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鄂尔泰、锡保还不足信,又没本事。

    富宁安勉强可信,本事也堪用,但长于西北局面,西安还得靠他守。

    另一个满人大将傅尔丹……据闻阿其那死曰,曾在府独饮长叹,虽有本事,不敢信。

    岳钟琪……有本事,而且经受了多番考验。从最初弹劾年羹尧,之后岳超龙投敌案,到后来的曾静案。跟南蛮在四川相持那么久,也未受侵染,虽不如李卫那样,跟他雍正有过命过心的交情,但雍正品出了此人心姓,就是一个忠肝义胆的好汉子,可信。

    可惜,岳钟琪是个汉人,之前能任大将军,川陕总督,独挡西北一路,已惹满人非议。现在要将朝廷的定国神针,以及从湖广到江西的腹地大门全交给一个汉人,雍正自己都不放心。

    还能有谁呢?

    曾经有段时间,雍正认真考虑过把弘历派下去押阵,让傅尔丹辅佐,可这就明确告知朝野,弘历是他立下的储君。

    在世明定储君,遗祸无穷啊,想想先皇立太子,几度风雨,太子本也是过人的才俊,被硬生生折磨成废人。当然,如果先皇不下狠手,成废人的说不定还是先皇自己……由弘历又想到弘时,弘时不仅企图勾通茹喜,心怀不轨,阿其那死曰,还暗行祭奠,雍正已是恨绝了这个儿子。不是念着大战在即,不希望分了朝野之心,对弘时的处置可就不止是圈禁了。

    雍正心绪正在发飘,张廷玉的话语幽幽传来:“皇上即便不立主帅,也要速定方略!前方诸员,身份并立,怕是议不出个章程,还得皇上乾纲独断!”

    雍正摇头道:“朕非昏聩之君,局势如何,不在前方绝难看清。朕怎能学那弱宋之君,在数千里外遥定方略?”

    张廷玉也有些急了:“皇上,到得此时,有断总比无断强!”

    张廷玉当然清楚雍正派不出主帅的根底,这个主子得位不正,加之姓格本就多疑,身边就没多少可信的人。要将国运托付给一个人不是不可以,得经受他千般挑剔。可惜,眼下朝堂并没有这样一个人,唯一能指望的十三爷,已卧榻数月,眼见是不行了。

    眼下大军已压了下去,箭在弦上,再不能等。只要有目标就好,原本这一战就是捞一把就走,改善一下南北攻守之势而已。

    可张廷玉没有想到,雍正此时的**,已跟最初定策出兵时有了很大不同。既然砝码都压了下去,肯定想赌个大的。要么收复长沙,要么收复整个江西,两个目标都很诱人,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但张廷玉这话也没错,再拖下去,之前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大好胜机就要溜走。

    湖南还是江西?

    雍正越想越烦,接着他醒悟到自己这般犹豫不定的缘由,就是没办法看清前方局势。前方文武的目光各有不同,奏折里各说各的,都有道理……“朕……御驾亲征?”

    憋得难受,雍正憋出了这么一句,却是一句问询。

    “皇上非比先皇!”

    张廷玉惊声低呼,都顾不得君前失仪。

    纷杂回忆,连带即位以来时时的自我提醒,让雍正喟然长叹。

    十年了,十年来,他没举办过一次秋狩,没出巡过一次塞外,江南是去不了,可直隶也都没转过一次。

    更直接地说,这十年来,他就没出过燕京城!紫禁城、圆明园、西山大营,景山炮厂,就这几个地方来来去去,他这皇帝比囚徒好不了多少。

    他的确是因为要勤政,要练兵,要救国,所以没时间出去,可更关键的原因是,他不敢出京……阿其那活着的时候,他怕他一出京,就有臣子救出阿其那,奉为皇帝,揭穿他篡位甚至弑父的真相。

    阿其那死了,他又怕还活着的十四也被臣子立起来。

    就算十四已不足惧,他还怕弘时甚至弘历也要来夺位。

    当年他勾结隆科多,以几人就行下传位密谋。即位后,他对身边事提足了十二分精神,就怕当年隆科多之事重演。不仅新建了护军营,还将领侍卫内大臣分得更散。从九门提督的护军营,到侍卫亲军,再到郎卫,层层分割,相互节制,绝不让一人能掌他这皇帝的生死。

    贴身侍卫更是精心自选,时时恩宠笼络,但凡有些许不忠迹象,就马上调走。总而言之,他视身边为危险更甚南蛮,更甚李肆的战场。

    先皇康熙何等人物?

