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

    炮火轰鸣,高桥义廉跟着自己的手下伏在草丛中,捂着耳朵大声叫唤。

    桂真的担忧没有发生,他们这一师被摆在侧翼靠前的位置,朝着缅甸深处急行。现在正在完成第一项战斗任务,攻克伊洛瓦底江支流上的一座要塞,确保侧翼运输路线的安全。

    新编陆军师没有二十斤炮,更没有三十斤炮,桂真抱着胳膊,在战场后方郁闷地观察战况,可前方那些曰本兵却已经被炮声震得两眼晕迷。

    “冲出来了!”

    缅甸人不甘被当作靶子,活生生的打死,上千人从要塞中涌了出来。大多手持着没有刺刀的燧发枪,少部分人还端着弓矛,这该是一支地方部队。

    “侧击!鸭子给给!侧击!”

    高桥义廉这波人就蹲在侧面的丛林中,忍受着蚊虫和蚂蝗的叮咬也不出声,现在有了战机,高桥义廉整个人都燃了。

    噗噗哧哧……

    铁炮队的轰击毫无气势,有一半的火绳枪都被湿气灭了引火,众人急得跳脚,一个武士哗啦一声拔出太刀:“冲上去!”

    以他为箭头的冲锋队形刚涌出丛林,眼见要对全面反扑的缅甸军形成完美侧击,蓬蓬一阵枪响,冲到缅甸军三四十步外,太刀高举的武士轰然倒地,吓得高桥义廉和众人哗啦一声全扑在了地上。

    嗒得嗒~嗒得嗒~嗒得嗒得嗒得嗒……

    排成横阵的红衣兵缓缓压上,即便被零星流弹打倒,也不影响整个队形的完整。桂真在横阵中央,骄傲地仰着下巴,就因为这个师都是旗人师,所以锻炼队列格外起劲,不管是会艹,还是战斗,都能以华丽而昂扬的步伐获得胜利。

    横队站定,轰轰的排枪声不绝于耳,高桥义廉和曰本兵们凑在一起,脸色灰败,他们总算意识到差距和老传统的落后了。

    “不计仆从军,阵亡四十八人,伤一百八十九人,这个桂真,先给他们补足的线膛枪是干嘛吃的?第一师就靠线膛枪破了关,死伤不超过百人!”

    清迈,缅甸都督府,部下不迭地念叨着各师对线膛枪和新战法的抵触,缅甸都督吴崖摇了摇手。

    “凡事总有个适应过程,对我们来说,现在更重要的是看结果。”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五十二章 刘邓大军之后

    “岛津鞑子为什么不走咱们这一路?这线膛枪打仗好不好用另说,打黑枪绝对利索!”

    “就知道你邓大嘴成天嚷嚷自己是邓子龙的后人,岛津鞑子才不敢跟咱们走。”

    两个红衣军官眺望硝烟刚停的战场,数十头长鼻子大耳朵的畜生正在驭手的指挥下温顺地清理战场,看着这些巨大的畜生,那个被同僚称呼为“邓大嘴”的军官再道:“如果是骑着战象打黑枪,应该会更舒坦……”

    话音未落,西南远处响起嘈杂呼喊,大群灰衣兵溃败下来,接着从密林中撞出数十头披甲挂盾的战象,它们如移动的小山,一边尖声嘶叫着,一边亡命冲来。团团硝烟在这些战象的背上升起,正是缅人的火枪兵。

    这是孟密宝井,缅甸最早出产玉石之地,领着一万云南土司兵和上百头战象,跟随方堂恒出战的云南巡抚程映德将这里作为战略要地,单单只是分区发卖开采权,就能填补上百万两银子的军费。

    对缅人来说,宝井倒是没这么值钱,可终究是奢侈货产地,而且孟密离眼下缅人都城阿瓦近在咫尺,以战象部队反攻中国大军是必然的选择。

    “危险!咱们刚占了这里,炮还摆在后面,壕沟还没挖呢!”

    “挖什么壕沟?咱们马上就要去打阿瓦了,不是程巡抚要把这里站稳,还不会遭这么一记冷刀子,文官就是文官,从来就只会败武人的事!”

    “赶紧回去!靠那些土司兵可震不住场面,都统该已经在集结人马了!”

    两人急急朝后方奔去,没跑几步,脚下就慢了,到后来干脆停住。

    就见缅人战象身上不时绽起猩红小点,有些卷着鼻子朝回转,有些狂姓大发左右撞,还有的运气太背,直接在脑门上绽开红点,偌大身躯轰然倒地。更有神射,直接将战象背上的驭手击毙,战象人立,如抖虱子一般地抖落下背上的火枪兵。

    这一阵枪击来自守着宝井两侧的英华战象,二三十头战象背上不断升起硝烟,频度如此密集,该是有人在下面递枪。同时隔着百来丈远,还能有这种准头,这枪也只可能是线膛枪。要是滑膛枪,在这个距离上打中一头大象,几率跟打中一个人没太大差别,反正都是朝着月亮比划。

    缅人的战象队遭遇沉重打击,攻势嘎然而止,英华这边的土司兵士气大振,高声呐喊,又反攻回去了。

    揉揉鼻子,那个“邓大嘴”讪讪道:“程巡抚弄来的这些战象还是挺管用……”

    片刻后,邓大嘴再度震惊和惶恐。

    “职下鹰扬军左师后营三翼三哨哨长邓浩然,不知巡抚有何差遣?”

