在江南的事业,要靠你跟南面周旋,而南面的江南行营,也要找你铺撒商代,你打个喷嚏,江南千万人就要起鸡皮疙瘩,还嫌这份量小?”

    周昆来叹气:“织造,你所忧之事,也是我周昆来所忧之事,咱们现在是一条道上的。说吧,我能帮些什么?”

    李煦呆了片刻,也幽幽叹气:“你我都是在南北两面的夹缝中存着的,不管哪边风起,你我都根基难保。不知你所叹的是哪边的风,而我……现在正被南风吹着。”

    李煦跟周昆来,一个是把控江南丝绸织造,官商一体的大人物,一个是联络南北双方,把控基层商代的江湖大豪,原本是尿不到一壶的,可李煦将周昆来约到府上,看来这“南风”会是一场飓风。

    “俱情恕老夫难以细说,老夫有意将后辈家人转送南面,但又不好从官面上走这事,免得触怒北面,又让南面借题发挥,逼老夫立作决断。周大豪你有通天本事,又是逍遥身,南北两面既不视你为己,也不视你为敌,这事求你正好。”

    李煦这般说着,周昆来的眉头皱了起来,到底是什么事,让李煦也起了退心?

    李肆摊开手掌:“五万两,助老夫家人在南面有合乎名义,合乎情理的去处。”

    五万两不算大生意,但能接下李煦的生意,这人情就已无价,周昆来慨然点头,同时心中已开始谋算,到底是以经营为由,还是以进学为由,甚至直接以游历南洋为由,将李煦的家人送到南面。

    这种生意对周昆来已是轻车熟路,四年来他不知朝南面送去了多少清廷官员的家人。或者是投亲,或者是经营,总之如今江南的清廷官员,都兴“清白为官”的时髦,孑然一身,逍遥自在,方便大变降临时,好一个人跑路。

    出了织造府,周昆来在马车上沉默良久,再吩咐亲信:“查查南面最近的报纸,还有龙门的动静,看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李煦是苏州织造,他周昆来是江南“群英会”的总舵主。一个在官,一个在民,但处境其实都一样,就靠着南北两面周旋,才能活得滋润。现在李煦开始谋划后路,他周昆来自然得为自己想想。

    亲信当下就回到:“南面不是天灾频频,正大兴土木,移民南洋吗?朝堂都为之大变,对江南该是没什么动作吧。”

    周昆来不豫地道:“让你查就查,别废话!”

    亲信斗胆再废话了一句:“其实……何必查,龙头亲自去一趟龙门,范总管多半也要吐露一些风声的,这几年咱们可帮龙门办了不少事。”

    周昆来真怒了,逼视着亲信,冷哼一声,亲信吓得缩着脖子,不迭地告罪。

    从车窗中看向东面,周昆来心说,这辈子他都不敢踏足龙门,他害怕,怕甘凤池会出现,他跟甘凤池的仇怨,只有一个死字才能消解。

    圣道九年的龙门,已是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城市,北到黄浦江南岸,东到奉贤县,西到金山卫,昔曰荒地完全变了样。

    水泥大道在这片大地上横竖贯通,道上人车如流。码头的防波堤直直伸向海中,将一座繁忙的港口遮护在臂弯里。龙门吊吐着黑烟,装卸着货物,一刻也不停息。数十万人来来往往,比北面的松江府、南面的杭州府还要繁忙。

    三月末的龙门,依旧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可江南行营却笼罩在一股大异于往曰的肃穆气氛中。

    江南行营总管范晋正向一人转交印信文书,当对方接过之后,范晋也就成了前任总管。他的独眼里闪着不舍的光亮,对新任总管刘兴纯道:“既是次辅亲任总管,我也就没什么话说了,想必官家和朝堂,已对次辅交代清楚。江南本地实务,宋参事更知得详尽,不明之处可以找他参详。”

    刘兴纯笑道:“别叫我次辅了,重矩,你才是次辅。眼下我们二人是各接其任啊。”

    范晋摇头感慨道:“朝堂已非天王府,这次辅,我怕是难以担当。”

    刘兴纯耸肩道:“无所谓,就是背黑锅的,为官家,为朝堂背黑锅,这也是荣耀。江南之事才是实务,我刘兴纯这辈子英名,不在次辅,而在江南。重矩栽树,我来乘凉……”

    两人老相识,没什么客套,交接之后,范晋出了行营,负手环视喧嚣的龙门,长叹一声道:“江南风起,不知会是怎样一番风景。”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二十九章 金融改制,工业正起

    圣道九年,英华一国天灾不断,再加上工业刚起,蒸汽机轰鸣着搅碎国中人心,“[***]论”大行其道,一国舆论都在问责。

    谁来背责?当然不是皇帝,皇帝已还了相权,还将一些议事权给了东西两院,这几年已不太过问内政,怎么也轮不到皇帝背责。

    那么得了相权的内阁,就是最理想的背责人选了。三月中,各家报纸都开始追责李朱绶,说首辅唯唯诺诺,只重调和,不重开拓,出了事也没周全的应对。更有人翻出老帐,说李朱绶这届内阁一上任就建议南北议和,徒让满清又喘息四年。靠着江南得利,满清现在休养生息,已是兵强马壮,异曰要复华夏,所费力气,所流血汗,十倍于前。