    下江南,出塞外,多次御驾亲征,何曾有过他雍正坐着皇位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御驾亲征是想也别想了,谁知道他雍正一出燕京城,身后就要出什么妖蛾子?张廷玉那声惊呼,就是在点醒雍正,你是靠刀子逼服的人心,跟你老子在威望上差得太多了……想及先皇,雍正泪光隐现,不知是在顾念,还是在自怜。

    “朕披肝沥胆,兢兢业业,耗尽心力,方能撑住这江山,朕……不及皇考,朕不及皇考!”

    听着雍正略带哭意的腔调,不仅张廷玉伏地垂泪,一边的王以诚带着几个小太监也趴在地上,哽咽出声。

    当茹喜来到殿外求进时,正听到王以诚在殿里叫道:“是字!万岁爷,是雍正通宝一圈汉字!”

    被叫了进,茹喜跨入偏殿,还一头雾水,再听雍正道:“唔,那就江西吧……”

    (未完待续)
------------

第六百八十八章 长江大决战:舰队在哪里?

    “选江西倒没什么,可皇上依旧不立主帅,若是战事有变,还不知该怎么应对……”

    湖南常德北面,洞庭湖西岸大龙镇,临时立起的靖边大将军行辕里,岳钟琪眉头深锁,对身边的幕僚李元这么抱怨着。

    纯以军事角度论,主攻湖南还是江西都各有优劣。

    湖南方面,靠着洞庭湖,大军调度方便,南蛮防守薄弱,处处都是漏洞。常德在西,岳州在东,自陆路遮护腹地。只要攻破一处,湖南局势就会大变。

    可坏处也很明显,要真撼动南蛮,光拿回常德、岳州和洞庭一线远远不够,还得朝腹地打,至少得把长沙拿下。

    问题就来了,长沙是满人禁忌之地。当年李肆领军北征,从郴州、衡州一直打到长沙,跟康熙的十多万大军在长沙对战,战况惨烈至极。一回想此战,岳钟琪就心惊肉跳,更不用说其他军将兵丁。岳钟琪敢指着祖先牌位发誓,真要打长沙,西山大营的满营绝不愿出力,稍有风吹草动,肯定要撒丫子就跑。

    不仅汉军旗人,满蒙八旗,当年在长沙几乎被打断脊梁,“纯纯”的满州子弟损失了至少四五万。满蒙俘虏据说都被发遣到吕宋和勃泥挖矿,十年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活着。

    江西方向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南蛮守备薄弱,还有田文镜的经营,后方稳固,进退都有余裕。如果田文镜能全力配合,四万江西兵,加上六万西山大营,怎么也能打到赣州,如果还能一探梅关风色,那动静可就大了。

    但江西的地形特别麻烦,越往南面,越是穷山恶水,战事一定会非常艰难。

    “皇上选江西,该是多方权衡了利弊,既如此,肯定留有后手。”

    幕僚李元接口道,这话更多是安慰,岳钟琪微微点头,两人自然不知道,雍正是靠掷铜板作出的选择。

    “还希望此战能尽快有个着落,皇上能跟南面落下正式和约……”

    岳钟琪再低声自语道,朝野已有风声传出,雍正不顾朝堂和满人的反对,推着西山大营南下,是为了打出一个真正的和约。能让南北如宋辽宋金一般,至少安生个百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8108 118109 118110 118111 118112 118113 118114 118115 118116 118117 118118 118119 118120 118121 118122 118123 118124 118125 118126 118127 118128 118129 118130 118131 118132 118133 118134 118135 118136 118137 118138 118139 118140 118141 118142 118143 118144 118145 118146 118147 118148 118149 118150 118151 118152 118153 118154 118155 118156 118157 118158 118159 118160 118161 118162 118163 118164 118165 118166 118167 118168 118169 118170 118171 118172 118173 118174 118175 118176 118177 118178 118179 118180 118181 118182 118183 118184 118185 118186 118187 118188 118189 118190 118191 118192 118193 118194 118195 118196 118197 118198 118199 118200 118201 118202 118203 118204 118205 118206 118207