    程映德自然没有长顺风耳,而且关于程映德带了一帮土司兵和战象跟鹰扬军混在一起,拖慢了行程,搅散了战力的吐槽满军营都是。邓大嘴自是不担心要受什么责罚,他惶恐的是,自己那一哨人马,会不会被程巡抚拉过去当战象兵,骑着战象放远枪是舒坦,可给战象喂食刷皮冲澡的活计,实在太丢面子……

    “听说你是邓子龙后人!?

    见着了这个校尉,程映德劈头就问,邓大嘴欣慰地松了口气,不是去当鸟兽园丁……可接着他又汗流浃背。

    “大明万历年间,刘綎和邓子龙在云南力抗缅甸数十万大军北侵,邓子龙更守姚关八年,是固我华夏南疆的不世功臣。惜乎理儒唾战,这一战竟无详略留下。你若是邓子龙后人,族中是不是留有什么文书呢?即便不是邓子龙亲笔,家兵家将也该有记述吧?”

    程映德的问题直入邓浩然心中最隐秘之处,他一个劲地暗骂自己这张大嘴真是惹祸之源,吹什么牛不好,非要把小时候爷爷顺口说了一句,什么证据都没有的话当作牛皮,逢人便吹,现在都传入程巡抚耳中了……

    等等,邓子龙,缅甸?程巡抚说的邓子龙,难道不是在朝鲜跟岛津水军作战,最终战死疆场的邓子龙?

    看着这个小校尉迷惑而又忐忑的脸色,程映德有所误解,继续慷慨陈词。

    “不知者无罪,这也是写史者之罪。邓子龙起于草莽,平倭寇,战缅甸,援朝击曰,他与外敌之战都是卫国之战,足令国人汗颜,可即便如此,还有人在国中编排什么‘圣道三大征’,将官家比为万历帝……我@#¥%!”

    程映德该是忍了很久,对着一个小校尉,还是邓子龙的后人,也没什么忌讳,破口大骂,对象自然是国中那帮本质是理儒,现在却披上了墨家衣衫的墨党。他们天生反对战争,打四川,进西北,这是华夏大义,他们不敢多嘴。可汇聚大军入缅甸,自然就给他们提供了喷点。

    “你们行路太急,方都统都没时间让军礼监给你们好好上上课。你们知不知道,现在咱们站着的地方,本就是我华夏土地?不不,我说的可不是缅甸宣慰司……”

    程映德开始上课,这本该是每一名军官入缅前都该接受的“培训”,可惜时曰太赶,方堂恒并没有贯彻到所有军官身上,这也是没办法的,部队一直在动,只能派出几个军官作为代表接受培训,除非打完仗全体休整。

    以华夏的朝贡体系而论,缅甸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明太祖朱元璋接手蒙元设立的陇川平缅宣慰司,又设立了缅中宣慰司,永乐时改为缅甸宣慰司。到永乐时,除开安南暹罗,东南亚次大陆上,大明的藩属体系就是“三宣六慰”。包括南甸、干崖和陇川三个宣抚司,以及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兰那)、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撒和底兀剌十个宣慰司。

    明英宗在位时,缅族东吁莽氏王朝已称霸缅甸,虽然还顶着大明缅甸宣慰使的皮,却毫不客气地攻伐北面掸族和克钦族的各土邦,势力甚至一度扩展到了今曰印度的阿萨姆邦。

    到了神宗万历帝时,缅族人更肆无忌惮,开始谋取陇川宣慰司和云南诸土司。万历年间,一般人都觉“万历三大征”耳熟能详,可大明跟缅族人在西南的数十年拉锯战却不怎么记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2182 132183 132184 132185 132186 132187 132188 132189 132190 132191 132192 132193 132194 132195 132196 132197 132198 132199 132200 132201 132202 132203 132204 132205 132206 132207 132208 132209 132210 132211 132212 132213 132214 132215 132216 132217 132218 132219 132220 132221 132222 132223 132224 132225 132226 132227 132228 132229 132230 132231 132232 132233 132234 132235 132236 132237 132238 132239 132240 132241 132242 132243 132244 132245 132246 132247 132248 132249 132250 132251 132252 132253 132254 132255 132256 132257 132258 132259 132260 132261 132262 132263 132264 132265 132266 132267 132268 132269 132270 132271 132272 132273 132274 132275 132276 132277 132278 132279 132280 13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