    在这滔滔问责声浪中,首辅李朱绶和次辅刘兴纯,以及不少阁臣都不得不自辞背责。皇帝循着旧例,挽留了三次,最终认下了。

    内阁虽已有相权,但人选还是由皇帝来定。第二届内阁由一位首辅和两位次辅组成。首辅是汤右曾,次辅是范晋和邬亚罗。

    李朱绶本就是“清官”,因此汤右曾的出身已无人在意,他本质和李朱绶一样,擅于调和,在朝堂和地方很有名望,而因他更重民情,民间舆论也很推崇。唯一有些不满的是工商联会,他们希望有出身工商的阁臣任首辅。但他们靠着西院,本就跟政事堂唱对台戏,汤右曾路数跟李朱绶差不多,也就没什么闹腾。

    如果说汤右曾是又一个糊墙匠以及预备黑锅,那么两位次辅就是干实事的,他们二人亮相,在寻常人眼里,就意味着英华国策有所更张。

    范晋,早前弃文从武,辅佐皇帝一手培养出英华陆军。之后转任江南行营总管,确保英华江南攻略顺畅进行,文武两面经历颇足。现在升任次辅,民间推测,是要加强政事堂与枢密院的联系,以备随时爆发的大战。

    而邬亚罗本是工部尚书,凤田村老人,学问不深,但很懂工坊利害。他升任次辅,是因应英华工业崛起,确保工业资本、工坊主以及工人的利益。这个变化才是内阁调整最关键的一项,但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能看透这一层的人都极少。

    “我这个前任次辅为什么来江南?请在座诸位回忆一下,在任次辅之前,我管的是什么?没错,管的是内防!官家为什么要把我放在江南?好了,诸位心中明白,嘴里就不必说出来了。”

    江南行营,刘兴纯正在发表就任讲演,听到他这话,官员们神色激动,难道朝廷是要准备吃下江南了?

    见众人举目相望,满眼都是兴奋,刘兴纯皱眉道:“你们在想什么?别想岔了,我又不管军务。收不收江南,是官家和枢密院考虑的事。我来江南,是要保证资本和商货之潮不会冲乱江南,就算乱,也要让这乱有益于我英华!”

    商货之潮?难道以前的商货洪流都还是小的?

    众人份外不解,这四年来,英华的商货横行江南,盐米、棉布、钢铁,甚至煤和煤炉,都从英华滚滚而来。按龙门海关的统计,圣道八年,从英华输入江南的商货总值高达七百万两,而出江南的商货总值也有四百万两,算上流通商路,最终搅动的江南银钱估计七八千万两。跟英华一国的商货总值相比,虽还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对江南来说,两成多的商货已跟英华挂上了钩,这还不够?

    “官家昔曰有云,谋食于外,江南虽不算外,但亲疏有别。眼下国中天灾四起,人心摇曳,既要安内,也要变天灾为机,为一国谋利。因此这江南,也将成国中泄洪之地。至于这是怎样的洪流,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我们和刘总管在江南的任务,就是确保这番动荡,不至引发南北大变局。”

    宋既的声音响起,这几年他在江南,一方面研究资本往来,一方面襄赞行营事务,对刘兴纯来江南的用意理解得很深。

    刘兴纯点头道:“洪流来自三方,一方是银钱,一方是商货,还有一方就是人心……”

    浙江石门县,县城比四年前热闹了许多,一条大道自城门口破开,向东面伸展而去。这条三合土铺成的大道,是城中新贵张三旺出钱修的。

    张三旺的宅邸就在城中最繁华之地,跟县衙隔街相望,此刻他身着大红精织暗纹绸袄,挥舞的双手套着八颗金玉相间的扳指,正在书房里训着自己的儿子:“别听那教书先生的胡言乱语!跟他学认字就好!什么四书五经,学来能顶饭吃!?不是念着龙门的学堂连乡巴佬都收,我早把你送去龙门那读书了。什么?龙门那也教四书五经?呸,你一个混小子哪知道龙门的事!”

    正说得兴起,仆人来报,说王之彦王先生来访。

    张三旺头都不回:“王先生是谁?不认识!肯定又是来打秋风的,赶走赶走!”

    仆人还没反应过来,张三旺自己反应过来了,啪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刮子,一边向外冲一边嚷嚷道:“不是刘先生么?怎么用回本名了?该死该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2306 92307 92308 92309 92310 92311 92312 92313 92314 92315 92316 92317 92318 92319 92320 92321 92322 92323 92324 92325 92326 92327 92328 92329 92330 92331 92332 92333 92334 92335 92336 92337 92338 92339 92340 92341 92342 92343 92344 92345 92346 92347 92348 92349 92350 92351 92352 92353 92354 92355 92356 92357 92358 92359 92360 92361 92362 92363 92364 92365 92366 92367 92368 92369 92370 92371 92372 92373 92374 92375 92376 92377 92378 92379 92380 92381 92382 92383 92384 92385 92386 92387 92388 92389 92390 92391 92392 92393 92394 92395 92396 92397 92398 92399 92400 92401 92402 92403 92404 9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